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行書是誰的,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的書法作品是哪一件

時間 2022-03-12 16:33:39

1樓:

《祭侄文稿》全稱《祭侄季明文稿》,為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所做,麻紙墨跡本,高28.7厘公尺,長77厘公尺,23行,共計235字。又塗抹34字,合計269字。

《祭侄文稿》是一篇書札草稿,內容為追悼在安史之亂中犧牲的兄長顏杲卿和侄子季明的祭文。本為稿本,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但正因為無意作書,所以使此幅字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得自然之妙。文稿書法備受後人推崇。

張晏評云:「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

」元代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 此稿拖尾有後人題跋九則,鈴有「趙氏子昴氏」、「大雅」、「鮮于」、「樞」、「鮮于樞伯幾父」、「鮮于」等印。曾經宋宣和內府、元張晏、鮮于樞、明吳廷、清徐幹學、王鴻緒、清內府等收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2樓:嘴正不怕牙歪

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

是一篇書札草稿,內容為追悼在安史之亂中犧牲的兄長顏杲卿和侄子季明的祭文。...

3樓:

4樓:勇高朗茅澹

公認為顏真卿所寫的《祭侄季明文稿》,《祭侄稿》全稱《祭侄季明文稿》,為三大行

天下第二行書書書法帖之一,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書於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紙本,行書

縱28.2厘公尺

橫75.5厘公尺,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鈴有「趙氏子昴氏」、「大雅」、「鮮于」、「樞」、「鮮于樞伯幾父」、「鮮于」等印。曾經宋宣和內府、元張晏、鮮于樞、明吳廷、清徐幹學、王鴻緒、清內府等收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的書法作品是哪一件

5樓:匿名使用者

《祭侄文稿》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行書紙本,縱20.8厘公尺,橫75.5厘公尺,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書於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

此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祭侄文稿》),取義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顏季明更見疾痛慘怛,哀思鬱勃。本帖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瀉千里,常常寫至枯筆,更顯得蒼勁流暢,其英風烈氣,不僅見於筆端,悲憤激昂的心情流露於字裡行間。

被元人鮮于樞譽為「天下行書第二」。

原卷前後隔水有宋「宣和」、「政和」小璽、天水園印及歷代鑑賞收藏印鑑數十方,還有鮮于樞、張晏、周密等人題跋。宋《宣和書譜》有著錄,清乾隆時入內府,原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名稱】祭侄文稿

【作者】顏真卿

【年代】唐代

【書體】行書

【材質】麻紙墨跡

【規格】縱28.3厘公尺,橫75.5厘公尺

【字數】23行,234字

【收藏】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1]  《祭侄文稿》,亦稱《祭侄季明文稿》。朱關田《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卷》謂:

《祭侄文稿》「書之奇絕,論者以為《蘭亭序》之後惟此為高,故有『天下第二行書』之譽」。[2] 顏真卿公元758年(約50歲時)所書的《祭侄文稿》與晉代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書於公元353年作者約50歲時)、宋代蘇軾的行書《黃州寒食帖》(書於公元1082年作者約45歲時)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法帖。上述三大行書法帖,因其辭、書皆佳,且均為文稿稿草,情切意真。

曹寶麟謂:「他們正是在無心於書的創作狀態下任情恣性地揮灑,才不期而然地達到了最佳的感人效果」,天下三大行書,「這一推崇世無間言」。可以說,《祭侄文稿》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跡原作之一,至為寶貴。

 [3]

版本《祭侄文稿》傳世有二:一是停雲館所刻祭侄文稿,有陳繹曾、陳深、文徵明三跋,與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所載相同;二是墨跡本,明張醜《清河書畫舫》雲,《祭侄文稿》定當以鮮于樞、張晏跋尾本為真跡。[4] 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晉隋唐五代宋書法》謂:

「明文氏《停雲館帖》所刻一本,與此不同,當是偽跡。」[5]

天下第一,第二楷書和行書各是什麼?誰寫的?

6樓:小魚服裝品鑑官

1、「天下第一楷書」或「天下第一正書」即《九成宮醴泉銘碑》,明趙涵《石墨鐫華》稱此碑為「正書第一」,「正書」即「楷書」。

2、楷書並沒有天下第二之說法,有楷書四大家。他們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

擴充套件資料

1、《蘭亭集序》創作背景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

2、《九成宮醴泉銘碑》創作背景

唐貞觀五年(631),太宗皇帝李世民命令修復隋文帝之仁壽宮,後改名為九成宮。翌年,太宗皇帝來到九成宮避暑,在遊覽宮中台觀之時,偶然發現一清泉,欣喜之餘,下令由魏徵撰文,歐陽詢書寫,於貞觀六年(632)刻碑。

按《唐書》:「貞觀中改隋仁壽官為九成宮,水徽中又改為萬年宮。宮在岐山,開皇十三年楊素所治。

」九成宮乃隋之仁壽宮也,魏為此銘,亦欲太宗以隋為戒,可以見魏之志也。《弇州山人稿》載,魏徵文有箴規太宗之意,故末云:「居高思墜,持滿戒溢。

」3、《祭侄季明文稿》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謀反,「安史之亂」爆發。平原太守顏真卿聯絡其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討伐叛軍。次年正月,叛軍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顏杲卿及其少子季明**,並先後遇害,顏氏一門被害30餘口。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顏真卿命人到河北尋訪季明的首骨攜歸,援筆作文之際,悲憤交加,情不自禁,一氣呵成此稿。

7樓:◥┱鵬

天下第一書 蘭亭序 王羲之 的

第二楷書 祭侄誥 顏真卿的

第三行書 黃州寒食帖 蘇軾的

◥┱鵬┲◤

8樓:匿名使用者

天下第一楷書是顏真卿的《麻姑山仙壇記》不要誤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