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橋的傳說與故事

時間 2022-02-04 17:11:19

1樓:衛爾佛

廣濟橋橫跨韓江兩岸,經歷幾百年風雨依舊牢固如初,在古代生產力落後的情況下,在大江中建造這樣一座大橋,其難度極大,故民間有「仙佛造橋」的傳說。傳說中,廣濟橋是韓湘子和廣濟和尚建造的。當年八仙把鳳凰山的石頭化成豬群,爭先恐後奔向江的東面。

橋建到江心,石頭便沒有了,何仙姑將手中的蓮花瓣化作18條木船,廣濟和尚拋下禪杖,化成大藤把18條船繫住,這樣,整條大橋就建成了。人們為了紀念仙佛合力造橋的功績,便把此橋稱為「湘子橋」,又叫「廣濟橋」。

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張自謙修廣濟橋,並鑄釒生牛二只,分置西橋第八墩和東橋第十二墩,牛身上有「鎮橋御水」字樣,是為鎮水和栓系船隻而鑄造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東墩釒生牛被雷電擊墜入江中,後有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台廿四樣,兩隻釒生牛乙隻溜。」而民間的傳說是當時大水為患,數百年鎮守在橋上兩頭釒生牛一頭在上面指揮,一頭跳入水中搬石禦洪,最終精疲力盡而沉如江底……

古時候的趙州,就是現在河北的趙縣。趙州有兩座石橋,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橋,看去象長虹架在河上,壯麗雄偉。

民間傳說,這座大石橋是魯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橋,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條小白龍,活靈活現,傳說這座小石橋是魯班的妹妹魯姜修的。這兩座橋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還有這樣的唱詞:

「趙州石橋魯班爺爺修,玉石的欄杆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這裡就唱到了魯班修趙州橋的傳說。

相傳,魯班和他的妹妹周遊天下,走到趙州,一條白茫茫的洨河攔住了去路。河邊上推車的,擔擔的,賣蔥的,賣蒜的,騎馬趕考的,拉驢趕會的,鬧鬧攘攘,爭著過河進城。河裡只有兩隻小船擺來擺去,半天也過不了幾個人。

魯班看了,就問:「你們怎麼不在河上修座橋呢?」人們都說:

「這河又寬、水又深、浪又急,誰敢修呀,打著燈籠,也找不著這樣的能工巧匠!」魯班聽了心裡一動,和妹妹魯姜商量好,要為來往的行人修兩座橋。

魯班對妹妹說:「咱先修大石橋後修小石橋吧!」

魯姜說:「行!」

魯班說;「修橋是苦差事,你可別怕吃苦啊!」

魯姜說:「不怕!」

魯班說:「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煩了。」 這一句話把魯姜惹得不高興了。她不服氣地說:「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個兒,咱倆分開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賽

一賽,看誰修得快,修得好。」

魯班說:「好,賽吧!啥時動工,啥時修完?」

魯姜說:「天黑出星星動工,雞叫天明收工。」一言為定,兄妹分頭準備。

魯班不慌不忙溜溜達達往西向山里走去了。魯薑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動手。她一邊修一邊想:

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沒過,就把小石橋修好了。隨後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麼樣子了。

來到城南一看,河上連個橋影兒也沒有。魯班也不在河邊。她心想哥哥這回輸定了。

可扭頭一看,西邊太行山上,乙個人趕著一群綿羊,蹦蹦竄竄地往山下來了。等走近了一看,原來趕羊的是她哥。 哪是趕的羊群呀,分明趕來的是一塊塊象雪花一樣白、象玉石一樣光潤的石頭,這些石頭來到河邊,一眨眼的功夫就變成了加工好的各種石料。

有正方形的橋基石,長方形的橋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還有漂亮的欄板。美麗的望柱,凡橋上用的,應有盡有。魯姜一看心裡一驚,這麼好的石頭造起橋來該有多結實呀!

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個不行,需要趕緊想法補救。重修來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蓋過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動起手來,在欄杆上刻了盤古開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織女、丹鳳朝陽。

什麼珍禽異獸、奇花異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樣。刻得鳥兒展翅能飛,刻得花兒香味撲鼻。她自己瞅著這精美的雕刻滿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魯班。

乍一看呀,不驚叫了一聲。天上的長虹,怎麼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細一瞅,原來哥哥把橋造好了,只差安好橋頭上最後的一根望柱。

她伯哥哥打賭贏了,就跟哥哥開了個玩笑。她閃身蹲在柳棵子後面,捏住嗓子伸著脖,「咕咕哏——」學了一聲雞叫。她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裡的雞也都叫了起來。

魯班聽見雞叫,趕忙把最後一根望柱往橋上一安,橋也算修成了。

這兩座橋,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魯班的大石橋,氣勢雄偉,堅固耐用;魯姜修的小石橋,精巧玲瑰,秀麗喜人。 趙州一夜修起了兩座橋,第二天就轟動了附近的州衙府縣。

人人看了,人人讚美。能工巧匠來這裡學手藝,巧手姑娘來這裡描花樣。每天來參觀的人,象流水一樣。

這件奇事很快就傳到了蓬菜仙島仙人張果老的耳朵裡。張果老不信,他想魯班哪有這麼大的本領!使邀了柴王爺一塊要去看個究竟。

張果老騎著一頭小黑毛驢,柴王爺推著乙個獨輪小推車,兩人來到趙州大石橋,恰巧遇見魯班正在橋頭上站著,望著過往的行人笑哩!張果老問魯班:「這橋是你修的嗎?

」魯班說:「是呀,有什麼不好嗎?」張果老指了指小黑驢和柴王爺的獨輪小推車說:

「我們過橋,它經得住嗎?」魯班膘了他倆一眼,說:「大騾於大馬,金車銀輦都過得去,你們這小驢破車還過不去嗎?

」張果老一聽,覺得他口氣太大了,便施用法術聚來了太陽和月亮,放在驢背上的褡褳裡,左邊裝上太陽,右邊裝上月亮。柴王爺也施用法術,聚來五岳名山,裝在了車上。兩人微微一笑,推車趕驢上橋。

剛一上橋,眼瞅著大橋一忽悠。魯班急忙跳到橋下,舉起右手托住了橋身,保住了大橋。

兩人過去了,張果老回頭瞅了瞅大橋對柴王爺說:「不怪人稱讚,魯班修的這橋真是天下無雙。」柴王爺連連點頭稱是,並對著才回到橋頭上來的魯班,伸出了大拇指,魯班瞅著他倆的背影,心裡說:

「這倆人不簡單啦!」

現在,趙州石橋橋面上,還留著張果老騎驢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車軋的一道溝。到趙州石橋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橋下面原來還留有魯班爺托橋的乙隻大手印,現在看不清了。

自來橋的傳說

"有病不請醫生-自來瞧(橋)",這一地名歇後語常聽人說,但自來橋這名字的來歷,很少有人能說清楚。乙個雙休日,我回了老家明光,走訪了一些老人,這才知道它頗有點神奇的來歷。

自來橋位於明光市東南約40公里的群山之中,和滁州市、來安縣及江蘇的盱眙縣接壤,是歷史上著名的山區古鎮,清朝以前叫太平庵。傳說中北宋楊家軍的楊六郎、李開芳率太平軍北伐途中在這裡駐紮過,太平軍失敗後洪秀全手下乙個苗將軍也在此安營紮寨占山為王。1940年春中國共產黨成立嘉山縣抗日民主**,縣**就設在自來橋鎮,首任縣長汪道涵。

自來橋雖是個山區小集鎮,但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千年歷史。

緊挨著小鎮有一條不寬但也不算窄的清水河。枯水季節河水淺,兩岸過往行人得脫鞋捲褲涉水而過;雨季水深,過往行人及生意人要繞很遠的道,十分不便。早些年河上也架過森橋,不頂用,發了場大水,洪水下來就給衝了。

再架,第二年洪水一下來又給衝了。

北宋時,有一年秋天大將呼延慶要到王村(今白沙王)探望舅舅,見兩岸百姓過往十分麻煩,就在太平庵住下來,召集當地有錢大戶出錢、百姓出工要建一座石橋。當橋基建成後橋面卻無合攏石,周圍雖然山多,但大石頭都是圓鼓楞墩的灰麻石,或是不耐壓的沙塵石,必須到較遠的地方去開採。無論是到老嘉山、中嘉山、魯山或是龍山,最近的也有40多里地,就是有合適的合攏石,當時當地也無運輸能力。

呼延慶無奈,最後還是用林橋面,學撐兩年就被一場山洪給衝了。那以後一直留下兩個石橋墩。

一八五三年夏,洪秀全部下兩員猛將林鳳祥、李開芳率太平軍精銳部隊二萬餘人從揚州出發,實施洪秀全的北伐計畫,路經太平庵,無意中聽老百姓說起當年呼延慶幫助建橋之事。林、李兩將商議後,將部隊駐紮下來,決心要把這橋修好。這天下午林、李二位將軍帶領軍中幾名幹過瓦匠、木匠、石匠的人和幾名偏將前往橋墩處,後又派快馬四處尋找合攏石。

第二天早上有人返回稟報,澗溪以東的龍山石質堅硬,塊也大,是花崗石,只是無法運回。林、李二位將軍正犯愁呢,軍中一名偏將略通天文,他說近期有幾場暴雨,定會引起山洪暴發。到時借暴漲的山洪,用人順溜拖來,可使石橋合攏。

林、李二將採納了那位偏將的建議,派人去上游開採巨大花崗石,另派人多準備粗長的麻繩。可一連幾天都是烈日當空,北伐任務也緊急,正不知如何是好時,突然第六天上午飯後烏雲滾滾,電閃雷鳴,傾盆大雨下個不停,機會來了。林、李二位將軍按原計畫立即派人冒雨行動,命令全軍石橋合攏後連夜開拔。

翌日,雨過天晴,河水漸退,人們發現一塊巨大的花崗石,橫擔在橋基上。訊息迅速傳遍全鎮,圍觀者無不稱奇,人們七嘴八舌,有的說太平軍為太平庵百姓做了件大好事,對太平軍將士讚不絕口。鎮上有個富戶活龍活現地說,他一連在飛來廟燒了三天的香,感動了玉帝,玉帝派一神龜將花崗石馱來的,並說他親眼見的,那神龜的頭有笆鬥大。

這可是太平庵的吉祥之兆。在他的鼓動下,很多人又來到飛來廟燒香磕頭,感謝神靈。後來人們主動捐款在石橋的兩邊砌上石欄杆,橋的兩頭還立有石獅,從此自來橋遠近聞名。

後來人們就太平庵改叫"自來橋"了。 補充: 訪舜橋 在保家西南六十里的龍泉河畔 , 有個村子叫方順橋。

村中的 龍泉河上 , 有一座由三拱組成的大石橋。橋的兩端有四個大獅子 蹲坐著 , 南邊的是兩個雄獅 , 北邊是兩個雌獅 , 兩端欄杆上雕刻 著千姿百態、活靈活現的小獅子。大石橋原是平板橋 , 最早叫 " 雙鳳橋 ", 不知哪朝哪代宣文寺的老和尚 , 看了這橋 , 還曾留下詩篇:

「 雙鳳橋下水東流 , 昔日曾通一葉舟。蘆葦夾岸澄水淨 , 板橋石砌匠心求。百年逆旅留過客 , 長街月夜照明樓。

為什麼叫 " 雙鳳橋 " 呢 ? 傳說:古時 , 堯王想把王位傳給兒子 , 可他的兒子既無德又無才 , 愁得他終日悶悶不樂。

他的兩個女兒娥皇、女瑛 , 看到父親愁成這個樣子 , 十分憂慮 , 就問父親為什麼發愁 ? 堯王就把自己的苦衷說給了女兒。女兒們聽後 ,笑 著對父王說:

" 天下之大 , 奇才遍野 , 何只哥哥一人呢 ?" 堯王 聽後想了想:" 對呀 , 我為何不四處訪尋 , 選才為主呢 ?

" 於是 他便領著女兒 , 帶著隨從出宮訪才去了。 這一天他們來到白草溝河畔 , 被芒芒大水攔住了。堯王讓女 兒娥皇、女瑛盡快在河上架座橋。

她們日夜取石建橋 , 很快一座平板橋在河上架起來了。 一天 , 堯王見田裡有乙個穿戴樸素的小夥子 , 手裡提著鞭 , 用於拍著牛的脊梁說 " 牛 , 你走哇 , 不耕完這三畝地 , 咱們誰也回不了家。 " 牛聽到小夥子的話 , 猛勁拉了一陣 , 不一會又停了下來 , 小夥子又象剛才那樣說了幾句 , 牛又拉了起來。

堯王看在眼裡 , 心裡亙納悶:牛耕地不用鞭打 , 和牛說話就行 , 是何緣故 ? 就讓隨從過去看看是怎麼回事。

不一會 , 隨從高高興興地回來了 , 告訴堯王:" 這個小夥子叫舜 , 家裡有個繼母 , 每天雞一叫 , 就打發舜到地里耕地 , 不耕完三畝地不許回家吃飯。舜為了 孝敬母親 , 只好照辦。

牛累了 , 不拉犁 , 他就勸說牛 , 從不用鞭子抽牛一下。 " 堯王聽後 , 覺得舜就是自己要訪尋的人 , 就把王位讓給了舜。起初舜不敢受位 , 堯王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 , 就把娥皇、女瑛許給了舜。

舜果然不負眾望 , 境內國泰民安。為了紀念堯的兩個女兒 , 人們都管平板橋叫 " 雙鳳橋 " 。 天長日久 , 雙鳳橋倒塌了 , 老百姓為紀念堯的美德 , 就又在原處修了座石拱橋 , 起名為 " 訪舜橋 " 。

一來二去人們就把 " 訪舜橋 " 叫成了 " 方順橋 " 。

關於橋的故事與傳說,關於橋的故事與傳說 急

趙州橋趙州橋上的仙跡,主要指傳說中張果老倒騎毛驢在橋上走留下的驢蹄子印 柴王爺推車過橋軋下的車道溝印和膝蓋跪下的膝蓋印 魯班為救石橋躍身跳入河中,用手力頂石橋的手掌印,這些仙跡常常成為遊人津津樂道的最有趣內容之一,來到趙州橋也都要首先尋覓看個究竟。這是關於趙州橋的一段最有名的傳說。相傳從前在河北省趙...

關於橋的故事和傳說,有關橋的故事和傳說,短一點。

趙州橋的傳說 古時候的趙州,就是現在河北的趙縣。趙州有兩座石橋,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橋,看去象長虹架在河上,壯麗雄偉。民間傳說,這座大石橋是魯班修的 城西的小石橋,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條小白龍,活靈活現,傳說這座小石橋是魯班的妹妹魯姜修的。這兩座橋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 小放牛 還有這...

橋的傳說和故事,有關橋的故事和傳說

謝橋 謝橋就是謝娘橋,相傳六朝時即有此橋名。謝娘,未詳何人,或謂名謝秋娘者。詩詞中每以此橋代指冶遊之地,或指與情人歡會之地。謝娘一種說法是指唐時名妓謝秋娘 另一種說法是指因 未若柳絮因風起 而號稱 詠絮才 的一代才女謝道蘊。後來,謝橋 成為一種象徵 只要橋頭站著那位心愛的女子,那座橋便配得上稱為 謝...

關於橋的故事和傳說越短越好

傳說,很久以前盧溝橋上的石獅子多的數也數不清。有乙個縣令聽到了這個傳說,很不服氣,心想 怎麼會數不清呢?於是就派官兵乙個個去數。數啊數啊,派了100個官兵去數,結果每個人數出來的數目都不一樣。這真奇怪了!怎麼會這麼多人都數不清呢,縣令決心親自去數。他到了橋頭,先從東到西數了一遍,又從西向東數了一遍,...

有關橋的故事誰有,有關橋的故事和傳說

兩個村莊之間橫亙著一條河,村民的出入很不方便,況且發大水時還曾淹沒過一船過河的人。乙個有點積蓄的好心人決定捐資修建一座橋。於是,圍繞這座橋可能發生如下故事 故事一 訊息傳出後,立馬招來一大批人,有請好心人給母校捐款的,有要他對災區獻愛心的,有為他拍電視登報紙同時開價若干元的,還有請他吃喝桑拿 觀光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