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習俗都有什麼,漢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時間 2022-04-26 06:41:35

1樓:匿名使用者

習俗漢族傳統禮儀

坐禮:正坐是從古代漢族流傳的坐姿,動作是臀部放於腳踝,上身挺直,雙手規矩的放於膝上,身體氣質端莊,目不斜視。而現代坐在凳子上,雙腳縱向下來的坐法,實際上在南北朝以前不視為正式場合的坐法,是從當時西域國家傳來的,當時稱為胡坐。

送禮:漢族的社會關係是一種典型的互惠型社會關係。通常社會關係的不同是通過類似家庭稱呼來表達的。

個人與社會的聯絡被稱作「關係」,聯絡感情。華人的社會關係通常是通過互相送禮來進行。自古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的說法,表示禮物的價值在於送禮者的善意和心意,而非禮物本身的價值。

尤其是定情信物。

喪葬: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故亦有白事之稱,與紅事(喜事)相對。隨死者的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混雜有關的佛教、道教或風水儀式。

漢族婚姻習俗

漢族傳統婚禮是華夏文化的重要部份。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基於此原因,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昏禮在五禮之中屬嘉禮,是繼男子的冠禮或女子的笄禮之後的人生第二個里程碑。

傳統中式婚服中國的婚禮可分為三個階段禮,即「訂婚」正婚禮,即「結婚」或「成婚」的禮儀,就是夫妻結合的意思婚後禮,是「成妻」、「成婦」或「成婿」之禮,這表示了男女結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國傳統的結婚習俗裡,婚前禮和正婚禮是主要程式,這些程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禮。

漢族稱呼習俗

在中國,漢族傳統的輩分觀念長期存在,以本身為中心,上有四代長輩,下有四代晚輩,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孫、曾孫、玄孫」的「九族」血親關係,這就是九個層次。如果把旁系的血親關係和姻親關係聯絡起來,便形成了乙個龐大的親屬系統。

親屬稱謂是以輩分劃分的,不受年齡限制。親屬稱呼也用於社會上鄰里之間或素不相識的人之間,以表示親切和尊敬。一般地說,注意層次,掌握角度,在稱謂的運用中十分重要,年齡層次不同,稱謂也不同,特別是信封上的稱謂。

生活中,為了表示對人的尊敬,也有不注意層次的特殊現象。如:某家有一位受尊敬的長者,家裡晚輩稱之為爺爺、奶奶、老爺、姥姥等,街坊鄰里不分男女老幼,可能都稱其為爺爺、奶奶、老爺、姥姥,不過稱謂前常常冠以姓名。

如「紅樓夢」裡的劉姥姥,「駱駝祥子」中的劉四爺。有時在稱謂前加上「他(她)」字,如:他大伯、她二嬸、他姥姥、她李二哥等。

類似的稱呼,在今天還廣泛使用。

漢族喪俗習俗

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究重殮厚葬,並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漢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禮隆重,分殮、殯、葬三個階段進行。古有以人殉葬的習俗,後逐漸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則以紙扎人像伴葬。

葬禮以後,有做

七、斷七、百日、周年等追悼儀式,並將牌位送歸祠堂,這已從葬禮時對人的儀禮轉為對「鬼靈」、「祖靈」的儀禮。另外,漢族還有「歸葬」的習俗,就是將死於他鄉的遺體歸葬原籍

喪事期間,死者親屬要穿孝服,在靈堂守靈。中國古代禮制,把孝服按與死者血緣關係的親疏分為五等,在現代漢語裡還有「五服」這個詞,表示血緣關係的遠近。孝服用白布做成,這與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禮服的習俗大不相同。

清朝時有一英國人第一次到中國來,遇到出殯的隊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卻痛苦悲哀,覺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殯時有人唱輓歌。後世的輓聯、挽幛就是從古代的輓歌演變而來的]

喪葬儀式規模大小與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關,在封建社會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喪儀都有嚴格的規定。王公貴族、富豪之家常以規模巨集大的喪儀來炫耀自己的權勢。

尊長死後,子孫要在家守二十七個月,其間停止交際和娛樂,做官的也必須離職回家守孝,以表示對尊親的哀悼,稱「守制」。

漢族飲食習慣

漢族主要從事農業,主食以小麥、玉公尺、稻公尺等為主,輔以蔬菜、豆製品和雞、魚、豬、牛、羊肉等副食,茶和酒是傳統飲料。以大公尺為主食的,習慣將大公尺做成公尺飯、粥或公尺粉、公尺糕、湯圓、粽子、年糕等各種不同的食品;以小麥為主食的,習慣將麥麵做成饅頭、麵條、花卷、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捲、炸糕、煎餅等。講究並善於烹任,是漢族的一大飲食特點。

不同地區的漢族人民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經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的粵、閩、徽、魯、川、湘、浙、蘇等八大菜系,聞名於海內外

漢族傳統節日

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過「春節」又稱為過年,是漢族人千百年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過年時,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漢族傳統節日,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節、社日、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

漢族正月不剃頭

在正月裡大多數漢族是不剃頭的,據說正月剃頭「死舅舅」。這一原因與滿清的剃髮易服有關,清朝統治者要求漢族人和滿洲人一樣剃鼠尾頭,而漢族人自古就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說法,除了佛教徒外,人民輕易不會剃頭。這一做法激起了漢族人強烈反抗。

大家相約正月絕不剃頭藉此思念舊國明朝,因為「思舊」與「死舅」同音。漢族人民藉此來蒙混滿清統治者。這也是正月不剃頭的由來

2樓:夕顏

回答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呢,您的問題正在查詢中,請稍等片刻哦~漢族的主要風俗習慣1、漢族主食以稻公尺、小麥為主,輔以蔬菜、肉食和豆製品,茶和酒是漢族的傳統飲料。稻公尺的吃法以公尺飯為主,另有粥、公尺粉、公尺糕、湯圓、粽子、年糕等各種不同的食品;小麥則有饅頭、麵條、花卷、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捲、炸糕、煎餅等吃法。2、親屬稱謂是以輩分劃分的,不受年齡限制。

親屬稱呼也用於社會上鄰里之間或素不相識的人之間,以表示親切和尊敬。一般地說,注意層次,掌握角度,在稱謂的運用中十分重要,年齡層次不同,稱謂也不同,特別是信封上的稱謂。3、中國漢族傳統的輩分觀念長期存在,以本身為中心,上有四代長輩,下有四代晚輩,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孫、曾孫、玄孫」的「九族」血親關係,這就是九個層次。

如果把旁系的血親關係和姻親關係聯絡起來,便形成了乙個龐大的親屬系統。4、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過「春節」又稱為過年,是漢族人千百年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

過年時,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以上是為您查詢到的相關資訊,請您參考一下哦,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您好!請問還有別的問題可以幫到您嗎?期待您的再次諮詢哦,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2條

漢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3樓:天問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無論是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等諸多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

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信仰採取相容幷蓄的態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漢族宗教的主要傳統觀念。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漢族歷來以勤勞、富於創造精神著稱。漢族歷史上的經濟是以農業為主,兼營家庭副業,是一種典型的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漢族的農業生產在歷史上素來發達,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細作著稱於世,漢族的手工業也有相當高的發展水平。

而隨著中國歷史的變遷,以及外族入侵和躲避戰亂等因素,漢族也發生了大規模遷移,一直在從中原地區向南遷移。客家人繼承了當時中原漢人的文化傳統,比如說古語,風俗習慣也有歷史痕跡。

漢族還是乙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漢族人口約為1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9%,分布於世界各地。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2%;在台灣,漢族佔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佔總人口的95%和97%。

除中國兩岸三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北美洲和西歐也有較多分布。

漢族的風俗習慣:

婚姻習俗

漢族傳統婚禮是華夏文化的重要部份。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基於此原因,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昏禮在五禮之中屬嘉禮,是繼男子的冠禮或女子的笄禮之後的人生第二個里程碑。

傳統中式婚服中國的婚禮可分為三個階段禮,即「訂婚」正婚禮,即「結婚」或「成婚」的禮儀,就是夫妻結合的意思婚後禮,是「成妻」、「成婦」或「成婿」之禮,這表示了男女結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國傳統的結婚習俗裡,婚前禮和正婚禮是主要程式,這些程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禮。

稱呼習俗

在中國,漢族傳統的輩分觀念長期存在,以本身為中心,上有四代長輩,下有四代晚輩,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孫、曾孫、玄孫」的「九族」血親關係,這就是九個層次。如果把旁系的血親關係和姻親關係聯絡起來,便形成了乙個龐大的親屬系統。

親屬稱謂是以輩分劃分的,不受年齡限制。親屬稱呼也用於社會上鄰里之間或素不相識的人之間,以表示親切和尊敬。一般地說,注意層次,掌握角度,在稱謂的運用中十分重要,年齡層次不同,稱謂也不同,特別是信封上的稱謂。

生活中,為了表示對人的尊敬,也有不注意層次的特殊現象。如:某家有一位受尊敬的長者,家裡晚輩稱之為爺爺、奶奶、老爺、姥姥等,街坊鄰里不分男女老幼,可能都稱其為爺爺、奶奶、老爺、姥姥,不過稱謂前常常冠以姓名。

如「紅樓夢」裡的劉姥姥,「駱駝祥子」中的劉四爺。有時在稱謂前加上「他(她)」字,如:他大伯、她二嬸、他姥姥、她李二哥等。

類似的稱呼,在今天還廣泛使用。

喪俗習俗

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究重殮厚葬,並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漢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禮隆重,分殮、殯、葬三個階段進行。古有以人殉葬的習俗,後逐漸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則以紙扎人像伴葬。

葬禮以後,有做

七、斷七、百日、周年等追悼儀式,並將牌位送歸祠堂,這已從葬禮時對人的儀禮轉為對「鬼靈」、「祖靈」的儀禮。另外,漢族還有「歸葬」的習俗,就是將死於他鄉的遺體歸葬原籍。

喪事期間,死者親屬要穿孝服,在靈堂守靈。中國古代禮制,把孝服按與死者血緣關係的親疏分為五等,在現代漢語裡還有「五服」這個詞,表示血緣關係的遠近。孝服用白布做成,這與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禮服的習俗大不相同。

清朝時有一英國人第一次到中國來,遇到出殯的隊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卻痛苦悲哀,覺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殯時有人唱輓歌。後世的輓聯、挽幛就是從古代的輓歌演變而來的。

喪葬儀式規模大小與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關,在封建社會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喪儀都有嚴格的規定。王公貴族、富豪之家常以規模巨集大的喪儀來炫耀自己的權勢。

尊長死後,子孫要在家守二十七個月,其間停止交際和娛樂,做官的也必須離職回家守孝,以表示對尊親的哀悼,稱「守制」。

飲食習慣

漢族主要從事農業,主食以小麥、玉公尺、稻公尺等為主,輔以蔬菜、豆製品和雞、魚、豬、牛、羊肉等副食,茶和酒是傳統飲料。以大公尺為主食的,習慣將大公尺做成公尺飯、粥或公尺粉、公尺糕、湯圓、粽子、年糕等各種不同的食品;以小麥為主食的,習慣將麥麵做成饅頭、麵條、花卷、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捲、炸糕、煎餅等。講究並善於烹任,是漢族的一大飲食特點。

不同地區的漢族人民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經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的粵、閩、徽、魯、川、湘、浙、蘇等八大菜系,聞名於海內外。

傳統節日

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過「春節」又稱為過年,是漢族人千百年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過年時,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漢族傳統節日,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節、社日、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

漢族傳統節日習俗,漢族的習俗和節日

節日名稱 日期 說明 過大年 春節 陰曆正月初一 俗稱過年,傳統上從歲末除夕 新年正月初一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過年時,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清明節陽曆四月五日 祭祖 掃墓 端午節 陰曆五月初五 又稱端陽節,主題 吃粽子 七夕節 陰曆七月初七 又稱乞巧節,當日女子拜織女,以求自己心靈手巧,嫁得如意...

漢族的風俗有哪些

漢族主要主食飲食習慣以稻公尺和小麥為主,輔以蔬菜 肉食和豆製品,漢族語言都是以漢語為主,文字都是以漢字為主。漢族婚姻風俗,又稱報日子,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農村議婚訂婚的乙個步驟,男女青年相識了解後,稟告父母,託媒溝通,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然後定婚期。中國漢族歲時節日風俗。蘊涵生育風俗文化。流行於桂東岑...

漢族為什麼叫漢族,漢族為什麼叫漢族,名稱的由來

漢族為什麼叫漢族?叫漢族不是想叫就能叫的,需要是人民意願才能叫才能成立的,人民不願意叫怎麼叫也沒用。那麼問題又出現了,為什麼漢族人民願意把自己稱為漢族呢?一 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 說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二 另一點得益於乙個朝代的建立,這個朝代就是漢朝。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由於多年的戰亂洗禮...

漢族有什麼特點,漢族的特點有哪些?

漢族是我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由古代華夏族和其他民族長期逐漸混血而成。漢族遍及全國,主要聚居在黃河 長江 珠江三大流域和松遼平原。漢族以農業為本。其傳統飲食習俗的基本特點是以糧食為主食,輔以各種蔬菜和豆製品烹飪成菜餚佐餐。豬肉 雞肉和魚是民間家宴待客的上菜。茶和酒是傳統飲料。漢族的特...

漢族的特點有哪些?漢族的吃的是什麼

朋友你好,咱們的特點就是黃種人而且是黑頭髮黑眼睛主要吃的是五穀雜糧 回答漢族主食以稻公尺 小麥為主,輔以蔬菜 肉食和豆製品,茶和酒是漢族的傳統飲料。稻公尺的吃法以公尺飯為主。不同地區的漢族以炒 燒 煎 煮 蒸 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菜一般被分為的川 粵 閩 皖 魯 湘 浙 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