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欲六麓」是什麼意思,五欲六塵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2-04-02 15:08:43

1樓:嗡阿吽

大五欲 財 色 名 食 睡

小無慾 笑 視 交 抱 觸

六塵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根性 見 聞 嗅 嘗 覺 知

五欲六塵是什麼意思?

2樓:

五欲的內容

財、色、名、食、睡

六塵的內容

一、色塵

《俱舍論》卷一記載,色境有二種:

顯色:指顯現的顏色,有青、黃、赤、白、雲、煙、塵、霧、影、光、明、暗等十二種。

形色:指物體的形狀,有長、短、方、圓、高、下、正、不正等八種。

《瑜伽師地論》卷一,在顯色、形色之外,增加表色,使得色塵的分類更加完備。即凡是行、住、坐、臥、取、舍、屈、伸等種種動作形態,明顯的表現於外,可以令人看見的,稱為表色。

二、聲塵

聲塵,指耳根所能接收到的聲波,是耳識所分別的物件。《俱舍論》卷一記載,聲音大致可分為八種。依發聲的物體有感覺與否,先大別為有執受大種因之聲與無執受大種因之聲。

執受,是心、心所的異名。大種,指地、水、火、風四大種。凡是聲音發自有情的四大種者,稱為有執受大種因之聲,如人的語言、拍手的聲音等;凡是聲音發自非有情的四大種者,稱為無執受大種因之聲,如佛陀以神通力變作化人的言語、錄音帶所發出的音聲,或木、石、流水、落葉等所發的聲音等。

然後,再根據聲音是有意義或無意義,而分為有情名之聲、非有情名之聲。更由不同物類發出的響聲,給予人產生愛惡的情緒反應,又分為可意聲、不可意聲。

┌—可 意 聲:好 語 聲

┌—有 情 名—┤

│ └—不可意聲:惡 語 聲

有執受大種為因—┤

│ ┌—可 意 聲:好拍手聲

└—非有情名—┤

└—不可意聲:惡拍手聲

┌—可 意 聲:化人好語

┌—有 情 名—┤

│ └—不可意聲:化人惡語

無執受大種為因—┤

│ ┌—可 意 聲:木石好聲

└—非有情名—┤

└—不可意聲:木石惡聲

三、香塵

香塵又稱香境,是鼻根所嗅的東西,鼻識所分別的物件。《俱舍論》卷一記載,香可分為四種:

好香:指嗅了使人感到舒適喜悅,有益身心,並且能夠增長福業者。

惡香:指嗅了使人感到侷促緊張,無益身心,並且不能增長福業者。

等香:等,是均等的意思。不太強,不太弱,恰到好處者,稱為等香。

不等香:指太強、太弱,出於均等以外者。

四、味塵

味塵,指舌根所嘗的味道,是舌識分別的境界。《俱舍論》說味有六種:甘、醋(酸)、鹹、辛、苦、淡。《品類足論‧辯五事品》則將味分為可意、不可意、順舍三種。

五、觸塵

觸塵,指身根感覺的境界,是身識所分別的物件。《俱舍論》說觸有十一種:堅、溼、暖、動、滑、澀、重、輕、冷、飢、渴。

前四項屬能造觸,是依四大種(地、水、火、風)所產生的觸,是一切觸的所依;後七項屬所造觸,是因所依的四大種增盛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

六、法塵

法塵指第六識(意識)所緣的對境,又名法處、法界。廣義而言,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一切諸法,也就是意根、意識對六塵全體的作用。

由於六塵的關係,使我們在心裡湧現好、壞、美、醜、高、下、貴、賤等分別妄想,所以六塵又名「六妄」;能衍生種種執著煩惱,令善心衰減,所以也稱為「六衰」;能劫持一切功德法財,因此叫做「六賊」。

煩惱如何產生?「色不迷人人自迷」,色是因緣和合而有的假色,它的自身並沒有善惡的分別,是我們的眼根攀緣外境所造成的結果。因此「情人眼裡出西施」,情人不一定美如西施,只不過是眼識妄起造作分別而已。

其它如聲、香、味、觸、法等塵所以會令我們起惑造業,莫不由於其它五根、五識向外馳求執取,而產生種種貪染愛著的結果。

佛教特別舉出六塵的過患,目的在於提醒修行者,要時時注意密護六根門頭,不要被虛幻的外境所眩惑左右。

肆‧結語

無論是財、色、名、食、睡等五欲,或是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都能令我們流轉六道,不過它們之所以造成禍害,並不在於其自身的不淨,而在於人心的愚痴無明、貪愛染著。好比拳頭的本身是沒有好壞的,但是用來打人,就是壞事,必須立刻阻止;用來捶背,就是好事,不妨多多益善。經云:

「法非善惡,善惡是法。」所以我們每天生活在五欲六塵之中,應抱持一種不貪不拒的中道態度,時時返觀自省。

3樓:

財、色、名、食、睡等五欲,

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

什麼叫五欲六塵?

4樓:匿名使用者

五欲的內容

財、色、名、食、睡

六塵的內容

一、色塵

《俱舍論》卷一記載,色境有二種:

顯色:指顯現的顏色,有青、黃、赤、白、雲、煙、塵、霧、影、光、明、暗等十二種。

形色:指物體的形狀,有長、短、方、圓、高、下、正、不正等八種。

《瑜伽師地論》卷一,在顯色、形色之外,增加表色,使得色塵的分類更加完備。即凡是行、住、坐、臥、取、舍、屈、伸等種種動作形態,明顯的表現於外,可以令人看見的,稱為表色。

二、聲塵

聲塵,指耳根所能接收到的聲波,是耳識所分別的物件。《俱舍論》卷一記載,聲音大致可分為八種。依發聲的物體有感覺與否,先大別為有執受大種因之聲與無執受大種因之聲。

執受,是心、心所的異名。大種,指地、水、火、風四大種。凡是聲音發自有情的四大種者,稱為有執受大種因之聲,如人的語言、拍手的聲音等;凡是聲音發自非有情的四大種者,稱為無執受大種因之聲,如佛陀以神通力變作化人的言語、錄音帶所發出的音聲,或木、石、流水、落葉等所發的聲音等。

然後,再根據聲音是有意義或無意義,而分為有情名之聲、非有情名之聲。更由不同物類發出的響聲,給予人產生愛惡的情緒反應,又分為可意聲、不可意聲。

┌—可 意 聲:好 語 聲

┌—有 情 名—┤

│ └—不可意聲:惡 語 聲

有執受大種為因—┤

│ ┌—可 意 聲:好拍手聲

└—非有情名—┤

└—不可意聲:惡拍手聲

┌—可 意 聲:化人好語

┌—有 情 名—┤

│ └—不可意聲:化人惡語

無執受大種為因—┤

│ ┌—可 意 聲:木石好聲

└—非有情名—┤

└—不可意聲:木石惡聲

三、香塵

香塵又稱香境,是鼻根所嗅的東西,鼻識所分別的物件。《俱舍論》卷一記載,香可分為四種:

好香:指嗅了使人感到舒適喜悅,有益身心,並且能夠增長福業者。

惡香:指嗅了使人感到侷促緊張,無益身心,並且不能增長福業者。

等香:等,是均等的意思。不太強,不太弱,恰到好處者,稱為等香。

不等香:指太強、太弱,出於均等以外者。

四、味塵

味塵,指舌根所嘗的味道,是舌識分別的境界。《俱舍論》說味有六種:甘、醋(酸)、鹹、辛、苦、淡。《品類足論‧辯五事品》則將味分為可意、不可意、順舍三種。

五、觸塵

觸塵,指身根感覺的境界,是身識所分別的物件。《俱舍論》說觸有十一種:堅、溼、暖、動、滑、澀、重、輕、冷、飢、渴。

前四項屬能造觸,是依四大種(地、水、火、風)所產生的觸,是一切觸的所依;後七項屬所造觸,是因所依的四大種增盛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

六、法塵

法塵指第六識(意識)所緣的對境,又名法處、法界。廣義而言,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一切諸法,也就是意根、意識對六塵全體的作用。

由於六塵的關係,使我們在心裡湧現好、壞、美、醜、高、下、貴、賤等分別妄想,所以六塵又名「六妄」;能衍生種種執著煩惱,令善心衰減,所以也稱為「六衰」;能劫持一切功德法財,因此叫做「六賊」。

煩惱如何產生?「色不迷人人自迷」,色是因緣和合而有的假色,它的自身並沒有善惡的分別,是我們的眼根攀緣外境所造成的結果。因此「情人眼裡出西施」,情人不一定美如西施,只不過是眼識妄起造作分別而已。

其它如聲、香、味、觸、法等塵所以會令我們起惑造業,莫不由於其它五根、五識向外馳求執取,而產生種種貪染愛著的結果。

佛教特別舉出六塵的過患,目的在於提醒修行者,要時時注意密護六根門頭,不要被虛幻的外境所眩惑左右。

肆‧結語

無論是財、色、名、食、睡等五欲,或是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都能令我們流轉六道,不過它們之所以造成禍害,並不在於其自身的不淨,而在於人心的愚痴無明、貪愛染著。好比拳頭的本身是沒有好壞的,但是用來打人,就是壞事,必須立刻阻止;用來捶背,就是好事,不妨多多益善。經云:

「法非善惡,善惡是法。」所以我們每天生活在五欲六塵之中,應抱持一種不貪不拒的中道態度,時時返觀自省。

麓是什麼意思

5樓:曾1萱寒

意思是:山腳:山~。泰山南~。

一、麓的組詞:

嶽麓、專東麓、麓麓、大麓、翠屬麓

納麓、沙麓、陰麓、高麓、麓藪

巖麓、坡麓、衡麓、嶽麓書院

二、麓的筆順:

擴充套件資料一、字源演化:

二、說文解字:

三、相關組詞:

1、高麓[gāo lù]

猶高山。

2、麓藪[lù sǒu]

山麓和澤藪。

3、大麓[dà lù]

猶總領,謂領錄天子之事。

4、翠麓[cuì lù]

青翠的山麓。

5、東麓[dōng lù]

東邊山腳。

6樓:蘇州金壹佰瑤瑤

麓,bai漢字,最原始的意義

du是生長在山腳的林木。所以常zhi和與山dao有關的詞連用,如:山麓回。

拼音:lu 第四聲答

基本字義:1. 山腳下:山~。華山北~。

2. 古代掌管苑囿的官吏。

詳細字義

(形聲。從林,鹿聲。本義:

生長在山腳的林木)麓是會意字,從鹿,鹿亦聲,所以當與鹿有關。本意為指明鹿生活在何種地方,是在有樹林的山腳下。山腳有水有草,適合生存,遇敵害則上山躲進樹林,是鹿群最理想的棲息之地。

後演化為山腳之義

7樓:當家的

麓1.山腳下:山~。華山北~。

2.古代掌管苑囿的官吏。

.-----------------------------------

如有疑問歡迎追問!

滿意請點選右上方【選為滿意回答】按鈕

「麓」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8樓:我是大角度

麓的拼音是lù,麓是山腳的意思,麓一共有19畫,麓的解析如下:

麓部 首 鹿  筆版 畫 19  五 行 木  五 筆 ssyx基本釋義:

〈名〉權

1、(形聲。從林,鹿聲。本義:生長在山腳的林木)2、同本義

麓,林屬於山為麓。——《說文》。 按,山足大林也。

麓者,林之大者也。——《水經注·漳水》注

3、古代主管山林苑囿的官吏

麓,守山林吏也。——《說文》

主將適螻而麓不聞。——《國語·晉語》

4、山腳

瞻彼旱麓,榛楛濟濟。——《詩·大雅·旱麓》

又如:山麓

相關組詞

山麓 東麓 林麓 翠麓 坡麓 高麓 嶽麓 大麓 麓藪相關詞彙分析:

1、東麓

[dōng lù]

東邊山腳。

2、翠麓

[cuì lù]

青翠的山麓。

3、大麓

[dà lù]

猶總領,謂領錄天子之事。

4、麓麓

[lù lù]

猶歷歷,謂一一可數。

5、納麓

[nà lù]

《書·舜典》:「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孔 傳:「麓,錄也。納 舜 使大錄萬機之政。」後以「納麓」謂總攬大政。

如何不受五欲六塵的障礙,而能專心修學佛法

知道嗎?修行就是為了驅除五欲六塵的障礙,如果修行人能夠不受五欲六塵的障礙,他就如如不動了,還修什麼,已經是佛了。好好的修學佛法吧,不要亂想,修佛就是斷除五欲六塵之惑的過程。好好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到那裡你有無量的時間去修行,直至成佛,中無退轉障礙。關鍵在於是否看破五欲六塵,真正看破了,那就不是障礙了...

七情六慾 是什麼,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

這是別人的,正好是你的問題。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七情六慾是指人們與生俱來的一些心理反應。不同的學術 門派 宗教對七情六慾的定義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說法都承認七情六慾是不可避免的。通常的說法,六欲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七情 喜 怒 哀 懼 愛 惡 欲 佛學大詞典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種感情 喜...

何謂七情六慾,七情六慾是什麼?

何謂七情?禮記 禮運 說 喜 怒 哀 懼 愛 惡 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 七情 竟與儒家的 七情 大同小異,指的是 喜 怒 憂 懼 愛 憎 欲 七種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醫理論稍有變化,七情指 喜 怒 憂 思 悲 恐 驚 七種情...

七情六慾指的是哪些方面,七情六慾指的是什麼?

禮記 禮運 何謂人情?喜 怒 哀 懼 愛 惡 欲七者弗學而能。呂氏春秋 貴生 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漢高誘注 六欲,生 死 耳 目 口 鼻也。七情六慾指的是什麼?七情六慾分別是哪七情和那六欲,為什麼乙個情字活一生 七情六慾是指人們與生俱來的一些心理反應。所謂七情,就是指人的七種感情。最初,古人...

「五官 五臟 六腑 七竅 七情 六欲」都是指什麼

耳 鼻 眼 口 眉 肝 膽 胰 脾 腎 大腸 小腸 胃 肺 十二指腸 鼻孔 口 耳孔 眼 心 肝 肺 人有七情六慾,其中七情指什麼?六欲又是哪六種?七情是指喜 怒 憂 思 悲 恐 驚,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 六欲是指人的眼 耳 鼻 舌 身 意的生理需求或願望。不同學派對七情六慾內容的描述有所不同。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