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誡子書是寫給誰的,走諸葛亮的《誡子書》是寫給誰的?其目的是什麼?

時間 2022-02-18 08:18:21

1樓:龍城周太白

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薄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

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裡,悲傷嘆息,還有什麼用呢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

在這裡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用現代話來說:「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運用了《邏輯學》中的「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強調他要表達的「淡泊以明志,寧靜而志遠」。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話。這同「要想取之,必先與之」,「欲達目的,需先迂迴曲折」的道理一樣,現在的「淡泊」、「寧靜」求清淨,不想有什麼作為,而是要通過學習「明志」,樹立遠大的志向,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

「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後世一直繼承讚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無雜念,凝神安適,不限於眼前得失的那種長遠而寬闊的境界。

走諸葛亮的《誡子書》是寫給誰的?其目的是什麼?

3樓:如冥

這篇《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 。

《誡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

4樓:☆幻影青龍

諸葛亮的《誡子書》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236373235

作者簡介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官至丞相。這篇《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 。

原文及譯文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

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裡,悲傷嘆息,還有什麼用呢 ?

關於「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

在這裡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用現代話來說:「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運用了《邏輯學》中的「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強調他要表達的「淡泊以明志,寧靜而志遠」。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話。這同「要想取之,必先與之」,「欲達目的,需先迂迴曲折」的道理一樣,現在的「淡泊」、「寧靜」求清淨,不是不想有什麼作為,而是要通過學習「明志」,樹立遠大的志向,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

「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後世一直繼承讚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無雜念,凝神安適,不限於眼前得失的那種長遠而寬闊的境界。

附:鄭玄的《誡子書》

原文:吾家舊貧,為父母昆弟所容,去廝役之吏,遊學周秦之都,往來幽、並、兗、豫之域,獲覲乎在位通人,處逸大儒,得意者鹹從捧手,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藝,粗覽傳記,時睹秘書緯術之奧。年過四十,乃歸供養,假田播殖,以娛朝夕。

遇閹尹擅勢,坐黨禁錮,十有四年而蒙赦令;舉賢良方正有道,闢大將軍、三司府,公車再召。比牒並名,早為宰相。惟彼數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

吾自忖度,無任於此。但念述先聖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齊,亦庶幾以竭吾才,故聞命罔從。而黃巾為害,萍浮南北,復歸邦鄉。

入此歲來,已七十矣。宿業衰落,仍有失誤;案之典禮,便合傳家。

今我告爾以老,歸爾以事;將閒居以安性,覃思以終業。自非拜國君之命,問族親之憂,展敬墳墓,觀省野物,故嘗扶仗出門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諮爾煢煢一夫,曾無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鑽勿替,敬慎威儀,以近有德,顯譽成於僚友,德行立於己志。

若致聲稱,亦有榮於所生,可不深念耶!可不深念耶?

吾雖無紱冕之緒,頗有讓爵之高;自樂以論贊之功,庶不遺後人之羞。末所憤憤者,徒以亡親墳壟未成,所好群書,率皆腐敝,不得於禮堂寫定,傳與其人。日夕方暮,其可圖乎!

家今差多於昔,勤力務時,無恤飢寒。菲飲食,薄衣服,節夫二者,尚令吾寡憾;若忽忘不識,亦已焉哉!

[簡析]

鄭玄(127年~200年),東漢經學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東)人,世稱「後鄭」,出身貧苦,勤於遊學,屢召不就,畢其精力潛心著述。以古文經學為主,兼採今文經學,遍詮群經,建立了集經學之大成的「鄭學」,在整理古代歷史文獻方面貢獻卓著。

此信寫於公元197年,這年鄭玄大病,恐一病不起,便給獨子鄭益恩寫下這封千叮嚀萬囑咐的誡子書,父子之情充溢滿紙。信中追述平生,交託家事,並對兒了的志向、道德、學業、家政等方面提出殷切囑託和希望。行文質樸平淡,飽含深情,透示著自知之明和先見之明。

讀其信,如見其人,古稀老人的舐犢之情溢於言表,感人至深。

5樓:匿名使用者

《誡子來書》是諸葛亮寫給兒子源諸葛喬的。bai 目的是激勵他勤du奮好學、修身養zhi德、珍惜時光.

夫君子之行dao,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韜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君子的品行,一安靜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以節儉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顯現出自己的志向,不寧靜安穩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靜下心來,才幹必須學習才能增長。

不學習就不能有廣博的才幹,沒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學業。怠慢便不能振奮精神,冒險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華隨時間流逝,意志隨歲月消磨,於是枝枯葉落,大多不能對社會有所作為。

等到悲涼地守著貧窮的小屋時,後悔又怎麼來的及呢?

6樓:喜馬拉雅最低谷

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

<<誡子書>>的作者諸葛亮,這封家書寫給誰,目的是什麼

7樓:雲秋子

誡子書是諸葛亮晚年時對兒子諸葛瞻寫下的「家書」,教育兒子要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學以廣才,珍惜光陰,務求「接世」。

諸葛亮的誡子書中,諸葛亮寫這封家書的用意是告誡他兒子要注意【 】,勉勵他【 】

8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寫這封家書用意是告誡兒子要注意珍惜光陰,勉勵他刻苦勤奮

9樓:檻外隱士

(淡泊寧靜)(立志勤學)

諸葛亮誡子書翻譯,諸葛亮《誡子書》的原文

the various ge is bright commandments zishu emphasize 諸葛亮 誡子書 的原文 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

諸葛亮是哪個朝代的,諸葛亮是哪個朝代的人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生於公元181年,同時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 政治家 文學家。在 三國演義 中,與諸葛亮有關的著名典故有三顧茅廬 草船借箭 火燒赤壁 三氣周瑜 空城計等。三國演義 中關於諸葛亮的介紹 正望間,忽見徐庶拍馬而回。玄德曰 元直復回,莫非無去意乎?遂欣然拍馬向前迎問曰 先生...

諸葛亮的岳父是誰,諸葛亮的岳父是誰?

黃承彥是沔南名士,是荊襄地區最上層社會人物 黃承彥 阿醜的爸爸。姓黃,名承彥.是黃月英他爸.黃承彥黃承彥 籍貫 荊州 沔南 今湖北仙桃 配偶 蔡氏 身份 諸葛孔明岳父 子女 黃月英 介紹 黃承彥者,高爽開列,為沔南名士,謂諸葛孔明曰 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許,即載送之。時人以為...

諸葛亮說孫權諸葛亮語言是怎麼說的

故事中國 諸葛亮隻身赴江東勸說孫權,機智促成孫劉聯盟共抗曹操 老將黃蓋力主抗曹,他請孔明以孫 劉聯兵破曹之策,說動孫權。諸葛亮為使孫權打消顧慮,增強抗曹信心,先以言詞激之,後以權衡利害得失動之,使孫權接受破曹之計。孫權因事關東吳存亡,憂慮不安,吳國太提醒他 外事不決問周瑜 他急速派人去鄱陽湖將水軍都...

關於諸葛亮的忠誠是愚忠嗎,諸葛亮是忠貞還是愚忠

不是愚忠,諸葛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了報答劉玄德三顧茅廬之知遇之恩!個人認為不是的如果當時他將劉禪的皇位取而代之現在就沒有人去歌頌他的豐功偉績相反 罵聲一片 你沒聽過南司馬北諸葛嗎?諸葛亮最大的失敗就是他兒子出生得太晚了,已致他死的時候兒子還小沒辦法篡位 諸葛亮是忠貞還是愚忠 我認為諸葛亮在輔佐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