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讚美了蟬的什麼品格,用詩句讚美蟬

時間 2022-08-28 17:27:45

1樓:達興老師

高潔的品。

描寫蟬的境遇,後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來,直抒胸臆,感情強烈,最後卻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蟬身上,首尾圓融,意脈連貫。

以蟬起,以蟬結,章法緊密,對蟬的刻畫與詩人的情意婉轉表達到了渾然交融與統一,是托物詠懷的佳作。詩人借蟬棲高飲露的個性來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可謂借物詠懷的典型。

《蟬》原文: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白話釋義:

蟬本來就因棲息於高枝,難得一飽;它鳴叫不停,卻不受理睬,真是白白辛苦,怨恨無窮啊。蟬徹夜悲鳴,叫到五更天,已是聲嘶力竭、稀稀落落,快要斷絕了。

可是那些樹呢,依舊碧綠青翠,任憑蟬叫得如何淒苦動人,也是無動於衷,真是無情啊!我職卑祿薄,到處漂泊,早已丟下的家鄉田園,已是一片荒蕪。多勞你給我警告,我一家人的生活也和你一樣清寒。

寫作背景: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葬於故鄉滎陽。也有人說他葬於祖籍地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隱平生曾兩度入官秘書省,但最終未能得志,處境每況愈下。該詩就是表達了他雖仕途不順,卻堅守清高之志。

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商隱三歲左右,隨李嗣赴浙。不到十歲,李嗣去世。李商隱只得隨母還鄉,過著艱苦清貧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隱是長子,因此也就同時揹負上了撐持門戶的責任。

李商隱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時期曾「傭書販舂」,即為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李商隱「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回鄉後曾從一位精通五經和小學的堂叔受經習文,至十六歲,便因擅長古文而得名。此外,寫得一手秀麗的工楷與一手好文章。

唐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陽,結識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輩。令狐楚欣賞李商隱的文才,對其十分器重,讓李商隱與其子令狐綯等交遊  ,親自授以今體(駢儷)章奏之學,並「歲給資裝,令隨計上都」。

後又聘其入幕為巡官,曾先後隨往鄆州、太原等地。在這幾年中,李商隱一面積極應試,一面努力學文,在科舉上雖一再失敗,但在寫作上則完成了由散向駢的轉變,此後他很少再寫散文。

2樓:甜星夢雨

在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的《昆蟲記》裡有這樣的一段關於蟬的描述:「未長成的蟬的地下生活,至今還是未發現的秘密,我們所知道的,只是它未成長爬到地面上來以前,地下生活經過了許多時間而已,它的地下生活大概是四年。此後,日光中的歌唱不到五個星期。

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因為它掘土四年,現在忽然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與飛鳥可以匹敵的翅膀,在溫暖的日光中沐浴著。那種鈸的聲音能高到足以歌頌它的快樂,如此難得,而又如此短暫。

」蟬的精神是:多年的隱忍,一朝出世,便一鳴驚人.歷盡艱辛

3樓:匿名使用者

1.歷經艱辛,終於獲得成功

2.為夢想,使命勇敢拼搏

4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以蟬來自喻,

是為了表達自己高潔的情操

蟬 虞世南 最後兩句詩借蟬寫了人什麼樣的品格

5樓:匿名使用者

蟬——[唐初]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①緌:

本指帽子或旗桿頂上的纓子,這裡指蟬首觸鬚。 ②流響:形容聲音傳得很遠。

③藉:憑藉。 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悅耳的叫聲自梧桐林向外遠播 聲音傳的遠是因為我站的高 並不是借助了秋風 這首託物寓意的小詩,是唐朝時期的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

「垂緌」暗示顯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幹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彷彿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

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

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借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乙個真理:

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這裡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

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雲:「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

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這三首詩都是唐代託詠蟬以寄意的名作,由於作者地位、遭際、氣質的不同,雖同樣工於比興寄託,卻呈現出殊異的面貌,構成富有個性特徵的藝術形象,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

關於蟬的古詩

蟬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另乙個版本 蟬 虞世南 垂穗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附錄:現代人詠蟬詩句

6樓:範欣衡

清正高潔,不貪慕富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汙

7樓:此世此時

《蟬》運用了先抑後仰的寫作手法

啟示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活著

用詩句讚美蟬

8樓:詠磐人

1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jiè)秋風。

唐 虞世南●蟬

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像曹丕在《典論。**》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這裡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2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錶予心。

《在獄詠蟬》駱賓王

蟬兒啊,清晨露水太重,你雖雙翼輕盈,卻難振翅向高處飛進,到黃昏,冷風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風聲掩沉。 你——枉居高樹啜飲清露,可濁世昏昏,無人相信那高潔冰清,哎,又還能有誰為我表白皎皎廉潔的一顆心。

其實寫蟬的詩歌很多,要貼會有一大堆,我不往下貼了,意義不大,因為很多以蟬為題或為意象的詩歌,其實大多數是作者借蟬表達自己孤獨清冷卻潔身自傲的心境,本意不是讚美蟬兒,如果硬要算是讚美 那自然是「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了」這一句了。

9樓:匿名使用者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的詩句和詩意是什麼?

10樓: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11樓:匿名使用者

蟬的觸角飲著純淨的露水,連續不斷的蟬鳴聲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間傳出。蟬的聲音之所以可以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12樓:匿名使用者

在一起嗎!這樣就!,

13樓:匿名使用者

垂個頭呀有病呀有病就去治

14樓:匿名使用者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5樓:匿名使用者

rygghkjhjlgcxdfj

用乙個名言來讚美一下感人的蟬

虞世南的蟬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6樓:匿名使用者

虞世南的蟬表達的感情是:

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詩,寫蟬餐清風飲曉露,棲於梧桐樹上,聲因高而遠,而非是依靠秋風,寓意君子應象蟬一樣居高而聲遠,而不必憑藉、受制於它物。表達出了詩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了一種雍容不迫的氣韻風度。

17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個人對錢的喜愛與讚美的感情表達了作者對蟬的喜愛和讚美的思想感情

18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小詩,詩人以蟬自喻,體現出自己的清高和老成慎重,也未嘗夾帶了一點自傲之情

19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對蟬的喜愛

20樓:豐城黃氏

表達了作者對蟬的喜愛

21樓:匿名使用者

雲南市糧食等什麼的思想感情這個我也不知道啊!

蟬 虞世南 (古詩鑑賞題目)

22樓:皋松蘭蹉鳥

蟬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注:垂綏,指蟬。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

a.首句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含有象徵意義。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詩人將「貴」與「清」統一在「垂綏飲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說蟬聲之遠傳。「流響」狀蟬聲長鳴不已,悅耳動聽,乙個「出」字,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

c.三四句蘊含深意,表面立身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表達出對高尚品格的熱情讚美。

d.這首詩,事、景、情、議融為一體,顯示出詩人寓情於景的藝術才能。

【新題型】

※(1)這首詩從整體上看運用了什麼表達手法?請說出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

答案:運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借對蟬的生動描寫,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

(2)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蟬的特點?指出相應詩句並簡要分析。

答案:首句寫了蟬的形狀「垂綏」,食性

「飲清露」,寫出了蟬的生性高潔;次句寫蟬聲「流響」寫出了聲音的響度與力度。

(3)通過這首詩作者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答案:蟬聲遠傳,是由於「居高」而致遠,這告訴我們乙個道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然能夠聲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