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間是怎麼計算的?比如一盞茶的時間,一炷香的時間,一頓飯的時間等換算成現在是多久

時間 2022-02-26 09:11:16

1樓:

一盞茶(10分鐘)或者14.4分鐘

一炷香的燃燒時間並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約為半個時辰,即乙個小時乙個時辰等於2小時

一般一頓飯的時間沒有確切和普遍化的答案

請樓主厚道,給分

2樓:雪崩之殤

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古時指"一柱香"的時間也就是一刻鐘左右即現在大約十五分鐘。而現在的香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易燃的也有不怎麼快燃.不能作為計時參考。 「一頓飯」也一樣,是乙個時間的大概長度

喝一碗茶的時間,從端上來開始,然後慢慢品嚐,一飲而盡,其實就是一碗茶涼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時間。

古代的時間詞:一盞茶、一頓飯分別是現在的多長時間?

3樓:秋風體育

一盞茶的時間相當於現在的10分鐘或者14.4分鐘;一頓飯的時間相當於現在的乙個小時。

說法一: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四周,一周有七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2小時)有八刻,一刻(15分鐘),一盞茶(10分鐘)有兩柱香,一柱香(5分鐘)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彈指,一彈指(10秒)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說法二:刻——古代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

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公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

4分鐘。

擴充套件資料:古代時間詞:

1、歲暮:表示年終、一年完。

2、累年:表示一年年

3、期年:表示周年整。

4、期月:表示一整月。

5、兼旬:則指二十日(天)。

6、一旬:指10日整。

7、旬餘:指十多天。

8、既望:指農曆十六「既望」月團圓。

9、侵晨:指天正亮。

10、質明、拂曉、破曉:皆指剛剛天亮。

11、旦日:表示明天為旦日。

12、旦旦:連用表示天天。

13、旦暮:指早和晚。

4樓:匿名使用者

一盞茶是一刻鐘,十五分鐘。

一頓飯是二十分鐘或半個小時。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乙個時辰。(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公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昳。(13時至15時)。

【申時】晡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勞動人民最初描述時間主要參照顯而易見的天象、動物生物鐘和日常作息,比如雞鳴、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

後來逐漸改用授時裝置讀數來描述,後來也逐漸給這些授時裝置讀數配上了五行。

比如,給甲乙兩字配上木(4:48-9:36)、給丙丁兩字配上火(9:

36-14:24)、給戊己兩字配上給土(14:24-19:

12)、給庚辛兩字配上金(19:12-24:00)、給壬癸兩個字配上水(0:

00-4:48)。

這些附會並無實際意義。

古代的更是按時間算的:

19:00-21:00為一更,

21:00-23:00為二更,

23:00-01:00為三更,

01:00-03:00為四更,

03:00-05:00為五更。

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十時辰制

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

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

每更就是乙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裡的每點只佔24分鐘。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

「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3時又72分鐘,即4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晚上11時又96分鐘,即0時36分。

十五時辰制

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參閱《淮南子.天文訓》。

百刻製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可能起源於商代。

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覆,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製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古代意義

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

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古代的一頓飯、一盞茶和一炷香是現在多少時間啊

5樓:壬古龍蘭

按照古人計算時間的方法。1個時辰為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半個時辰為1個小時,1柱香則為半小時,半柱香則是15分鐘 一盞茶:約20分鐘 一頓飯:約1小時

古代人經常說的「一盞茶」的時間,按現在算的話,具體是多長時間?

6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古人表

bai達時間的一種概念。du

7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指具體的時間 就是「一會兒」的意思 表示時間很短

古代人在陰天是怎樣計算時間的,古代人是怎麼計算時間的?

用沙漏,沙漏又稱 沙鐘 是我國古代一種計量時間的儀器。沙漏的製造原理與漏刻大體相同,它是根據流沙從乙個容器漏到另乙個容器的數量來計量時間。這種採用流沙代替水的方法,是因為我國北方冬天空氣寒冷,水容易結冰的緣故。最著名的沙漏是1360年詹希元創制的 五輪沙漏 流沙從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初輪邊上的沙斗裡,驅...

我國古代沒有鐘錶的時候,是會用日尺計算時間的嗎

我國古代沒有鐘錶的時候,常以日昝 漏壺等計量時間,可以精確到時 該 分 秒等。古代沒有鐘錶,計算時間一般量日光的旋轉角度,或者用沙漏,或燃燒香來計時。看太陽光,或者用沙漏計時 你說的沒錯,是這樣的 古代沒有鐘錶,夜晚是如何計算時間的 刻漏,又稱漏刻 漏壺,主要有洩水型和受水型兩類。早期的刻漏多為洩水...

古代地域是怎麼劃分的比如州府縣郡是怎麼排的越詳細越好寫的越多越好

中原 一詞有狹義與廣義之分。一般指狹義的中原,即專指河南省。廣義的 中原 是以河南為中心,向河南臨近省份的部分地區滲透的乙個廣闊區域。辭源 解釋 中原 雲 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主要是河南省。中原自古以來就是主導整個中華文明發展的核心地域,是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時間的...

古代的時間是怎麼算的

古代一天分為12個時辰,以地支紀位 即十二生肖中的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乙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小時.子時23 1點,丑時1 3點,寅時3 5點,卯時5 7點,辰時7 9點,巳時9 11點,午時11 13點,未時13 15點,申時15 17點,酉時17 19點,戌時19 21點,...

超市裡的斤數是怎麼計算的?比如下圖中的23 60 kg是什麼意思?kg不是表示公斤嗎?而它卻在「淨

23.60 kg是指每公斤23.60元。東西淨含量是2.260公斤,所以價錢就是每公斤 乘以淨含量23.60 2.260 53.30元。超市的公斤秤換算成斤是這樣操作的。在超市裡,有的電子秤本身就帶有市斤單位,只要在電子稱上面放上物品,紅方框內的重量會顯示為千克,也就是公斤,在紅框的單價內輸入2,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