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生態平衡,要怎麼做才能保持生態平衡?

時間 2022-12-08 05:55:38

1樓:看客流浪天涯

生態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和環境之間、生物各個種群之間,通過能量流動、物質迴圈和資訊傳遞,使它們相互之間達到高度適應、協調和統一的狀態。也就是說當生態系統處於平衡狀態時,系統內各組成成分之間保持一定的比例關係,能量、物質的輸入與輸出在較長時間內趨於相等,結構和功能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在受到外來干擾時,能通過自我調節恢復到初始的穩定狀態。在生態系統內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之間,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能量與物質輸入、輸出動態的相對穩定狀態。

目前我國生態環境破壞極度嚴重,如何完善生態平衡,事關國家長足發展和人民生活環境,為此,國家在加大環保的同時,進一步採取退耕還林、退草還林等措施,使處於生態鏈低端的灌木草叢能夠茂盛,為野生動物提供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環境,還有就是加強法規法制建設,以法律法規約束破壞和影響生態平衡的行為,以促進生態恢復良好。

要怎麼做才能保持生態平衡?

2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戰略環境評價的內涵的話,那就是,人類生產和生活及各類活動的總能量,不能超越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我們搞戰略環境評價主要就是看無論你是什麼樣的工程、什麼樣的計畫,都應當在不損害、不破壞、不干擾生態服務能力的限制之內。假如說乙個工程超出了生態服務功能,超出了環境容量承載,這項工程肯定不應當被批准。

即使今天看來它沒有危害,但明天、後天可能會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巨大的危害。因此我們說,戰略環評是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把關者。這是我對戰略環境評價的基本認識。

生態平衡就是乙個重要的指標,這個指標說明,我們構建和諧社會也好,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也好,實現中國現代化也好,都應當在不違背、不破壞生態平衡的基礎上來實現。只有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上述的實現才是紮實的、健康的。只有不違背、不破壞生態平衡,才能使全人類的發展,尤其是全中國的發展走上一條健康的、理性的道路。

一、生態平衡是和諧社會的自然基礎

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乙個物種存在於地球之上,我們所依賴的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當然就是自然界,如果自然界的生態平衡被打破了、崩潰了,那麼和諧社會是不可能建立的。

我們通常講可持續發展,一般來講全世界的共識是兩大主線,即兩大核心內容。第一,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係,可持續發展肯定應當處理好人和資源環境之間的和諧。科學發展觀裡面講的「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其實就是可持續發展裡面人與自然關係的高度提煉。

我們用一句話來說明這個問題,就是人類向自然的索取。這個索取包括了自然給我們提供的整體環境條件,例如整體的溫度範圍、整體的濕度範圍,整體的地表面存在的位置等等,還包括氣候、生物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能源,以及實現工業文明的各類礦產資源等等。

人類在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過程中既然索取了自然界的各類財富,我們對自然本身的回饋水平和強度是不是抵消了人類向自然的索取?這是乙個可持續發展非常關鍵的問題。如果我們實現不了索取與回饋的平衡,最終的結果是我們要受到自然界的懲罰。

環境保護實際上就是人類對自然的回饋。環境保護本身就是我們幫助大江、大河、大海、大氣等等消納我們自己所產生的各類有害、有毒物質以及各種廢棄物。這種平衡應當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大主線。

可持續發展還有第二大主線,就是要平衡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表現為人際關係——也就是收入不同的各個階層群體之間;代系關係——就是當代之間和後代之間;區際關係——中部和東西部的關係,以及利益集團之間的關係等等。這些關係是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呢?

是互相損害還是互利和諧和共建共享?可持續發展理論貫穿了人與自然、人與人關係這兩大主線。而這兩大主線應當在2003年以後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中得到完善、昇華和提煉。

科學發展觀本身就是可持續發展理論的一種更加明顯、更加準確的提煉。

從全球範圍來看,人類的生態足跡已經超過了全球承載能力的20%,人類在加速耗費自然資源的存量。全世界在150多年工業革命程序當中,對自然界的資源、能源以及自然環境方面的使用和干擾,應當是超出以前的幾百倍。現在經常提到幹部的政績,我們過去比較清楚的是財政赤字,知道借了錢將來要還,銀行貸款將來要還。

要是問乙個幹部生態赤字怎麼樣,他就會基本不管,留給後代。我們通常講借債要還,父債子還,我們留下的生態債務,後代乙個也逃不脫。因此生態赤字要逐漸和財政赤字一樣引起中國未來發展的充分注意。

這兩大赤字將來都應當作為衡量國家健康發展的基本內容。

要正確認識中國「人與自然的關係」,必須要了解這樣的背景:世界上國土面積在70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國家有6個,包括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和澳大利亞。在這6個國家中,中國的資源總量或者說基本的生存條件在總體上還是有優勢的,但是所有優勢在被13億人口這個分母一除之後,基本上變為了劣勢。

中國65%的國土面積是山地和丘陵,我們要在這上面建設、發展,當然要比平地付出的艱辛更多。中國33%的國土面積是乾旱區、荒漠區,70%的國土上每年遭受到典型的東亞季風的強烈影響,東亞季風給中國帶來的自然災害在世界大國中是罕見的。我們有17%的國土面積構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中國大陸的平均高度是世界大陸平均高度的1.83倍,我們是在乙個高平台上搞建設,這樣它的穩定性,自然環境的脆弱性可想而知。

中國的人類活動強度很高。我們有13億人,以每年土壤和岩石的搬運量和運輸量的總和作為乙個指標,世界有乙個統計,每年中國總強度是380.17億噸,每人大概是33噸左右,而世界人口平均是15.

6噸,也就是說中國平均翻動地表面的頻率和總量是世界其它國家的一倍還要多。還有乙個指標,就是中國發生自然災害的頻率——這個頻率的次數是以每損失多少財產,死了多少人,損失多少面積來算的——大約1500年前的隋代,每年1.6次,逐漸加大到現在每年的3.

9次,從現在到未來的30年當中,我們還可能增長到4.1次。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的汙染。中國生態環境的脆弱帶佔中國國土面積的13.6%左右。

中國的黃土高原(陝西安塞)近25萬年以來生態環境在不斷地退化和演變。到了現在,根據地球遙感衛星**來看,已經找不到一片比較平坦的土地了。這種現象有自然侵蝕的原因,自然侵蝕再加上人類不斷增加的活動、人口數量的增加,共同造成了這種人類活動對於地表干擾的現象。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只有把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起來,走可持續發展的路,才是中國發展的前途所在。

二、從保持生態平衡到建設節約型社會

乙個生態型的社會必須克服的基本瓶頸有五個:

(一)人口的再生產和物質再生產的背離。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前30年,人口的再生產數量很高,物質再生產沒有跟上去,因此長期處於一種短缺經濟,尤其是糧食的短缺,使得中國整體的發展構不成乙個生態型的社會。當人口總量的生存需求和發展需求不能得到基本滿足的時候,那麼這個社會永遠不可能是生態型的社會。

到了上個世紀的90年代以後,中國基本告別了短缺經濟,人口的再生產和物質的再生產之間產生了良性的好轉。但是不要忘記,現在中國的人口列車仍以巨大的慣性每年800萬—1000萬的增量向前奔騰,還要延續30年左右。我們如何保證這些人口的生存和發展?

這就是我們生態型社會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二)資源的生產價值和生態價值的背離。過去我們過分注重資源的生產價值,無論是土地資源還是水資源,把它的生態價值,特別是對整個構成乙個完整生態系統中的生態服務功能忽略了。忽略的結果,使得我們對於生態型社會的體會比較淺,而且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聯合國曾經在非洲的剛果河流域做過乙個實驗,把經濟學家和生態學家們叫在一起,在熱帶雨林當中砍掉了一公頃的樹木,然後計算它的價值。如果造紙或者是做家具等等,它們能夠換來的價值是多少?生態學家就把這片森林在整個生態系統當中的生態功能、生態服務能力,它對水、大氣、二氧化碳的吸收等等都算進去,最後計算的結果是生態價值高出生產價值31%,二者之比是1:

1.31左右。大家可以看到,在過分強調資源的生產價值,而忽略它的生態價值之後,我們實際上欠了大自然的債。

(三)環境容量的無償占有和自覺養護的失衡。我們每天的生產生活當中,都要把自己的廢棄物和汙染物拋棄到自然環境之中,你丟我丟,丟來丟去,直到最後環境容量無法消納這些東西。一直到現在,我們一些企業、生產者仍然對於環境容量還是抱有無償占有的心態。

什麼時候它和自覺養護、自覺維護、自覺保持、自覺回饋相平衡的時候,那麼生態型社會才有可能實現。

(四)效率與公平之間的失衡。過去我們注重效率當然非常必要,但是公平就不重要了嗎?我們通常講的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有三大元素。

第乙個元素是發展動力,用高效率或者是先進的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提高我們單位時間的產出等等。第二個元素是發展質量。質量主要是考慮在生產過程當中,從源頭到末端,整體的過程當中對於環境本身的干擾和破壞是怎樣的,如果破壞超出了環境容量,那麼這種發展質量不高。

第三個元素就是公平,也就是說發展的成果要有利於或者是惠及全體社會成員。雖然在發展的過程當中,知道經濟的增長是有區域不同的,我們不可能要求西北地區和東部一樣,產出那麼高,這個是不爭的現實。但是我們也不能說誰經濟產出高就應當獨自享受,必須把發展的成果惠及到全體社會成員,使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應當享受社會提供的基本界限以上的生活質量。

因此,我們說效率和公平之間的不協調必然不是乙個和諧的社會。

3樓:匿名使用者

女人和男人一樣多

有動物植物

如何保持生態平衡

4樓:匿名使用者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和物質迴圈在通常情況下(沒有受到外力的劇烈干擾)總是平穩地進行著,與此同時生態系統的結構也保持相對的穩定狀態,這叫做生態平衡。生態平衡的最明顯表現就是系統中的物種數量和種群規模相對平穩。

當然,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即它的各項指標,如生產量、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不是固定在某一水平,而是在某個範圍內來回變化。這同時也表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和維持平衡狀態的能力。當生態系統的某個要素出現功能異常時,其產生的影響就會被系統作出的調節所抵消。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和物質迴圈以多種渠道進行著,如果某一渠道受阻,其他渠道就會發揮補償作用。

對汙染物的入侵,生態系統表現出一定的自淨能力,也是系統調節的結果。生態系統的結構越複雜,能量流和物質迴圈的途徑越多,其調節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響的能力,就越強。反之,結構越簡單,生態系統維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

農田和果園生態系統是脆弱生態系統的例子。

人類對生物圈的破壞性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大規模地把自然生態系統轉變為人工生態系統,嚴重干擾和損害了生物圈的正常運轉,農業開發和城市化是這種影響的典型代表;

二是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的各種資源,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森林砍伐、水資源過度利用是其典型例子;

三是向生物圈中超量輸入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產品和廢物,嚴重汙染和毒害了生物圈的物理環境和生物組分,包括人類自己,化肥、殺蟲劑、除草劑、工業三廢和城市三廢是其代表。

保持生態平衡:1、保持環境因素不發生較大的改變;2、保持生物多樣性;3、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

如何完善自我,如何完善自我?具體方法?

想完善自我,首先作事情要有計畫和目標.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弱點,擁有乙個積極上進的心態,樂觀.大度.幽默.來提公升自身的價值.從細節入手,慢慢積累,不就你就會發現自己的進步了 完善自我是很漫長的,要耐心哦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親,您好!1 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的性格有深入的了解。我們的性...

如何完善性格 提公升情商?如何提公升情商

想要完善性格,提公升情商,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資料多和人練習這樣話可以及時找出自己的不足,能夠盡快加以改正,這樣就能夠更加快速準確的完善性格,提公升情商。要完善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情商 這不僅以自己的身體有關係,你還要鍛鍊自己的腦力,你可以去做一些運動,然後你要經歷很多事情,才能豐富自己的經驗,...

如何實現生態環境網格化監管系統,什麼是生態環保智慧型監管平台?

我認為生態網格化的建設就是根據一定的屬性,將zhidao生態地域劃分成若干網格狀的單元,並對每一網格實施動態 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種數位化管理模式。智慧型之間通過多次調研自主研發了生態環境網格化監管系統。該系統按照 屬地管理 分級負責 全面覆蓋 責任到人 的原則,通過gis技術將網格中的網格劃分 網格...

如何完善我國現代企業制度 簡述題

現代企業制度是企業產權制度 企業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制度的總和。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以產權制度為基礎的,三者分別構成企業制度的不同層次。企業制度是乙個動態的範疇,它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創新和演進的。現代企業制度定義為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企業法人制度為主體,以有限責任制度為核心,以產權清晰 權責明...

如何搭建會員管理體系,如何建立完善的會員服務體系

可以使用會員管理軟體,目前市面上的會員管理軟體功能很齊全,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優勢,你可以說下你的行業,有什麼需求,這樣我才能更好的給你介紹。一般來說會員管理軟體有客戶資訊管理 會員卡券 積分 回訪管理等,有興趣我可以給你介紹更多。所以最好是自己去多試用比對,首先要考慮能否滿足你的需求,還要考慮使用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