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宿池邊樹,後面 僧推夜下門 豈不更好?為什麼都喜歡 敲 ?志同道合者請給回答

時間 2022-09-24 22:26:45

1樓:風依稀雪

僧是進自己的門,當然是推。有誰進自己家門還敲的?

2樓:寂寞_沒有盡頭

那麼多人喜歡敲是因為在在夜晚,有個僧在「得得得」地敲門顯得很幽靜,其實我也喜歡推。

3樓:小河村民甲

「推敲」一詞是根據唐朝詩人賈島錘煉詩句的故事引申出來的,意為反覆琢磨。

一天,賈島在京城長安,騎著毛驢在街上行走,隨口吟成一首詩,其中兩句是:

「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

賈島覺得詩中的「推」字,用得不夠恰當,想把「推」字改為「敲」字,但一時不知哪個字好。於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覆做著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街上行人看到賈島這種神情,感到十分驚訝。

韓愈看到,十分生氣地對賈島說:「你騎驢子怎麼低著頭,也不朝前面看看?」

賈島一驚,慌忙下驢,向韓愈賠禮,並將自己剛才驢上所得詩句,因斟酌「推」「敲」二字,專心思考,不及迴避的情形講了一遍。

韓愈聽後,轉怒為喜,深思片刻後便說:「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是顯得夜深人靜。」

賈島連連拜謝,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

鳥宿池邊樹 僧推月下門 是對是錯

題李凝幽居。作者 賈島。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是歷來廣為傳誦的名句。這兩句詩,粗看有些費解。詩人當然不可能連夜晚宿在池邊樹上的鳥都能看到。其實,這正見出詩人構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於月光皎潔,萬籟俱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