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為謀 這句話出自那裡

時間 2022-05-03 06:44:29

1樓:節淑英棟乙

道不同不相為謀

釋義: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事例東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園中鋤草,發現

地里有塊金子,管寧對金子視如瓦片,揮鋤不止,而華歆則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兩

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羨慕不已

。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後,再也不以華歆為友

。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燕鵲安知鴻鵠之志!」

。其實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

當然,「道」在這裡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觀

念、學術主張等。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司馬遷感嘆說:「道

不同,不相為謀。真是各人追隨各人的志向啊!」(《史記·伯夷長齊列傳》)

這是政治態度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司馬遷又說:「世上學老子的人不屑於儒學,學儒學的人也不

屑於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不是說的這種情況呢?」(《史

記·老莊申韓列傳》)

這是思想觀念、學術主張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賈誼的《鵬鳥賦》寫得好:

「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

「誇者死權兮,眾庶憑生。」

孔子自己也曾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述而》)

「從吾所好」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卡爾·馬克思引用過詩人但丁的一句名言,叫做——「走自己的路,讓人們說去吧!」

不也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嗎?

2樓:曲桂花芒淑

《論語》

【原文】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

孔子說:「志向不同,不在一起謀劃共事。」

【讀解】

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鶴鵲安知鴻鵝之志!」

。其實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

當然,「道」在這裡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觀

念、學術主張等。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司馬遷感嘆說:「道

不同,不相為謀。真是各人追隨各人的志向啊!」(《史記·伯夷長齊列傳》)

這是政治態度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司馬遷又說:「世上學老子的人不屑於儒學,學儒學的人也不

屑於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不是說的這種情況呢?」(《史

記·老莊申韓列傳》)

這是思想觀念、學術主張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賈誼的《鵬鳥賦》寫得好:

「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

「誇者死權兮,眾庶憑生。」

孔子自己也曾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述而》)

「從吾所好」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卡爾·馬克思引用過詩人但丁的一句名言,叫做——「走自己的路,讓人們說去吧!」

不也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嗎?

參考資料

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句話 出自那裡?

3樓:匿名使用者

道不同不相為謀

釋義: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事例東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園中鋤草,發現 地里有塊金子,管寧對金子視如瓦片,揮鋤不止,而華歆則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兩 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羨慕不已 。

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後,再也不以華歆為友 。

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燕鵲安知鴻鵠之志!」 。其實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

當然,「道」在這裡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觀 念、學術主張等。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司馬遷感嘆說:「道 不同,不相為謀。真是各人追隨各人的志向啊!」(《史記·伯夷長齊列傳》)

這是政治態度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司馬遷又說:「世上學老子的人不屑於儒學,學儒學的人也不 屑於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不是說的這種情況呢?」(《史 記·老莊申韓列傳》)

這是思想觀念、學術主張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賈誼的《鵬鳥賦》寫得好:

「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

「誇者死權兮,眾庶憑生。」

孔子自己也曾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述而》)

「從吾所好」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卡爾·馬克思引用過詩人但丁的一句名言,叫做——「走自己的路,讓人們說去吧!」 不也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嗎?

4樓:

【解釋】: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自】:《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有誰能告訴我;「道不同而不相為謀」這句話出自**?

5樓:鍾離菲無巳

孔子的。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史記·伯夷傳》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

「道不同,不相為謀」出自**?

6樓:蕭華暉墨西

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史記·伯夷傳》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老莊申韓傳》曰:

「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耶?」近人錢穆之釋有兩說,一為「君子亦有意見行跡之不同,然同於道則可相與謀。惟小人賊道者,有善惡邪正之分,斯難於相謀矣。

」一為「道指術業,如射與御,各精其重,不相為謀也。」(《論語新解》)

7樓:使命踐行者焦竣

道,不同、不相為謀。

(十一)確立了行「聖人之道」的君子謀道的最高原則:不同、不相。

禪師執筆於公元2006年10月24日中午12點25分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詳解:這句話,《論語》成書以來,其斷句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解釋成「善惡邪正之間不能合作共謀、走著不同道路的人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等等,把「聞、見、學、行」「聖人之道」的君子當成乙個精英小團體了,把「聖人之道」當成了小道、私道,這是和《論語》、儒家「和而不同」的精神背道而馳的。試想,如果「道不同」就「不相為謀」,那何謂「和而不同」?難道「和而不同」就是在某個叫行「聖人之道」的君子組成的精英小團體裡玩的一場無聊把戲?

正確的斷句應該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通常的理解之所以出問題,關鍵是把「相」字當一聲平聲,當副詞了,而這只是「相」的後生義。「相」,四聲去聲,本義是「觀察」,引申為「根據外貌判斷人的命運做出的主觀判斷」,然後就有了「選擇」的意思。

這裡的「相」就是「選擇」的意思,「不相」,就是「不選擇」。

「謀」,就是「徵求解決疑難的意見或辦法」,引申為「謀劃、商量辦法」等,《論語》後面還有所謂「謀道」、「謀食」的說法,和這裡的「謀」是一致的。理解這章對把握全域性很重要。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聖人之道,就如同大河,大河是不會去「選擇」的、也不會去強迫「一致」,是「不相」、「不同」的。「聖人之道」之「謀」,就是「不同」、「不相」。「不同」,就是「異」,就像上一章「攻乎異端,斯害也己」所說,對「異」不能攻擊,不能去謀求消滅「異」,否則就不能「不同」,就和「聖人之道」相違了;

「不相」,就是「不以相而相之」,所有的選擇都會有假設的標準,也就是以「相」相之,最常見的以「相」相之就是所謂的「以貌取人」,延伸下去,根據思想、觀點、意識形態、經濟水平等等,都是以「相」相之,都不是「不相」,是和「聖人之道」相違的。

必須注意的是,「不相」,不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行為、思想不加選擇,而是指對不同個體、團體的行為,不能用一種權威、上帝等獨斷的方式來以「相」相之,這一點是必須明確的。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不同」和「不相」是密切聯絡的,「不相」是「不同」的前提,「不同」是「不相」的實現。只有「不相」,才可能「不同」。

否則,前提就是「相」,就是以「相」相之,那麼怎麼可能有「不同」?其結果只能是某種抽象標準、某種統一模版轉殖出來的群體。

而只有終於能達到「不同」,這「不相」才有意義,才能實現,否則這「不相」只是掛羊頭賣狗肉,成了一句口號。「聖人之道」,歸根結底是以「不同」為基礎的,只有「不同」,最終才能實現「大同」,「大同」的關鍵不是「同」,而是「大」,包羅萬有,如「天地」般,而不是讓花只有一種顏色、鳥只有一種叫聲。真正的「大同」,不是「同而大同」,是「不同而大同」,要「不同」,首先就要成就其「大」。

無其「大」,就無其「不同」。無其「不同」,就無其「大同」。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除了《論語》總綱的那三個「不亦」,「道,不同、不相為謀。」這條,是《論語》中極為重要的一章,在後面的語錄中,對本章的意義多有闡發。例如,對於「不同」,有「君子和而不同」的說法;對於「不相」,有「有教無類」的說法。

但後面這些,都只是本章思想在某些具體方面的具體化表述,都是從屬於本章的。而本章的重要在於,它確立了行「聖人之道」的君子謀道的最高原則:不同、不相。

參考自孔聖人網www.kongshengren.cn

道不同不相為謀 志不同不相為友出自**

8樓:匿名使用者

釋義: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示例 我非不知銀行之可以發財也,其如「~」何.(魯迅《兩地書·六六》)

他們倆,道不同不相為謀.

事例東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園中鋤草,發現地里有塊金子,管寧對金子視如瓦片,揮鋤不止,而華歆則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羨慕不已.

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後,再也不以華歆為友.

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燕雀安知鴻鵝之志哉!」 .其實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的意思.

當然,「道」在這裡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觀念、學術主張等.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司馬遷感嘆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真是各人追隨各人的志向啊!」(《史記·伯夷長齊列傳》)

這是政治態度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司馬遷又說:「世上學老子的人不屑於儒學,學儒學的人也不屑於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不是說的這種情況呢?」(《史 記·老莊申韓列傳》)

這是思想觀念、學術主張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道不同不相為謀 亦各從其志也,翻譯「子曰 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

這其實是孔子說的。子曰 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 孔子說 志向不同,不在一起共事。也是指各人按照自己的志向行事。意思是 道德見解不同是不能共同謀劃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罷了。原文 子曰 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 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