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被招安對不對,水滸傳宋江招安是對是錯?

時間 2022-02-15 05:08:24

1樓:匿名使用者

水滸傳是被招安的。但真實歷史應該不是。

提供反面論點供你參考。也可能用的上。準備下怎麼駁斥對手的觀點。

【宋江被招安不是奉行投降主義】

儘管是野史,是**,但是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被朝廷招安,一直以來被人們所不恥,認為那是宋江奉行投降主義路線,斷送了農民起義運動。對此,樂趣老人從自己的視角來看宋江被招安,有些不同的觀點,供煮酒人砸磚。

首先,認清形勢,尊重客觀規律,這是大丈夫之舉。如果宋江等梁山好漢不被招安,其最終下場一定會被朝廷所消滅,這是不言而喻的。「寧願站著死,也不跪著生」,也許這是支援梁山好漢的正當理由,但是「識時務者為俊傑」,這也是人們都清楚的基本道理。

當年讓尼克森訪華,中國和美國建立外交關係,我覺得這都是奉行投降主義,向超級大國低頭。後來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中國加入wto,我才知道這一定不是向誰投降,而是明智之舉,是順應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客觀規律。

其次,被招安或投誠起義等與投降的概念有所不同。投降是指在戰場上交槍不殺,或舉白旗以求不死,這都是帶有被動性的。例如日本鬼子在中國的無條件投降,如果他們不投降就讓他們滅亡。

樂趣老人理解宋江不是投降,而是主動和燕青去找皇帝的姘頭李師師,以求梁山好漢整體歸順朝廷。當然這在廣義上講也有向朝廷投降的含義,但是其實質是率部歸順朝廷,不是奉行投降主義路線。因為如果他們不被招安,還有能力在梁山維持很長時間,朝廷也無可奈何。

再次,宋江被招安不是投降主義,更不是叛徒行為。因為《紅岩》裡的甫志高或《紅燈記》裡的王連舉是出賣戰友,如果他們只是改變自己的信仰,誰也沒有異議,可是他們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他人被殺害的基礎上,這就情理不容了。同時,叛徒一般是指個體行為,而宋江被招安並沒有出賣梁山弟兄,他是為整個梁山好漢的今後的生存和利益著想。

當年傅作義率兵起義並不是投降主義,更不是叛徒。有「一臣不伺二主」一說,更有「良禽擇木而棲」之理。與其讓雞蛋撞石頭,不如保全雞蛋,維繫廣大將士的生命與社會和諧。

我並不是否定「武士道精神」的可取性,也不是否認「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的俠肝義膽。我只是同情並理解宋江歸順朝廷是為了梁山好漢的利益著想,也是為了大宋的和諧。

2樓:匿名使用者

他死不就是因為被招安去了麼 被招安了就是皇帝的兵 皇帝說什麼就要聽什麼 軍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還直接間接害死了他多少兄弟 算是不仁不義吧

如果正方反駁你說他要不被招安皇帝總派兵去討伐早晚都是死 你就再說要是他在招兵買馬搞不好還是第二個朱元璋呢

嘻嘻 就這麼駁就行 我本人就覺得被招安真是個錯招 宋江就是個喝三鹿長大的白痴。。

3樓:

宋江上山,號呼起義,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幟,召集各路英豪,網路天下人士,想成就一番事業,然一有所變,途遇困難,變節被招安,豈非否定了前面的所有一切,投入被前期否定的另一條道,中國講究忠義,忠義乃一如既往,始終不渝,半路變節,仍人之不取。

水滸傳宋江招安是對是錯?

4樓:匿名使用者

《水滸》一書中最令人產生爭議的乙個問題是宋江被招安到底是對還是錯。

宋江原本是鄆城縣押司,自小深受封建儒學教育,一腔正義,一心報國。然而無奈由於朝廷奸邪當道,宋江飽受排擠。宋江有謀略,有志向,不滿足於現狀,這點在「潯陽樓宋江吟反詩」中可見一斑。

梁山泊好漢除暴安良,紀律嚴明,深得民心。然而在組織及帶領梁山107名好漢替天行道一段時間之後,宋江也在不斷思考乙個問題,以後的道路該怎麼走,難道真的一直和朝廷對立嗎?長此下去,難免會有王寇之爭。

由於深受封建儒學教育,宋江並不願意也不敢長時間和朝廷為敵,所謂一朝為臣民,不得叛逆。以及思圖報國。從現實的角度講,宋江帶領下的梁山泊也並不想與朝廷為敵,只是奸邪當道,官逼民反,不得已而為之。

於是乎,招安似乎成了梁山泊好漢的必然結果。

然而歷史本身就是一種否定,既然明知朝廷蔡京、高俅、童慣等奸邪當道,排斥異己,招安之後與之有過節的宋江等人又如何能安好?事實不是也證明了這一點?在招安之後,宋江等人任命仍受排擠,還差點被冠以擁兵自重之賺疑。

直到被派平判方臘,方有立足之地。方臘是打下來了,可梁山泊好漢十去七八。不亦悲壯。

可仍不得善終,宋江、盧俊義最後還是死於奸臣的陷害。何等淒涼。

宋江心不心痛,當然心痛。然而用他的話說這是大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換成吾等是小民,只想安穩生活與工作,何等大義談不上。再說在那朝代,君主無能,奸邪當道,民不寮生。朝廷之中正義何在。

本來依靠自己已經實現了自由,亦得以除暴安良。從歷史的意義上說,乙個朝代既然不能代表歷史發展的朝流,等待的只有新的力量來推翻它,實現改朝換代。可宋江卻還是要走回頭路。

落了個悲慘下場。

從企業等利益集團的角度講,宋江的戰略選擇是錯誤的,至少所謂的「大義」也許是乙個爭議。試問當時的朝廷否能夠代表「大義」。再試問讀者一句:

如若你是宋江,又如何選擇?事實證明這種不符合歷史潮流的理想最終總是會走向破滅。

5樓:中原小象

沒有什麼對和錯。宋江無論是決定招安,還是學習方臘起兵造反,都不算錯。

宋江的招安決策,在當時確實是一條可行之路。宋江也比晁蓋更富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高俅後來親自征伐梁山的時候,帶來的兵馬中,很多「節度使」都是被招安過來的,說明招安這條路並不是完全的死路。

至於之後執行出了問題,那不是決策的失誤。

6樓:2脳

從政治角度來看是對的,從個人角度來說自由更重要,都是自己生命沒兄弟重要的俠士。(他們一直在梁山,是沒想打出去好吧,當山大王而已)要是跟方臘他們一樣,怎麼可能才那麼點地方(打個方臘真的死的多)

7樓:龐飛珍

詔安不詔安梁山也會滅亡,首先上梁山的多數人都是朝廷當官的,上梁山逼不得已,都是希望朝廷詔安可以官復原職,只要有機會誰想一輩子做賊呢,不詔安這些人也會明爭暗鬥至死方休,讓一群當官的和一群社會混混每天在一起玩,誰受得了。

8樓:筱嘯

其實宋江的選擇是對的,身為乙個頭領,他必須為他的一百零八位兄弟的後路著想,宋江本身就是乙個責任感非常強的人。當然宋江也非常清楚,其實以自己的實力也不一定能推翻趙氏王朝。但草寇始終是草寇,與其終身揹負著乙個草寇的罵名,還不如詔安還兄弟們乙個好名聲,這就是宋江。

9樓:小宋書屋

個人覺得是對的,因為不招安那他們撐死就算是山寨大王,朝廷肯定把他們剿滅了,結局就不是你看到的水滸了,情節一定是要意料之外才行

10樓:小小砼人

從情感上講,錯,逍遙快活多自由;從道義講,對,那時的人們始終認為報效朝廷才是正途,山賊始終不是正名,骨子裡還是對國家充滿希望的,所以這是他們必走之路,可悲可嘆。

11樓:匿名使用者

宋江心心念念招安,想回歸朝廷,又一方面不擇手段賺人上梁山,只為自己打算,實不算英雄之舉。

12樓:茆建令狐奇

肯定是對的嘛!難道能做一輩子的強盜?

失敗只是因為人類的淺規則,一朝為賊,永生是賊;就象開篇所寫的高求,為了不讓人知道他以前幹的事,可以不擇手段。

13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宋江招安無關對錯,與他的思想有關係,他本來就是被逼上梁山,說到底他也並不想造反,他的所作所為都是被動的,而且農民革命有其不徹底性,從他們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就能看出他們並沒有乙個革命綱領指導他們前行,替天行道也就意味著當天子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他們也就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動力,所以即使沒有宋江也還會有張江李江。梁山好漢招安是他們的宿命,有其必然性,而不是單純的宋江的選擇

14樓:傾果傾橙

首先他的出發點是對的,打家劫舍當匪徒不管如何正義都離不開「黑」的性質。選擇招安,是唯一能解除這個黑籍的必然選擇,只是他沒有想清楚,朝廷奸佞當道的危害,讓包括他在內的一種豪傑都落了個慘淡收場,這有偶然也有必然。

15樓:匿名使用者

從施耐庵和羅貫中的角度來看,招安是正確的,是必然的選擇。

但是從現在的紅色思維角度來看,招安是可恥的,是投降派作風。

16樓:21世紀第一聖人

《水滸傳》中的水泊梁山集團其實就是個強盜集團,包括一百單八將在內的大部分人加入這個集團是被迫的,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員都是希望能夠回歸正常社會的。接受朝廷招安是回歸正常社會的有效途徑,宋江是明白大多數人的心願的,其自己也不願意一輩子當強盜,所以不斷謀求朝廷招安。雖然宋江經常唱「與國家出力,圖個蔭子封妻,共享太平之福」的高調,但其謀求朝廷招安是符合大多數人的意願的。

17樓:彭厚誠

對宋江這類文人是對的,但對那些沒做過官的、跟高求等有仇的就是錯的。總體是對的!因為他們還是宋人,理當為國家出力!

18樓:解萬里啊

沒有對錯,站在誰的角度看問題。電視劇集裡的宋江最後看起來確實氣人哈哈,**而已。

19樓:匿名使用者

從後來事態發展來看,肯定是錯。

20樓:匿名使用者

站在宋江的立場看可能是最好的選擇。我猜的,我也沒有完全的看過水滸

如果繼續和朝廷對抗有和接受招安一共有3個後果,1,推翻統治建立新王朝。2,失敗,從此留個反賊的罵名。3,招安,進朝廷效忠君主,洗白。

21樓:湖濱俠

是對的。

朝廷剿滅梁山是遲早的事兒。

因為宋江看出梁山的人,大多魯莽。如果不招安管束。

宋江在還好說,宋江哪天死了。絕對要造反。

而造反又肯定打不過朝廷,實力懸殊太大。

林沖這種小官,都80萬禁軍教頭。整個梁山都沒有80萬人。

在有腦子的頭領衰老死亡之後。梁山只能走向衰亡。

能長久的護住他們子孫延續的辦法,就是在朝廷當官。

水滸 中宋江招安到底對不對? 應不應該招安啊 大家積極辯論呀

22樓:匿名使用者

哥們,你想過沒有,宋江要是不投靠朝廷,他梁山吃什麼喝什麼啊,難道還走老路,搶劫嗎?他梁山至少有七八千人吧,你光靠搶劫能搶多少?

也許有人說它可以學方臘反朝廷,可俗話說得好,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也許還有人說,他可以占城然後收稅,可他們是些什麼人,說好聽點是梁山好漢,說難聽點呢,土匪,他們知道怎麼收稅嗎,知道打土豪分田地嗎?再說了這些事情都是那些文人們操心的事情,有哪個文人會幫一群土匪(我這樣說是因為在宋朝就是重文輕武的時代,而那些文人都是那種自命清高,絕對不會幫一群土匪的。)。

所以宋江只能選擇投靠朝廷,只是他在投靠朝廷的方式上走錯了路線,他不該和方臘拼命,而應該先讓方臘見識一下他梁山的實力,然後暗中和方臘簽訂停戰協定,這時侯他幫方臘反朝廷則方臘勝,他幫朝廷則朝廷勝,所以這時朝廷和方臘兩邊都不敢得罪梁山,而這才是梁山的真正出路。(這個投降朝廷方式是我抄襲易中天老師的想法,並非我的觀點,我可沒這個政治覺悟。另外說一句易中天老師也說他是因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而不肯反朝廷,這點我不敢苟同。)

如何評價宋江招安,如何評價宋江的招安行為

我到覺得,他的初衷是好的。他勸人家落草時,也希望人家牢記 如得朝廷招安,日後但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後青史上留乙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他招安也是為了兄弟們著想,總不可能落草一輩子,日後總有老病死之時,到時候風燭殘年,又怎能抵擋朝廷的千軍萬馬?還不是落個樹死猢猻散的下場。中國文學史 袁...

宋江如果不被招安會怎麼樣,宋江不接受招安,後果會怎樣?

對於宋江其人,我們大家的印象多來自 水滸傳 作為108將的領袖人物,宋江在 水滸傳 中為人仗義豪爽,為朋友不惜兩肋插刀,人稱 及時雨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們也是個個武林高手,五虎將 八驃騎更是驍勇善戰。很多人都認為,若不是宋江想被納入體制內,一鼓作氣,扛著替天行道的大旗,一鼓作氣,是可以拿下北宋政權的...

宋江為什麼總想招安

宋江從小受君忠思想教育,長大後又靠忠義形象立身,驟然間讓宋江完成從乙個忠君愛國之士向弒君滅國之人的轉變,顯然是不切實際的。這不僅對宋江而言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心理門檻,而且還會對其苦心樹立的忠義形象有很大損壞,甚至會在梁山內部引發巨大震動。在這種底氣不足 前途不明的情況下,思想上的雜念便會異常活躍,忠與...

如果宋江沒有被招安而是繼續舉旗造反,歷史會不會發生改變呢

如果宋江沒有被招安而是繼續舉旗造反,歷史被改變的可能性很小,他們很有可能也還是失敗的結局,雖然當時的宋朝已經是有些衰落,不過想要推翻它也並不是那麼簡單,其次就是宋江這邊沒有政治組織,在很多人看來,他們就是一群江湖人而已,沒有民心支援。首先,看宋江其人,除了混黑道還可以,但官道卻一摸黑。可能跟他自己的...

武松為什麼對宋江產生反感,與招安無關嗎

他們當時準備分手的時候,宋江第一次先說了一句 入夥之後,少戒酒性。之後才說可攛掇魯智深 楊志一起招安的事情。武松不喜的不是招安,而是宋江讓他 少戒酒性 武松之所以會對宋江產生反感,其實並不是因為招安,而是因為宋江總是勸他別喝酒。跟這個有關的,因為他漸漸發現宋江並不像表面上的那麼仁義,其實有他的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