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回司馬懿佔北原渭橋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的讀後感

時間 2022-07-25 07:42:38

1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故事,有乙個故事我很喜歡:卻說諸葛亮見軍中運糧不便,便去檢視地形,忽然他看到乙個形狀像葫蘆的山谷,這正是葫蘆谷。他回到大帳,叫來兩名將士,把一張畫好的圖交給他們,讓他們領一千木匠,去製造圖上的木牛流馬,用它們來運糧。

木牛流馬是經諸葛亮改進的獨輪車,它能運糧、載人,又不用餵食,非常方便。

卻說司馬懿見諸葛亮不來挑戰,正在納悶,忽然有人對他說:「諸葛亮正在用木牛流馬搬運軍糧。」司馬懿大驚,急命張虎搶了幾匹木牛流馬,然後按照它的尺寸、厚度製造,不到半個月,他們就做好了兩千多匹。

於是司馬懿命岑威領一千軍也用木牛流馬搬運軍糧。諸葛亮知道後大喜,把自己提前安排的計策告訴了王平、魏延等人,命他們依計行事。

此時岑威正駕著木牛流馬搬運軍糧,突然,王平殺來,魏軍措手不及,被殺死大半,岑威也被王平一刀殺死。司馬懿得知,急忙派兵來追。王平見了,馬上把木牛流馬的舌頭轉了一圈,就撤退了。

魏軍不去追,只顧著推木牛流馬,可是推不動。突然鼓角喧天,魏延領兵殺來。王平也殺個回馬槍,魏軍打不過,只好丟下木牛流馬逃走。

王平等魏軍走遠,又把木牛流馬的舌頭轉回來,木牛流馬又動了。司馬懿聽魏軍打了敗仗,奪不回木牛流馬,只好親自去追。追到半路,一聲炮響,張翼、廖化殺來,司馬懿打不過,逃向密林。

廖化追來,舉起大刀就砍,一刀砍到了樹上,等他拔出刀來時,司馬懿已經跑遠了。

這一仗,諸葛亮大獲全勝,奪得不少糧草。從此,任諸葛亮百般叫陣,司馬懿再也不敢迎戰。

這個故事充分表達了諸葛亮深通兵法、足智多謀,王平、廖化等人武藝高強。

2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知道哦!!!!!!!!!!!!!!!!!!

求《三國演義》一百零二回木牛流馬的故事簡介200字

3樓:班丘琪睿

造木牛之法雲:「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

獨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秋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造流馬之法雲:「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

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二寸,去前軸孔四寸五分,廣一寸。

前杠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後軸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與前同。後腳孔分墨去後軸孔三寸五分,大小與前同。

後槓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後載克去後槓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槓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後槓與等。

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公尺二斛三鬥。從上槓孔去肋下七寸:

前後同。上槓孔去下槓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

前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長四寸,徑面四寸三分。孔徑中三腳槓,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槓耳。

這個**很全

諸葛亮木牛流馬 具體故事梗概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其中描寫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威震中原,發明了一種新的運輸工具,叫「木牛流馬」,解決了幾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問題,這種工具比現在的還先進,不用能源,不會造成能源危機。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用來運送糧草。木牛流馬是什麼樣子,自古以來,莫衷一是。

說什麼的都有,可是沒有一種說法比較符合原狀,我想其中的原因,在於搞歷史的不通機械,而搞機械的又沒有考證這些的習慣。求採納

三國演義第102至110回梗概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5樓:匿名使用者

【名稱】木牛流馬【解釋】木製的帶有幌動貨箱的人力步行式運輸器具。【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三國木牛流馬 也許是否受了魯班木車馬的啟發,約170年後,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用其在崎嶇的棧道上運送軍糧,且「人不大勞,牛不飲食」。

與王充記載魯班木車馬的寥寥數語相比,《三國志》、《三國演義》等書對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的記述可算是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極為詳盡了。但不知為什麼,陳壽和羅貫中等對木牛流馬的製作原理和工藝卻不提一字。

《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回「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其中描寫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威震中原,發明了一種新的運輸工具,叫「木牛流馬」,解決了幾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問題,這種工具比現在的還先進,不用能源,不會造成能源危機。

造木牛之法雲:「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

獨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秋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造流馬之法雲:「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

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二寸,去前軸孔四寸五分,廣一寸。

前杠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後軸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與前同。後腳孔分墨去後軸孔三寸五分,大小與前同。

後槓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後載克去後槓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槓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後槓與等。

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公尺二斛三鬥。從上槓孔去肋下七寸:

前後同。上槓孔去下槓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

前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長四寸,徑面四寸三分。孔徑中三腳槓,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槓耳。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用來運送糧草。木牛流馬是什麼樣子,自古以來,莫衷一是。說什麼的都有,可是沒有一種說法比較符合原狀,我想其中的原因,在於搞歷史的不通機械,而搞機械的又沒有考證這些的習慣

三國演義一百十回概括,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梗概

杜拜展覽品運輸介紹 上海博聯國際物流 潘小洛 www.bridge link.com.cn 杜拜,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第二大城市,每年約有70 左右的商品從全球各地通過海運空運等各種方式進入阿聯酋杜拜後轉口到伊朗 沙特 卡達及周邊其他伊斯蘭國家。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及開放包容的精神氣質,在相對比較保...

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三回主要內容,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概括

呂布在定陶被曹操打敗,投奔劉備,劉備收留了他,讓他駐紮小沛。而在京城長安,漢獻帝被李傕郭汜欺凌,十分悽慘。太尉楊彪使用反間計,利用李傕郭汜的野心和郭汜妻子的妒忌,讓李傕 郭汜互相殘殺。但沒想到,李傕和郭汜分別劫持了皇帝和百官,在京城交戰作亂,李傕的謀士賈詡見李傕不能成事,開始幫助漢獻帝脫險。李傕的部...

三國演義第一章簡介,三國演義第一章大概內容

大概內容是東漢腐敗,宦官當道,民不聊生,終於引起了黃巾軍起義,劉備 關羽 張飛三人桃園三結義,共扶社稷,之後大敗黃巾軍,當上了安喜縣的校尉。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 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幹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庄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

三國演義第一回好詞好句,三國演義第一回讀書筆記好詞好句還有內容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調寄 臨江仙 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盡誅世上負心人!1 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沒回來過,所以,等待和猶豫才是這個世界上最...

三國演義翻譯,三國演義第一回合翻譯(完整翻譯)

你好,這段話意思是 宴會上,曹操感嘆道 我一開始起兵,是替國家消滅叛賊。各位能仰慕大義而來相助,我有如大病初癒一樣的感到高興,本想依靠袁紹帶領河內地區的軍隊,佔據孟津和酸棗 各位將軍堅守成皋,抗拒敵人於敖倉,在繯轅 太谷修要塞,依其險要地形來抗敵 袁術 字公路 率領南陽的軍隊,駐守駐丹 析,進入武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