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合唱》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什麼教育意義

時間 2022-01-18 06:48:09

1樓:匿名使用者

《貝多芬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德語:beethovens 9. sinfonie in d-moll,作品號一百二十五)是貝多芬最後一首完成創作的交響曲,完成於1824年。

這首交響樂也被認為是西方經典**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並被視為浪漫主義**的代表和典範先例,當然也算是貝多芬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第一樂章:**由弱奏加顫音開始,呈現出一種遙遠、朦朧而又平靜的、原始的遠古景象,但平靜的同時,又使人穩約感到有一種力量的燥動,感到平靜中正孕含著 一種前所未有的生命。

第二樂章:表現人類在戰勝了眾多的艱難困苦之後的蓬勃發展。前進的車輪是不可阻擋的,這是歷史的必然。

第三樂章是表現人們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遠慮之中,同時也沉浸在歷史的回顧與總結之中。對為人類的進步、發展、解放而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先輩們報以真誠的追憶和思念。

第四樂章一開始**即如火山爆發,顯示出巨大的能量、衝破一切枷鎖,人類經過長時期積聚起來的力量爆發出來了,變革勢如破竹,摧毀一切封建醜惡的東西。變革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緊跟著片斷重複前三個樂章的主題,但都被代表人類渴望自由歡樂的旋律所打破。

終於千呼萬喚地出現了《歡樂頌》主題,象徵著人類經過艱苦奮鬥之後,終於找到了通往自由歡樂的道路:低音大提琴奏出,接著漸漸發展擴大到弦樂器和整個樂隊,並且力度和節奏越來越強,形成巨大洪流,勢不可擋,人們在通往自由歡樂的大路上迅猛前進。而後,再次出現急風暴雨般的聲響。

但這次引出的是人們發自內心的歌唱。由男中音領唱:「啊!

朋友們,不要唱舊的調子,讓我們暢快地唱起來吧。」於是「歡樂頌」在領唱的帶動下,以合唱的形式加入了演奏的樂隊。

合唱的加入使整個**進入乙個神聖的境界,思想、情感昇華了,一切醜惡的東西在思想光芒的照耀下,無地自容。人類經過自己艱苦的奮鬥,終於自由和歡樂並終於進入乙個神聖的理想世界。最後合唱與樂隊的演奏愈來愈火熱,速度越來越快,樂曲被推向了新的高潮,全曲在高昂、激越的歡騰氣氛中結束。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反映了它什麼樣的晚年生活狀態?

2樓:漫閱科技

《第九交響曲》(完成於1823)從深層反映了貝多芬晚期的思想。當時他非常壓抑痛苦,生活日益貧困,在創作上已沉默數年。他在苦悶中反覆思索和醞釀,最後不顧黑暗的現實和政局,毅然寫出了這部巨集偉的作品,大膽地表現了他對封建復辟的否定和批判。

他採用了從青年時代就深深熱愛的一首席勒的詩歌《歡樂頌》,而且為了鮮明地謳歌這首詩歌所象徵的崇高理想,他在作品的終曲樂章直接採用了合唱和獨唱,這在**史上是乙個大膽的創舉。他經過精心的設計,運用了極不尋常的結構形式逐漸把詩歌的核心思想推向了高潮。這首作品與他以前的風格有所不同,更為內向,更為堅毅。

在技法上,第二樂章諧謔曲復三部曲式中的第一部分被擴大為一首完整的奏鳴曲式,第四樂章類似一首康塔塔,還將分節歌與變奏曲、迴旋曲、奏鳴曲的原則結合起來,呈現了混合曲式結構的原則。這個樂章一開始的引子中,將d小調的七個音同時奏出,實際上預示了現代**音塊的出現。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感想 急用!!!

3樓:匿名使用者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對於後世的深遠影響已經超越了**本身,它已成為人類崇高理想的標誌,在許多重大的歷史時刻,人們都會通過演奏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來進行紀念,尤其是第四樂章「在你的光輝照耀下,億萬人們成兄弟」的歡樂頌歌,已被全世界認為是貝多芬一生領悟到的人生真諦,「從痛苦到歡樂」也是這部交響曲賦予人們的堅定信念。今天我們站在《第九交響曲》面前,正如德國作曲家華格納所說,「就像站在全人類藝術史上乙個嶄新時期的里程碑面前一樣。」昨天,今天,明天再也不會有規模如此巨集大,思想如此深邃,音響如此震撼的偉大**作品了!

4樓:匿名使用者

「黃昏將臨,雷雨也隨著醞釀。然後是沉重的雲,飽蓄著閃電,給黑夜染成烏黑,挾帶著大風雨,那是《第九交響曲》的開始—— 突然,當風狂雨驟之際,黑暗裂了縫,夜在天空給趕走,由於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還給了我們。」

第九交響曲的創作開始於1817年,與《第八交響曲》整整相隔了十年之久,他歷時近七年的時間,於1824年春完成,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於維也納。如今距離1824年的首演盛況,已經過去近兩百年了,但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和《歡樂頌》卻成為了長盛不衰的經典作品。在這兩百年歲月中,幾乎所有的後輩**家、作曲家都被這部巨集偉的作品所傾倒;更有無數業餘的聽眾被這部作品所帶來的**哲理、**氣度所感染!

因為這部作品,貝多芬成了神一樣的人物,《歡樂頌》成為了人類歷史長河中永遠不滅的自由、和平之明燈。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以其嚴謹深刻的思想、永恆神聖的熱情、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偉大高尚的心靈,贏得全體聽眾的心。首演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成功。聽眾沸騰了,歡 呼、興奮、不能自已,許多**下了熱淚。

起初貝多芬在指揮台旁,背向聽眾,因耳朵早已失去聽覺,對身後沸騰的場面毫無察覺,當女中音獨唱演員把他扶轉過來時,他才發現這激動人心的場面,大受感動,頻頻致意。謝幕五次仍掌聲如雷,激動的人們不能平靜。這早已超過了當時的皇帝到場只准三次鼓掌歡呼的標準,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

第九交響曲的首演成功,給晚年的貝多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舒曼說:「我從來沒有象對這首交響曲那樣入了迷。」

斯塔索夫說:「貝多芬的最偉大的創造是什麼呢?不是《第九交響曲》嗎?這是一幅世界歷史的圖畫。」

柏遼茲說:「貝多芬完成了這部作品,就可以死而無憾。」

華格納說:「《第九交響曲》是貝多芬登峰造極的作品。我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信念:貝多芬之後在交響樂領域裡不可能有任何什麼新的和重要的作為了。」

第九交響曲是貝多芬**創作的頂峰,也是**史上的最偉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總結和情感的結晶,我國著名學者豐子愷先生稱之為:「世間最偉大的傑品」。這部交響曲構思巨集偉、氣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鬥爭、發展、壯大至戰勝一切艱難困苦;人類的進化、形成,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社會徹底解放自身,達到乙個平等、自由、博愛、歡樂和神聖的理想世界的壯麗史詩,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馬克思的《資本論》的總和。

全曲共為四個樂章,在作品中,貝多芬為能更明確深刻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他有什麼新的方法,可以超過他僅用了樂器所已經達到的成績呢?聲樂與器樂兩種力量的聯合。這是**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響曲。

但是,為了遵守漸進的規律,並使那作為樂隊對比的聲樂得一適宜的位置,在他行將的計畫中, 是否應該仍舊讓樂隊佔據前部呢?如果我們接受這個假定,便很容易想像他實現這個計畫的過程,他不得不採用一種混合性的樂段擺在交響曲的兩大部分之間,作為媒介。這便是他放在合唱與樂隊之間的那個器樂的「宣敘調」。

通過這一道橋梁。器樂與聲樂便銜接起來了。

那暗淡而莊嚴的特性,和貝多芬此前的作品毫不想像。和聲有時竟是過分大膽豪放,最新穎的設計和最有感情的音形的巧遇,彼此錯綜交織,決不因此而造成晦澀和攏亂,反而產生乙個完全清晰的效果。樂隊的許多「聲部」,有的如在哀訴,有的如在恐嚇,各有各的特殊的方式和風格。

但所有的聲部卻好象團結起來成為乙個聲音了。可見那鼓舞著它們的感情,其力量是如何偉大了。

第一樂章是不太快的略呈莊嚴的快板,d小調,2/4拍子,奏鳴曲形式。**由弱奏加顫音開始,呈現出一種遙遠、朦朧而又平靜的、原始的遠古景象,但平靜的同時,又使人穩約感到有一種力量的燥動,感到平靜中正孕含著一種前所未有的生命。緊接著**由弱到強,由平穩、低沉、朦朧、漸漸發展到明朗、剛勁、節奏鮮明和震撼人心。

表現出在遠古時代的自然界,生命從無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強,發展壯大起來,不可抗拒。這個過程也包含著人類的形成、生存和發展,與異常險惡的自然界進行頑強的搏鬥,在鬥爭中,人類變得更加強大。人類的出現是神聖的、必然的,必將成為自然界的主人。

第一樂章的內涵恰似達爾文《物種起源》的濃縮版。

緊接著的第二樂章,按照傳統通常應該是慢版,但是貝多芬打破了這一慣例,居然用了極活潑的快板,d小調,3/4拍,而且是龐大的詼諧曲式。整個第二樂章主題明朗振奮,充滿了前進的動力,表現了人類在戰勝了眾多的艱難困苦之後的蓬勃發展。前進的車輪是不可阻擋的,這是歷史的必然。

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的蓬勃發展是在戰勝了自然界之後。 而人類社會在自身的發展中又不斷地出現新的矛盾。人類與自身存在的醜惡的東西的鬥爭又變的漸漸突出,這種與自身的鬥爭不同於與自然界的鬥爭,具有更多的複雜性。

貝多芬堅信人類最終會戰勝自身醜惡的東西。第二樂章是以光明必勝的堅定信念而結束。

第三樂章倒是慢板樂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調,4/4拍,不規則的變奏曲式,可見貝多芬有意在編排上作了創新。這個樂章相對前面兩個樂章顯得寧靜、安詳了許多,旋律雖然平緩,但是不失柔美。法國著名作曲家、樂評家柏遼茲評價此樂章是「偉大的樂章」。

表現了人們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遠慮之中,同時也沉浸在歷史的回顧與總結之中。對為人類的進步、發展、解放而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先輩們報以真誠的追憶和思念。在這思考與追憶、回顧與總結之中,人們展望未來,互相鼓勵、凝聚著新的力量、準備為迎接新的鬥爭、為全人類得到徹底解放、得到神聖的歡樂和幸福,而進行最有意義的拼搏。

第三樂章似乎是大戰中短暫的平息,而其結束前的**也預示著暴風雨般的變革即將到來。

第四樂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調,4/4拍。一開始**即如火山爆發,顯示出巨大的能量、衝破一切枷鎖,人類經過長時期積聚起來的力量爆發出來了,變革勢如破竹,摧毀一切封建醜惡的東西。變革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緊跟著片斷重複前三個樂章的主題,但都被代表人類渴望自由歡樂的旋律所打破。似乎在說:不要這些陳舊的東西,要創新,要前進。

經過緊張而充分的準備之後。終於千呼萬喚地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歡樂頌」的主題,好像一縷陽光突破濃密的雲層灑向大地,整個歡樂的主題漸漸拉開序幕,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國就在眼前!象徵著人類經過艱苦奮鬥之後,終於找到了通往自由歡樂的道路。

《歡樂頌》主題首先由低音大提琴奏出,接著漸漸發展擴大到弦樂器和整個樂隊,並且力度和節奏越來越強,形成巨大洪流,勢不可擋,人們在通往自由歡樂的大路上迅猛前進。《歡樂頌》主題變奏之後,再次出現急風暴雨般的聲響。但這次引出的是人們發自內心的歌唱。

由男中音領唱:「啊!朋友們,不要唱舊的調子,讓我們暢快、歡樂地唱起來吧。

」於是「歡樂頌」在領唱的帶動下,以合唱的形式加入了演奏的樂隊。歡樂頌歌詞是與貝多芬同時代的德國詩人席勒的詩句,貝多芬採用來表現了他的理想。在這兒我們必須了解,在《歡樂頌》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中,貝多芬與席勒的不同,席勒認為歡樂是變成兄弟的前提,而貝多芬則認為自由平等博愛是歡樂的前提,人們必須努力爭取,才能獲得解放,歡樂不是上帝的贈品,而是靠人們去奮鬥,歡樂屬於解放了的人們自己。

於是貝多芬並沒有照搬席勒的原詩,而是以自己獨到的理念,配合**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刪節和修改。在激動人心的歌詞和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個不同聲部人聲的獨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團的合唱下,《歡樂頌》得到了昇華,欣賞的人們得到的是無與倫比的奮進力量和精神支柱。

合唱的加入使整個**進入乙個神聖的境界,思想、情感昇華了,一切醜惡的東西在思想光芒的照耀下,無地自容。人類經過自己艱苦的奮鬥,終於得到了解放,得到了自由和歡樂並終於進入乙個神聖的理想世界。最後合唱與樂隊的演奏愈來愈火熱,速度越來越快,樂曲被 推向了新的高潮,全曲在高昂、激越的歡騰氣氛中結束。

前面說到過,《歡樂頌》是作曲家一生的鍾愛。所以在《第九交響曲》創作的最後關頭,貝多芬甚至還不捨得過早的就把歌唱《歡樂頌》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他並不願意把《第九交響曲》作為自己在交響樂領域的封筆之作,作為自己最高理想的體現,當時他還在計畫著《第十交響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

但最後樂聖還是妥協了。或許是宿命、或許是巧合,《第九交響曲》成了貝多芬最後一部交響曲,最終成為了他作曲生涯的巔峰。

如果要我們為人類的**文化推舉一部作品作為代表,怎麼辦?這個令人難以作答的問題,通過美國人在1979年的一次壯舉向我們提了出來:他們把《第九交響曲》送上了宇宙飛船,發射到太空,用它來作地球人類給外星生命的介紹信。

我們從未聽到有人對這個選擇發表不同意見!歐盟也將第九交響曲作為盟歌。「第九交響曲」享有至高無上的聲譽,是公認的巨集偉莊嚴的巨作。

它具有最強大而又最直接的表現力,就是第一次聽,也很容易受到感染。在這部交響曲中,他一改往日的抗爭、不屈,笑著面對生活中的苦難,這是多麼崇高的一種人生境界,上帝沒有給他歡樂,而他卻創造出歡樂來給予世界!讓我們在《歡樂頌》的歌詞中結束本文:

「歡樂女神聖潔美麗,燦爛光芒照大地。我們心中充滿熱情,來到你的聖殿裡。你的威力,能把人類重新團結在一起,在你溫柔的翅膀下,一切人類成為兄弟。」

「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一切生靈都吸吮著歡樂,人不分高低善惡,都循著玫瑰香蹤歡樂地求索。」

「有如長空裡的太陽,在瑰麗的的天際飛奔,兄弟們快樂地在征途上高歌猛進!」

「擁抱起來,億萬人民!讓全世界接個吻。兄弟們,在那群星之上,必有一位仁慈的天父,去尋找吧!他一定在那兒住!」

關於貝多芬的田園和維瓦爾第的四季

可能是因為主題的接近而 表現出來的整體感是接近的,但是旋律是絕對不同的,分別拿這兩曲的指揮總譜一看就看得出來。找一些有關大自然的歌 知道的告訴我 秋日的私語 四季 維瓦爾第 之春 春之聲圓舞曲。西方古典 中,有什麼作品是和雨有關的嗎?很多呢 有小雨滴,有春雨,有夏天的雷陣雨,有秋雨,有久旱逢雨,還有...

貝多芬先生的,貝多芬先生的資料

貝多芬出生於一七七0年十二月的德國波昂,母親是吃苦耐勞 性情溫和內的女僕,而父親卻 容是貪婪無饜 喜歡酗酒的歌手,所以家境貧困。父親管教嚴苛使他的童年過得相當悲慘,僅能從母親及祖父那兒得到一丁點兒的慈愛。貝多芬從小就顯露 方面的才華及天分,四歲啟蒙學習 五歲學習鋼琴及小提琴 八歲首次公開演奏 十一歲...

貝多芬的簡介,貝多芬的簡介

貝多芬。德國作曲家。1770年12月16日,生於波昂 1827年3月26日,逝於維也納。早年的學習與發展 貝多芬四歲時就被迫練習樂器 八歲開 會 十一歲起隨宮廷風琴師尼菲學習。尼菲看出貝多芬有創作天才,因此不斷地鼓勵他 幫助他。當自由 平等 博愛的口號喊的陣天價響的時候,貝多芬來到 之都維也納。當時...

貝多芬的個人,貝多芬的個人資料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 1827 全名 路德維希 凡 貝多芬 ludwing van beethoven 生日 1770年12月16日 星座 射手座 出生地 波恩 職業 德國作曲家,鋼琴家 等 作品 c小調 第五號交響曲 命運 此曲完成於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貝多...

貝多芬耳聾的原因,貝多芬耳聾的故事

貝多芬一撮頭髮揭百年之謎 據美聯社和法新社報道,美國加州聖荷西州立大學貝多芬研究中心18日宣布,他們目前已經獲得貝多芬頭蓋骨的稀世珍藏。由於該中心先前已經收藏了貝多芬一撮頭髮,加上這批頭蓋骨,世人相信貝多芬是否死於鉛中毒的 百年之謎 將大白於天下。據報道,美國舊金山商人卡夫曼18日將2大片 分別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