為何禪宗強調禪定, 為什麼要修習禪定

時間 2022-10-08 10:05:59

1樓:寧靜致遠思如水

禪宗非常重視悟,而定可以讓人精濾,所以有利於悟道,因而禪定收到禪宗推崇。

禪宗一名,是在中國創立的,當佛陀的時代,並沒有禪宗一名,而只有禪的工夫和禪的內容。佛教的解脫道的修持法,是以戒為起步,以定為重心,以慧為目的,戒、定、慧,稱為三無漏學,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相互關連,相互助長,成一螺旋形的狀態──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由慧起修──直向解脫之道上公升。其中的定,就是禪定。

禪與定,乃是梵語禪那(dhyana)的音義合璧,是靜慮的意思,故也可以翻譯為定。

南懷瑾認為:凡修定法,即從此根塵中任取一項,先使其寧靜專一,不使散亂,不令昏沉。初則勉強令返,久則不加工力,得純熟自然,而住於專一之境,此身漸得寧靜安謐,此心漸至專精不散。

2樓:匿名使用者

禪宗法門是釋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所傳佛心傳心,佛心印心,可以讓人一世解脫成就的究竟法門。要讓靈性能夠一世解脫成就,必須克服身體的障礙、心理的障礙、潛在意識的障礙這三大障礙。

悟覺妙天禪師開示:很多修行人就是被這些身心的障礙及潛在的累世記憶業力所束縛,所以才不能清淨、圓滿而成就無上菩提。如何突破這三大關卡?

一定要靠禪定,不禪定的修行只能算是「修身養性」。修佛法是要修靈性解脫自在。靈性的修持就是要禪定。

只有禪定才能將色身與意識褪除,不禪定,就不能離相,當然也得不到般若智慧型。

所以禪定是修行步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關鍵!

:為什麼要修習禪定

3樓:

1 禪定,是自己有主宰、有主見,不為外境所動。

2 禪的意思是靜慮,也叫止觀。

3 「止」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觀」是看破「凡所有相、皆是虛幻」。

4 佛法不管是哪一宗,顯教密宗,各宗各派,都重視禪定。

5 無量法門都是修禪定,離開禪定就沒有佛法了,可見得禪定非常重要。

6 佛法的修學著重禪定,不著重研究。

7 經典愈研究是愈糟糕,愈差錯;你心定,你心清淨,你就全都明了了。

8 所謂覺心不動,你只要心定下來,就與你的覺性相應了。

9 佛法不是知識,它是智慧型。

10 知識是從分別心裡面顯現出來的,智慧型是從清淨心裡面顯現出來的,它不一樣。

11 念佛人修清淨心,清淨心就是禪定。

12 佛法法門雖然很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是說明方法門徑很多,修什麼?統統修定。

13 定是佛門修行的關鍵,也就是說,我們要恢復本性、恢復真心,用什麼方法?用定。

14 教下講「止觀」,「止觀」就是禪定。

15 念佛人講「功夫成片、一心不亂」,那就是禪定。

16 淨土宗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禪定。

17 沒有乙個法門不是修定的,你認為只有禪宗才修定,那你就搞錯了!

18 禪定不是心裡什麼都沒有,不是的,禪定是清清楚楚、如如不動。

19 禪定不是閉著眼睛參,是睜著眼睛參的,六根見外面六塵境界清清楚楚。

20 要不要打坐,跟「禪定」沒什麼大關係。

21 真正高明的「定」沒有跡相,行住坐臥都是「禪定」,嬉笑怒罵也是「禪定」。

22 《壇經》裡面說:外不著相叫「禪」,內不動心叫「定」。

23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不著相,就叫做「禪」。

24 心裡不起貪嗔痴慢,心裡清淨不起煩惱,就叫做「定」。

25 《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

26 佛的心是「定」的,凡夫的心是「動」的。

27 菩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變成智慧型、變成禪定。

28 凡夫可憐,凡夫一接觸外面境界,它就變成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我們必須要警覺的。

29 修學的功夫,初步就是伏煩惱。煩惱伏住,在念佛法門就是功夫成片;如果煩惱伏不住,功夫沒成就。

30 修行人要喜歡寂寞,心常住定中,才能成就。

31 有道行的人,言語必少,因為他的心是定的。

32 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練習心中了了分明,如如不動。

33 「如如不動」就是內心清淨,沒有妄想分別執著。

34 六根接觸六塵,不被外相所迷,什麼境界現前都不動。

35 你把「能見所見」捨掉,心清淨了,很容易得定,定境會現前。

36 世出世間,沒有一件事可以打動我們的心,即入了一真法界。

37 無願無求,這就是空,就是「三昧」。

38 「三昧」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受,正是正常,受是享受。

39 正受就是禪定,禪定才是真的正常享受,也就是《阿彌陀經》所講的一心不亂。

40 「念佛三昧」落實在生活中,落實在工作中,落實在處事待人中,才是真正的禪定。

41 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方法、手段那麼多,都是修定,換句話說,都是修清淨心。

42 念佛法門是八萬四千種方法之一,我們用這個方法修清淨心。

43 《阿彌陀經》裡面最重要的兩句話就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八個字是全經的主體、中心。

44 用什麼方法修?就是用一句佛號,直截了當修一心不亂、修心不顛倒。

45 一心不亂是最高的禪定,性定,稱性的大定;心不顛倒是最高的智慧型,所以念佛聲聲都是福慧雙修。

46 念佛功夫有三個等級;

- 初步的功夫就是功夫成片,這個沒有得禪定,是相似的定;

- 唸到事一心不亂,那就是禪定,所謂念佛三昧;

- 唸到理一心不亂,那就是上上禪定。

47 修行有沒有真功夫,就是最後那一招,看你怎麼走法。

48 真正有功夫的人預知時至,沒有病苦,如入禪定,這是真功夫!

4樓:匿名使用者

禪定只是六度裡的乙個而已!

慈悲心非常關鍵,沒有慈悲做基礎的禪定,可能會存在很多不足和隱患的。

5樓:小鹿

戒定慧,修了定才能產生智慧型,而擁有了智慧型才能真正的得到佛法的真諦,解決我們在人間遇到的任何問題,智慧型也是指導我們弘法利生的有利法器!

入行論 答題為什麼要修習禪定?如何對治身心散亂

6樓:8萬4千法門

1 禪定,是自己有主宰、有主見,不為外境所動。

2 禪的意思是靜慮,也叫止觀。

3 「止」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觀」是看破「凡所有相、皆是虛幻」。

4 佛法不管是哪一宗,顯教密宗,各宗各派,都重視禪定。

5 無量法門都是修禪定,離開禪定就沒有佛法了,可見得禪定非常重要。

6 佛法的修學著重禪定,不著重研究。

7 經典愈研究是愈糟糕,愈差錯;你心定,你心清淨,你就全都明了了。

8 所謂覺心不動,你只要心定下來,就與你的覺性相應了。

9 佛法不是知識,它是智慧型。

10 知識是從分別心裡面顯現出來的,智慧型是從清淨心裡面顯現出來的,它不一樣。

11 念佛人修清淨心,清淨心就是禪定。

12 佛法法門雖然很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是說明方法門徑很多,修什麼?統統修定。

13 定是佛門修行的關鍵,也就是說,我們要恢復本性、恢復真心,用什麼方法?用定。

14 教下講「止觀」,「止觀」就是禪定。

15 念佛人講「功夫成片、一心不亂」,那就是禪定。

16 淨土宗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禪定。

17 沒有乙個法門不是修定的,你認為只有禪宗才修定,那你就搞錯了!

18 禪定不是心裡什麼都沒有,不是的,禪定是清清楚楚、如如不動。

19 禪定不是閉著眼睛參,是睜著眼睛參的,六根見外面六塵境界清清楚楚。

20 要不要打坐,跟「禪定」沒什麼大關係。

21 真正高明的「定」沒有跡相,行住坐臥都是「禪定」,嬉笑怒罵也是「禪定」。

22 《壇經》裡面說:外不著相叫「禪」,內不動心叫「定」。

23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不著相,就叫做「禪」。

24 心裡不起貪嗔痴慢,心裡清淨不起煩惱,就叫做「定」。

25 《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

26 佛的心是「定」的,凡夫的心是「動」的。

27 菩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變成智慧型、變成禪定。

28 凡夫可憐,凡夫一接觸外面境界,它就變成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我們必須要警覺的。

29 修學的功夫,初步就是伏煩惱。煩惱伏住,在念佛法門就是功夫成片;如果煩惱伏不住,功夫沒成就。

30 修行人要喜歡寂寞,心常住定中,才能成就。

31 有道行的人,言語必少,因為他的心是定的。

32 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練習心中了了分明,如如不動。

33 「如如不動」就是內心清淨,沒有妄想分別執著。

34 六根接觸六塵,不被外相所迷,什麼境界現前都不動。

35 你把「能見所見」捨掉,心清淨了,很容易得定,定境會現前。

36 世出世間,沒有一件事可以打動我們的心,即入了一真法界。

37 無願無求,這就是空,就是「三昧」。

38 「三昧」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受,正是正常,受是享受。

39 正受就是禪定,禪定才是真的正常享受,也就是《阿彌陀經》所講的一心不亂。

40 「念佛三昧」落實在生活中,落實在工作中,落實在處事待人中,才是真正的禪定。

41 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方法、手段那麼多,都是修定,換句話說,都是修清淨心。

42 念佛法門是八萬四千種方法之一,我們用這個方法修清淨心。

43 《阿彌陀經》裡面最重要的兩句話就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八個字是全經的主體、中心。

44 用什麼方法修?就是用一句佛號,直截了當修一心不亂、修心不顛倒。

45 一心不亂是最高的禪定,性定,稱性的大定;心不顛倒是最高的智慧型,所以念佛聲聲都是福慧雙修。

46 念佛功夫有三個等級;

- 初步的功夫就是功夫成片,這個沒有得禪定,是相似的定;

- 唸到事一心不亂,那就是禪定,所謂念佛三昧;

- 唸到理一心不亂,那就是上上禪定。

47 修行有沒有真功夫,就是最後那一招,看你怎麼走法。

48 真正有功夫的人預知時至,沒有病苦,如入禪定,這是真功夫!

什麼是禪宗修持的最終目標呢?

7樓:白沙

禪宗強調心性的運用,以明心見性為宗旨。所以禪宗修持以定慧一體為特色。

現在的中國佛學首推禪宗,而禪宗的修持方法就是禪定。禪定是佛教修持的最高法門和最高境界,是神識進入虛極靜篤的境界。般若經上說一念不生般若生,心清淨到一念不生的時候,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花果,即心便是靈智。

佛教認為這種境界唯聖者所知。

從禪宗思想體系來看,《般若經》描述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般若觀自在,能除一切苦,說明禪宗對般若空觀表達了無限的景仰和絕對的肯定:般若無上尊貴,是諸佛之母。用般若智慧型消除人生痛苦,就能夠成就圓滿的菩提。

所以,禪宗修持的最終目標就是佛祖所說的涅槃。涅槃是指滅除貪欲、嗔恨、愚痴、無明、邪見、是非、煩惱的一種寂滅無染、物我雙忘、圓滿光明、自由自在的世界,是超越生死的悟界。能進入涅檠的境界,就是人生的解脫。

曹溪的惠能大師為何能夠得到禪宗五祖的衣缽呢

第一惠能大師能接六代祖師印,首先大師本來就是塊金子,在哪都能發光。其次要說的是五代祖師弘忍有超高的佛性和極其純粹的修行造詣!要說六祖對佛教在中國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然而五祖發揮的作用也是獨一無二的。禪宗有著這樣的傳奇經歷,勢必能發揚光大,度世度人無量,功德無量!因為五祖看了惠能的偈以後,五祖很是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