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1至10回故事梗概,求三國演義1 10回概括

時間 2022-01-18 06:59:52

1樓:安迪布蘭頓大人

第一回 漢朝末年,張角兄弟發動叛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踏上了保國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 督郵故意刁難劉備,張飛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郵一頓。朝廷上宦官專權,大將軍何進立外甥劉辯為帝,掌握兵權後決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 何進被宦官所殺,而與此同時他所召來的涼州刺史董卓已經率兵來到洛陽。董卓欲行廢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對,董卓用離間之計使丁原義子呂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 董卓廢掉少帝,立陳留王為帝,引起朝臣不滿。曹操自告奮勇前去刺殺董卓,但卻失敗了。

第五回 曹操在陳留起兵,發矯詔聲討董卓。前來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立袁紹為盟主,關羽在陣前斬了董卓大將華雄,自此威震三軍。呂布出關挑戰,劉備兄弟三人奮勇擊敗呂布。

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計,將漢獻帝劫往長安。長沙太守孫堅得到傳國玉璽後離開了洛陽,準備回江東發展大業。

第七回 十八路諸侯聯軍開始瓦解,袁紹佔據冀州後與公孫瓚開戰,但公孫瓚得到了猛將趙雲,袁紹與戰不利。孫堅為報劉表攔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卻被亂箭射殺。

第八回 董卓暴虐無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蟬離間董卓、呂布,董卓在鳳儀亭用畫戟擲打呂布,自此二人結仇。

第九回 呂布在王允的挑撥下親手殺了董卓,董卓餘黨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長安,殺害了王允。

第十回 李傕、郭汜掌握大權後,假借獻帝名義使曹操攻打青州黃巾軍。曹操父親被陶謙部將張闓殺害,曹操遷怒陶謙,率兵前往徐州,望風劫掠。

三國演義1至10回的故事梗概

2樓:小魚服裝品鑑官

1、《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漢末十常侍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亂。 張角兄弟起事。百姓擁護,官軍望風而靡, 劉備不甚讀書,性寬和,寡言事,喜怒不形於色;其父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蓆為業,為漢室宗親。

 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一敗黃巾於郡,二敗黃巾於青州。

曹操幼時,用計謀使父不聽叔父責已之言。何曰:「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許劭說操為「治世之奸雄。

」操除洛陽北部尉時,不辟豪貴,威名頗震,因黃巾起拜騎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張角打敗的董卓。卓見玄德為白身,不為禮,張飛欲斬之。

2、《三國演義》第二回:張翼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

劉關張與朱俊孫堅打敗黃巾,朱俊詔封車騎將軍,河南尹;孫堅除別郡司馬上任,唯劉備聽候日久,不得除授,後被封為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

署縣事一月,與民無犯,民皆感化;與關張情同手足。督郵至縣索賄,張飛鞭督郵後三兄弟離去。玄德助劉虞平黃巾,劉虞、公孫瓚奏備功,薦為別郡司馬,守平原縣令。宮中何進與十常侍周旋。

3、《三國演義》第三回:議溫明董卓叱丁原,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何進不聽曹操之勸,從袁紹計,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涼刺史董卓得詔進發,何進中十常侍之計入宮被斬,袁紹、曹操入宮殺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陳留王,去北邙山,閔貢找回,半路遇董卓。

卓引兵橫行就都,欲廢少帝立陳留王,遭荊州刺史丁原等反對,丁原領義兒呂布討卓,李肅為卓說呂布投卓為子。

4、《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

董卓廢少帝立陳留王為獻帝(九歲),強迫蔡邕為侍中。少帝作怨詩,李儒奉卓命以鴆酒毒害之。董卓攝君害民。曹操持王允之寶刀刺卓,不成,騎卓所賜之馬而逃。

被中牟縣令陳宮抓住,棄官同逃。八路諸侯戰呂布而敗,劉關張戰呂布,呂布逃至虎牢關上。操因多疑而殺呂后奢全家。

並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視操卓為一路人。

5、《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操到陳留招天下士,立袁紹為盟主,討卓。公孫瓚薦玄德、關、張。呂布部將華雄連斬數將,關公出斬華雄,曹操撫慰,袁術歧視。八路諸侯戰呂布而敗,劉關張戰呂布,呂布逃至虎牢關上。

6、《三國演義》第六回:焚金闕董卓**,匿玉璽孫堅背約

董卓聽李儒計要從洛陽遷都長安,董卓說:「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 」 李俊、郭汜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死者不可勝數。

又縱軍士淫人妻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卓臨行,教人放火燒居民房屋。孫堅飛奔洛陽救火,於井中得玉璽,離袁紹而去江東。

曹操領兵討董卓,被呂布打敗後埋怨袁紹「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投揚州去。,公孫瓚與劉、關、張、亦離袁而去,袁自投關東。荊州刺史劉表截孫堅討玉璽。

7、《三國演義》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孫堅跨江擊劉表

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磐河,公孫瓚敗,被趙雲所救,趙雲因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奔公孫瓚。公孫瓚不重用趙雲。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雲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袁術向袁紹要馬不得,向劉表借糧不能,使書叫孫堅伐劉表,已伐乃兄袁紹。孫堅伐劉表;劉表先敗,後聽蒯良計,在硯山用矢石打死孫堅。孫策用黃祖換父屍後回江東。

8、《三國演義》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董卓在長安任意殺戳。王允與歌妓貂蟬暗設連環之計,要借呂布殺董卓。王允分別把貂蟬許與董卓和呂布,使二人猜疑。呂布趁卓與帝共談,與貂嬋私會相府後園鳳儀亭,卓趕來,大怒。

9、《三國演義》第九回:除暴兇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李儒讓董卓把貂嬋賜與呂布,收買其心。卓告貂嬋,嬋哭訴不去。李儒嘆曰:

「我等皆死於女人之手矣。」 董卓領貂嬋去眉塢,王允與呂布計議殺卓,派李肅假傳天子詔要禪位於卓,卓欣然以往。被殺。

蔡邕哭董卓,王允將他下獄縊死。

李傕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從謀士賈詡計聚陝人反之,敗呂布,圍長安,殺王允,欲殺獻帝謀大事。

10、《三國演義》第十回:勤王室馬騰舉義,報父仇曹操興師

李傕郭汜等向獻帝求得官職,三次改葬卓屍。西涼刺史馬騰,幷州刺史韓遂引兵伐李、郭,各有勝負。曹操破黃巾軍,將所獲精銳俘虜兵編為「青州兵」。「其餘盡令歸農」,自此威名日重。

操在兗州,招賢納士。操接父嵩由陳留郎琊往兗州,途中嵩被黃巾降將所殺,操為報父仇,親討降將新主陶謙。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漢末十常侍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亂.

張角兄弟起事.百姓擁護,官軍望風而靡,

劉備不甚讀書,性寬和,寡言事,喜怒不形於色;其父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蓆為業,為漢室宗親.

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一敗黃巾於郡,二敗黃巾於青州.

曹操幼時,用計謀使父不聽叔父責已之言.何曰:"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許劭說操為"治世之奸雄."操除洛陽北部尉時,不辟豪貴,威名頗震,因黃巾起拜騎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張角打敗的董卓.卓見玄德為白身,不為禮,張飛欲斬之.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劉關張與朱孫堅打敗黃巾,朱詔封車騎將軍,河南尹;孫堅除別郡司馬上任,唯劉備聽候日久,不得除授,後被封為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署縣事一月,與民無犯,民皆感化;與關張情同手足.

督郵至縣索賄,張飛鞭督郵後三兄弟離去.

玄德助劉虞平黃巾,劉虞,公孫瓚奏備功,薦為別郡司馬,守平原縣令.

宮中何進與十常侍周旋.

●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何進不聽曹操之勸,從袁紹計,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涼刺史董卓得詔進發,何進中十常侍之計入宮被斬,袁紹,曹操入宮殺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陳留王,去北邙山,閔貢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橫行就都,欲廢少帝立陳留王,遭荊州刺史丁原等反對,丁原領義兒呂布討卓,李肅為卓說呂布投卓為子.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卓孟德獻刀

董卓廢少帝立陳留王為獻帝(九歲),強迫蔡邕為侍中.

少帝作怨詩,李儒奉卓命以鴆酒毒害之.

董卓攝君害民.

曹操持王允之寶刀刺卓,不成,騎卓所賜之馬而逃.被中牟縣令陳宮抓住,棄官同逃.

八路諸侯戰呂布而敗,劉關張戰呂布,呂布逃至虎牢關上.

操因多疑而殺呂后奢全家.並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視操卓為一路人.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操到陳留招天下士,立袁紹為盟主,討卓.公孫瓚薦玄德,關,張.呂布部將華雄連斬數將,關公出斬華雄,曹操撫慰,袁術歧視.

八路諸侯戰呂布而敗,劉關張戰呂布,呂布逃至虎牢關上.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

匿玉璽孫堅背約

董卓聽李儒計要從洛陽遷都長安,董卓說:"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 "

李,郭汜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死者不可勝數.又縱軍士淫人妻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卓臨行,教人放火燒居民房屋.

孫堅飛奔洛陽救火,於井中得玉璽,離袁紹而去江東.

曹操領兵討董卓,被呂布打敗後埋怨袁紹"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投揚州去.,公孫瓚與劉,關,張,亦離袁而去,袁自投關東.

荊州刺史劉表截孫堅討玉璽.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磐河,公孫瓚敗,被趙雲所救,趙雲因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奔公孫瓚.公孫瓚不重用趙雲.

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雲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袁術向袁紹要馬不得,向劉表借糧不能,使書叫孫堅伐劉表,已伐乃兄袁紹.

孫堅伐劉表;劉表先敗,後聽蒯良計,在硯山用矢石打死孫堅.

孫策用黃祖換父屍後回江東.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董卓在長安任意殺戳.

王允與歌妓貂蟬暗設連環之計,要借呂布殺董卓.

王允分別把貂蟬許與董卓和呂布,使二人猜疑.

呂布趁卓與帝共談,與貂嬋私會相府後園鳳儀亭,卓趕來,大怒.

●第九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聽賈詡

李儒讓董卓把貂嬋賜與呂布,收買其心.卓告貂嬋,嬋哭訴不去.李儒嘆曰:"我等皆死於女人之手矣."

董卓領貂嬋去眉塢,王允與呂布計議殺卓,派李肅假傳天子詔要禪位於卓,卓欣然以往.被殺.

蔡邕哭董卓,王允將他下獄縊死.

李 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從謀士賈詡計聚陝人反之,敗呂布,圍長安,殺王允,欲殺獻帝謀大事.

●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李郭汜等向獻帝求得官職,三次改葬卓屍.

西涼刺史馬騰,幷州刺史韓遂引兵伐李,郭,各有勝負.

曹操破黃巾軍,將所獲精銳俘虜兵編為"青州兵"."其餘盡令歸農",自此威名日重.

操在兗州,招賢納士.

操接父嵩由陳留郎琊往兗州,途中嵩被黃巾降將所殺,操為報父仇,親討降將新主陶謙.

三國演義前30回故事梗概,三國演義21 30回概括 每回100字左右??

東漢末年,宦官當權,民不聊生。靈帝中平元年,張角兄弟發動黃巾起義,官軍聞風喪膽。為抵抗黃巾,幽州太守劉焉出榜招兵。當時,劉備 關羽 張飛都去看那招兵榜文。那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身長七尺五寸,雖然淪落下層,以販麻鞋 織蓆為業,但不失龍子龍孫的風采。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

三國的梗概,三國演義各故事梗概

三國演義 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 蜀 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

三國演義第八回故事梗概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董卓在長安任意殺戳。王允與歌妓貂蟬暗設連環之計,要借呂布殺董卓。王允分別把貂蟬許與董卓和呂布,使二人猜疑。呂布趁卓與帝共談,與貂嬋私會相府後園鳳儀亭,卓趕來,大怒。王允 137年 192年 字子師,太原祁 今山西祁縣 人 據 後漢書 東漢末年大臣。王允出身...

三國演義前三十回故事梗概,《三國演義》前三十回的故事梗概

三國演義 以各統治集團之間的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為內容 以蜀和魏的矛盾為主要線索開展全書情節,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將相和政治 軍事 外交上的英傑人物。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諸葛亮 曹操和關羽。諸葛亮是 三國演義 中乙個極為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型的化身。在民間家喻戶曉 婦孺皆知。有這樣一句俗話 三個皮匠,合成乙個...

三國演義25 26回的故事梗概每回左右

故事梗概還300字啊 那和原文翻譯沒啥區別 25回和26回就是說,關羽和曹操約定三事而暫時寄於曹操之下。之後,曹操和袁紹開始戰鬥,因為袁紹顏良文醜之勇,白馬延津告急,關羽斬顏良文醜解曹操之危機。而關羽得知了劉備的蹤跡,便帶上劉備的兩位嫂嫂,掛金封印去往劉備處。三國演義 是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