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生平,陶淵明的生平

時間 2022-03-23 20:27:07

1樓:知了書舍

陶淵明(365?~427),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尋陽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十分複雜的政治環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晉朝的大司馬;祖父做過太守,父親大概官職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淵明幼年就去世了。在重視門閥的社會裡,陶家的地位無法與王、謝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於寒門。

陶侃出身寒微,被譏為「小人」,又被視為有篡位野心之人。可以想見,他的後人在政治上的處境是相當尷尬的。

陶淵明在柴桑的農村裡度過少年時代,「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一),「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飲酒》其十六),便是那時生活的寫照。他常說因家貧而不得不出仕謀生,這固然是實情,但也不能排除一般士人具有的那種想要建功立業的動機。「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其五)就透露了這一訊息。

陶淵明29歲曾任江州祭酒,不久即辭職。後來江州召為主簿,他未就任。

晉安帝隆安二年(398),陶淵明到江陵,入荊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當時桓玄掌握著長江中上游的軍政大權,野心勃勃圖謀篡晉。陶淵明便又產生了歸隱的想法,在隆安五年(401)所寫的《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中說:

「詩書敦素好,林園無世情。如何捨此去,遙遙至西荊!」這年冬因母孟氏卒,便回尋陽居喪了。

此後政局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安帝元興元年(402),桓玄以討尚書令司馬元顯為名,舉兵東下攻入京師。元興二年(403)桓玄篡位,改國號曰楚。元興三年(404)劉裕起兵討伐桓玄,入建康,任鎮軍將軍,掌握了國家大權,給晉王朝帶來一線希望。

於是陶淵明又出任鎮軍將軍劉裕的參軍,在赴任途中寫了《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他的心情矛盾,一方面覺得時機到來了,希望有所作為:「時來苟冥會,婉轡憩通衢。

」另一方面又眷戀著田園的生活:「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這時劉裕正集中力量討伐桓玄及其殘餘勢力,陶淵明在劉裕幕中恐難有所作為。

到了第二年即安帝義熙元年(405),他便改任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的參軍。這年八月又請求改任彭澤縣令,在官八十餘日,十一月就辭官歸隱了。這次辭去縣令的直接原因,據《宋書》本傳記載:

「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

『我不能為五斗公尺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而他辭官時所作的《歸去來兮辭》說出了更深刻的原因: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陶淵明徹底覺悟到世俗與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違背的,他不能改變本性以適應世俗,再加上對政局的失望,於是堅決地辭官隱居了。

辭彭澤令,是陶淵明一生前後兩期的分界線。此前,他不斷在官僚與隱士這兩種社會角色中做選擇,隱居時想出仕,出仕時要歸隱,心情很矛盾。此後他堅定了隱居的決心,一直過著隱居躬耕的生活,但心情仍不平靜: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雜詩》其二)他在詩裡一再描寫隱居的快樂,表示隱居的決心,如「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飲酒》其九); 「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飲酒》其四)。

這固然是他真實的感受,但也可以視為他堅定自己決心的一種方法。在後期他並非沒有再度出仕的機會,但是他拒絕了。晉朝末年曾徵他為著作佐郎,不就。

劉裕篡晉建立宋朝,他更厭倦了政治,在《述酒》詩裡隱晦地表達了他對此事的想法。到了晚年他貧病交加, 「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

『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

『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蕭統《陶淵明傳》)宋文帝元嘉四年去世前寫了一篇《自祭文》,文章最後說:

「人生實難,死如之何?嗚呼哀哉!」 這成為他的絕筆。

死後,朋友們給他以諡號曰「靖節先生」。他的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了誄文,這篇誄文是研究陶淵明的重要資料。《宋書》、《晉書》、《南史》都有他的傳記。

陶淵明生平簡介 詳細一點

2樓:滕浪廣告

頤義熙元三年

(公元407年,丁未) 四十三歲 作《祭程氏妹文》。

頤義熙元四年

(公元408年,戊申) 四十四歲 六月,遇火災,房屋燒盡。 作《責子》《戊申歲六月中遇火》詩。

頤義熙元五年

(公元409年,己酉) 四十五歲 作《己酉歲九月九日》詩。

頤義熙元六年

(公元410年,庚戊) 四十六歲 遷居南村。 作《庚戊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和《移居》詩二首。

頤義熙元七年

(公元411年,辛亥) 四十七歲 殷晉景仁被命為太尉劉裕參軍,自尋陽移家東下。 從弟敬遠卒。 作《與殷晉安別》詩和《祭從敬遠文》。

頤義熙元九年

(公元413年,葵醜) 四十九歲 東林寺主持釋慧遠作《佛影銘》,加上前作《形盡神不滅論》,大肆宣揚神不滅宗教理論。 針對慧遠作《形影神》三首,並作《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詩。

頤義熙元十年

(公元414年,甲寅) 五十歲 慧遠和劉遺民,週續之等「十八高賢」結白蓮社。 招淵明入社,不肯,隻同他們作方外交。 作《和劉柴桑》,《酬劉柴桑》及《雜詩》二十首中的大部分。

頤義熙元十二年

(公元416年,丙辰) 五十二歲 慧遠卒,終年八十三 作《示週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和《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詩。

頤義熙元十三年

(公元417年,丁己) 五十三歲 太尉劉裕北伐,收復長安,滅後秦。 作《贈羊長史》,《還舊居》《悲從弟仲德》及《飲酒》詩二十首。

頤義熙元十四年

(公元418年,戊午) 五十四歲 劉裕為相國,封宋公,殺安帝,裡恭帝。王弘任江州刺史。 微著作左郎,稱疾不就。

作《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及《歲暮和張常侍》等詩。

我有從出生到去世的。

3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365~427)

晉宋時期文學家。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淵明出身於沒落的仕宦家庭。在家族中,他既欽敬曾祖陶侃的積極進取,又特別讚賞外祖孟嘉的沖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兩種精神。

前期(41歲以前),他渴望進取,渴望幹一番事業,做過江州祭酒,劉裕幕下鎮軍參軍、彭澤令,起主導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於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時官時隱,舉棋不定。後期(41歲以後),陶淵明因時局動盪,仕途險惡,以及官場政治腐敗,門閥制度森嚴而對現實極端不滿,毅然辭官歸隱,與官場徹底決裂。

義熙四年,即歸隱後第二年,他家鄉遭焚,生活陷入極端貧困,但他安貧樂道;義熙末年,朝廷徵他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濟勸他出山,他守節不仕。這個時期起主導作用的顯然是道家思想。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傑出的詩人。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飲酒詩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乙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飲酒》20首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從詩的情趣和筆調看,可能不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東晉元熙二年(420),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次年殺之自立,建劉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隱晦曲折地記錄了這一篡權易代的過程。對晉恭帝以及晉王朝的覆滅流露了無限的哀惋之情,此時陶淵明已躬耕隱居多年,亂世也看慣了,篡權也看慣了。

但這首詩仍透露出他對世事不能忘懷的精神。

詠懷詩以《雜詩》12首,《讀山海經》13首為代表。《雜詩》12首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後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人格。可見詩人內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

《讀山海經》13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如第10首借歌頌精衛、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作為乙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裡顯得特別可貴。

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我們間接地了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的《桃花源詩並記》大約作於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乙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

表現了詩人對現存社會制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追慕之情。它標誌著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乙個嶄新的高度。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

它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闢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陶淵明生平簡介

4樓:咪浠w眯兮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最後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於武昌,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束。此時的淵明,政治態度入於明確的時期,思想上也入於成熟的時期。

不同於之前的躬耕生活,這時的他是有意識的了:他這樣做,而且也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他以往的田園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時卻是勞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於一般農民的生活。

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反映田園生活的詩文,如《歸園田居》五首、《雜詩》十二首。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

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

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陶淵明作品的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表意易讀懂,其內涵還需細細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陶淵明簡介,陶淵明生平簡介

陶淵明 365 427 晉宋時期詩人 辭賦家 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 今江西九江西南 人。陶淵明出生於乙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 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陶淵明的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

評價陶淵明的生平,對陶淵明的評價

陶淵明 約365年 427年 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 文學家 辭賦家 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 今江西省九江市 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 飲酒 歸園田居 桃花源記 五柳先生傳 歸去來兮辭 桃花源詩...

陶淵明的事蹟,陶淵明的生平主要事蹟

陶淵明陶淵明 352或365年 427年 1 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 五柳先生 私諡 靖節 2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 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 建威參軍 鎮軍參軍 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

陶淵明有多高,陶淵明生平簡介 詳細一點

此高不能單純的寫身高。而要從他的精神品質,文化素養以及成就上來寫。可以查一查他的事蹟及資料然後把語言組織起來寫 陶淵明少年時期有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雜詩 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 393年 他懷著 大濟蒼生 的願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 不堪吏職...

生平小學的大門是怎樣的,陶淵明的生平簡介是怎樣的?

我沒有去過生平小學,所以具體的樣子不太清楚,你可以描述清晰一些,比如這所小學是 的學校,位置在哪,或許能碰到在這所小學上過學的學生或知道這所小學的學生家長,這樣才更能得到準確的答案。都跟所有的小學大門一樣的。紅ghchdhcjcjfj了 好八方魚缸剛才結果還不夠那個號濟南公交畢業後 陶淵明的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