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古詩4句,關於中秋節的古詩四句

時間 2022-03-18 05:47:15

1樓:w牛轉乾坤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南齋玩月

王昌齡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中秋月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齊已 空碧無雲露濕衣,眾星光外湧清規.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關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嫦娥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望月懷遠

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霜月 李商隱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秋宵月下有懷

2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1.《靜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月夜思鄉》(唐杜甫)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3.《中秋對月》(唐曹松)

無雲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4.《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5.《嫦娥》(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四句

3樓:七情保溫杯

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出自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翻譯為: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2、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

隻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琵琶仙·中秋》;

翻譯為: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雲間的月亮,卻為何時圓時缺。今夜裡,金風送爽,土花映碧,畫欄桂樹懸掛著一縷秋香;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瑩透澈。

誰知道,這好天良夜,卻讓人憂愁,讓人悲咽。孤身隻影,怎麼可面對舊時明月。

3、萬水歸陰,故潮信盈虛因月。偏只到、涼秋半破,鬥成雙絕。

有物指磨金鏡淨,何人拏攫銀河決?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沉冤雪。

出自宋代史達祖的《滿江紅·中秋夜潮》;

翻譯為:滔滔江河歸大海,而海水的潮漲潮落,皆與月亮的圓缺有關。偏偏只等到,過了半個秋天的時候,拼成明亮的圓月和壯觀的潮水。

這時,月亮好像經過什麼人把表面重新揩磨以後,越發顯得明亮澄圓。江潮到來就像銀河被人挖開了乙個決口那樣,奔騰而下,想起冤死的伍子胥便看看月宮中的嫦娥。

4、無雲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出自唐代曹松的《中秋對月》;

翻譯為:中秋節這天天空澄碧、萬里無雲,人們都在正看從海上冉冉公升起的月亮。直到天邊外面再沒有天的地方,月亮都不曾只為一家人放光明。

5、砧聲送風急,蟠蟀思高秋。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

收拾淒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倍覺不勝幽。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

出自宋代公尺芾的《水調歌頭·中秋》;

翻譯為:中秋的時候,擣衣聲混雜著風聲,蟠蟀好像在思索高爽的秋天。我面對著這樣的景象,是不會學宋玉去紓解悲愁的。

把淒涼的心意收拾起來,給每個酒樽裡都倒上美酒,內心更加覺得抵不過這樣的幽靜。明月掛在南樓正是我覺得充滿情趣的地方所在。

4樓:66海哥

《秋宵月下有懷 》 唐代(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譯文: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瑩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濕了一樣。在如此美麗的月光下,寒鵲不知道該到**棲息。

而螢火蟲也不敢和月光爭一點光亮。隨著捲起的門簾飛進了房間。院子裡只剩枝丫的槐樹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淒涼。

而這個時候從鄰居那邊傳來的杵聲在寂靜的秋夜裡顯得那麼清晰急促。相隔遙遠。如何去約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悵地望著同樣遙遠的月亮,什麼事也做不了,就那樣傻站著。

《望月懷遠》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海上面公升起了一輪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賞月亮。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長夜,徹夜不眠將你苦苦思念。

滅燭燈月光滿屋令人愛,披衣起露水沾掛溼衣衫。不能手捧美麗銀光贈你,不如快如夢與你共歡聚。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代(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譯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園旁邊。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頭水館前。

向著西北怎麼才能看到故鄉在**,向著東南方向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昨天的風吹過沒有人理會,今晚清美的風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八月十五夜月》 唐代(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譯文:窗外是滿月,明鏡裡也是滿月,思鄉的情緒如同刀在心頭亂割!輾轉流離,家鄉越來越遠;桂花攀折,天空如此遠闊!

歸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樣潔白,林中棲息的小鳥正梳理著羽毛。看著那月宮中的兔兒,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閒地數著新生白毛。

《中秋月》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譯文: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

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5樓:這是溫衡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四句有:1.《靜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月夜思鄉》(唐杜甫)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3.《中秋對月》(唐曹松)無雲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4.《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5.《嫦娥》(唐李商隱)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6樓:洋凱延螺

宋公尺芾《中秋登樓望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7樓:乘智敏

嫦娥雲母屏風獨影深,嫦娥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8樓:博學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9樓:

靜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0樓:麻糰子君

1、《嫦娥》唐代-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2、《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3、《靜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月月4牛奶、22

12樓:啥名沒有過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嶠《中秋月二首·其二》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四句大全

13樓:偏執溫柔

很棒哦,有很多用處,我們孩子就用這個,還被表揚了哦

14樓:跑馬的漢子

您好。描寫中秋節的古詩:

1、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____李商隱《嫦娥》

2、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____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4、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____蘇軾《陽關曲 / 中秋月》

5、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____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6、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____辛棄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7、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____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8、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____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

9、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____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0、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____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中秋節古詩四句。

15樓:淨淨心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幾句都是描寫中秋節的古詩。

16樓:李倩智超

姐,這個故事辭職。中秋節是**,之前的中秋啊!他是做了的事情。

17樓:張恩師

中秋節的古詩四句,那你最好去翻看一下蘇東坡的詩句,其實有很多的

18樓:筱筱夢圓

足球古足球節的古詩有很多,比如說比如幾時有把酒問晴天,不知天上宮闕,金獅和年薪和年

19樓:冬夏

題中的「十五夜」,結合

三、四兩句來看,應指中秋之夜。詩題,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處以《全唐詩》為準。杜郎中,名不詳。在唐代詠中秋的篇什中,這是較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樹棲鴉」,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蔭裡,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於適應了皎月的刺眼驚擾,先後進入了睡鄉。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清冷之感,使人不由會聯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樹棲鴉」,主要應該十五夜望月是聽出來的,而不是看到的。因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們也不大可能看到鴉鵲的棲宿;而鴉鵲在月光樹蔭中從開始的驚惶喧鬧(周邦彥《蝶戀花》詞有句「月皎驚烏栖不定」,也就是寫這種意境)到最後的安定入睡,卻完全可能憑聽覺感受出來。「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鍊,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冷露無聲溼桂花」,這句詩讓人聯想到冷氣襲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於夜深,秋露打濕庭中桂花。如果進一步揣摩,更會聯想到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樹。

這是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

這樣,「冷露無聲溼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他選取「無聲」二字,細緻地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樹下的玉兔,那揮斧的吳剛,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

詩句帶給讀者的是十分豐富的美的聯想。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親。在家鄉的人思念遠離的親人;離鄉之人遙望家鄉親人。

於是,水到渠成,吟出了這兩句。詩人不再正面寫自己的思親之愁,而是用一種疑問式的委婉語氣道出那綿綿的愁念會落在誰家。前兩句寫景,不帶乙個「月」字;第三句才點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擴大瞭望月者的範圍。

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於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淒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

然而,在表現的時候,詩人卻並不採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傾訴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誰家」,就是「誰」,「家」是語尾助詞,無實義)。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

似乎秋思唯詩人獨有,別人儘管也在望月,卻並無秋思可言。這真是無理之極,然而愈顯出詩人痴情,手法確實高妙。後兩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問句表達,這樣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許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 在煉字上,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唐詩鑑賞辭典》錄此詩,末句的「在」作「落」字。徐竹心認為,「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它給人以生動形象的感覺,彷彿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全唐詩》錄此詩,「落」字作「在」,就顯得平淡寡味,相形見絀了。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乙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乙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畫。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關於中秋節的古詩 要完整的

1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3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4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子杯中。5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關於中秋節的古詩 有關於中秋節的古詩有哪些?霜月李商隱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秋宵月下有懷 ...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短句,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名句

形容中秋節的詩句,關於中秋節的詩句精選 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南齋玩月 王昌齡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中秋月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關於中秋節的,關於中秋節的資料?

中秋節的由來.嫦娥奔月中秋節的由來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 一詞最早出現在 周禮 一書中。到魏晉時,有 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 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 太宗記 記載有 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

關於中秋節的詩歌,關於中秋節的古詩 要完整的

01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 02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 03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皮日休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04 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蘇軾 念奴嬌 中秋 05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 去悠悠。辛棄疾 木蘭花慢 中秋飲酒將...

中秋關於中秋節的詩,關於中秋節的詩歌

1 念奴嬌 中秋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里,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裡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2 水調歌頭 中秋 砧聲送風急,蟠蟀思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