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並搜尋兩首古詩,端午節的由來 習俗以及故事 古詩

時間 2022-01-04 02:30:27

1樓:匿名使用者

1、由來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時至今日至少有

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

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2、習俗

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公尺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公尺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

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裡食用。

3、古詩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2樓:王巍臻

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公尺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公尺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

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裡食用。

3樓:未來式迷惘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

「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唐 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三唐 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以及故事、古詩

4樓:民大西蒙斯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

該文獻成了現代人們查考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重要參考。端午節起源於何時──長期以來眾說紛紜,說法不一,爭論不休。關於端午節起源的主要觀點是依據南朝梁人吳均的《續齊諧記》及宗檁《荊楚歲時記》,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

還有認為是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等。

習俗:"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放風箏,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洗苦草麥藥澡,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等。"

故事: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汨羅河自盡,後人為了紀念他在這一天劃龍舟,吃粽子。

古詩:鶴髮垂肩尺許長,

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

卻問何方是故鄉。

5樓:傾凌傾凌凌

習俗是吃粽子,劃龍舟。詩句是五月午日五,贈我一枝艾

6樓:彭禕月

習俗:吃粽子,賽龍舟,戴荷包,放風箏,門前掛艾草。

7樓:塞晗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

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

自2008年,「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的由來,在古代一位屈原投入江河由來

9樓:匿名使用者

精餾塔去去去推圖天然氣輸入呼呼去腿腿虧突突突日久生情

10樓:平昀

我不知道啊啊啊啊啊啊!!!!好的謝謝啦

11樓:在靖港古鎮潛水的櫻桃

一一⺀⺀㇏㇏小酸李感彤。、,一六一。,

端午的來歷、習俗、古詩

端午節有關的來歷和風俗古詩俗語名言的

端午節來歷和習俗(至少是3種習俗)和詩句

12樓:匿名使用者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

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唐 杜甫《端午日賜衣》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揚枹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唐 劉禹錫《競渡曲》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唐 殷堯潘《端午日》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宋 宋祁《屈原祠》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歐陽修《魚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飢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宋 蘇軾《屈原塔》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宋 蘇軾《少年遊 端午贈黃守徐君猷》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鬣。

佳人相見一千年。——宋 蘇軾《浣溪沙 端午》下闋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宋 蘇軾《浣溪沙 端午》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

——宋 張耒失調名《端午》詞斷句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宋 張耒《和端午》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

——宋 秦觀失調名《端午》詞斷句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著湖間雪。

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宋 黃裳《喜遷鶯 端午泛湖》朱顏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辰歡聚。趣臘酒深斟,菖蒲細糝,圍坐從兒女。

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閒對燕飛鷗舞。——宋 晁補之《永遇樂 端午》

端午節的來歷、習俗、詩歌以及傳說

13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説: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蚊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龍的節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

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繫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惡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

「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

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

「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

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夏至,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竟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

(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乙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

由此午節的最早起源當係夏至。兌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端午節由來 簡短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簡單)

據 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 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 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 離騷 天問 九歌 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 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 西元前278年,秦軍攻破...

端午節的習俗和由來,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 雞蛋等食物,撲通 撲通 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

端午節的由來,時間及習俗,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曆新年。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聞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憂鬱...

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後來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跳汨羅江自盡,人們就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有些地方也有紀...

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 雞蛋等食物,撲通 撲通 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