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練習問題,練習書法遇到的問題

時間 2022-08-10 06:21:46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寫書法十年了。一直都是練楷書,首先是柳體,後來是顏體,最近才開始學行書,楷書是基本功,把基本功學紮實了,以後學隸屬、行書都會容易些,所以還是多練練,沒有什麼捷徑的,不知道我說的是不是令你滿意。

2樓:匿名使用者

看你自己是不是很在意自己的字,你在意的話再苦也請堅持下去;不在意的話倒是無所謂。

我也常練習書法,而恰恰相反的是我每當煩躁的時候都是通過練習書法而讓自己靜心的。

3樓:

這裡我要先講乙個古代的故事:乙個學生跟著老師學習書法,時間長了覺得枯燥,便問先生:有沒有捷徑,先生用手指著幾口盛水的大缸說,這就是捷徑!

從此,這個學生再也不尋找習字的捷徑了,幾年之後,他用缸裡的水硯成了墨,書寫得一乾二淨。於是,他便成了有名的書法家。

學術貴在持之以恆,而且不能急躁,更不能憑著自己的性子,想練就練,想不練就不練,而是有意識的堅持每天書寫一定量的字。這樣長期下來,你再看看你的收穫,將是無不的樂趣!

4樓:丘山道人

看看北方網田蘊章書法

5樓:朱騰軼

先隸後楷再而行,先字後詞再而句

中華書法淵源流長,但作為近代實用書法——「行書」,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而學習行書的方法也是千變萬化。

在長期的實踐練習中,我感覺到學習行書的一些心得,現在與大家分享!雖然我的字還是那麼的醜陋、哈哈

我的認為,中華書法是從甲骨文到「篆」、到「隸」、到「楷」、到「行」的幾個歷史性轉變。當然其間還有金文、小篆、草等等書法,但宗其法度,我還是以、篆——隸——楷——行 為根本。

在書法練習中,本該以以上為順序學習,同時也可以了解中華燦爛文化的發展歷史。但是由於「篆書」古樸,未脫古直之氣,不便作為書法練習的啟蒙。所以「隸書」便成為了書法練習的最根本了。

從書法練習中,我們可以感覺到「隸書」之根本、「楷書」之規範、「行書」之飄逸。

在學習「隸書」中,我們可以充分領略『橫豎之法度』,『撇捺之方圓』,感覺筆畫部局的引領。

而在學習「楷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明白『筆畫之正統』,『部首之交配』為字型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對於「行書」的學習,我們就可以感受『筆墨之灑脫』『字句之飄逸』。

作為對「字」的練習,是初學書法的基礎中的基礎。只有學習好了每乙個字,才能為書法練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詞」的練習,是「字」的延伸,了解字詞搭配,才能領悟書法的魅力。

「句」的練習是書法的『總歸』,字句的起伏才能形成書法的旋律,讓書法插上翅膀,如歌飛翔。

所以,我總結了兩句話,「 先隸後楷再而行,先字後詞再而句」

當然在這篇文章中有乙個「商機」不知道大家看到沒有,那就是目前所以的書法練習都只有「字帖」、「詩散文」的出版,而作為「字詞」這個最關鍵的中間環節卻被大家所忘記了。所以,如果有人出一系列的「字詞」書法練習書籍,相信一定可以大賺一筆了。如果誰應用了,到時候可要分我一筆才好啊!

哈哈 不過「字詞」練習最好配合一些「句型」練習最好!

6樓:書道長存

「真書如立 行書如行 草書如走」··· 古代「行」就是走,「走」就是跑的意思···

你現在若覺得先練行書會比練楷書好,那就大錯特錯了。雖然當時會自我感覺不錯,但行家一看立馬就會發現其中的破綻與不足。

所以練字應該慢慢按部就班的來,先把楷書練好,再練行書就事半功倍了,千萬不能急躁。

個人推薦先練歐體,那樣將來練行書就會更有力道一些。對了,有空可以看看田英章老師的作品。

7樓:匿名使用者

連書法的時候,可以聽點輕**,(如薩克斯,古箏)等,可以靜心。

練習書法中遇到的問題。我希望得到詳細的回答。越詳細越好,滿意再加分。

8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書法是文字書寫成熟之後,才產生的一門藝術。這是歷史擇優而取慢慢積澱所產生的結果。書法,即使是二王之前的,商周時期甲骨文,金文,也同樣是這種模式。

那時候也會臨帖,只是沒有現成的碑帖,而是親眼所見之物,感覺好,之後模仿汲取其優點。

再者,臨帖只是基礎,讓你對用筆之類的基本功用深切的體會和能夠掌握它。真正想有所成就,要有很高的人生經歷,境界,思想,對世界的認知及其方式都會影響到自我風格的最後形成。最後,一筆好字是你精彩人生的乙個體現,是你境界思想的乙個抒發,人終究會死去,好字會留下來,寫的人為後人銘記。

這就是所謂的人以字傳,字以人傳。

9樓:匿名使用者

書法是門純粹的藝術,黑白兩色樸實無華,藝術價值都體現在構圖和線條上面,沒有了色彩的紛繁,書法藝術對於線條和構圖的要求變的更為苛刻。

對於學習書法的人而言,從基礎開始打磨自己的線條,培養良好的用筆習慣至關重要。這就需要對經得起時間洗練的眾多碑帖進行深入的學習。因為剛入門,眼光尚淺,做不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學習名家名帖成為最佳的學習手段。

等到體會越深,手法眼光都提高了,你就會發現原來察覺不到的差異,分辨出美和醜的不同。

就和鑑別古董一樣,剛入行,看贗品以為挺好以為是真的,到成熟了,遠遠一眼就能看出真偽。而眼力的培養只能是多看真東西得來的。書法學習的正統路子和這是乙個道理。

等到你深入的理會了書法的精髓,你或許就可以發現公尺字顏字和王字的高下,後人學公尺芾不是因為公尺芾學王學的像,而是因為公尺王一路,先公尺後王利於學習。初階自學王字,很容易學歪。

10樓:匿名使用者

你可以不臨帖,不過這樣人們會說,你的字沒有體,或者會說你這個字有魏碑風骨,那個字秉顏體性格,等等,唯有那天你成了大名人,很多人模仿你的字來寫,或者你作古後,你的字被某個大人物喜愛、推崇那你的字就是一體了。

「現在也有很多人認為只要有一定的書法基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逐磨怎麼寫才好看。寫出自己的風格,不一定要強化臨帖訓練,但是這種想法,在書法界裡是不被認同的,他們的想法又錯在了**?"

這是中國人因循守舊的思想嚴重,缺乏創新意思,對有創新思想的人,就認為是不守規矩,橫加指責、打壓。

11樓:昝之桃

古人是有貼可臨的。

學東西就是要這樣。你是先學習,再創造。古人的進步是很慢的。今人為什麼進步能這麼快。是因為好多東西是建議在已經有的概念上面。

二王的字帖,在古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臨摹。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所在。要打破這個,很難。

12樓:夢裡晉唐

古人的書法是幾千年積累的經驗,是無數人辛勤耕耘的結果。如果你不願學古人,你可以花幾千年時間去練練,有可能超過王羲之。

別胡思亂想了。喜歡書法就靜下心來練吧,那麼,所有的疑問都能靠自己解答。

13樓:匿名使用者

臨帖是必要的。因為你剛剛起步的時候,並不知道該怎麼辦,只有通過臨帖讓自己熟練,讓自己了解字的結構,只有你了解了字的結構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去再創作,才能有自己的風格。

這是乙個過程,你說現在很多人都超不過古人,那是因為現在很多人沒有那種集中度和現在很多人都沒有深入下去,還有就是外界的干擾太多了。

這個純屬個人意見啊~~~~~~~

14樓:樂耘軒

關於這個問題,你還是先多讀點書,在商朝發現的甲骨卜辭中就有臨摹的痕跡,確切的說是授受關係的形成,王羲之之前的書家很多,文字不是在晉朝出現的,王羲之只是確立了標準的行書,況且王羲之也是有老師的,人們所說的王羲之被譽為書聖,這是唐以後的事情,還有,文字的表情達意,本來就是乙個符號大家約定俗成的問題,是乙個漫長的過程。還有,二王對書法的影響是深遠的,這個歷史已經決定了,現在的書法體系,尤其是帖學的體系,都是古人根據二王的書法建立起來的,看問題要追根朔源,仁兄還是多讀點書,要跟你解釋這個問題是再是太麻煩,先去查閱一下中國書法史,我估計你涉獵一下就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了。有問題 球球 165740329

15樓:就是大

(絕對手打)是這樣,過去的書法,是個發展的過程,是時刻在進步的,古人寫帖,都是臨前人之帖,臨親友之帖,互相交流,然後再有所悟,衍化出自己的體法來。每個人的悟道和審美略有差異,所以有的體法被大多數人所認可,稱之為好。而樓主想追溯到源頭,最開始是怎麼回事,這就好比人類是怎麼起源,一定是從最簡單最基本的開始,漸漸地摸仿變化,將優點積攢的越來越多,才能到達鼎盛…而這是否可以超越,答案是肯定的,只是現代社會節奏很快,人們要做的事情很多,加之書法者頗多,不能打成共識或使他們屈尊於別人,所以…高人自然有,只是無法站出來

16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臨帖的問題。如果說乙個人字型的形成,是再三臨帖後頓悟了,提取出自己喜愛或者說認為比較適合自己的一部分,與自己的風格結合。所以我們看到每個人寫的字,潦草字吧。都不一樣啊。

1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書法藝術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由實用再發展成藝術的。因此古人也是在自己在實用性的基礎上而進行創新的。程序相當慢,幾乎是用好多代人艱辛努力才踏上正式的書法之路的。

如果僅憑自己對書法的一點靈感重新改革,恐怕你是不可能完成的。至於現代人書法為什麼不能超過古人,是因為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與古人是天攘之別,從王羲之的作品中,看到的已不僅是字形,而更多的是自己情感與書法的結合,我們是很難做到的。這是我學書法兩年來的一點理解。

18樓:匿名使用者

總的來說,鋼筆適於在澀的紙來寫,在比較滑的紙上寫墨不入紙,一抹就掉。原子筆在澀的紙上寫不是很流暢,在滑的紙上與就不錯。比如一條煙的外包裝盒,如果用原子筆寫就很好,用鋼筆寫完全不行。

不過,最主要還是基本功要加強,初級階段描紅,之後就是臨帖,臨習歷代名家碑帖,硬筆小楷,推薦選《宣示表》,《樂毅論》,《黃庭經》,《曹娥帖》,《董美人墓誌銘》,歐陽詢的《般若蜜多心經》,趙孟頫的《汲黯帖》等等。市面上真正有書法功底的書家,無不在上面帖子中吸取營養。

19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有自己的風格,這風格都是在習書後期產生的,古人小時候也是對著貼臨的,我們只有在起初把基礎學會,後期才自己創作。王羲之是古人中寫的最好的,現代人要想超過古人是很難的,古人每天都用筆,他們不是把這當成興趣愛好的,而是必修課。你能提出這個觀點很難得。

…… 乙個初中生

練習書法遇到的問題

20樓:勇氣pk智慧型

總的來說,鋼筆適於在澀的紙來寫,在比較滑的紙上寫墨不入紙,一抹就掉。原子筆在澀的紙上寫不是很流暢,在滑的紙上與就不錯。比如一條煙的外包裝盒,如果用原子筆寫就很好,用鋼筆寫完全不行。

不過,最主要還是基本功要加強,初級階段描紅,之後就是臨帖,臨習歷代名家碑帖,硬筆小楷,推薦選《宣示表》,《樂毅論》,《黃庭經》,《曹娥帖》,《董美人墓誌銘》,歐陽詢的《般若蜜多心經》,趙孟頫的《汲黯帖》等等。市面上真正有書法功底的書家,無不在上面帖子中吸取營養。

練習硬筆書法的問題,硬筆書法練習需要注意的問題

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中性筆目前是最流行的使用工具,其原因在於筆畫的粗細幾乎一致,出水流暢,不用總灌墨水,攜帶方便等等。其實,中性筆還是可以寫出符合書法要求的文字的,只是因為0.5和0.7的筆芯比較細,書寫的線條變化不大,給習慣用鋼筆書寫的人帶來了一定的不適應。建議在使用中性筆的時候,尤其是0....

書法問題 誰能告訴我楷書練習的典型字

我覺的要練好字就不能只練一會,或挑著練.應該經常練.不然怎麼能練好?你可以挑時間練,比方說今天心情好時就練一些,但必須每天都練才能有進步.還有要思考.別只寫不思,那樣永遠都練不好.書法各個字都很典型,形態各異。就光乙個橫都有不同的寫法。最基礎的還是先要練好 永 字8法。應該好多字帖裡都有提到 最直接...

關於書法的問題

必須要寫揩書 建議從柳體入手 我4歲就開始了 打了7年的楷書基礎 然後才開始寫的趙提 基礎打好了 行楷很容易上手的 如果你想直接練趙 絕對寫不出味道 還有 一定要每天堅持寫字 一天至少能坐住3小時,最基本的,持之以恆 寫字不是件短時間就能成功的,每天要吃飯就要寫字。碑帖一定要原帖 千萬不要用處理過的...

求教書法蘭亭集序的問題,蘭亭集序書法特徵和美學特徵

這個問題不能說誰說的正確與否,就但從流傳至今的說法,蘭亭集序 一文是為王羲之所寫,但是,歷史總是會弄人的,誰也不敢肯定。所以會有人站出來說出自己的觀點。當然,現在流傳的 蘭亭集序 碑帖,肯定不為王羲之所寫。首先,郭老先生所說也是有根據的。1965年,郭沫若連續發表了三篇文章,即 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

關於 社戲 後面練習的問題 社戲練習題及答案

一。課文結尾說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對這個結尾應該怎樣理解?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嗎?跟一下哪個問題最相似?答案 b.戲並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為什麼文章結尾卻寫道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呢?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