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書鐵券 縱然是「免死金牌」也敵不過皇帝的一句話是這樣嗎

時間 2022-02-06 09:58:45

1樓:

說起丹書鐵券,腦海中快速想起的便是《水滸傳》中的柴大官人,柴大官人憑藉祖上得到丹書鐵券,在莊上養了一群門客,還收留幫助落難的林沖、武松、宋江等人,甚至在自己落難時還搬出家中的丹書鐵券。還有《天下第一》中的鐵膽神侯朱無視,被先皇賜予丹書鐵券,建立護龍山莊。那麼丹書鐵券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它真的可以免死嗎?今天小編我就跟大家一起聊聊丹書鐵券的前世今生。

丹書鐵券到底是什麼「丹書鐵券」又稱「丹書鐵契」,指的是古代帝王頒給功臣或重臣的一種特權憑證,也就是民間所說的「免死金牌」,獲得「丹書鐵券」的功臣可以憑藉它享受優厚的待遇或免於死刑。「丹書」指的是用硃砂寫的字,「鐵券」指的是用鐵製造的憑證,所以連起來叫便是「丹書鐵券」。為了取信或防止假冒,一般會把從中剖開,一分為二,朝廷和大臣各存一半。

丹書鐵券的來歷丹書鐵券最早出現是在漢朝。劉邦建立大漢朝時,對當初隨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進行分封,他與功臣們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契」,即皇帝與功臣、重臣之間信守的憑證。

「丹書、鐵契、金匱、石室」,即以鐵為契,以丹書之,將皇帝與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寫在「鐵券」上,裝進金匱藏於用石建成的宗廟內,以示鄭重和保證「鐵券」安全。此時的「丹書鐵券」只是對大臣們的褒獎,還沒有免罪和免死的特權。

隋唐時期,頒發鐵券已經成為很常見的現象,凡是有功勳的大臣們都會有鐵券,甚至一些有功的宦官也可以獲得鐵券,這一時期鐵券上的字漸漸用金來填寫,所以又叫「金書鐵券」。

到明朝時,朱元璋對鐵券制度進一步完善,從法律上規範了「丹書鐵券」的頒授物件即僅限於立有軍功,被封為公、侯、伯的勳臣。鐵券分七等,公爵分一等,侯爵分兩等,伯爵分三等。

丹書鐵券的內容鐵券上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賜券的日期,賜予物件的姓名、官爵、邑地;

二、記載被賜者對朝廷的功勳業績;

三、皇帝給被賜者的特權,如免死等;

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廷的有關法律,持有鐵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後代,可以享受皇帝賜予的種種特權。

吳越王錢鏐的丹書鐵券上嵌楷書金字333個,在文字的最後是:「卿恕九死,子孫免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

丹書鐵券的功能丹書鐵券最主要的功能便是免死,但是「免死」這個功能還真沒什麼用。漢朝時期的丹書鐵券並沒有免死的功能,只是頒發給功臣的一種榮譽。到南北朝時期,丹書鐵券開始有免死的功能,此時的免死次數在3次以下,從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數不斷增加,唐代後期,受賜鐵券者的子孫甚至可以憑鐵券免死1至3次。

丹書鐵券雖然明文刻有可以免死的文字,但是它並不能真正的免死。後唐莊宗李存勖一共頒發了三塊鐵券,但是有兩人被他殺死。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的丹書鐵券上明明寫著:

「本人可以免死兩次,兒子可以免死一次」。但是在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一家70餘口全部被朱元璋斬殺。

後記在封建王朝中,雖說有丹書鐵券這樣的免死金牌,但是在皇帝眼中,凡是威脅到自己皇位及利益的人即使有護身符也可以殺。明朝丹書鐵券中所謂的免死指的是除謀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可見所有的「免死金牌」不過是為皇家服務罷了。

還記得胡軍老師主演的《朱元璋》中有一片段是這樣的:借馬三刀之事,朱元璋在大殿之前呵斥以藍玉為首的驕兵悍將,在太廟祭祖時點燃了廟前的大銅爐,讓那些持有免死鐵券的功勳們主動交出自己手中的免死鐵券。可見一切都服務於皇家的利益統治。

可見,縱然丹書鐵券是一道免死金牌也敵不過皇帝的一句話。

2樓:次元小拾

我認為確實是這樣,因為皇帝能發丹書鐵券也能收回,這只是他一句話的事情,所以從這點上來看,即便是免死金牌也敵不過皇帝的一句話。

3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丹書鐵券是皇帝頒發來收買人心的,表示自己對功臣的賞賜,但是想殺的時候毫無用處。

4樓:萬事皆可聊

是。丹書鐵券雖然聽起來非常厲害,但是在至高的皇權面前,並沒有太大實質性的價值。

5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是的,「免死金牌」的使用前提是非謀反罪,而帝王要給安乙個謀反罪並不是難事。

陳涉世家中的「乃丹書帛曰」的「書」是什麼詞類活用

書 名詞活用做動詞,意為 寫 出自 陳涉世家 陳涉世家 是司馬遷 史記 中的一篇,是秦末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 吳廣的傳記。西元前209年,以陳勝 吳廣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澤鄉 今安徽宿州東南 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揭開了反對秦王朝殘暴統治的序幕。此文以陳勝 吳廣的活動為線索,詳細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