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人說「三軍」,現代的「三軍」是指海陸空軍種嗎?古時候的「三軍」是哪三軍

時間 2022-03-04 01:31:02

1樓:高樓居士

提起"三軍",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2樓:流淚的冰魂

現在指的是海陸空三個軍種

但是在古代,卻不是這麼回事

在古代,行軍打仗,分為前軍,中軍和殿軍,統稱三軍。但也有指左軍,中軍,右軍的。當然,如果兵力強盛,可以多分出幾路來。比如「關羽水淹七軍「等等

現在中國的三軍指的是海陸空三軍,那古代中國征戰中的三軍指的是那三軍???

3樓:月黃昏豔榮

三軍 提起"三軍",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古人說的三軍是指哪三軍

4樓:天上飛

古人說的三軍是指:前軍,中軍,後軍。

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帥所在的部隊,也是主力,后軍則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也有種說法,說古人一般都喜歡虛數,按照當時的理解「三」 和「百」以及 「萬」一樣,就是有很多的意思,三軍實際上指的就是所有的軍隊。

「三軍」在中國最早起源於周代,在春秋時期,「軍」是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人數通常為一萬兩千五百人。周朝天子軍隊可保有六軍,而諸侯國最多只能保有三軍。

大諸侯國雖然都有三軍,但名字卻不盡相同,如晉國三軍稱中軍、上軍、下軍,而楚國三軍稱中軍、左軍、右軍。不過不管怎樣,後來三軍的稱呼就都用來統稱整個軍隊了。

5樓:阿歡的名單

提起「三軍」,現代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而在中華文化中,古代的「三軍」指的是什麼?

6樓:時狂卍

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不用謝哥,哥複製的

古代常說的「三軍」是指哪三軍?

7樓:唯愛一萌

提起"三軍",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

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

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

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8樓:阿歡的名單

提起「三軍」,現代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而在中華文化中,古代的「三軍」指的是什麼?

9樓:血盟孑孑

外國標準現代的三軍,指的是海陸空三軍...但我們中國共產黨具體指的是除了海陸空三軍部隊,還包括野戰軍,民兵預備役人員,海軍陸戰隊,武警官兵. 古代常稱的三軍:

即為左軍,右軍,中軍.應為在古代軍隊出征,部署,駐紮都是按三隊的形式進行的,即主路軍為主力軍,左右軍隊均為輔佐軍.

10樓:手機使用者

大軍進攻,以戰略考慮,有正面軍隊(中軍)和側翼迂迴或掩護軍隊(左軍、右軍),因此三軍為左、中、右軍。 其二:大軍進攻,以兵力部署和次序,有前鋒(偵察、誘敵、建立進攻陣地)、主力(作戰)、後衛(掩護、督糧、收容、警戒)三支部隊,因此三軍為前、中、後三軍。

現在,「三軍」泛指所有參戰部隊,已失去原來的本意。海、陸、空(或馬、步、水軍)為三軍的說法是錯誤的。

11樓:沙凼壁點

中軍,左軍,右軍為古代三軍

古代三軍指的是哪三軍

12樓:合夥人金林

【三軍】1. 周 制,諸侯大國三軍。中軍最尊,上軍次之,下軍又次之。

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三軍合三萬七千五百人。《周禮·夏官·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

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2.軍隊的通稱。

《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漢書·灌夫傳》:

「 魏其 言 灌夫 父死事,身荷戟馳不測之 吳 軍,身被數十創,名冠三軍。」 唐 章孝標 《淮南李相公紳席上賦春雪》詩:「朱門到曉難盈尺,盡是三軍喜氣消。

」《說唐》第一回:「〔 晉王 〕將宮內之物,給賞三軍,班師回朝。」 *** 《長征》詩:

「更喜 岷山 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3.古代指步、車、騎三軍。

《六韜·戰車》:「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三軍同名而異用。」今亦稱海、陸、空軍為三軍。

4.三圍。《管子·參患》:

「故凡用兵之計,三驚當一至,三至當一軍,三軍當一戰。」 陶鴻慶 《讀諸子札記·管子二》:「『軍』之本義為『圍』,後世遂為師旅之通名……『三軍當一戰』者,言三圍當一戰也。

」提起"三軍",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13樓:時狂卍

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不用謝哥,哥複製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三軍 提起"三軍",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三軍:步、車、騎三種兵種

周代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一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古代戰爭往往說「統率三軍三軍」究竟有多少人

三軍有陸軍,海軍,空軍。有數不清楚的人,軍隊的強大才是民族的強大 大概有幾千人,就是表示人多的意思,覺得軍隊人數浩大。是用三軍來比喻人多其實就是個說詞,沒有那麼多。就是乙個數不準確的,就是大概的數字,具體誰也不知道了。應該是近百萬人的呢,但是這個只是個大概的數字了呢 物主代詞意思就是很多的呢,表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