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的重點單個字解釋,《馬說》的重點單個字解釋(約20個)

時間 2022-01-10 21:56:26

1樓:吾秀皖

千里馬——日行千里的馬,本文指人才伯樂——擅長相馬之人,本文指識別人才的人

辱——辱沒

稱——著稱

虛詞:而——表轉折,但是

故——因此

於——在

之——結構助詞,的

以——憑藉

雖——即使。

一食——吃一頓

(食)馬者——通「飼」,喂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質外

見——表現在外面,「見」通「現」

等——等同,一樣

常——普通的

虛詞:或——有時

其——代「千里馬」

是——這種,作代詞

安——怎麼

策之——用鞭子打

執策——馬鞭子

道——方法,正確的方法。

盡--竭盡

材——通「才」,才能

鳴——鳴叫通——通曉

執——拿著 臨——面對

知——識別,了解

詞語解釋

之 駢死於槽櫪之間 結構助詞「的」

策之不以其道 代詞,「代千里馬」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調節音節,無意義

其 其真無馬邪? 表反問「難道」

其真不知馬也 表揣測「恐怕」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作代詞,代「千里馬」

食 一食或盡粟一石作量詞,餐、頓

食馬者作動詞,餵養

食不飽吃

2樓:匿名使用者

祗,只是 .辱,受屈辱 .

駢死,並列而死.駢,兩馬並駕.槽,喂牲口的食器.櫪,馬棚.槽櫪,馬廄 .

以,把,介詞.稱,稱頌,稱道.

一食,吃一頓.或,有時.盡粟一石,吃盡一石食料.盡,全,這裡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粟,古代喂馬的口糧 .石,十斗為石.

《馬說》重點詞語解釋和翻譯句子

3樓:城市秋天

一、重點詞句注釋

1、伯樂:春秋時期秦穆公時人,本名孫陽,擅長相馬。現指能夠發現人才的人。

2、祇:只是。辱:這裡指受屈辱而埋沒的才能。

3、奴隸人:古代也指僕役,這裡指喂馬的人。

4、駢(pián)死:並列而死。駢:兩馬並駕。

5、槽(cáo)櫪(lì):喂牲口用的食器。 櫪:馬棚、馬廄。

6、不以千里稱也:不以千里馬被稱道。以,按照,介詞。稱,稱頌,稱道。

7、馬之千里者:馬(當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詞。此句「馬」和「千里者」是部分復指關係。

8、一食(shí):吃一次食物。或:有時。

9、盡粟(sù)一石(dàn):吃盡一石粟。盡,這裡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石,十斗為一石,一石約為120斤。

10、食(sì):通「飼」,餵養。以下除「食不飽」的「食」念shí,其餘的「食」都念sì。

11、其:指千里馬,代詞。能千里:能走千里。

12、是:這,指示代詞。

13、能:才能。

14、才美不外見(xiàn):才能和長處不能表現在外。見,同「現」,表露。

15、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且:猶,尚且。欲:想要,要。等:相當。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16、安:怎麼,**,疑問代詞。

17、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之,指千里馬,代詞。以其道:用(對待)它的辦法。

18、盡其材:發揮它的全部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9、鳴之:(馬)嘶鳴。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20、執策:拿著馬鞭。策,趕馬的鞭子,名詞。臨之:臨視著馬。臨,從高處往下看。

21、嗚呼:表示驚嘆,相當於「唉」。

22、其:難道,表示推測。

23、邪(yé):通「耶」,表示疑問,相當於「嗎」。

24、其:其實。

25、知:懂得。

二、譯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裡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並列死在馬廄裡,不能以千里馬著稱。

一匹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一石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的食量多加飼料來餵養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質也就不能表現出來,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卻不按照正確的方法,餵養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走到它跟前時,說:「天下沒有千里馬!

」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吧!

三、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馬說》寫於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間。當時韓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經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但結果是「待命」40餘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

儘管如此,韓愈仍然宣告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

依附於宣武節度使董晉、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下,終未被採納。後來又相繼依附於一些節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視,鬱鬱不得志。

二、作品賞析

《馬說》是一篇說理文,似寓言而實非寓言,用比喻說理卻並未把所持的論點正面說穿,沒有把個人意見強加給讀者。

通過形象思維來描述千里馬的遭遇,提出事實,省卻了講大道理的筆墨,作者利用了古漢語中虛詞(語助詞、感嘆詞和連線詞),體現出一唱三歎的滋味和意境。伯樂的典故幾次被韓愈引用(見韓愈所作的《為人求薦書》及《送溫處士赴河陽序》),可見韓愈命運的坎坷。

三、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

貞元八年(792年)進士。曾任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

後官至吏部侍郎。卒諡「文」。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於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4樓:濮教鄭湃

《馬說》

韓愈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zhǐ)辱於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於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dàn,古音為shí)。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世間有了伯樂,這樣之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裡,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餵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餵養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站到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

恐怕是他們真不得千里馬啊!解釋1

伯樂:春秋時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擅長相(xiàng)馬。

2辱,辱沒

3之,的

4奴隸人,僕役。

5駢(pián):兩馬並駕

6駢死,並列而死

7槽,喂牲口用的食器

8櫪,馬棚。

9以,把。

10一食,吃一頓。

11或,有時。

12盡,全,這裡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

13粟,本指小公尺,也泛指糧食。石,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14食(sì):通「飼」,餵養。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15其:指千里馬,代詞。

16是:這樣,指示代詞。

17能:才能。

18見,同「現」,表現;顯現。

19且:況且,尚且。

20欲:想要。

21等:等同,一樣。

22不可得:都做不到。

23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24安:怎麼,**,疑問代詞。

25策:馬鞭,這裡是「

鞭打"的意思

26之:指千里馬,代詞。

27以其道:按照(驅使千里馬的)辦法。

28道:正確的方法。

29食之:飼養它。

30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指餵飽了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

31材:同「

才」,才能。

32鳴:馬叫,

33之:無意義。

34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35執策:拿著馬鞭。

36執,握。策,趕馬的鞭子,名詞。

37臨:面對。

38嗚呼:表示驚嘆,相當於「唉」。

39其:難道,表反問語氣。

40邪,同「

耶」,表示疑問,相當於「嗎」。

41其:恐怕,大概;表推測語氣。

5樓:匿名使用者

故:所以 雖:即使 辱:受屈辱 駢:一起

食:頓 或:有時 食:同『飼』,餵養 是:這種 見:同『現,顯現 且:況且 等:等同

安:怎麼 策:驅使 材:同『才』,才能 策:馬鞭 其:難道 耶:嗎 其:恐怕

6樓:小周春燕

原文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zhǐ)辱於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於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盡粟(sù)一石(da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世上先有伯樂,這樣以後就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只能在馬伕的手裡受屈辱,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飼養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馬來餵養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質就不能從外面表現。

想要和平常的馬一樣尚且都辦不到,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馬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餵養它,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才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

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啊!

注釋1伯樂:孫陽。春秋時人,擅長相(xiàng)馬(現指能夠發現人才的人)。

2 而:但是,可是。

3 故雖有名馬:所以即使有名馬 故:因此 。 雖:即使。名:名貴的。

4 祇辱於奴隸人之手: 也只能在馬伕的手裡受到屈辱(或埋沒)。祇(zhǐ):只是。奴隸人:古代也指僕役,這裡指喂馬的人。

辱:這裡指受屈辱而埋沒才能。

5 駢(pián)死於槽(cáo)櫪(lì)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間。駢,兩馬並駕,引申為一起。駢死:並列而死。於:在。槽櫪:喂牲口用的槽

6 不以千里稱也:不以千里馬著稱,即人們並不認識這是千里馬。 以:用。 稱:稱呼。

7 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後置的標誌。

8 一食:吃一頓。食,吃。

9 或:有時,或許,甚至

10 盡:全,這裡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

11 粟(sù):本指小公尺,也泛指糧食。

12 石(dàn),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一石約等於一百二十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13 食馬者:食,通「飼」,喂。

14 其:指千里馬,代詞。

15 是:這樣,指示代詞。

16 雖:雖然(與前面的雖不一樣,這裡指雖然)

17 能:本領。

18 足:足夠。

19 才 :才能。

20 美:美好的素質。

21 外見:表現在外面 見:通「現」,表現;顯現。

22 且:猶,尚且。

23 欲:想要。

24 等:等同,一樣。

25 不可得:不能夠得到。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26 安:怎麼,**,疑問代詞。

27 求:要求。

28 策之:鞭打馬。策:用鞭子打,引申為鞭打,這裡指鞭策,駕馭。之:代詞,指千里馬。

29 以其道: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確的方法。

30 食之:食,通「飼」,喂。

31 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這裡指餵飽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 材:通「 才 」才能。

32 鳴:馬叫,

33 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34 執:拿。

35 策:馬鞭,這裡指驅使

36 臨:面對

37 嗚呼:表示驚嘆,相當於「唉」。

38 其(1):難道,表反問語氣,難道。

39 其(2):恐怕,表推測語氣,確實。

40 邪:通「 耶 」,表示疑問的語氣詞。相當於「嗎」

41 知:懂得,了解,認識。

42 千里馬:原指善跑的駿馬,可以日行千里。現在常用來比喻人才;特指有才華的人。

43 食馬者:指不懂得重用人才的官吏。

44 伯樂:賢明的君主,懂得如何重用人才。

通假字(1)才美不外見: 「 見 」 通「 現 」,顯現、表現。

(2)食之不能盡其材:「 食」通「飼」飼養;「 材 」 通 「 才 」,才能。

(3)其真無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問,相當於「 嗎 」。

(4)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餵養。

(5)祇辱於奴隸人之手:「祇」通「只」,只是。

希望可以幫到你!

馬說單個字解釋,馬說單個字解釋

一 注釋 1 辱 受屈辱 2 只zh 只是,注意 在古文中,只 譯為 只是 並不是通假字。3於 在。4 奴隸人 馬伕。5 駢死於槽櫪之間 和普通的馬 一同死在馬廄裡面。6 駢 pi n 兩馬並駕,引申為一起。7 駢死 並列而死。8 槽櫪 喂牲口用的槽。9 不以千里稱也 意思是不以千里馬著稱,即人們並...

《馬說》原文和重點詞語,句子整理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馬的人不懂得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領來餵養它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 鞭打它不按正確的方法,餵養它不能充分發揮它的才能,它嘶叫但不能明白它的意思 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所以,即使有名馬,也只能辱沒於養...

韓愈的馬說的翻譯,韓愈的《馬說》原文和翻譯。

馬 說 韓 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

韓愈為什麼寫《馬說》,如何評價韓愈的《馬說》

韓愈 768 824 字退之,河南河陽 今河南省孟縣 人。祖籍昌黎,人稱韓昌黎。唐代著名文學家 思想家。幼年早孤,由嫂撫養。25歲考中進士後,長期得不到任用,最初他在長安曾3次上書宰相請求擢用,但結果是 待命 40餘日,而 志不得通 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經此挫折後,他不得不到汴州依附宣武節度使董晉...

馬的叫聲 用英語怎麼說,馬的叫聲用英文怎麼說

馬的叫聲 用英語the shouts of the horse.英語 english 屬於印歐語系中日耳曼語族下的西日耳曼語支,由古代從歐洲大陸移民大不列顛島的盎格魯 撒克遜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說的語言演變而來,並通過英國的殖民活動傳播到世界各地。根據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人數計算,英語是最多國家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