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制度是什麼?什麼時候開始的,土司制度是什麼時候開始確立的?

時間 2022-03-03 02:43:48

1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和清朝初期,土司制度更加完備,土司和土官占有領地內全部田土,將屬民世世代代束縛領地上(但不能任意殺戮和買賣屬民)。土官對屬民實行以勞役地租為主的剝削,同時進行殘酷的超經濟剝削,其名目達十餘種之多。與此同時,明廷還在布依族地區推行「衛所屯田制度」,置營田使,經管「軍屯」和「民屯」,後來,這些地區首先轉化為封建地主經濟。

從明末到清初,隨著布依族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司境內的屬民也日益發生兩極分化,人口大量增加,開始出現了租佃和買賣田土的現象。土司和土官不得不承認領地內這種已經存在的田土買賣和租佃的合法性,並同意和褒獎開荒墾殖(新墾殖的田土也可買賣),以維持屬民的生計。隨著田土買賣的發展,有的土目、頭人也日益貧困,將私田和糧田轉售於漢人。

布依族地區部分富裕的土官、把事及少數占有較多田地的屬民,還有漢族地主和高利貸者形成了新的地主階級,實物地租也逐步取代勞役地租。雍正五年(1727),清王朝採取的大規模「改土歸流」的政策,客觀上確立和發展了布依族地區的封建地主經濟,加速了領主經濟的崩潰,土司制度也隨之消亡。

恩施的土司制度是從那個年代實行的

2樓:匿名使用者

自元朝開始,恩施地區實行一種特殊的政治制度———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也稱「土官制度」。統治者當時在恩施推行的土司制度,是為了「以夷制夷」,也是**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管理統治的羈縻制度。土司由朝廷頒發印信,每年需向朝廷進貢,並有徵調賦役的義務。

土司實際上就是本地的土皇帝,其地位世代相襲以保持獨家統治特權。他們掌握著軍、政、經濟、文化及訴訟、刑罰等。政治上依靠封建王朝,冊封世襲,劃疆分治,軍事上實行土兵制度,以種官田、服兵役的方式把農奴組織成土官武裝。

在土司制度下的百姓皆為農奴,他們沒有土地,除了為土司提供繁重的無償勞役和當土兵外,還要向土司繳納或進貢各種實物。這種封建農奴制,就是土司制度的經濟基礎。

恩施地區土司以明代為最盛時期,當時的大小土司35個,其中宣撫司4個,安撫司9個,長官司17個,蠻夷長官司5個,這些土司的品級也時有變動,有時為宣慰司,有時為宣撫司、安撫司、或降為長官司。明末清初土司制度走向衰落,清王朝在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間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土歸流」後,土官制度方宣告結束。

恩施地區土司制度存在數百年之久,如今仍有豐富的土司文化遺存,主要有墓葬、遺址和文物等。如久負盛名的唐崖土司皇城、容美土司保留下來的萬人洞、萬全洞、九峰橋、百順橋等。在這眾多的土司遺存中,唐崖土司皇城遺址是目前全國土司歷史文化古蹟中儲存最完整的遺址之一。

該遺址依山傍水,氣勢恢弘,其占地面積1500餘畝,擁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共歷經了三朝四百餘年。明天啟年間朝廷賜建的「荊南雄鎮、楚蜀屏翰」的牌坊位於土司城**,威嚴的土司墓位於土司城後部的玄武山下,墓門外石刻精美,廳門壁嵌有八扇石門,後部為靈寢,併排四間,整墓全石結構,其精雕細刻堪稱土墓之冠,顯示出了土家族獨特的墓葬文化,它將恩施州民族歷史文化推向了乙個高峰。

在近十幾年的搶救性發掘和收集、整理過程中,發現了大量**值的文物,其中有施南土司以金鳳冠為代表的各種文物78件和以容美土司的「河圖洛書」、「大日如來佛」、「土司大銅鐘」、「土司官印」為代表的文物近千餘件。這一大批文物已被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確認為國家級珍貴文物。

恩施地區土司制度是一種封建領主制度,雖比封建制度落後,但又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適合於少數民族地區的一種特殊制度,對少數民族地區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加強民族間的交流和融合、捍衛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起到了積極作用。

古代的土司制度是怎樣的?

3樓:手機使用者

今日要說的是土司軌制,很多人一定還不知道。土司是中國內地的官職,元代始置,是為了「以夷制夷」,也是地方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實施辦理統治的羈縻軌制。

土司實際上就是當地的土皇帝,其位置世代相襲以堅持獨家統治特權。他們掌握著軍、政、經濟、文明及訴訟、科罰等。政治上依託封建王朝,封爵世襲,劃疆分治,軍事上實施土兵軌制,以種官田、服兵役的方法把農奴組織成土官武裝。

在土司軌制下的蒼生皆為農奴,他們沒有土地,除去為土司供給繁重的無償勞役和當土兵外,還要向土司交納或納貢各類什物。這類封建農奴制,就是土司軌制的經濟基礎。土司對地點轄地享用高度的自治權,可是土司是由朝廷頒布印信,每一年需向朝廷納貢,並有徵調賦役的任務。

土司以明朝為最盛期間,明末清初土司軌制走向式微,清王朝在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間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土歸流」後,土官軌制方宣布完畢。土司軌制是一種封建領主軌制,雖比封建軌制落伍,但又是在一定的史書條件下適合於少數民族地區的一種特別軌制,對少數民族地區生產力的加強、社會經濟的開展,對增強民族間的交換和交融、保衛多民族國度的統一同到了主動影響。

2015年7月4日音訊,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三十九屆天下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土司遺產」勝利列入天下文明遺產名錄。中國土司遺產」包含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

土司遺址不只給人們帶來藝術美感,也讓人們愈加理解事先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生存情況、生產力水安然平靜辦理體系,從而理解中國國度和民族的史書開展頭緒。別的,土司遺址也是中國文明多樣性的表現,當選天下遺產可以讓天下愈加理解多彩的中華民族文明。

看累了吧,發個笑話,讓你開心放鬆一下

b總好應聘到一家新的公司上班,今天第一天,很早就來到公司先去老總辦公室打掃衛生,正打掃著,老總進來了,我:「老總好!」老總:

「難道人事部門沒告訴你,我姓什麼嗎?」我:「不好意思,我第一天上班,我不知道。

」老總:「提示一下,上下兩個口,你說姓什麼?」我:

「日總好!」

廢除宰相制度始於,宰相制度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何時發展到頂峰,何時被廢除,求詳解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為了防止相權太重而有篡位奪權的危險,便在洪武十三年 1380年 對左丞相胡惟庸以 圖謀不軌 誅殺後,乾脆乘機廢除宰相制度。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便從此永遠消失了!宰相原有的權力由吏 戶 禮 兵 刑 工六部的尚書來分擔 而這六部尚書則由君主直接管轄指揮,所以君 主的權力便大大...

清朝什麼時候開始衰弱的,清朝是什麼時候開始沒落的?

清朝是1636年開始成立的,自清朝的中後期開始逐步衰落,應該在1860年後就開始慢慢衰落了 清朝本來是乙個農業大國,經濟繁榮,乾隆時是乙個全盛,乾隆皇感到很滿足,很快活,在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下令封關閉國政策.造成中國隔絕世界.走向落後.也就是說,從乾隆二十二年開始,中國沒與世界科學同步,走向衰弱....

韓流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韓流什麼時候開始的

從20世紀末一代團開始流行08年左右應該是最的,15年也高度發展,16年17年雖然有限韓和禁韓,但只是在中國稍微有點影響,海外歐美東南亞日本也發展的很好。其實在以前在海外韓流沒有那麼火 南韓 太誇張了 近幾年才算比較厲害。韓流什麼時候開始的?1997年,中國國內在風靡著張信哲 譚詠麟的時候,人們對韓...

喝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飲茶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飲茶的發源時間 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 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 三國 南北朝 唐代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 茶 字,而只有 荼 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 茶 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的說法。其它則尚有起源於神農 起...

明朝是什麼時候開始衰弱的,明朝是什麼時候開始衰的

1449年的土木之變,明軍不戰自潰,明英宗被俘。明軍二十餘萬人中傷居半,死者三之一,文武 亦死傷數十人,損失馬匹二十萬頭,衣甲器械輜重損失無數。明英宗復位後更是殺了以於謙為首等眾多權臣,導致明朝軍政在土木之變之後第二次斷層。隨著開國武人勛貴集團和靖難功臣集團在土木堡之變被消滅殆盡,皇帝只能通過內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