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習俗都有哪些 急急急!內容盡量不要超過

時間 2022-09-21 09:50:54

1樓:三寸小鬼

二月二,漢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於全國各民族地區。此節風俗活動較多,又有花朝節、踏青節、挑萊節、春龍節、青龍節、龍抬頭日之稱。

因時間在農曆二月初二日,元費著《歲華紀麗譜》:明以後,二月二又有關於龍抬頭的諸多習俗,諸如撒灰引龍、扶龍、薰蟲避蠍、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節俗,故稱龍抬頭日。

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春餅、爆玉公尺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公尺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我已經盡力壓縮了,連標點符號一共275字……

2樓:冰魄雪龍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

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公尺種子,猛然想起,這玉公尺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公尺花,並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

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公尺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唸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裡用灶灰撒成乙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節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

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公尺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3樓:魯西

農曆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並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舊時,老百姓生活貧困,衛生意識淡薄,再加上缺醫少藥,**病(如疥瘡)患者多,且易傳染。芥菜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及維生素c,經常食用富含葉綠素及維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強抵抗力,對人的**有好處。

故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

據說,這個習俗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訪民情,到浙南一農戶家中,發現一名飽讀詩書的青年張某因家境貧困,無法進京赴考,只得在家苦讀詩書。張某熱情好客,請乾隆皇帝吃頓便飯。

正當準備做飯時,張某發現公尺缸裡的公尺不夠吃,又沒菜餚。張某臨機一動,計上心來。叫其妻先準備**,自己從後門出去到菜園裡剝來一把碧綠幼嫩的芥菜,加點佐料,煮成一鍋綠中夾白的芥菜飯。

乾隆皇帝平時吃慣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鮮,且時至晌午,早已飢腸轆轆,一聞到這芳香撲鼻的芥菜飯,食慾大增,吃得津津有味,並讚不絕口,連問這綠裡夾白的飯是怎麼做的。張妻答道:「這叫芥菜飯,吃了不會生疥瘡。

」這天,剛巧是農曆二月初二,二月二吃芥菜飯的習俗便從此傳了下來。

4樓:匿名使用者

二月二,漢族民間傳統節日。此節風俗活動較多,又有花朝節、踏青節、挑萊節、春龍節、青龍節、龍抬頭日之稱。因時間在農曆二月初二日,元費著《歲華紀麗譜》:

明以後,二月二又有關於龍抬頭的諸多習俗,諸如撒灰引龍、扶龍、薰蟲避蠍、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節俗,故稱龍抬頭日。

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春餅、爆玉公尺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公尺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198個字,最縮了

5樓:紫冰亮百合

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民間俗語「二月二,龍抬頭」。一是說,此時百蟲復甦,適宜耕作;二是說龍施雨水,祈求年豐。

傳統習俗在這一天要炒「料豆」、「撒青灰」、「圍倉」。 二月二這天不從井中打水,怕「怒龍王」;不動針,怕刺傷「龍眼」;婦女不在屋內梳頭,更不准用長繩,免得屋上掉蛇(俗稱「長蟲」)、蚰蜒、蠍子等。

6樓:夏日麼麼茶

吃煎餅跟炒豆,還有要去理髮,這是我們這的習俗

7樓:默尛魚

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意味著龍抬頭走好運。

8樓:匿名使用者

早上起床前;先念2月2龍抬頭

二月二的由來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是怎麼來的

9樓:帥的想毀容

二月二來歷很早了,相傳是上古時期為了紀念土地公公,是為了給土地公公過生日而來的節日。

在這一天,我們要做與龍相關的活動,不管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這樣的習俗,我國人認為龍是吉祥之物,是主管風雨的,而在二月二期間又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所以久而久之二月二就是龍抬頭節了。

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就是有習俗剃龍頭,相傳在這一天剪頭髮會帶來好運氣,也會帶來財富,所以很多人為了等到這一天留著長髮(古代的時候),為了慶祝這一天,人們舞龍獅,反正只有跟龍有關的,都是寓意吉祥之意。

10樓:和火箭一樣

2月2,龍抬頭的來歷: 傳說在唐朝時期,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可是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卻被玉帝得知,壓於大山之下。

人間的百姓們知道了,紛紛向上天祈禱,最後感動玉皇大帝,於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從此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以致後**傳至今。

臧月(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據資料記載,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執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

11樓:匿名使用者

「二月二龍抬頭」正式形成民俗節日是在元朝。中國自古是農業國家,氣候的好壞對農業收成起著決定作用。這個節日反映了廣大民眾對春雨的企盼,希望春天有足夠的雨水,為秋天的豐收打下基礎。

為什麼要「二月二」才龍抬頭呢?因為農曆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這時陽氣上公升,大地復甦、草木萌動,農民們就要春耕、播種了,非常需要土壤濕潤,保有水分。這時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寶貴了,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說。

從節氣上說,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這是個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時期,人們多麼希望通過對龍的祈求行為來實現降雨的目的。

二月二有什麼習俗?

12樓:蝶在弦上舞

二月二有很多習俗,比如百姓要在二月二這天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除此之外,民間飲食為了取吉利還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公尺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牙」,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 在這一天婦女為了避免傷了龍的眼睛還忌動針線。

另外,在南方,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同時,北方地區在節日期間也有吃豬頭肉、理髮剪「龍頭」的習俗

拓展資料:

1.二月二習俗是龍頭節,又稱青龍節,是乙個中國傳統節日。二月初二,龍抬頭,相傳二月初二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

2.二月二龍頭節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

3.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

13樓:匿名使用者

二月二一般的習俗是吃餃子剃龍頭。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公尺種子,猛然想起,這玉公尺就像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公尺花,並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

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

習俗先輩雲:「習俗移人,賢智者不免。」今一衣一帽、一器一物、一字一語,種種所作所為,凡唱自一人,群起而隨之,謂之「時尚」。

或尚坐關,群起而坐關;或尚禮懺,群起而禮懺;群起而背經,群起而持準提,群起而讀等韻,群起而去注疏、專白文,群起而齋十萬八千僧,群起而學書、學詩、學士大夫尺牘語,靡然成風,不約而合。獨於刻心勵志,真實參禪念佛者,則有唱而無隨,謂之何哉?

14樓:匿名使用者

2008年3月9日。

「二月二」在北方稱為「春龍節」,在南方稱為「踏青節」。據說,「二月二」在周代本是乙個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已演變成乙個民俗節日。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話的來歷與中國古代天文學對星辰執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四宮,並按照它們的形象附會為四種動物。

其中,東宮七宿被想像成一條巨龍。每到農曆二月,處於龍頭位置的角宿會在東方地平線顯現,所以俗稱「龍抬頭」。

「二月二」是乙個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日子。北方一些地方舊俗,這一天早晨家家戶戶要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要燒香上供,這叫「引田龍」。但也有相反的,有的地方這一天忌擔水,生怕帶回龍卵或驚動青龍,把風調雨順的好年景破壞了。

這一天的食品也多以龍命名:吃麵條稱「挑龍頭」、吃油炸糕稱「吃龍膽」、食煎餅稱「揭龍皮」、吃麻花稱「啃龍骨」,以示吉慶。

「二月二」也是乙個企盼學業有成的日子。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佔鰲頭」。學生們也會念叨:「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二月二」還是乙個媳婦回娘家的日子。舊俗規定,媳婦正月裡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許回娘家。所以民間又有「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民謠,表現出父母盼女歸的心態。

15樓:禾木由

二月二主要有以下風俗習慣:

1.炒玉公尺:說中每年二月二炒玉公尺的傳統,就是紀念義龍為解人間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條。

傳說玉龍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義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並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才會予以釋放。

人民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公尺,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錯,並釋放了玉龍。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公尺的傳統亦保留了下來。

2.剃龍頭:指二月初二理髮,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3.開筆寫字: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誕辰日,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為孩子正衣冠、點硃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願孩子長大斷文識字。

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

民間二月二的習俗,二月二有什麼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漢族民間傳統節日農曆二月二民諺,流行於全國多數地區 二月二在我國各地的風俗活動不同,又有花朝節 踏青節 挑萊節 春龍節 青龍節 龍抬頭日之稱。二月二又有關於龍抬頭的諸多習俗,諸如撒灰引龍 扶龍 薰蟲避蠍 剃龍頭 忌針刺龍眼等節俗,故稱龍抬頭日。二月二有什麼習俗?二月二有很多習俗,比如百...

二月二,有什麼習俗,二月二,有什麼習俗

二月二的習俗包括 炒玉公尺 剃龍頭 開筆寫字 祭社 吃龍食等習俗。二月二是我國的一大傳統習俗,每逢這個日子,人們都會進行各種傳統習俗活動,那麼二月二的風俗究竟是什麼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01 炒玉公尺 相傳玉龍因為不忍心看到人類遭受乾旱的苦難,就違反天規,幫助人類降雨而被玉帝所囚,玉帝立下規條...

二月二龍抬頭傳統習俗有哪些,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習俗啊

二月二龍抬頭傳統習俗有 撒灰 祭龍 薰蟲 擊房梁 理髮。一 撒灰 各地撒灰做法稍有不同,大致為 將灰撒在門前,謂之 攔門闢災 將灰撒在牆角,意在 闢除百蟲 將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圓圈,並象徵性地放置一些五穀雜糧,稱做 圍倉 或 打灰囤 以祝豐年 將灰撒在井邊,呼曰 引龍回 以求風調雨順。二 祭龍...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要理髮

俗話說 龍不抬頭,天不下雨 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 滋潤萬物,素有 二月二剃龍頭 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 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 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龍在傳統文化...

農曆月2月2有什麼習俗,二月二有哪些風俗習慣?

俗稱 龍抬頭 各地都有剪頭髮的習俗,俗稱 剪龍頭 2月2的習俗?二月二是龍頭節,又稱青龍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奉祀土地神 炒玉公尺 剃龍頭 開筆寫字 吃糖豆 圍糧囤。二月初二,龍抬頭,相傳二月初二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說龍頭節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傳說龍能行雲布雨 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