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特有樂器有哪些,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是什麼?

時間 2022-09-28 09:01:02

1樓:教育評論員說

1、托布秀爾

托布秀爾是蒙古族特有的弦鳴類撥彈樂器,通常用胡楊樹、樟木、榆樹、桑木、松樹挖槽而成,底面有4個圓形共鳴孔,琴桿上細下粗,杆首有2個或3個琴輪分置兩側,桿身和琴身可以雕刻或塗繪各種精美的圖案,造型美觀、音色優美渾厚。

2、火不思

火不思,蒙古族樂器,又名胡撥四(蒙古語琴的意思),民間稱其為胡不兒或渾不似,四弦、長柄,音箱呈梨形。火不思發音清晰、明亮、音色柔和優美,富有草原情調,可用於獨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

3、蒙古大鼓

蒙古大鼓,鼓框由硬木板條製成,兩面蒙以羊皮,演奏時擊鼓心、鼓邊或鼓框,可以獲得不同的音響效果,發音柔和響亮。

4、四胡

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種古老的弓絃樂器。主要流行於內蒙古地區,蒙古族稱之為呼兀爾。

5、雅克託

又名「蒙古箏」,蒙古箏與古箏構造技法上基本相同,只是蒙古箏多用於演奏蒙古族歌曲和器樂曲。

2樓:八堡立德

蒙古大草原自古以來就有「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的美譽,勤勞的草原人彈奏著用本民族特有樂器來表達美好的草原生活,訴說著乙個個不老的傳奇故事,如今已是家喻戶曉。

站在這幾乎象是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下,腳踏著無邊的綠色,極目都是成群的牛羊和駿馬,我們不盡心曠神怡,彷彿來到了夢中的人間天堂。

一.四胡

四胡:拉弦樂器,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主要種類分為中、高、低四胡。蒙古族稱之為呼兀爾,源於古代奚琴。

宋代陳暘《樂書》:「奚琴四胡本胡樂也。」清代用於宮廷樂隊,稱提琴。

清代《律呂正義後編》:「提琴,四弦,與阮咸相似,其實亦奚琴之類也。」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種古老的弓絃樂器。

主要流行於內蒙古地區,其它如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及四川等地也見流行。

二. 雅托克

雅托克即蒙古箏。蒙古箏與中原流傳的古箏在構造和技法上基本相同,只是流行於內蒙古的古箏所奏的樂曲均為蒙古族民歌和器樂曲。雅托葛分有十二根弦和十根弦兩種。

主要在錫林郭勒盟和伊克昭盟一帶流傳,因其年代久遠,所以在當地牧民中影響很大。一般十二根弦箏用於宮廷或廟堂,十根弦箏流傳在民間,多半用來為民歌和牧歌伴奏。

三.火不思

火不思:蒙古族彈撥樂器,見於元代,盛行於明代,清朝列入國樂,清後失傳,建國後重新研製成功。流傳於中國新疆、內蒙古、甘肅北部及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等地。

火不思一詞為土耳其共和國語qobuz的音譯,約於唐代從中亞傳入中國,又名渾不似,「和必斯」、「虎撥思」、「琥珀詞」、「吳撥思」、「胡不思」和「胡撥四」等(均為蒙語音譯,即琴的意思)。民間稱其為胡不兒或渾不似。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和甘肅省北部等地。

四弦、長柄、無品、音箱梨形,明代時民間相當盛行。

四.口琴

口琴,亦稱口弦、口簧,鐵製撥奏體鳴樂器。蒙古語稱之為「特木爾·胡爾」。蒙古人素有彈奏口弦的習俗,尤以婦女為甚。

明代以來,口弦在蒙古**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被納入了宮廷樂隊。除了以上所列幾件樂器之外,蒙古族原有許多種民間樂器,諸如胡琴、抄兀兒、箏之類,依舊在草原上流傳。

五. 胡笳

胡笳hú jiā 蒙古族邊稜氣鳴樂器。民間又稱潮爾、冒頓潮爾。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區。另有同名人士,演員和作家,下面分別詳細

3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族特有的樂器有四胡、 雅托克、火不思、口琴、 胡笳、托布秀爾、胡琴、馬頭琴等,蒙古大草原自古以來就有「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的美譽,勤勞的草原人彈奏著用本民族特有樂器來表達美好的草原生活,訴說著乙個個不老的傳奇故事,如今已是家喻戶曉。

一、四胡

四胡:拉弦樂器,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主要種類分為中、高、低四胡。蒙古族稱之為呼兀爾,源於古代奚琴。

宋代陳暘《樂書》:「奚琴四胡本胡樂也。」清代用於宮廷樂隊,稱提琴。

清代《律呂正義後編》:「提琴,四弦,與阮咸相似,其實亦奚琴之類也。」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種古老的弓絃樂器。

主要流行於內蒙古地區,其它如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及四川等地也見流行。

二、 雅托克

雅托克即蒙古箏。蒙古箏與中原流傳的古箏在構造和技法上基本相同,只是流行於內蒙古的古箏所奏的樂曲均為蒙古族民歌和器樂曲。雅托葛分有十二根弦和十根弦兩種。

主要在錫林郭勒盟和伊克昭盟一帶流傳,因其年代久遠,所以在當地牧民中影響很大。一般十二根弦箏用於宮廷或廟堂,十根弦箏流傳在民間,多半用來為民歌和牧歌伴奏。

三、火不思

火不思:蒙古族彈撥樂器,見於元代,盛行於明代,清朝列入國樂,清後失傳,建國後重新研製成功。流傳於中國新疆、內蒙古、甘肅北部及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等地。

火不思一詞為土耳其共和國語qobuz的音譯,約於唐代從中亞傳入中國,又名渾不似,「和必斯」、「虎撥思」、「琥珀詞」、「吳撥思」、「胡不思」和「胡撥四」等(均為蒙語音譯,即琴的意思)。民間稱其為胡不兒或渾不似。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和甘肅省北部等地。

四弦、長柄、無品、音箱梨形,明代時民間相當盛行。

四、口琴

口琴,亦稱口弦、口簧,鐵製撥奏體鳴樂器。蒙古語稱之為「特木爾·胡爾」。蒙古人素有彈奏口弦的習俗,尤以婦女為甚。

明代以來,口弦在蒙古**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被納入了宮廷樂隊。除了以上所列幾件樂器之外,蒙古族原有許多種民間樂器,諸如胡琴、抄兀兒、箏之類,依舊在草原上流傳。

五、 胡笳

胡笳hú jiā 蒙古族邊稜氣鳴樂器。民間又稱潮爾、冒頓潮爾。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區。

另有同名人士,演員和作家,下面分別詳細介紹。胡笳又稱潮爾、冒頓潮爾。管身木製,管長58、5厘公尺、管徑1、8厘公尺,下部開有三個圓形按音孔,上端管口不設簧片。

六、托布秀爾

托布秀爾,新疆蒙古族特有樂器之一是中國北方古游牧民族,托布秀爾中所流傳的木質短頸撥弦樂器的後裔,造型美觀而又製造簡便,音色優美渾厚,便於攜帶。特別適合於游牧生活,因此深受牧民喜愛,在新疆蒙古族中流傳的十分廣泛。在民間喜慶的集會上彈奏「沙布林登」以外,也可以演奏單獨供欣賞的樂曲,還可用來為民歌和《江格爾》等說唱長詩伴奏。

七、胡琴

胡琴,蒙古族弓拉弦鳴樂器。古稱胡爾。蒙古族俗稱西納幹胡爾,意為勺子琴,簡稱西胡。

元代文獻稱其為胡琴。漢語直譯為勺形胡琴,也稱馬尾胡琴。歷史悠久,形制獨特,音色柔和渾厚,富有草原風味。

可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各地,尤以東部科爾沁、昭烏達盟一帶最為盛行。

八、馬頭琴

馬頭琴是中國蒙古族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綽爾」。琴身木製,長約一公尺,有兩根弦。

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迴宛轉,音量較弱。相傳有一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弦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乙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

4樓:寸菱

馬頭琴:

蒙古民族樂器之一。馬頭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時代,時稱朝爾。最初的馬頭琴琴箱是用一塊整木刳製而成。

後經過加工發展,始將其音箱以四塊木板拼成梯形,面蒙馬皮、羊皮(現改為蟒皮、桐木板等),用白馬尾或尼龍絲作琴弦和弓毛。琴頭、音箱鑲有骨雕裝飾品,並將琴頭雕刻成馬頭狀。該樂器適用於獨奏、合奏及蒙古族曲藝烏力嘎爾的伴奏等。

常用的弓法技巧有分弓、連弓、頓弓、快弓、抖弓、跳弓等;指法技巧有顫指、滑音、柔弦、撥弦、彈弦等。馬頭琴的演奏風格因為地區的不同而各異,如目前流行的科爾沁派、土爾古特(地名)派等。著名馬頭琴演奏家色拉西曾與周思來總理合影留念,齊.寶力高組建的馬頭琴樂團演奏的《萬馬奔騰》曾為第十一屆亞運會演出。

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是什麼?

5樓:俟元

蒙古最具有代表性的樂器是馬頭琴。

6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馬頭琴是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它音色深沉、渾厚、蒼勁、遼闊,富於表達勤勞、強悍的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和感情。關於馬頭琴的來歷,還流傳著乙個優美動人的傳說。

從前,有乙個牧童有一匹心愛的駿馬,馬的皮毛像發亮的錦緞,馬的啼聲像悅耳的金鈴。這匹馬每天在牧童身邊,形影不離。後來橫行霸道的王爺看中了這匹馬,派人把馬搶到王府。

駿馬到王府後,思念牧童,不吃不喝,日夜嘶鳴。一天,駿馬掙脫僵繩,逃回牧童身邊,王爺發怒,趕來用毒箭射死駿馬。牧童十分悲傷,日夜抱著死去的駿馬痛哭不止。

一天晚上,牧童在夢中見駿馬又活了,駿馬依偎在他的身邊嘶鳴,聲音悲悽感人。牧童醒後,覺得駿馬的鳴聲總在他耳邊迴旋。於是他用駿馬的頭骨做琴筒,腿骨做琴桿,用馬尾做琴弦和弓弦,用套馬杆做弓子,又在琴桿頂上雕了乙個駿馬的頭像,做成一架馬頭琴。

小牧童用它拉出娓娓動聽的曲子,彷彿聽到了他心愛的駿馬的嘶鳴。從此,蒙古族便有了自己的樂器——馬頭琴。

馬頭琴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一種弦樂器。當一首悠揚的馬頭琴曲在您的耳畔奏響時,閉目冥思,眼前彷彿出現了遼遠坦蕩的大草原。

7樓:雙冠王

當然是馬頭琴了。馬頭琴,蒙古語稱之為「綽爾」,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其木質琴身約長一公尺,琴弓與梯形共鳴箱分離,兩根琴弦分別由數十根馬尾製成。

2009年4月,蒙古族馬頭琴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馬頭琴是**於中國蒙古族民間拉弦樂器,馬頭琴是一種具有兩弦的弦樂器,有梯形形狀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是蒙古人民特別喜愛的一種樂器,由於馬頭琴曾經被流傳到很多不同的地方,它的稱呼,形狀,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馬頭琴的歷史也很悠久,從唐宋時期就演變到如今,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在當今世界,而且也被其它民間藝人所喜歡著。

內蒙古有哪些樂器

8樓:梁毅的娛樂日誌

四胡、馬頭琴、蒙古琵琶、蒙古四弦琴、雅托噶等。

1、四胡

四胡,拉弦樂器,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蒙古族稱之為呼兀爾,源於古代奚琴。清代用於宮廷樂隊,稱提琴。

與阮咸相似,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種古老的弓絃樂器。主要流行於內蒙古地區,其它如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及四川等地也見流行。

2、馬頭琴

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弦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馬頭琴是蒙古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潮爾」。

琴身木製,長約一公尺,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迴宛轉,音量較弱。

相傳有一牧人為懷念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弦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乙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

3、蒙古琵琶

蒙古琵琶又稱好必斯蒙古族弦鳴樂器。彈撥類。音箱呈瓢形,薄木板蓋面。

板麵左 右各開一月牙形音窗,邊沿繪民族圖案, 下部兩側繪雲捲圖案,頭部較長並向後 彎,左右各設弦軸兩個。頸部設四相、十 三品,張絲弦四根。常用以獨奏或歌舞 伴奏。

古代宮廷樂隊亦曾用。

4、四弦琴

蒙古四弦琴在蒙古族傳統民間樂器中,風格濃郁、獨具特色。四胡在蒙語中為胡爾,又名四弦琴,因有四根琴弦而得名。追根溯源,蒙古四胡源於古代庫莫奚族人所用的奚琴。

唐朝中期,古代庫莫奚族與契丹並稱「兩蕃」,後來逐漸與契丹融合,元朝時期融入大蒙古。

5、雅托噶

雅托噶,蒙古族彈撥弦鳴樂器。又稱箏。漢族稱其為蒙古箏。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各地以及遼寧省、吉林省蒙古族聚居區。

蒙古族的風俗有哪些,蒙古族有哪些風俗

現在蒙古族基本都很漢化了。我是蒙古族 要說小時候經常去參加敖包祭,我們那兒還經常開那達慕。我是內蒙東南部的,比較靠近瀋陽,去過西蒙鄉村,那裡更具蒙古特色。不吃回鍋肉,煮熟的肉不二次回鍋,涼了也那麼吃,說是 不然會殃及牛羊。那裡人比較少所以一有個客人就十分熱情,最尊貴的客人用最肥的肉來招待。比如,羊尾...

蒙古族的文化有哪些,蒙古族有哪些傳統文化?

六月暢談感情那些事 回答鄂爾多斯地區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 燦爛的民族文化和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飲食,吃手把肉 烤全羊 當地叫秀斯 喝放忌廉 炒公尺或肉乾的奶茶。席間愛唱蒙歌助興,長調 短調都有,伴唱樂器以馬頭琴為主。運氣好的話,能聽到天籟之聲 呼麥。宴席拖時間,除了唱,還有喝,唱和喝都是沒完沒了。進包...

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樂器是,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是什麼?

馬頭琴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間藝人,牧民家中所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 生活和草原風格。馬頭琴的產生及其發展,很難查閱史料。但是,它卻有乙個美麗 感人的故事,那是乙個很遙遠的傳說,年輕的...

蒙古族有哪些重要節日,蒙古族的主要節日有哪些?

蒙古族民間傳統節日有 白節 祭敖包 那達慕等。白節 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 白月 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和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要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 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 辭歲酒 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

蒙古族的那達慕節有哪些風俗習慣,蒙古族的那達慕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蒙古族是大連地區五大主體民族之一,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資料,生活在大連的蒙古族有15,159人。他們之中,有很多人仍保留著自己的民族特點,也有不少已經完全融入了漢族文化體系。但相同的是,一提起七八月份的草原,這些蒙古族同胞都會有一致的驕傲和欣喜,因為這個時候是草原上最美麗的季節,草原上熱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