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是什麼節日

時間 2022-09-29 06:15:33

1樓:布吉島該叫啥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描述的節日是端午節,該句出自宋代張耒的《和端午》。

《和端午》

原文: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譯文:龍舟競賽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載**還能回還啊?國破身死現在還能有什麼呢?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2樓:面朝大海路途

端午節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出自宋代張耒的《和端午》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3樓:

端午節。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出自宋代張耒的《和端午》,此詩是作者在端午節想到屈原有感而作,整首詩為: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作者從端午競渡紀念屈原的千載冤魂說起,雖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載**還能回還啊,國破身死的屈原現在還能有什麼呢。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延展資料張耒(1054—1114)宋代詩人、詞人。字文潛,號柯山,楚州淮陰(今江蘇清江)人。熙寧(宋神宗年號公元1068—1077年)進士,歷任臨淮主簿、著作郎、史館檢討。

宋哲宗紹聖(宋哲宗年號,公元1094—1098年)初,以直龍閣知潤州。宋徽宗初,召為太常少卿。後被指為元祐黨人,數遭貶謫,晚居陳州。

「蘇門四學士」之一。詩學白居易、張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詞僅傳六首,風格與柳永、秦觀相近。著有《柯山集》、《宛邱集》。

詞有《柯山詩餘》,趙萬里輯本。

4樓:秋夜月未央

端午節紀念屈原他寫的離騷

5樓:泰丶小往大來

說的是屈原。

指的是端午。

6樓:摺扇戲美人

多簡單,一看就是端午節嘛~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是誰寫的 5

7樓:

出自宋代詩人張耒的《和端午》

北宋詩人張耒《和端午》詩說:「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此詩淒清悲切、情意深沉。詩從端午競渡寫起,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遠,因為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忠魂一去詎能還」又是何等悲哀與無奈!

無怪乎北宋進士余靖作詩說:「龍舟爭快楚江濱,吊屈誰知特愴神。」但此句,卻又分明有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壯,它使得全詩的意境直轉而上、巨集闊高遠。

於是三四兩句便水到渠成、一揮而就。雖然「國亡身殞」,灰飛煙滅,但那光照後人的愛國精神和彪炳千古的《離騷》絕唱卻永遠不會消亡。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8樓:向上攀爬的

1、釋義

龍舟競賽是為了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國破身死後現在還有什麼呢,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2、出處

出自宋代張耒的《和端午》

3、作者介紹

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遊學於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於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

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

9樓:

北宋詩人張耒《和端午》詩說:「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此詩淒清悲切、情意深沉。詩從端午競渡寫起,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遠,因為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忠魂一去詎能還」又是何等悲哀與無奈!

無怪乎北宋進士余靖作詩說:「龍舟爭快楚江濱,吊屈誰知特愴神。」但此句,卻又分明有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壯,它使得全詩的意境直轉而上、巨集闊高遠。

於是三四兩句便水到渠成、一揮而就。雖然「國亡身殞」,灰飛煙滅,但那光照後人的愛國精神和彪炳千古的《離騷》絕唱卻永遠不會消亡

10樓:匿名使用者

和端午 宋朝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詩詞大意;賽龍舟時對屈原受的冤屈感到悲傷,忠魂一去不再回還。 國家滅、人也死的事件今天**還有?只留下光照後人的愛國精神和彪炳千古的《離騷》絕唱在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