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風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事獨立,羽化而登仙

時間 2022-04-15 20:51:58

1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詩 是賦 蘇軾的

整首賦的意思是不要太計較人生得失

蘇軾的《赤壁賦》"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的「所」如何解釋

2樓:墨海愚者

「而不知其所止」中「所」的意思是......的地方。全句的意思是浩浩淼淼好像乘風凌空而行,並不知道到**才會停棲。

原文: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譯文:放縱一片葦葉似的小船隨意漂浮,越過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風凌空而行,並不知道到**才會停棲,飄飄搖搖好像要離開塵世飄飛而起,羽化成仙進入仙境。

「寄蜉蝣於天地」中的寄是寓託的意思。此處是拿人和蜉蝣與粟模擬,相對天地和滄海顯得渺小而又短暫。

原文: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譯文: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公尺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

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託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中的所是......的目標的意思,此處代共適的目標,指「造物者之無盡藏」。全句的意思是江山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能夠清新悅耳,賞心悅目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大自然的恩賜,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原文: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譯文: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3樓:文以立仁

馮(讀píng)虛:憑空。具體解釋如下:

憑藉的「憑」字,古文寫作「馮」,是「憑」的本字。兩點冰旁+馬,表示車馬在冬日裡憑藉硬實的冰層通過平時不能通過的河湖。會意。

後來,姓氏中的「馮(féng)」占用了這個字,人們只能在原字下面再加乙個「心」,即:

這就是繁體字的「憑」。然而,簡體字的「憑」古代已有,意思是將手臂靠在幾案上。《說文解字》:

憑,依幾也。從幾,從任。凡是表示依靠在某種具體物體上時,都用憑,如:

憑欄、憑案;前面那個繁體字多用於虛指事物,如良心、什麼等。這兩個字讀音相同、意義相近,古籍中也常常混用,並沒有明確的區別。《漢字簡化方案》以「憑」合併「

」。虛,指空中、太空。「馮虛御風」的意思是無所憑藉,駕風飛翔。

此語出自 蘇軾《前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大意是:駕小船漂流在其中,茫茫的江面讓人感覺就好像凌空乘風而行,並不知道飄到**才會停棲;輕飄飄地感覺像要脫離這個塵世,羽化為仙人了。

「馮虛」(憑空)是常用語,沒有可查的出處。

4樓:北島無夢丷

浩浩淼淼好像乘風凌空而行,並不知道到**才會停棲。

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赤壁賦》。

節選如下: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譯文如下:

浩浩淼淼好像乘風凌空而行,並不知道到**才會停棲,飄飄搖搖好像要離開塵世飄飛而起,羽化成仙進入仙境。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是什麼意思?

「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是什麼意思?

5樓:美美的醬油娃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釋義:(我的情思)浩蕩,就如同憑空乘風,卻不知道在**停止,飄飄然如遺棄塵世,超然獨立,成為神仙,進入仙境。

(馮:通,憑)

出處:《前赤壁賦》宋 蘇軾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譯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軾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

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著與明月有關的文章,歌頌窈窕這一章。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後公升起,徘徊在斗宿與牛宿之間。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

任憑小船兒在茫無邊際的江上飄盪,越過蒼茫萬頃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蕩,就如同憑空乘風,卻不知道在**停止,飄飄然如遺棄塵世,超然獨立,成為神仙,進入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