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有哪些名人

時間 2022-02-14 17:33:57

1樓:聰明好人

魏:武將:許褚(人稱"虎痴",曾裸衣鬥馬超),典韋(當年超級大勇將,事蹟不廢話了,反正他救了曹操一命),龐德(也曾得到曹操手下諸將的承認),徐晃(曾與許褚大戰勝負不分,也指揮了樊城之戰,關羽敗走麥城)曹仁,(有樊城之戰以及諸多戰役的功勳,甚是英勇);謀士:

荀yù("或"字加兩撇)("狹天子以令諸侯"就是他提出來的),荀攸(在官渡之戰前後對袁紹的戰爭中表現極其出色),郭嘉(遺計定遼東),賈詡(投奔曹操前屢破曹操的張繡就是聽他的),司馬懿.

蜀:關羽,趙雲,魏延,黃忠,姜維;諸葛亮,龐統,徐庶,法正,楊儀.

吳:甘寧、呂蒙、凌統、周泰、韓當;周瑜、魯肅、陸遜、張昭、顧雍。

武將: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原因:呂布作為天下第一當然是無可厚非的,誰也不能撼動他穩如泰山的位子,其實像是隋唐演義中的李元霸那樣的沒有爭議(只不過沒有李元霸那樣傲視群雄,最多比趙雲也就好一點)。當然配合他的方天畫戟和赤兔馬就更能夠縱橫於三國。

如果他沒有叛心的話和貂禪倒也是郎才女貌。

趙雲,子龍一生無敗績,可以說是三國中最完美的武將。特別是在長阪坡的時候六進六出。成為傳世佳話,我想即使是呂布也沒有他這樣的勇氣吧!

敢把百萬曹軍視作草芥。張頜,許晃等曹營超級猛將看到他那樣子就心驚膽寒。不戰而敗。

更為可貴的他那種不為女色所動的高尚氣質。子龍能夠成為三國第二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典韋,雙鐵戟天下無雙,可惜死的早(紅顏禍水哪)為了曹操的一己「私慾」,就害死了曹營第一猛將,要不然白馬之圍也就不用勞駕雲長了,張繡等人就算偷了他的雙鐵戟也不敢和他正面對敵,還是靠胡車見的偷襲才將其殺死。

關羽,武聖的名號當然不是空穴來風。(雖然是看中他那忠義,但是要舞動82斤的青龍郾月刀也不是意見輕易的事情)美髯公之武藝絕倫絕非誇張,斬顏良文醜也絕非僥倖。過五關斬六將更是他膽氣的體現。

第四舍美髯公其誰。

馬超,西涼馬孟起,人稱錦馬超。在十六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出征。而且無敵於陣前。

(難怪他不怎麼看得起我們的玄德公,原來是少年得志,那他怎麼就能夠屈就張魯呢?真是想不通,難道是他也有宗教信仰?迷!

馬超在單條張飛和許諸的時候只是打個平手,看來長的帥也有好處!張飛打敗過許諸,而單條張頜的回合馬超比張飛少,就是這原因)所以馬孟起應該排名第五。

張飛,自稱是燕人張飛(保護他的還有燕雲十八騎,不知道金庸和隋唐的燕雲十八騎是不是模仿他的)他在長阪坡一站成名(不知道是不是練了佛門的獅子吼,雖然這有取巧的部分)但是殺紀靈,敗許諸張頜,和馬超打成平手並非是紙上談兵,猛翼德排行第六我想應該也沒有什麼爭議吧。

江東小霸王孫策。經過一段不愜意的青少年期以後,伯符終於得志。喝死一將夾死一將不是誰都能夠做到的(孫策獅子吼的功力一定沒有張飛的深,張飛那麼遠就吼死夏侯傑,孫策這麼近才行)而且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勢如破竹般的掃平江東六郡81州。

這我想連曹操都沒有辦法比擬吧(雖然江東的武將菜了點)伯符當選第七也沒有什麼問題。

太史慈,子儀的勇力和伯符的也相差無幾(而且是江東第一神射手)當年在解救孔融的時候就在黃巾軍裡面縱橫自如(那可是被曹操收編為最精銳的青州兵)可見他的勇力。並非一般人可比。第八就是他了。

許諸,虎痴仲康能夠和孟起打成平手的並非一般庸才,絕對是有實力的,而且更成為曹操的虎衛軍之一,實力能夠在百萬曹軍中脫穎而出的絕非一般人。第九的位子就是仲康的了。

甘寧,興霸(說真的,這位子我實在是考慮了很久才想到的)想想就只憑藉著100個騎兵就想偷襲曹營,不傷一兵一騎,除了勇氣以外更需要的是實力。所以第十的位子也就是這麼定了。

謀士:賈詡、諸葛亮、程昱

原因:該榜效仿在下武力的排行,也是分項加權所得,為常見的百分制。分為四項,如下:

戰略眼光——該項在謀士中在下以為最重要,關係到勢力的興衰存亡、攻擊物件、聯盟物件、依附物件等等,權重最大,為40。

戰術素養——該項在謀士中在下覺得為第二重要,主要關係到戰爭的成敗,為30。

臨機急智——該項主要指面對突發事件或對手策略時,作出判斷的及時性與準確性;及能否提出相應的合適的對策,為20。

外交談判——該項主要指口才方面的能力,不一定單指外交,內部談判的能力也被計入,為10。

總和為100。

即:戰略+戰術+急智+談判=總和

——————————————————————

賈詡:39+30+20+10=99

賈詡在我的排行榜上位居第一,此君戰術神鬼莫測,臨機精準犀利,談判瀟灑自如,此三項皆滿值。唯戰略一項,賈詡本人亦有言:「某昔從李傕,得罪天下」,美玉有瑕,去1。

賈詡三大優秀謀略:

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不若誘集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

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操敵手。操軍雖敗,必有勁將為後殿,以防追兵;我兵雖銳,不能敵之也:

故知必敗。夫操之急於退兵者,必因許都有事;既破我追軍之後,必輕車速回,不復為備;我乘其不備而更追之:故能勝也。

馬超乃一勇之夫,不識機密。丞相親筆作一書,單與韓遂,中間朦朧字樣,於要害處,自行塗抹改易,然後封送與韓遂,故意使馬超知之。超必索書來看。

若看見上面要緊去處,盡皆改抹,只猜是韓遂恐超知甚機密事,自行改抹,正合著單騎會語之疑;疑則必生亂。我更暗結韓遂部下諸將,使互相離間,超可圖矣。

————————————————

諸葛亮:38+29+20+10=97

諸葛亮雖為智謀化身,但於我看來得屈居第二了。孔明高臥隆中,已知天下三分,但是他面對天下形式的變化,沒有及時修正戰略指導,關羽之死,劉備之敗,他有一定的責任。戰術方面,過於謹慎,不夠完美。

諸葛亮三大優秀謀略:

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佔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

吾今退軍,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此營,假如營內一千兵,卻掘二千灶,明日掘三千灶,後日掘四千灶:每日退軍,添灶而行。

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

程昱:39+29+20+9=97

程昱堪稱曹營全能大師,戰略戰術,無所不精,尤其戰場之上的臨機判斷,眼光獨到。他對天下之人之事亦有準確見解,尤其在劉備一事上,與郭嘉見仁見智。並列第二。

程昱三大優秀謀略:

明公所以能威震四方,號令天下者,以奉漢家名號故也,今諸侯未平,遽行廢立之事,必起兵端矣。

程昱獻十面埋伏之計,勸操退軍於河上,伏兵十隊,誘紹追至河上,"我軍無退路,必將死戰,可勝紹矣。"

程昱觀望良久,謂操曰:"來船必詐。且休教近寨。"

—————————————————

郭嘉:40+27+19+10=96

郭嘉長於戰略判斷,分析敵我思路之清晰,三國罕見。戰術方面亦有亮點,但似乎表現遜色於曹營其他幾位謀略大師,臨機急智距滿值亦存一線。

郭嘉三大優秀謀略:

徐州呂布,實心腹大患。今紹北征公孫瓚,我當乘其遠出,先取呂布,掃除東南,然後圖紹,乃為上計;否則我方攻紹,布必乘虛來犯許都,為害不淺也。

郭嘉曾對曹操言主公(孫策)不足懼也: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

今聞袁熙、袁尚往投遼東,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孫康久畏袁氏吞併,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擊之,必並力迎敵,急不可下;若緩之,公孫康、袁氏必自相圖,其勢然也。

———————————————————

司馬懿:39+29+18+9=95

司馬懿幾成『老謀深算』之代詞,四項都離滿值尚餘一線。他出山的時候,已經不是群雄紛爭的時代了,戰略表現不多,戰術上受制於諸葛,臨機判斷稍遜,但綜合來看,三國之中能勝過他的,唯之前四人耳。

司馬懿三大優秀謀略:

劉備以詐力取劉璋,蜀人尚未歸心。今主公已得漢中,益州震動。可速進兵攻之,勢必瓦解。智者貴於乘時,時不可失也。

懿曰:"若等聖旨,往復一月之間,事無及矣。"即傳令教人馬起程,一日要行二日之路,如遲立斬;一面令參軍梁畿齎檄星夜去新城,教孟達等準備徵進,使其不疑。

汝等既要出戰,待我奏准天子,同力赴敵,何如?

———————————————————

荀彧:40+27+18+9=94

曹操初得荀彧時,喜曰:「吾之子房也。」不過在我看來,他更適合比作漢三傑中的另外一位,即蕭何。

曹操出征時,往往由荀彧坐鎮許都,於後方排程。荀彧戰略判斷,極其準確,曹營眾謀士,往往英雄所見略同。其他方面,表現雖然不如其戰略強眼,但也俱是頂級水準。

荀彧三大優秀謀略:

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今天子蒙塵,將軍誠因此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從眾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圖,人將先我而為之矣。

可暗令人往袁術處通問,報說劉備上密表,要略南郡。術聞之,必怒而攻備;公乃明詔劉備討袁術。兩邊相並,呂布必生異心:此驅虎吞狼之計也。

書略曰承尊命,使決進退之疑。愚以袁紹悉眾聚於官渡,欲與明公決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

紹軍雖眾,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濟!今軍實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公今畫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進,情見勢竭,必將有變。

此用奇之時,斷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

——————————————

荀攸38+29+19+8=94

荀攸與其叔相比,更長於戰術,隨曹操征戰四方,屢出奇計,其他方面,表現也很出色。

荀攸三大優秀謀略

今可揚言調撥人馬,一路取酸棗,攻鄴郡;一路取黎陽,斷袁兵歸路。袁紹聞之,必然驚惶,分兵拒我;我乘其兵動時擊之,紹可破也。

三公之言未善。以愚意度之:天下方有事,而劉表坐保江、漢之間,不敢展足,其無四方之志可知矣。

袁氏據四州之地,帶甲數十萬,若二子和睦,共守成業,天下事未可知也;今乘其兄弟相攻,勢窮而投我,我提兵先除袁尚,後觀其變,並滅袁譚,天下定矣。此機會不可失也。

若破幹,須用詐降計方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37+28+20+8=93

周瑜在智謀方面,為東吳第一人,他少年得志,智計百出,赤壁是其智謀的完美表現,其後執著於諸葛,影響了他的判斷和決定,唯有長嘆「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三大優秀謀略:

將軍承父兄遺業,兼六郡之眾,兵精糧足,將士用命,有何逼迫而欲送質於人?質一入,不得不與曹氏連和;彼有命召,不得不往:如此,則見制於人也。不如勿遣,徐觀其變,別以良策御之。

周瑜正在帳中議事,聞幹至,笑謂諸將曰:"說客至矣!"遂與眾將附耳低言,如此如此。眾皆應命而去。

吾身本無甚痛楚;吾所以為此者,欲令曹兵知我病危,必然欺敵。可使心腹軍士去城中詐降,說吾已死。今夜曹仁必來劫寨。吾卻於四下埋伏以應之,則曹仁可一鼓而擒也。

————————————————

陸遜38+27+18+9=92

陸遜周郎,皆東吳之柱石也。陸遜在戰略和外交上,還要略優於周瑜,但在戰術變化方面要遜色一些。若智謀也仿效武力有超一流之說,他為超一流最後一人。

陸遜三大優秀謀略:

雲長倚恃英雄,自料無敵,所慮者惟將軍耳。將軍乘此機會,託疾辭職,以陸口之任讓之他人,使他人卑辭讚美關公,以驕其心,彼必盡撤荊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荊州無備,用一旅之師,別出奇計以襲之,則荊州在掌握之中矣。

吾料魏主曹丕,其奸詐與父無異,今知吾追趕蜀兵,必乘虛來襲。吾若深入西川,急難退矣。

前面石亭,雖是山路,足可埋伏。早先去佔石亭闊處,布成陣勢,以待魏軍

——————————————————

法正:38+26+17+9=90

龐統:36+27+19+8=90

——————————————————

魯肅:38+25+16+10=89

徐庶:35+27+18+7=87

陳宮:34+28+18+7=87

呂蒙:34+26+17+8=85

———————————————————

其中:99—92為超一流,九人;

90為準超一流

89—85為一流

《三國演義》中著名人物及故事,《三國演義》中著名人物及故事

諸葛亮七擒孟獲 諸葛亮七擒孟獲處位於今雲南省沾益縣。諸葛亮南征,七擒七縱孟獲,平定南中。三國演義 第九十回 驅巨善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忽一人人帳謂孟獲曰 丞相面羞,不欲與公相見。特令我來放公回去,再招人馬來決勝 負。公今可速去。孟獲垂淚言曰 七擒七縱,自古未嘗有也。吾雖化外之人,頗知 禮義,直如...

三國演義有哪些故事,三國演義裡面有哪些故事

王允連環美人計 曹操官渡之戰 孔明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七星壇祭風,草船借箭,智取三城,七擒孟獲,空城計,火燒藤甲兵 張飛長阪坡 關羽單刀赴會 過五關斬六將 敗走麥城 趙雲單騎救主,還有74歲力斬五將 劉關張三英戰呂布等等很 多 很多,他們說的也對 桃園三結義 劉備 關羽 張飛 怒鞭督郵 張飛 督郵...

三國演義曹操有多少名將,三國演義中都有哪些名將

多了,張遼,徐晃,張郃,于禁,樂進,夏侯惇,夏侯淵,李典,許褚,典韋等等都是啊 三國演義中都有哪些名將 魏 張遼 樂進 于禁 張合 徐晃 張遼 字文遠,智勇雙全的一代名將,曹操麾下五大將之首。其指揮才能在合淝戰役時發揮得淋漓盡致,僅以八百精兵就大破東吳十萬大軍,威震逍遙津。樂進 字文謙。本是曹操麾下...

三國演義的好詞好句有哪些,三國演義好詞好句

三姓家奴,閹人張飛在此。皓首匹夫,蒼髯老賊 三國演義 的好詞好句有哪些?好詞 1.三顧茅廬 2.草船借箭 3.望梅止渴 曹操用的計策 4.青梅煮酒 5.三分歸一 6.樂不思蜀 7.三足鼎立 8.妄自菲薄 見諸葛亮的出師表,演義中有引用 9.過五關,斬六將 10.千里走單騎 11.白衣渡江 12.火燒...

三國的名人有哪些,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猛將 呂布 馬超 典韋 許褚 曹洪 華雄 徐晃 夏侯淵 夏侯惇 龐德 張飛 周泰 甘林 凌統 文醜 顏良 太史慈 魏延 名將 趙雲 關羽 于禁 曹仁 張合 黃忠 呂蒙 張遼 李典 張任 英雄 曹操 劉備 袁紹 袁術 馬騰 劉璋 孫堅 孫策 孫權 劉禪 陶謙 曹丕 劉表 軍師 荀攸 郭嘉 諸葛亮 龐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