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對異域文化的影響

時間 2022-10-08 05:35:55

1樓:我是誰呢嘻嘻嘻

1.漢字對日本文字的影響

日本民族雖有著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創制則相當晚。長期以來,其人民是以漢字作為自己傳播思想、表達情感的載體,稱漢字為「真名」。五世紀初,日本出現被稱為「假名」的借用漢字的標音文字。

八世紀時,以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用法已較固定,其標誌是《萬葉集》的編定,故稱「萬葉假名」。是為純粹日語標音文字的基礎。

日本文字的最終創制是由吉備真備和弘法大師(空海)來完成的。他們倆人均曾長期留居中國唐朝,對漢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據標音漢字楷體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後者採用漢字革體創造日文「平假名」。

儘管自十世紀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漢字的使用卻並未因此而廢止。時至今天,已在世界佔據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個簡體漢字。

2.漢字對朝鮮文字的影響

朝鮮文字稱諺文。它的創制和應用是古代朝鮮文化的一項重要成就。實際上,中古時期的朝鮮亦如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漢字。

新羅統一後稍有改觀,時人薛聰曾創造「吏讀」,即用漢字表示朝鮮語的助詞和助動詞,輔助閱讀漢文書籍。終因言文各異,無法普及。 李朝初期,世宗在宮中設諺文局,令鄭麟趾、成三問等人制定諺文。

他們依中國音韻,研究朝鮮語音,創造出11個母音字母和17個子音字母,並於公元1443年「訓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鮮從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3.漢字對越南文字的影響

十世紀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國的郡縣。秦、漢、隋、唐莫不在此設官統轄,故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較深。越南獨立後,無論是上層人士的交往,還是學校教育以及文學作品的創作,均以漢字為工具。

直至十三世紀,越南才有本國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漢字為基礎,用形聲、假借、會意等方法創制的表達越南語音的新字。十五世紀時,字喃通行全國,完全取代了漢字。

2樓:秋日的思念

既吸收和借用了中國的漢字文化,又脫離中國文化束縛的、與中國漢字文化相呼應的日本漢字文化的特點... 一般都有某種獨特的有價值的異域文化資訊蘊涵其中。反之,其構成理據只反映了共同思維規律、普遍觀念意識...

3樓:寧陽縣的張金羽

漢字對朝鮮的影響

朝鮮文字稱諺文。它的創制和應用是古代朝鮮文化的一項重要成就。實際上,中古時期的朝鮮亦如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漢字。

新羅統一後稍有改觀,時人薛聰曾創造「吏讀」,即用漢字表示朝鮮語的助詞和助動詞,輔助閱讀漢文書籍。終因言文各異,無法普及。 李朝初期,世宗在宮中設諺文局,令鄭麟趾、成三問等人制定諺文。

他們依中國音韻,研究朝鮮語音,創造出11個母音字母和17個子音字母,並於公元1443年「訓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鮮從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漢字對越南文字的影響

十世紀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國的郡縣。秦、漢、隋、唐莫不在此設官統轄,故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較深。越南獨立後,無論是上層人士的交往,還是學校教育以及文學作品的創作,均以漢字為工具。

直至十三世紀,越南才有本國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漢字為基礎,用形聲、假借、會意等方法創制的表達越南語音的新字。十五世紀時,字喃通行全國,完全取代了漢字。

漢字也曾被我們的鄰國越南、朝鮮、南韓、日本借去記錄各自的民族語言,至今,日本、南韓還在使用部分漢字。新加坡,馬來西亞把我國的現行漢字作為國家運用的正式文字之一。因此,漢字對儲存這些國家的文化遺產,對促進我國同這些國家的交往與文化交流,也有重要作用。

聯合國把我國的規範漢字作漢字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1.漢字對日本文字的影響

日本民族雖有著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創制則相當晚。長期以來,其人民是以漢字作為自己傳播思想、表達情感的載體,稱漢字為「真名」。五世紀初,日本出現被稱為「假名」的借用漢字的標音文字。

八世紀時,以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用法已較固定,其標誌是《萬葉集》的編定,故稱「萬葉假名」。是為純粹日語標音文字的基礎。

日本文字的最終創制是由吉備真備和弘法大師(空海)來完成的。他們倆人均曾長期留居中國唐朝,對漢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據標音漢字楷體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後者採用漢字革體創造日文「平假名」。

儘管自十世紀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漢字的使用卻並未因此而廢止。時至今天,已在世界佔據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個簡體漢字。

2.漢字對朝鮮文字的影響

朝鮮文字稱諺文。它的創制和應用是古代朝鮮文化的一項重要成就。實際上,中古時期的朝鮮亦如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漢字。

新羅統一後稍有改觀,時人薛聰曾創造「吏讀」,即用漢字表示朝鮮語的助詞和助動詞,輔助閱讀漢文書籍。終因言文各異,無法普及。 李朝初期,世宗在宮中設諺文局,令鄭麟趾、成三問等人制定諺文。

他們依中國音韻,研究朝鮮語音,創造出11個母音字母和17個子音字母,並於公元1443年「訓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鮮從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3.漢字對越南文字的影響

十世紀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國的郡縣。秦、漢、隋、唐莫不在此設官統轄,故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較深。越南獨立後,無論是上層人士的交往,還是學校教育以及文學作品的創作,均以漢字為工具。

直至十三世紀,越南才有本國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漢字為基礎,用形聲、假借、會意等方法創制的表達越南語音的新字。十五世紀時,字喃通行全國,完全取代了漢字。

為工作用的6 種文字之一,漢字在國際交往中繼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4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也曾被我們的鄰國越南、朝鮮、南韓、日本借去記錄各自的民族語言,至今,日本、南韓還在使用部分漢字。新加坡,馬來西亞把我國的現行漢字作為國家運用的正式文字之一。因此,漢字對儲存這些國家的文化遺產,對促進我國同這些國家的交往與文化交流,也有重要作用。

聯合國把我國的規範漢字作為工作用的6 種文字之一,漢字在國際交往中繼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漢字對異域文化的影響

5樓:匿名使用者

漢語是中國(含大陸、台灣、澳門及台灣)、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台灣稱「國語」,新加坡稱「華語」)

其他國家使用漢語的人數很少,比例稍大一點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東南亞。

除中國使用漢字外,過去使用過或現在仍然在使用漢字的國家有越南、日本、朝鮮、南韓 和新加坡。

越南在公元第一世紀傳入漢字。13世紀創造了越南形聲字,叫做「字喃」。「字喃」一直與漢字平行使用。

19世紀起採用拉丁化新文字。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用新文字掃除文盲。隨著掃盲工作的開展,新文字在越南普及了。

日本在公元第三世紀傳入漢字。不久,日本把漢字當成記音的字母來記錄日本語言。後來又把記音字母的漢字筆畫簡化,創造出「假名」。

到了第七世紀,就出現了漢字夾用「假名」的日文。現在漢字在日文中,只是當作「定型字」來使用,如果有寫不出的漢字,也可以直接寫假名。一般的日本人使用的日文,是以假名為主,夾用一部分漢字。

漢字曾被限制在1850個,叫做「當用漢字」,另有92個漢字,作為「人名特用字」。1981年3月,日本國語審議會向文部省申報了所擬訂的《常用漢字表》,共有1945字,代替了《當用漢字表》,並於1981年10月公布施行。

朝鮮在公元第二世紀傳入漢字,使用漢字約有一千七八百年。1444年,朝鮮頒布推行《訓民正音》(李朝世宗皇帝頒布朝鮮拼音文字時使用的名稱),採用漢字筆畫式字母,叫「正音字」(即諺文),夾在漢字中間使用。1948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廢除了漢字,採用純諺文的拼音文字。

它的書寫單位為字母拼成的方塊形式音節。

南韓現在還在使用漢字和韓字(即諺文)的混合體文字,文教部曾經頒布過供大中學校使用的1800個「新訂通用漢字」和供一般文字生活使用的1300個「常用漢字」。民間往來的書面語,則因人而異,或用混合體文字,或用純拼音文字(韓字

6樓:婆婆

既吸收和借用了中國的漢字文化,又脫離中國文化束縛的、與中國漢字文化相呼應的日本漢字文化的特點... 一般都有某種獨特的有價值的異域文化資訊蘊涵其中。反之,其構成理據只反映了共同思維規律、普遍觀念意識...

二、漢字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1.漢字對日本文字的影響

日本民族雖有著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創制則相當晚。長期以來,其人民是以漢字作為自己傳播思想、表達情感的載體,稱漢字為「真名」。五世紀初,日本出現被稱為「假名」的借用漢字的標音文字。

八世紀時,以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用法已較固定,其標誌是《萬葉集》的編定,故稱「萬葉假名」。是為純粹日語標音文字的基礎。

日本文字的最終創制是由吉備真備和弘法大師(空海)來完成的。他們倆人均曾長期留居中國唐朝,對漢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據標音漢字楷體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後者採用漢字革體創造日文「平假名」。

儘管自十世紀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漢字的使用卻並未因此而廢止。時至今天,已在世界佔據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個簡體漢字。

2.漢字對朝鮮文字的影響

朝鮮文字稱諺文。它的創制和應用是古代朝鮮文化的一項重要成就。實際上,中古時期的朝鮮亦如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漢字。

新羅統一後稍有改觀,時人薛聰曾創造「吏讀」,即用漢字表示朝鮮語的助詞和助動詞,輔助閱讀漢文書籍。終因言文各異,無法普及。 李朝初期,世宗在宮中設諺文局,令鄭麟趾、成三問等人制定諺文。

他們依中國音韻,研究朝鮮語音,創造出11個母音字母和17個子音字母,並於公元1443年「訓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鮮從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3.漢字對越南文字的影響

十世紀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國的郡縣。秦、漢、隋、唐莫不在此設官統轄,故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較深。越南獨立後,無論是上層人士的交往,還是學校教育以及文學作品的創作,均以漢字為工具。

直至十三世紀,越南才有本國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漢字為基礎,用形聲、假借、會意等方法創制的表達越南語音的新字。十五世紀時,字喃通行全國,完全取代了漢字。

把我的答案採納為最佳吧!

7樓:風淡雲輕

二、漢字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1.漢字對日本文字的影響

日本民族雖有著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創制則相當晚。長期以來,其人民是以漢字作為自己傳播思想、表達情感的載體,稱漢字為「真名」。五世紀初,日本出現被稱為「假名」的借用漢字的標音文字。

八世紀時,以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用法已較固定,其標誌是《萬葉集》的編定,故稱「萬葉假名」。是為純粹日語標音文字的基礎。

日本文字的最終創制是由吉備真備和弘法大師(空海)來完成的。他們倆人均曾長期留居中國唐朝,對漢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據標音漢字楷體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後者採用漢字革體創造日文「平假名」。

儘管自十世紀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漢字的使用卻並未因此而廢止。時至今天,已在世界佔據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個簡體漢字。

2.漢字對朝鮮文字的影響

朝鮮文字稱諺文。它的創制和應用是古代朝鮮文化的一項重要成就。實際上,中古時期的朝鮮亦如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漢字。

新羅統一後稍有改觀,時人薛聰曾創造「吏讀」,即用漢字表示朝鮮語的助詞和助動詞,輔助閱讀漢文書籍。終因言文各異,無法普及。 李朝初期,世宗在宮中設諺文局,令鄭麟趾、成三問等人制定諺文。

他們依中國音韻,研究朝鮮語音,創造出11個母音字母和17個子音字母,並於公元1443年「訓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鮮從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3.漢字對越南文字的影響

十世紀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國的郡縣。秦、漢、隋、唐莫不在此設官統轄,故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較深。越南獨立後,無論是上層人士的交往,還是學校教育以及文學作品的創作,均以漢字為工具。

直至十三世紀,越南才有本國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漢字為基礎,用形聲、假借、會意等方法創制的表達越南語音的新字。十五世紀時,字喃通行全國,

漢字對異域文化的影響

中原文化因古代中國的興盛而對周圍屬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包括北方游牧 朝鮮半島 及日本東南亞等地 漢字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1 漢字對日本文字的影響 日本民族雖有著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創制則相當晚。長期以來,其人民是以漢字作為自己傳播思想 表達情感的載體,稱漢字為 真名 五世紀初,日本出現被稱為 假名...

漢字對異域文化的影響

二 漢字對周邊國家的影響。1 漢字對日本文字的影響。日本民族雖有著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創制則相當晚。長期以來,其人民是以漢字作為自己傳播思想 表達情感的載體,稱漢字為 真名 五世紀初,日本出現被稱為 假名 的借用漢字的標音文字。八世紀時,以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用法已較固定,其標誌是 萬葉集 的編...

漢字對異域文化的影響別太多)

漢字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1 漢字對日本文字的影響 日本民族雖有著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創制則相當晚。長期以來,其人民是以漢字作為自己傳播思想 表達情感的載體,稱漢字為 真名 五世紀初,日本出現被稱為 假名 的借用漢字的標音文字。八世紀時,以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用法已較固定,其標誌是 萬葉集 的編定,...

漢字對周邊文國家文化的影響,漢字對周邊國家文化的影響30字

1 漢字對日本文字的影響 日本民族雖有著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創制則相當晚。長期以來,其人民是以漢字作為自己傳播思想 表達情感的載體,稱漢字為 真名 五世紀初,日本出現被稱為 假名 的借用漢字的標音文字。八世紀時,以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用法已較固定,其標誌是 萬葉集 的編定,故稱 萬葉假名 是為純...

漢字對周邊國家文化的影響,簡練些

漢字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1 漢字對日本文字的影響 日本民族雖有著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創制則相當晚。長期以來,其人民是以漢字作為自己傳播思想 表達情感的載體,稱漢字為 真名 五世紀初,日本出現被稱為 假名 的借用漢字的標音文字。八世紀時,以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用法已較固定,其標誌是 萬葉集 的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