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到印度哪個城市去取經的,歷史真實的唐三藏去印度取經了嗎

時間 2022-08-19 14:23:08

1樓:聽雨軒

那爛陀[nālandā] ,古印度佛教寺院及學術中心。位於今印度比哈爾邦巴臘貢地方。

5世紀興建的古那爛陀大學是中國唐朝玄奘曾經學習的地方。極盛期曾有來自全亞洲1萬多名僧人學習並積累研究成果。

1861年考古發現那爛陀遺址,經與《大唐西域記》核對證實。

2樓:喻喜歡

哈哈哈 唐僧好像不是去印度吧

歷史真實的唐三藏去印度取經了嗎

3樓:高藝寧

唐玄宗時期,僧人玄奘確實去往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求取佛法。玄奘歷盡艱辛,前往天竺,遍訪佛教寺院,追求佛經真諦,並在佛學最高學府那爛陀寺遊學。他在天竺各地講學,受到當地人的尊敬。

經過長達18年的西遊,跋涉5萬多裡,終於回到長安,他帶回了大量的經書,又花了19年的時間來翻譯這些經書,今天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就是玄奘當年譯經的地方。玄奘不僅是一位大翻譯家,同時還是一位大旅行家、大作家。他根據自己的經歷見聞寫成了《大唐西域記》。

詳細記載了當時西域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同的風土人情、物種、氣候、地理、歷史、語言、宗教等情況,大大豐富了唐朝對西域和天竺的了解,成為現在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在世界上影響巨大,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所以說,玄奘西遊天竺取經,經歷了艱難險阻,最後取得成功,從這點上真實人物和**中的人物是相同的,但是**中的孫悟空、豬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經歷的具體情節大多都是虛構的。歷史人物與文學藝術作品中的人物不同,歷史人物是真實的,文學藝術作品中可以有虛構的情節。

我們應該學會辨別文學作品與歷史事實之間的聯絡與區別。

4樓:清風而你

歷史上唐三藏(玄奘)真實去印度取回大量梵文佛經原本,回唐後翻譯了大量佛經,直到生命的最後。為漢傳佛教和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5樓:張輝

當然是真實的,你去看看《大唐西域記》這本書,還有上海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講的都是的。但吳承恩**中的悟空八戒沙悟淨和漫天的神仙都是虛構出來的。

6樓:加菲冉

歷史真實的唐三藏真的去印度學習取經了,回來還做了大量的翻譯,了不起!

7樓:mr周建良

這事我也很疑惑!《大唐西域記》有許多疑點,例如作者提到的大臥佛,折算過來怕有二里地,至今沒找著;唐時早有羅盤,分析玄奘去天竺國的路線,他應當走錯了路,——經雲南過緬甸要近得多。章炳麟認為印度無史,(古時尼珀爾屬印度),那麼,印度的「記載」靠不住,原因是「太晚」,有作偽的嫌疑。

「大衛國」又太早。總之,待考吧!

8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原名玄奘的唐朝僧人。

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玄奘從京都長安出發,歷經艱難抵達天竺。遊學於天竺各地,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長安,在大慈恩寺等寺院進行研究和翻譯佛經直到圓寂。玄奘所譯佛經,多用直譯,筆法謹嚴,所撰有《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印度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之重要資料。

歷代民間廣泛流傳其故事,如《唐三藏西天取經》,《西遊記》等。

9樓:匿名使用者

去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確有其人,發生在唐朝

11樓:山河大地風雨雷

參考《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唐是年號,三藏是佛教聖典中對於經、律、論的總概括,三藏法師則是對精通佛教聖典中之經、律、論三藏者的尊稱。

玄奘法師是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玄奘法師從京都長安出發,歷經艱難抵達天竺(現印度)。遊學於天竺各地,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長安,在大慈恩寺等寺院進行研究和翻譯佛經直到圓寂。

希望可以幫助您解決問題。

唐玄奘西行取經的最終目的地是印度**? 5

1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天竺,現在的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 。下面的是資料:

玄奘(602~664),名陳褘,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 滑國故城)人。唐代著名三藏法師,佛教學者、旅行家,與 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出家後遍訪佛教名師,因感各派學說紛歧,難得定論,便決心至天竺學習佛教。

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一說貞 觀元年),從涼州出玉門關西行,歷經艱難抵達天竺。初在那爛陀寺從戒賢受學。後又遊學天竺各地,並與當地學者論辯,名震五竺。

經十七年,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長安,組織譯經,共譯出經、論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 五卷。所譯佛經,多用直譯,筆法謹嚴,豐富了祖國古代文化,並為古印度佛教儲存了珍貴典籍,世稱「新譯」。曾編譯《成唯識論》,論證「我」(主體)、「法」不過是「識」的變現,都非真實存在,只有破除「我執」、「法執」,才能達到「成佛」境界。

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之重要資料。歷代民間廣泛流傳其故事,如元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明吳承恩《西遊記》**等,均由其事蹟衍生。

13樓:匿名使用者

627 年 ( 唐貞觀元年 ) 八月自長安出發—-秦州(今天水)-—蘭州—-涼州(武威)-—甘州(張掖)-—肅州(酒泉)-—瓜州(安西)-—渡葫蘆河(窟窿河)。至唐玉門關(安西縣城東五十公里疏勒河南岸雙塔堡)-—沿葫蘆河上溯十里許過關—-過五烽。行八十餘裡到第一峰(白墩子)-—避開第二烽(紅柳園)第三烽(大泉)。

直抵第四烽(馬蓮井)-—繞過第五烽(星星峽),往西北行百餘里沙漠,水盡,險些喪命—-行經八百里瀚海(莫賀延磧)到達伊吾(哈密)-—白力城(鄯善)-—高昌王城(吐魯番)-—無半城(布乾臺)-—阿父師泉(托克遜縣阿拉本布拉克) , 宿於泉側—-西上銀山(天山南脈庫木什山,南北疆之界線)-—入阿耆尼國(焉耆縣)-—王城(焉耆縣城四十里舊城)。渡孔雀河,過鐵門關,輪台,入屈支國(龜茲,今輪台,庫車縣境)-—西行六百里,至跋祿迦國(阿克蘇)-—西北行三百里至凌山(阿克蘇境內烏什城西部的天山別迭裡山口,海拔 4284 公尺,出山口即出今中國境,經七晝夜翻越險峻的冰山,從高昌帶來的小徒弟死 2 個,兵卒凍斃十之三四)-—山行四百里,至大清池(吉爾吉斯斯坦西北部伊塞克湖,亦稱熱海)-—沿湖西北行五百里,至素葉城(亦稱碎葉,今吉爾吉斯之托克馬克西南八公里處)-—西行四百里,至千泉-—西行一百五十裡,至邏斯城(今哈薩克江布林城)-—南行十餘里,至小孤城(三百餘戶的小城,均為突厥劫掠而來的中國人)-—西南行兩百里,到白水城(烏孜別克斯坦塔什干東北)-—西南行兩百里,至恭御城-—南行五十里,至笯赤建國(烏茲別克塔什干地區汗阿巴德)-—西行兩百里,至赭時國(今烏茲別克塔什干城西五十公里處)-—南行千餘里,至沛汗國(烏茲別克與吉爾吉斯斯坦之 間) -—西行千餘里,至窣堵利瑟那國(塔吉克費爾干納盆地)-—西北行入大磧(今錫爾河與阿姆河之間大沙漠)-—行五百餘里,至颯秣建國(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北三公里處,其內城東門叫中國門)-—西行三百餘里,至屈霜你迦國(烏茲別克撒馬爾罕西北一百公里處)-—西行兩百里,至喝捍國(烏茲別克扎木博爾)-—西行四百里,至捕喝國(烏茲別克布哈拉)-—西四百里,至伐那國(烏茲別克篾爾甫)-—西五百里,至貨利習彌迦國(烏茲別克基華城)這裡已近鹹海,為玄奘行程中的最西之地-—西南三百餘里,至羯霜那國(烏茲別克以南的沙赫里夏勃茲)-—西南行兩百餘里入山,重登帕公尺爾高原,先前翻越蔥嶺是走的高原東北邊緣進入西突厥,現在則要翻越它的西部邊緣才能到達北印度-—山行三百里,至古代中亞向南的重要交通孔道,帕公尺爾高原的險要隘口-—鐵門關(烏茲別克南部達爾本特之西) -— 出鐵門,至睹貸羅國故地,沿河岸而行至坦蜜國(烏茲別克南界鐵爾梅茲)-—東南行數百里至活國(阿富汗北部昆都士)-—西行數百里,至縛喝國(阿富汗馬扎裡沙夫以西之巴爾赫)-—南行入揭植國(阿富汗得哈斯城)-—東南入大雪山,山行六百里,入梵衍那國(阿富汗之巴公尺揚,有被塔利班炸毀的巴公尺揚立石佛像)-—東南行兩百餘里度大雪山,至小川澤出梵衍境,翻越蒙特內哥羅,至迦畢試國(阿富汗喀布林流域)-—東行六百里,越黑嶺,進入當時的北印度境,至濫波國(阿富汗東北的拉格曼省)-—南行渡河,至那揭羅喝國(阿富汗之賈拉拉巴德)。

14樓:衝鴨小可愛

長安 天竺等級的標準就是這樣子嗎、一,

15樓:

答:是印度的那爛陀寺

唐僧是去印度取經的嗎?

16樓:一依

世上最早佛塔 公元68年 洛陽白馬寺

遊學和取經

是兩個摡念

唐三藏是什麼?佛,唐三藏被稱為什麼佛

唐僧,又叫唐三藏。三藏 之稱的由來 藏 按梵文的原意是指盛放物品的筐篋,含無所不包 包羅永珍之意。佛教藉以用來概括全部佛經,近乎 全書 正因為這樣,藏 成了佛教經典的總稱。唐僧,俗名陳玄奘。因為受唐王李世民請求而去取經,被李世民拜為御弟,把大唐的唐賜給他當作姓,所以又叫做唐玄奘。佛家經典有三藏 經律...

地藏菩薩就是唐三藏嗎,地藏王菩薩是誰,是唐僧,唐三藏嗎?

地藏菩薩不是唐玄奘。玄奘大師是出家人,而地藏菩薩顯的也是出家相,所以看起來才蠻像。比如觀音菩薩顯的是在家女相。其實佛菩薩不分在家出家,也不分男相女相,都是隨機應化的。地藏菩薩 梵語 ksitigarbha 因其 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 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

西遊記中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的大的簡單故事情節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出自西遊記第59 61回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火焰山是必經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芭蕉扇可以扇滅。芭蕉扇是牛魔王 鐵扇公主的私人寶物。悟空向鐵扇公主借扇,鐵扇公主一扇子扇飛悟空,悟空變成小蟲進入鐵扇公主的肚子折騰,鐵扇公主給了一把假扇。悟空變成牛魔王騙走真扇,牛魔王變成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