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劉禹錫《望洞庭》一詩,望洞庭 劉禹錫詩意

時間 2022-07-30 15:37:33

1樓:匿名使用者

劉禹錫《望洞庭》賞析

[原詩]

望洞庭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盤裡一青螺。

[注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裡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這裡一說是水面無風

,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兩說均可。

4.**盤: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

這裡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譯]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

恰似**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

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乙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盤子裡的青螺。

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著名詩人。

2樓:﹎ˊ藦兲輪

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盤裡一青螺。

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

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紀錄。

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不無感慨地說:「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可見歷來描寫洞庭景色的詩文很多,要寫得別開生面,獨樹一幟是十分不易的。

劉禹錫這首《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於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鑑,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這就是「湖光秋月兩相和」一句所包蘊的詩意。

「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接下來描繪湖上無風,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

「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潭面無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

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詩人的視線又從廣闊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乙隻雕鏤透剔的銀盤裡,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三四兩句詩想象豐富,比喻恰當,色調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

詩人筆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盤裡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貴的是它所表現的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它所寄託的高卓清奇的情致。

在詩人眼裡,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係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

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於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是難以措筆的。一首山水小詩,見出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採,這是很難得的。

3樓: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盤裡一青螺。

譯文: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

恰似**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

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乙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盤子裡的青螺。

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4樓:任韶卿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盤裡一青螺。

5樓:我是巢鼠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盤裡一青螺。

6樓:匿名使用者

今譯]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

恰似**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

望洞庭 劉禹錫詩意

7樓:尚品核緣坊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

詩意:此詩通過對洞庭湖高曠清超的描寫,充分表現出詩人的奇思異採。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譯文: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賞析: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乙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盤子裡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8樓:森海和你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與明朗的月色交相輝映。湖面風平浪靜,波光閃動,像一面沒有磨過的鏡子。遠遠望去,湖中翠綠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銀盤中乙隻小巧玲瓏的青螺呀。

鑑賞——詩中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詩人飛馳想像,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

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詩從乙個「望」字著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鏡」,是近望所見;「洞庭山水」、「猶如青螺」,是遙望所得。雖都是寫望中景象,差異卻顯而易見。近景美妙、別緻;遠景迷瀠、奇麗。

潭面如鏡,湖水如盤,君山如螺。銀盤與青螺相映,明月與湖光互襯,更覺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君山猶如鑲嵌在明鏡洞庭湖上一顆精美絕倫的翡翠,令人美不勝收。

其用詞也極精到。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光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

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

全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於紙上,顯示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創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秋劉禹錫赴和州刺史任、經洞庭湖時所作。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

「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記錄。

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

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年)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巨集辭科。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

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

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9樓:正能量女戰神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與明朗的月色交相輝映。

湖面風平浪靜,波光閃動,像一面沒有磨過的鏡子。遠遠望去,湖中翠綠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銀盤中乙隻小巧玲瓏的青螺呀。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後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預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

【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

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乙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盤子裡的青螺。

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作品原文】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盤裡一青螺。

翻譯劉禹錫的望洞庭,望洞庭翻譯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 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望洞庭翻譯 5 望洞庭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注釋 1 洞庭 湖名,在湖南省。2 和 和諧,這裡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3 潭面 指湖面。鏡未磨 古人...

望洞庭這個詩是什麼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譯文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 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

望洞庭古詩前兩句的意思,《望洞庭》前兩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望洞庭古詩前兩句的意思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zhi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的銅鏡。望洞庭 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全文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翻譯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 盤裡託著一...

關於《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黃鶴樓秋詞》等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黃鶴樓 昔 人 已 乘 黃 鶴 去,此 地 空 餘 黃 鶴 樓。黃 鶴 一 去 不 復 返,白 雲 千 載 空 悠 悠。晴 川 歷 歷 漢 陽 樹,芳 草 萋 萋 鸚 鵡 洲。日 ...

春望一詩寫國都淪陷山河依舊春天來臨卻雜草叢生的詩句是

杜甫在 春望 一詩中寫國都淪陷,山河依舊,春天來臨卻雜草生的詩句是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從中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嘿嘿,剛學好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嘻嘻 背誦完畢!最後一句貌似中心句差點忘了 還是害怕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