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董卓亂政」情節梗概

時間 2022-03-02 18:35:49

1樓:

董卓,字仲穎,性別男,陝西臨洮(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官至太師、郿侯。早年為漢將,在西方平定少數民族叛亂,後來又參加討伐黃巾起義,數次兵敗,卻依然公升為前將軍,掌管重兵。

董卓擁兵自重,駐兵於河東,不肯接受朝廷的徵召而放棄兵權,正逢京都大亂,何進被殺,董卓趁機進京,控制了**政權。之後董卓廢漢少帝,立漢獻帝,關東諸侯聯盟討伐董卓,董卓放棄洛陽,移都長安。董卓生性殘虐,當權後橫徵暴斂,激起了民憤,最後被王允和呂布**。

性粗猛而有謀斷,從駐守邊塞的地方官吏公升遷為羽林郎,累遷西域戊己校尉、幷州刺史、河東太守。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爆發後,奉命鎮壓響應起義的北地先零羌、湟中義從胡和金城人邊章、韓遂,屢屢敗北。靈帝病危時,他駐屯河東,擁兵自重,坐待事變。

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和司隸校尉袁紹合謀誅諸宦官,不顧朝臣反對,私召董卓入京。董卓引兵馳抵京城 ,勢力大盛,廢黜少帝,立陳留王為獻帝,卓遷太尉領前將軍事,進製相國。董卓放縱士兵在洛陽城中大肆剽虜財物,淫掠婦女 ,稱之為「搜牢」。

又虐刑濫罰,以致人心恐慌,內外官僚朝不保夕;與此同時,他又為黨人恢復名譽 ,起用士大夫 ,企圖籠絡人心.

初平元年(190)冀州刺史孫馥與袁紹、孫堅等人興兵聲討董卓。黃巾餘部也陸續起兵關東 。董卓挾持獻帝西都長安,並焚燒洛陽宮廟、官府和居家,強迫居民數百萬口隨遷,致使洛陽周圍 200裡內荒蕪凋敝,無復人煙。

初平三年四董卓月,董卓入朝時為呂布所殺。訊息傳開後,百姓歌舞於道,置酒肉互相慶賀。董卓被陳屍街衢,其家族被夷滅。

2樓:_明_亮

初平元年(190)冀州刺史孫馥與袁紹、孫堅等人興兵聲討董卓。黃巾餘部也陸續起兵關東 。董卓挾持獻帝西都長安,並焚燒洛陽宮廟、官府和居家,強迫居民數百萬口隨遷,致使洛陽周圍 200裡內荒蕪凋敝,無復人煙。

初平三年四董卓月,董卓入朝時為呂布所殺。訊息傳開後,百姓歌舞於道,置酒肉互相慶賀。董卓被陳屍街衢,其家族被夷滅。

三國演義第二章董卓亂政主要內容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劉備和他的兩兄弟幫朝廷滅了黃巾軍大將管亥,被冊封「平原」縣令,雖然官做的不錯,可朝廷黑暗,朝廷派來的是個索要賄賂,這只是朝廷下層的腐敗,而上層的更昏庸,皇帝重用宦官,宦官弄權,腐敗黑暗!!國舅為除掉宦官猶豫不決,毫無謀斷,卻招來外藩駐軍(西涼董卓),結果引狼入室,國家開始進入軍閥混戰的場面。皇帝的昏庸,大臣的無謀,朝廷不衰敗才怪!

三國演義中董卓之亂講什麼內容 30

4樓:匿名使用者

董卓之亂,東漢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進入洛陽,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自為相國獨攬朝政。次年關東諸侯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卓敗,挾持獻帝西走長安,並驅使洛陽數百萬口西遷長安。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燒掠,洛陽周圍二百里內盡成瓦礫。

到192年被王允、呂布所殺,歷時3年。3年時間雖短,社會卻經歷了深刻的變革,基本決定了以後歷史的走向,三國群雄在此期間先後登場,作為三國亂世的開端。

初平三年(192年)六月,董卓部將李傕、郭汜聽從謀士賈詡的建議率兵攻入長安,趕走呂布,殺死王允,大肆報復,吏民死者萬餘人。隨後李傕劫持獻帝,郭汜扣留公卿大臣。最後獻帝被迫逃出長安,流離失所,最終投靠曹操,漢室名存實亡。

經過這場動亂,關中地區二三年「無復人跡」,社會生產遭到嚴重摧殘。

影響:董卓之亂造成了東漢末年政權的極度混亂,加速和促進了東漢政權的滅亡,給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此後,東漢政權日趨衰敗、最終傾覆。

5樓:年葉孤春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劉備和他的兩兄弟幫朝廷滅了黃巾軍大將管亥,被冊封「平原」縣令,雖然官做的不錯,可朝廷黑暗,朝廷派來的是個索要賄賂,這只是朝廷下層的腐敗,而上層的更昏庸,皇帝重用宦官,宦官弄權,腐敗黑暗!!國舅為除掉宦官猶豫不決,毫無謀斷,卻招來外藩駐軍(西涼董卓),結果引狼入室,國家開始進入軍閥混戰的場面。皇帝的昏庸,大臣的無謀,朝廷不衰敗才怪!

6樓:

董卓是東漢末年的軍閥,性格殘暴,後由於入都勤王,趁機攝取朝政,逼皇帝退位,改立陳留王劉協當皇帝,同時驕奢淫逸,縱兵燒殺搶掠,把持朝政,這段時期被稱作「董卓之亂」。

三國演義中人物性格分析

7樓:阿沾愛生活

1、曹操的性格特徵: 他陰險、奸詐、好弄權術又暴戾、狡詐、野心勃勃,但他有著過人的膽識才幹,謀略超群,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負猜忌。

2、劉備的性格特徵:劉備有著仁政、愛民的民本思想,在當時十分難能可貴。劉備性格的核心是「忠義」。他還是乙個善於招攬人才,有著膽識、胸襟和謀略的人傑。

3、關羽的人物特徵:關羽性格的核心特徵是忠義,稱為「義絕」。關羽更是乙個武藝超群、有著崇高道德修養的濟世之才。關羽身上也有著生性驕傲、聽不進勸諫的弱點。

4、張飛的性格特徵 : 張飛是生性耿地、精獷;也有粗魯、莽撞的一面。張飛敢愛敢恨、愛憎分明;勇猛更是性格最為突出的一面。張飛雖是一員武將,卻粗中帶細,有時也有一定的。

5、諸葛亮的性格特徵: 他足智多謀、料事如神,有著胸懷坦蕩的大智慧型。忠貞不渝、為國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衍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

《三國演義》通過魏、蜀、吳三國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發展規律。

作品自始至終貫穿著「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體現了人民群眾擁護明君、嚮往和平和憎惡暴君、反對動亂的願望。

作品通過「桃園結義」的故事,極力宣揚了劉關張的義氣,從而表現出明顯的「信義」思想。

8樓:格調

1、趙雲 性格;智勇雙全,英勇善戰,忠心耿耿

2、關羽 性格;正氣凜然。赤膽忠心,武功高強,驕傲自大

3、張飛 性格;粗獷,暴躁,不善用計,膽識過人,氣吞山河

4、劉備 性格;體恤民情,仁愛待人,禮賢下士,虛心納諫,但無成大事之風

5、諸葛亮 性格;謙虛謹慎,有治國治軍之才,濟世愛民,但多謀少斷

6、太史慈 性格;弓馬熟練,箭法精良

7、曹操 性格; 奸詐狡猾, 自私殘暴, 縱橫恣肆, 權謀機變, 從容不迫, 志向遠大, 飛揚跋扈, 目光敏銳

8、龐統 性格;敢於冒險 ,自負,  倔強,  自信,  沉著,  醜陋

9、呂布 性格;有勇無謀 , 忘恩負義, 剛愎自用,  莽撞, 唯利是視

10、袁紹  性格;文武雙全,  多疑 , 優柔寡斷 , 好謀無斷

9樓:

一、諸葛亮

1、足智多謀、料事如神,有著胸懷坦蕩的大智慧型。

2、忠貞不渝、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

3、是高尚人格和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二、劉備

1、劉備有著仁政、愛民的民本思想。

2、忠義不二的仁義之士。

3、還是乙個善於招攬人才,有膽識、胸襟和謀略的人。

三、關羽

1、關二爺性格的核心特徵是忠義,稱為「義絕」。

2、關羽是乙個有著崇高道德修養的濟世之才。

3、關羽身上也有著生性驕傲、聽不進勸諫的弱點。

四、張飛

1、生性耿直、精獷;但是也有粗魯、莽撞的一面。

2、敢愛敢恨、愛憎分明;勇猛無畏。

3、粗中帶細的一員武將。

五、趙雲

1、武藝超群、驍勇善戰的一員猛將。

2、有著極高的操守和以天下百姓為重的德行。

3、對事物有獨立思考和見解,是有勇有謀的武將。

六、孫權

1、有才智、謀略的統帥。

2、善於招攬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從諫如流。

3、忍辱負重、能屈能伸的堅韌品格。

七、周瑜

1、周瑜首先是乙個足智多謀、才智過人的統帥。

2、他性格中也有著嫉賢妒能、氣量狹小的致命弱點。

3、周瑜也是個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舉賢任能。

八、呂布

1、呂布是三國時一員武藝超群的在將。

2、他更是見利忘義、反覆無常的勢利小人。

3、呂布還是乙個有勇無謀、鼠目寸光、剛愎自用之人,兵敗被殺是他的必然下場。

九、曹操

1、他陰險、奸詐、好弄權術又暴戾、狡詐、野心勃勃。

2、但他有著過人的膽識才幹,謀略超群。

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負猜忌。

十、馬謖

1、馬謖熟讀兵書,有一定謀略和才識。

2、馬謖死書,不懂實踐;而且驕傲自滿,狂妄輕敵、剛愎自用,聽不進他人意見。

十一、司馬懿

1、司馬懿是乙個雄才大略、才智過人的將領。

2、他又是乙個善用權謀、陰險毒辣的封建政治家。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殘忍。

十二、陸遜

1、陸遜是一位足智多謀、有著高超軍事才能的統帥。

2、陸遜還治國安有方,深得百姓信任。

十三、姜維

1、姜維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誠於蜀政權。

2、他是一位足智多謀、能征慣戰的傑出統帥。

3、他還繼承了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視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

十四、魏延

1、魏延稱得上是一員武功高強的大將,但他輕敵狂妄,行事鹵莽。

2、他還居功自傲,聽不進勸阻,追逐名利。

3、不服從調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

十五、貂蟬、糜夫人、孫夫人

1、貂蟬是乙個聰慧機敏、知恩圖報、忠義、勇敢的奇女子。

2、糜夫人的果敢堅決、大義凜然、慷慨赴死真的是許多男子都不及其萬一的。

3、孫夫人也是一位忠貞、堅毅、剛烈、聰慧的女中豪傑。

十六、董卓

1、董卓是乙個**殘暴、荼毒百姓的亂世奸臣。

2、他獨攬大權、篡漢自立、貪欲無度、飛揚跋扈。

3、董卓還是乙個氣量狹小、性情暴戾之人。

十七、王允

1、王允是乙個東漢末年少有的忠貞節烈之士。

2、他還是乙個膽識智慧型過人,有勇有謀的賢臣。

十八、楊修

1、楊修為人聰慧過人、才思敏捷、博聞強記。

2、他恃才放曠,好賣弄學問,藐視他人.最終被曹操所殺。

十九、袁紹

1、袁紹是乙個嬌縱自負、遇事武斷又缺少謀略的人。

2、他生性多疑、遇事不決,根本聽不進忠臣之言。

二十、劉禪

1、後主劉禪是乙個無才無德、昏庸孱弱的庸人。

2、他還只知道放縱享樂,不思進取,無所作為。

3、劉禪不辯是非,聽信讒言,任用奸臣,猜忌忠良,最終落得束手稱臣,被天下恥笑的下場。

二十一、曹丕

1、作為乙個統治者,曹丕是個有一定的但識、謀略,又工於心計的人。

2、他更是乙個為了爭權奪利可以不擇手段,殘害手足的**狠毒之人。

二十二、魯肅

1、目光長元、有雄才大略的統帥。

2、他的性格中又有忠厚誠懇近乎愚鈍、優柔寡斷的一面,也常常被人加以利用。

3、此外魯肅還是乙個胸襟廣闊、舉賢任能、愛情人才、處處以國家為重的社稷之臣。

三國演義董卓怎麼死的,三國中董卓是怎麼死的?

終極三國裡是和貂蟬一起跳崖了,貂蟬沒死,董卓掛了 三國最大的暴君董卓是怎樣死的?原來是這個樣子的!三國演義董卓在哪死的 陳壽 三國志 中董卓怎麼死的 三國志 中,董卓脾氣很大,脾氣上來的時候曾經隨手拿起手戟就扔向呂布,布拳捷而避之 呂布和董卓的侍女私通,一直怕被董卓知道,王允利用這一點策反呂布,呂布...

三國演義的俗語,三國演義諺語

1 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譯文 亡國的士大夫,不配去考慮長治久安的國策。出自元末明初的 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 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 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譯文 打了敗仗的將領,不可以談論勇敢。亡國的士大夫,不配去考慮長治久安的國策。2 虎無爪,鳥無翼。譯文 比喻人失去威勢和憑藉,已無所作為。出自元...

三國演義梗概,三國演義梗概

三國演義 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 全名為 三國志通俗演義 又稱 三國志演義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 家羅貫中。三國演義 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 蜀 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

三國演義的,三國演義的資料

1,張飛 關羽 劉備 2,曹操 3,呂伯奢 4,關羽 5,呂布 6,曹操 7,徐庶 8,周瑜.黃蓋 9,落鳳坡 10,諸葛亮 二.1,a,c,b 2,a3,b 4,b5,c 6,b7,a 8,c9,b 10,b 三,諸葛亮 關羽 馬超 蜀國 孫皓 周瑜 黃蓋 吳國 曹操 華佗 蔣幹 司馬昭 魏國 晉...

三國演義的好句,三國演義好句

開篇詞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曹操 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