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實詞案有哪些意思,高中文言文常見實詞及常見意思

時間 2022-03-17 12:17:28

1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實詞「案」的用法

①文書,案卷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

②通「按」,考察,查辦,檢視

召有司案圖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幾案,長方形矮桌,可用來學習或辦公

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項脊軒志》)

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訓儉示康》)

語文文言文128個實詞各個的意思

高中文言文常見實詞及常見意思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2樓:文以立仁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動詞:

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c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d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介詞:

a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b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c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d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3、連詞:

a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b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c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d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f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g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4、副詞:

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3樓:匿名使用者

以 [yǐ]:

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鑑來。

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於(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以。得以。

古同「已」,已經。

太,甚:不以急乎?

及,連及:富以其鄰。

4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文言文中「以」作為介詞的用法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你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好的,可以或者是連線詞或動詞之類。

6樓:本喵王下屬

以有「用」的意思,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常見文言文實詞意思考查

高考大綱中120個文言文實詞有哪些?

文言文高考120個實詞是哪些,意思分別怎麼翻譯。

7樓:匿名使用者

高考考的都是課外文言文,找出自己翻譯的不準確的地方不用的,然後對照答案翻譯,因為實詞真的太多,拿到文言文之後先自己翻譯一遍,所以想提高文言文的方法就是慢慢練,然後在翻詞典找對應字詞的翻譯。文言文是乙個積累的過程……但是如果是虛詞,是可以考慮背下來的

8樓:孫樂樂

不夠啊 只有23個

如何推斷文言實詞的含義

9樓:

義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閱讀的水平,掌握一些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方法,對學好文言文和應試都大有裨益。

一、以形推義,聯絡語境 根據漢字的造字特點,我們能夠從漢字的字形來推斷文言實詞的詞義。如《送東陽馬生序》中寫作者青少年時求學的種種艱苦時說:「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能否理解該句的關鍵是對「怠」字的掌握程度。據造字法我們可知,「怠」是個形聲字,從心台聲。其形旁「心」,本義為心臟。

從「心」的字的含義大多與人的思維、情感等心理活動及人的道德品質有關。知道了這些。再聯絡「手指不可屈伸」一語和「弗」等詞語,可推斷出這裡「怠」的含義是由本義「怠慢、輕慢」引申出來「懈怠」的意思。

二、聯絡上下文,作語法分析 即審察該實詞在句子中充當什麼成分,確定其詞性,以此來推斷其意義。句子的結構是固定的,組合是有規律的,詞在句中所處的語法位置,為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依據。如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等。

三,聯絡上下句,作結構推斷 (根據整句中對應詞語的意思推斷詞義)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並列詞句等對舉的語言現象很多,在兩兩、三三的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或相反相對,這樣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四,聯想教材 中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如果平時熟讀課文,並能夠記住大量包含「常見實詞」的例句,閱讀和考試時根據課文中類似的例句來解釋有關實詞的含義,找到正確答案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

因此,我們要善於根據課內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