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立的作品《父親》誰幫忙介紹一下

時間 2022-04-05 01:44:25

1樓:匿名使用者

幫忙鑑賞一下羅中立的《父親》這副畫,要用感悟式鑑賞、形式鑑賞、社會學...羅中立的《父親》 是在改革開放後初期的藝術作品 (長話短說) 從形式上講,...

2樓:白加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該畫獲得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放大表現老農的《父親》已成為中國當代人像油畫里程碑式的作品。作者羅中立(當時還是四川美院的一名學生)也由此被譽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畫壇的一面旗幟。羅中立的油畫《父親》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的**為400多元。

儘管美術館收藏作品支付的僅僅是材料費,但對畫家來說,作品被國家美術館收藏是一種莫大的榮譽。

羅中立,1948年出生於重慶郊區,1968年從四川美院附中畢業後主動到大巴山農村生活10年。1980年,尚在四川美院學畫的羅中立以一幅超級寫實主義作品《父親》而一舉成名,該作品以紀念碑式的巨集偉構圖,飽含深情地刻畫出了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深深的打動了無數中國心。

1975年的除夕夜,羅中立在他家附近的廁所旁邊,看到一位從早到晚一直叼著旱煙,麻木、呆滯守糞的中年農民。羅中立回憶當時:「一雙牛羊般的眼睛卻死死地盯著糞池。

這時,我心裡一陣猛烈的震動,同情、憐憫、感慨……一起狂亂地向我襲來,我要為他們喊叫!」後來,他畫了守糞的農民,之後又畫了乙個當巴山老赤衛隊員的農民,最後才畫成現在這幅《我的父親》,開始畫的名字是「粒粒皆辛苦」,後改成《我的父親》(又名《父親》)。

作為《父親》的「伯樂」,慄憲庭回憶說:「發現《父親》其實很偶然。1980年,羅中立創作完油畫《父親》時還是四川美術學院的學生,當時這幅作品參加四川省青年美展,《美術》雜誌社領導去參加了,帶回來一些**。

我是《美術》雜誌的責任編輯,有發稿權,在辦公室看見《父親》**時,我跟羅中立並沒有交往,之前只是刊發了他的女知青圖等作品。但《父親》讓我特別震動,畫的尺寸是用畫偉人的規格,畫裡的農民父親形象強調了真實的面貌,充滿了人性關懷。雖然當時他還是個學生,我還是在1981年第1期《美術》雜誌封面上選用了。

」慄憲庭當時也是頂著壓力刊發《父親》的,但讓他欣慰的是,《父親》得到了中國青年美展很多評委的認同,隨後《父親》被評了一等獎。

當然,在那個年代,這幅畫不可避免要受到非議。有些批評家說,《父親》「汙衊了中國農民的形象」,「沒有反映解放後中國農民的新變化」。於是,油畫《父親》在最後定稿時,就有了一處細節的修改。

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在父親的左耳上,夾了一支原子筆。據說,這樣就體現了解放後的農民已經是有文化的農民了。

把一切藝術品都貼上政治標籤,是「文革」期間最為流行的藝術思想。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這種有害的思想流毒還遠未肅清,對油畫《父親》的影響也不能倖免,原子筆這個小小細節是那個時代抹不去的標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個細節深刻地詮釋了油畫《父親》本身產生的歷史,成了《父親》的胎記。

它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外延意義比用文本來解釋要好得多。

2005年,已是四川美院院長的羅中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經表示,要重畫《父親》。他說,「當時《父親》的社會性更勝過藝術性。如果在20年之後的今天,讓我再畫《父親》,我會更多的從繪畫、藝術本身來構思,不會還是社會屬性很多的那種東西」。

油畫《父親》所承載的東西是不可能重寫重畫的。《父親》一旦誕生了,它就屬於歷史了。我贊同當年大膽推薦《父親》的資深藝術批評家慄憲庭的觀點,「重畫《父親》沒有意義,即使是畫乙個當代農民父親形象也無法超越當年的《父親》」。

我想,甚至連那個不倫不類的原子筆都不能修改。它可能是敗筆,是政治符號。但它佐證了「文革」後,中國藝術在思想解放的道路上走得如此艱辛;它讓我們今人反省,不要走回頭路,不要重演歷史的笑劇。

羅中立的作品《父親》誰幫忙介紹一下?

3樓:匿名使用者

羅中立,1948年出生於重慶郊區,1968年從四川美院附中畢業後主動到大巴山農村生活10年。1980年,尚在四川美院學畫的羅中立以一幅超級寫實主義作品《父親》而一舉成名,該作品以紀念碑式的巨集偉構圖,飽含深情地刻畫出了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深深的打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羅中立也由此被譽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畫壇的一面旗幟。羅中立的油畫《父親》獲得中國青年美展一等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的**為400多元。

儘管美術館收藏作品支付的僅僅是材料費,但對畫家來說,作品被國家美術館收藏是一種莫大的榮譽。若想看的畫登以下**!!: http:

//club.china.alibaba.

黝黑的臉,深深的紋,粗糙的手顯出他艱辛勤勞的一生;他慈祥的面容,挺直的鼻樑,厚厚的嘴唇,透露出他的善良淳樸;他纏裹的 白布頭巾手捧的粗瓷大碗以及碗中的稀飯又說明了他生活的貧困。

4樓:匿名使用者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該畫獲得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放大表現老農的《父親》已成為中國當代人像油畫里程碑式的作品。作者羅中立(當時還是四川美院的一名學生)也由此被譽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畫壇的一面旗幟。羅中立的油畫《父親》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的**為400多元。

儘管美術館收藏作品支付的僅僅是材料費,但對畫家來說,作品被國家美術館收藏是一種莫大的榮譽。

羅中立,1948年出生於重慶郊區,1968年從四川美院附中畢業後主動到大巴山農村生活10年。1980年,尚在四川美院學畫的羅中立以一幅超級寫實主義作品《父親》而一舉成名,該作品以紀念碑式的巨集偉構圖,飽含深情地刻畫出了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深深的打動了無數中國心。

1975年的除夕夜,羅中立在他家附近的廁所旁邊,看到一位從早到晚一直叼著旱煙,麻木、呆滯守糞的中年農民。羅中立回憶當時:「一雙牛羊般的眼睛卻死死地盯著糞池。

這時,我心裡一陣猛烈的震動,同情、憐憫、感慨……一起狂亂地向我襲來,我要為他們喊叫!」後來,他畫了守糞的農民,之後又畫了乙個當巴山老赤衛隊員的農民,最後才畫成現在這幅《我的父親》,開始畫的名字是「粒粒皆辛苦」,後改成《我的父親》(又名《父親》)。

作為《父親》的「伯樂」,慄憲庭回憶說:「發現《父親》其實很偶然。1980年,羅中立創作完油畫《父親》時還是四川美術學院的學生,當時這幅作品參加四川省青年美展,《美術》雜誌社領導去參加了,帶回來一些**。

我是《美術》雜誌的責任編輯,有發稿權,在辦公室看見《父親》**時,我跟羅中立並沒有交往,之前只是刊發了他的女知青圖等作品。但《父親》讓我特別震動,畫的尺寸是用畫偉人的規格,畫裡的農民父親形象強調了真實的面貌,充滿了人性關懷。雖然當時他還是個學生,我還是在1981年第1期《美術》雜誌封面上選用了。

」慄憲庭當時也是頂著壓力刊發《父親》的,但讓他欣慰的是,《父親》得到了中國青年美展很多評委的認同,隨後《父親》被評了一等獎。

當然,在那個年代,這幅畫不可避免要受到非議。有些批評家說,《父親》「汙衊了中國農民的形象」,「沒有反映解放後中國農民的新變化」。於是,油畫《父親》在最後定稿時,就有了一處細節的修改。

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在父親的左耳上,夾了一支原子筆。據說,這樣就體現了解放後的農民已經是有文化的農民了。

把一切藝術品都貼上政治標籤,是「文革」期間最為流行的藝術思想。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這種有害的思想流毒還遠未肅清,對油畫《父親》的影響也不能倖免,原子筆這個小小細節是那個時代抹不去的標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個細節深刻地詮釋了油畫《父親》本身產生的歷史,成了《父親》的胎記。

它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外延意義比用文本來解釋要好得多。

2005年,已是四川美院院長的羅中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經表示,要重畫《父親》。他說,「當時《父親》的社會性更勝過藝術性。如果在20年之後的今天,讓我再畫《父親》,我會更多的從繪畫、藝術本身來構思,不會還是社會屬性很多的那種東西」。

油畫《父親》所承載的東西是不可能重寫重畫的。《父親》一旦誕生了,它就屬於歷史了。我贊同當年大膽推薦《父親》的資深藝術批評家慄憲庭的觀點,「重畫《父親》沒有意義,即使是畫乙個當代農民父親形象也無法超越當年的《父親》」。

我想,甚至連那個不倫不類的原子筆都不能修改。它可能是敗筆,是政治符號。但它佐證了「文革」後,中國藝術在思想解放的道路上走得如此艱辛;它讓我們今人反省,不要走回頭路,不要重演歷史的笑劇。

羅中立的《父親》畫的是什麼 表達了什麼

羅中立創作 父親 這個父親不僅是羅中立的父親,而且是全中國勞動人民的父親,父親 是農民形象中有代表性的乙個,是羅中立這代年輕人思考的結晶.父親 一畫是在美國畫家克洛斯巨型肖像畫的啟發下,採用照像寫實主義手法畫中國的一位普通的,貧困的,苦澀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老年農民形象,老人枯黑,...

羅中立油畫《父親》中父親頭上夾著筆什麼意思

在父親的左耳上,夾了一支原子筆。這樣體現了解放後的農民已經是有文化的農民了。把一切藝術品都貼上政治標籤,是 文革 期間最為流行的藝術思想,原子筆這個小小細節是那個時代抹不去的標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個細節深刻地詮釋了油畫 父親 本身產生的歷史,成了 父親 的胎記。它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外延意義比用文本...

公尺開朗琪羅的詩,名人傳中公尺開朗琪羅的作品

爾非一般人,我從超星圖書館中都找不到。名人傳中公尺開朗琪羅的作品 公尺開朗基羅的代表作 代表作有 1 大衛 雲石雕像,像高 2.5 公尺,連基座高 5.5 公尺,創作於公元 1501 1504 年,現收藏於佛羅倫斯美術學院。2 被縛的奴隸 雲石雕塑,高 215厘公尺 公尺開朗基羅創作於 1513 1...

公尺開朗琪羅的作品有那些,名人傳中公尺開朗琪羅的作品

莫奈代表作 日出 印象 幹草垛 阿爾讓特伊大橋 阿爾讓特伊的帆船 盧昂大教堂 睡蓮 草地上的午餐 畢沙羅 塞納河和羅浮宮 雪中的林間大道 蒙福科的收穫季節 艾拉尼的瘋人院 埃爾公尺塔日花園的一角 和 蓬圖瓦茲附近的艾尼麗街 公尺開朗琪羅 雕像 大衛 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 摩西 被縛的奴隸 和 垂死的奴...

酈道元的作品是什麼,酈道元的作品

主要作品 水經注 本志 共十三篇,失傳 七聘 失傳 等。酈道元撰 水經注 四十卷。且其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可稱為中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 本志 十三篇及 七聘 等文,但均已失傳。酈道元勤奮好學,廣泛閱讀各種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