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中》「時人莫之許也」中的「莫之許」什麼意思

時間 2022-08-17 23:02:39

1樓:與非與笑

1、釋義

莫之許:就是「莫許之」。不承認這件事的意思。莫,沒有人。之,代詞,指諸葛亮「自比於管仲、樂毅」。許,承認同意。

2、原文簡介

《隆中對》講了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

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對》的方式為劉備描述出乙個戰略遠景。這一千古名篇,許多人能夠倒背如流,在中國古代的戰略思想中,隆中對具有典範價值。

3、作者簡介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晉史學家,「二十四史」中《三國志》的作者。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

2樓:餜挵澶氭潀

時人莫之許也

【出處】魏晉·陳壽《隆中對》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釋義】

時人:當時的人;同時代的人。

莫:◎代詞。沒有誰;沒有什麼(指事物或處所)~不歡欣鼓舞∣哀~大於心死。

許:[xǔ]    應允,認可:~可。允~。特~。;承認其優點:贊~。嘉~。

此句運用倒裝,正常語序應該是:  時人莫許之也【翻譯】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

3樓:匿名使用者

時人:當時的人

莫:不之:代指諸葛亮自比與管仲、樂毅這件事許:承認,同意

翻譯過來就是:當時的人不承認這件事

莫之許:不承認這件事

《隆中對中》「時人莫之許也」中的「莫之許」什麼意思?

4樓:涼涼看社會

「時人莫之許也」意思是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

「莫之許」常規的語序是「莫許之」,就是不承認這件事(說法)的意思。

1 莫 (mò,mù,)mò

①《代》沒有什麼;沒有誰。《齊桓晉文之事》:「保民而王,~之能御也。」

②《副》不要;別。《孔雀東南飛》:「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

③《副》沒有;不。《促織》:「成倉猝~知所救,頓足失色。」《赤壁賦》:「盈虛者如彼,而卒~消長也。」

2 之 (zhī,)zhī

①《動》到……去。《為學》:「吾欲~南海。」

②《代》指示代詞,相當於「這個」、「這」、「這種」等。《廉頗藺相如列傳》:「均~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③《代》第三人稱代詞,相當於「他」、「它」、「它們」、「他們」等。《論積貯疏》:「生~有時而用~無度。」《鄭伯克段於鄢》:「愛共叔段,欲立~。」

④《代》指代說話者本人或聽話者的對方。《捕蛇者說》:「君將哀而生~乎?」

⑤《代》第二人稱代詞,相當於「你」、「您」。《漢書?蒯通傳》:「竊閔公之將死,故吊~。」

⑥《助》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表示修飾、領屬的關係,相當於「的」。《邵公諫厲王弭謗》:「防民~口,甚於防川。」

⑦《助》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一般不必譯出。《師說》:「師道~不傳也久矣。」

⑧《助》定語後置的標誌。《勸學》:「蚓無爪牙~利。」

⑨《助》補語的標誌。用在中心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作「得」。《捕蛇者說》:「未若復吾賦不幸~甚也。」

⑩《助》用賓語前置的標誌。《師說》:「句讀~不知。」

⑾《助》用在表示時間的副詞後,補足音節,沒有實義。《赤壁之戰》:「頃~,煙炎張天。」

⑿《助》用在「前」、「後」、「內」、「外」等詞語和它們的修飾語之間,表示對方位、時間、範圍等的限制。《教戰守策》:「數十年~後,甲兵頓弊。」

3 許 (xǔ,)xǔ

①《動》答應;允許。《出師表》:「由是感激,遂~先帝以驅馳。」

②《動》贊同。《愚公移山》:「雜然相~。」

③《動》期望。《書憤》:「塞長城空自~,鏡中衰鬃已先斑。」

④《名》處所。《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人也。」

⑤《數》表示大約的數量。《核舟記》:「船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

⑥《代》這樣;這麼。劉克莊《沁園春》:「天造梅花。有~孤高,有~芬芳。」

⑦《助》表示感嘆語氣。韓愈《感春》:「三杯取醉不復論,一生長恨奈何~。」

時人莫之許也的許是什麼意思?

5樓:尋找百事通啊

【許】意思:承認同意。

【時人莫之許也】源自《隆中對》,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講述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

【時人莫之許也】譯文: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

【莫之許】就是「莫許之」。莫,沒有人。之,代詞,指諸葛亮「自比於管仲、樂毅」。許,承認同意。

時人莫之許也中之的意思是什麼?

6樓:i明日與帝

代詞,指諸葛亮「自比於管仲,樂毅」這件事

識人莫之許也的許是什麼意思

7樓:平常心新號

許 xǔ

稱讚;承認優點:贊~│推~│~為佳作。

時人莫之許也的「之」解釋

8樓:箭嘯

倒裝,時人莫許之。 之指代上文的人物。

9樓:形而下者為廣土

代指諸葛亮

賓語前置,,

應為「時人莫許之」

隆中對裡面某些句子的解釋,寫出與《隆中對》中句子相關的成語,並解釋成語的意思。(1)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成語

爭勝 資助 殷實 招納 三分天下的策略,簡單的將就是 聯吳抗曹 及 取荊州奪益州 這是在諸葛亮 隆中對 中闡述的!隆中對 不過短短數言,卻是諸葛亮韜光養晦隱居十年之功。隆中對 的戰略在三國歷史中十分重要。可以說,三國鼎立的形成,就是根據 隆中對 戰略的實施造成的。蜀國戰略基本是依靠諸葛亮的把握,而諸...

隆中對原文翻譯,《隆中對》原文及其翻譯

諸葛亮親自在田地中耕種,喜愛吟唱 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 樂毅相比,當時的人都不贊同這點。只有博陵崔州平,潁川的徐庶與諸葛亮友善往來,說是確實這樣。當時先主劉備駐紮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 諸葛孔明,是臥龍,將軍是否願意召見他?劉備說 你和他一起來。徐庶說 這個...

隆中對的內容,隆中對的主要內容

概括起來,諸葛亮 隆中對 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 當時的形勢是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而荊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應利用荊州劉表 益州劉璋不能守成的機會,若跨有荊 益,取代割據荊 益的劉表 劉璋,建立...

關於隆中對

凡用兵之道,以計為首。未戰之時,先料將之賢愚,敵之強弱,兵之眾寡,地之險易,糧之虛實。計料已審,然後出兵,無有不勝。法曰 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 漢末,劉先主在新野,三往求計於諸葛亮。亮曰 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眾寡,然操遂能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

求《隆中對》全文,就是諸葛亮的那個隆中對

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剋紹,以弱為疆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己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與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 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 蜀,此用武之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