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蘇軾的生平經歷左右,求蘇軾的生平經歷(400字左右)

時間 2021-12-18 21:55:09

1樓:匿名使用者

一、書 香 世 家

蘇軾,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縣)人。生於北宋中期,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卯時 (午前六時),出生於書香門第,其父蘇洵是著名的文學家,他志在科舉,但懷才不遇。

蘇軾的父親蘇洵一輩子沒做過什麼特像樣的官,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有數的大散文家。蘇洵對他這兩個兒子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父親蘇洵的言傳身教,使得蘇軾既接受了正規而良好的文化藝術的薰陶,同時也賦予了他不拘禮教、開拓進去的卓然之氣,與此同時,來自母親程氏的教育也對蘇軾的成長至關重要。蘇軾道觀私塾裡度過童年,蘇軾在天慶觀的私塾裡讀了三年,由於蘇軾從小天資聰穎,十歲時母親教他後漢書,在母親教導下進步非常快。

年少輕狂

蘇東坡少年時讀了一些書,因為聰慧,常得到師長讚揚。頗為自負地在自己房前貼了一幅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 後一白髮老嫗持一深奧古書拜訪蘇軾,蘇軾不識書中的字,老嫗藉此婉轉批評了蘇軾,於是蘇軾把對聯改為「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用以自勉,從此傳為佳談

二、 應 試 及 第

嘉祐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

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父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年)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他入朝為官之時,正是北宋開始出現政治危機的時候,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危機,此時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援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 「平和世界」。

2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生於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於眉州眉山(今屬四川)。蘇軾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裡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奮雖晚,但用功甚勤。

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母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里。1069年(熙寧二年)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他入朝為官之時,正是北宋開始出現政治危機的時候,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危機,此時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援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 「平和世界」。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參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乙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從此,蘇軾終其一生都對王安石等變法派存有某種誤解。

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今山東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縣令。政績顯赫,深得民心。

這樣持續了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以諷刺新法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豐二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網織「文字毀謗君相」的網羅罪名,**入獄,史稱「烏台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時期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

「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宋神宗(1084年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

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以王安石為首新黨被打壓,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四個月後,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

在朝半月,公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公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公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為皇帝起草詔書的秘書,三品),知禮部貢舉。

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他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外放潁州。

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執政,新黨再度執政,第二年6月,別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1097年,蘇軾又被再貶至更遠的儋州(昌化軍,今海南)。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

後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於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於常州(今屬江蘇)。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四歲,御賜諡號文忠(公)。

蘇軾的生平經歷

3樓:森海和你

蘇軾的一生充滿了坎坷與曲折。他雖才高八斗,卻總不得重用,或因做詩不慎,或因出言直率,一再被他的政敵們抓住把柄,大做文章,害得他在將近40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貶謫中度過的。

蘇軾一生為官,就任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知州,也出任過中書舍人、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等朝廷命官,卻在62歲高齡時出任儋州(海南島)別駕(知州的佐官),並且做了將近3年。

蘇軾有著多年的貶謫生涯,然而他並不灰心喪氣,每到一地,總想著造福一方百姓。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

其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4樓:老張教育新思享

900多年來,蘇東坡,一直是傳奇所在。一生流離失所,卻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他是文學家、美食家、最佳驢友、品酒師、飲茶者、書法家、樂天派、哲學家、妥妥的人生導師……,一張名片都印不完頭銜的那種。

正如林語堂先生說:

蘇東坡是乙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乙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乙個百姓的朋友、乙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乙個工程師、乙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乙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乙個月夜徘徊者、乙個詩人、乙個小丑。

蘇軾是美食家,到底有多會吃?先來看看被他影響的菜式有哪些——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肘子、東坡豆腐......

這還不算完,他還要為自己寫一篇《老饕賦》,窮盡畢生生活之經驗寫出了吃貨的終極夢想,不得不令人感嘆。

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

尤其他的文字,如一杯醇酒,愈久彌香;如一茗清茶,沁入心脾;如一縷陽光,溫暖如春。

如果,在煩惱中,在艱難中,在痛苦中,在磨難中,在抱怨中……

不如,去讀蘇東坡吧!

蘇軾二十歲中進士,可謂少年得志,中年以後,從北到南,卻是接連被貶,直到被貶到遙遠的海南島儋州。

就是這跌宕起伏,四海飄零的一生,卻被蘇軾過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

身處順境,他能享受最好的,能講究。

身處逆境,他能承受最壞的,能將就。

份豁達和修養,讓我們這些後來人,不由得一讚三嘆。

在仁宗嘉祐二年,蘇軾考中進士,在參加考試的三百八十多人裡名列前茅,很多人窮盡一生,也未必能進士及第,可那年,蘇軾才只有二十歲。

歐陽修對他的文章讚賞不已,但是因為誤認為是好友曾鞏所寫,為了避免閒話,把他列在了第二名。

考中之後,考生要修書一封,感謝恩師,蘇軾也不例外,歐陽修讀完蘇軾的信後,他說:「讀蘇東坡來信,不知為何,我竟喜極汗下,老夫當退讓此人,使之出人頭地」,他甚至還對自己兒子說,「記著我的話,三十年之後,無人再談論老夫」。

歐陽修的推崇,讓蘇軾很快就名動京城,他一下變得炙手可熱,人們爭相傳誦他的文章,私下裡人們找他題字,宴會上歌女找他填詞,人們以為東坡手裡會一直握著筆,寫他的錦繡文章,誰料想,不久之後,筆被擱下,他被迫抬起犁頭,從學士變成了農夫。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為在一篇謝表中對新法多有不滿,因此被新黨構陷,尋章摘句,竟然被羅織成欺君罔上的死罪。幸得高太后求情,王安石聲援,蘇軾才僥倖逃得一死,被貶黃州。

蘇東坡帶著一家老小在黃州落腳,黃州是乙個窮苦的小鎮子,過去優渥的生活自此絕緣,從雲入泥,心理落差之大,外人著實無法想象。

因為生活拮据,他不得不開墾荒地,自己種糧食吃,建築房屋、自己打井、移栽樹苗,築造水壩,儼然老農一般。

這是蘇軾這一生第一次下地務農,他頂著太陽耕田、插秧、灌溉,以前手裡拿著精緻的毛筆,書寫的是眾人稱頌的文章,如今卻是扶著沉重的牛犁,在山野中耕田。

在黃州,因為甚是貧窮,蘇軾根本買不起羊肉,沒辦法,他只能選擇吃豬肉。

他說: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因為當時豬肉並不好吃,所以蘇軾煞費苦心,開發了新的做法,他饒有興趣的寫下《豬肉頌》:

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罨煙餡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如今,東坡肉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而東坡那份樂觀的精神,也鼓舞著在逆境中前行的每乙個人。

紹聖四年(1097年),蘇軾以62歲高齡被放逐到海南島,海南地處蠻荒,文教不興,在歷史上從未有人科舉及第,於是蘇東坡身體力行,辦教育、開學堂。很多人聽說蘇東坡在海南授課,不遠千里追到海南,跟隨蘇軾學習。

即使蘇軾在仕途上遭遇了一些挫折,但他的才華和學識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讚美;他不僅在文學、文化上的造詣很高,生活中的他還是乙個非常輕鬆、諧趣、有趣味的人。他身上有著兩極性、對立統一的東西,卻又極其豐富,這才造就了我們心目中乙個豐滿的、有魅力的蘇軾。

蘇軾雖然與我們相隔千年,但我們好有一比:他像是河流,漸行漸遠,流入大河後,他永遠存在;他像明月,雖然在天陰的時候,隱沒在烏雲的背後,但是他永遠會在星空中閃耀,不會暗淡。所以在中國文化史上,有很多像蘇軾這樣的人,我們通過對他們的學習、體驗和體會,就會領悟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要領。

蘇軾和李清照的生平和創作經歷,各2019字左右

宋代,蘇軾 1037 1101 字子瞻,又字和仲,號 東坡居士 諡號文忠,享年64歲。南宋高宗朝,贈太師,追諡號 文忠 眉州眉山 即今四川眉山 人,漢族,是父親蘇洵的第五個兒子,是北宋著名文學家 書畫家 散文家 詩人 詞人。嘉佑二年 1057 與弟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 1...

急求6首蘇軾的古詩,急求蘇軾的《龍尾硯歌》的釋義,急急急

1.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2.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高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3.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4.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

急求蘇軾《揚雄傳》的全文翻譯,《蘇軾列傳》全文翻譯

好象是班固寫的耶?大哥你沒有搞錯吧?你把原文發過來,我是專業研究古文的我可以考慮幫你翻譯一下。蘇軾列傳 全文翻譯 蘇軾傳全文翻譯 蘇軾的 梅花 翻譯 急求!蘇軾 陌上花 全文翻譯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這裡有著對於美的讚嘆,還有著在急景流年中心靈敏感的悸動,一種面對良辰美景 如花美眷而發自內心的珍惜...

求蘇軾最短的三首詞或詩,蘇軾最短的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灑豚欲上時。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

求蘇軾《記承天寺夜遊》翻譯,蘇軾的 記承天寺夜遊 翻譯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我解開衣服打算睡覺時,月光照進門裡,我高興地坐到門外。想到沒有可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