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晉文之事》 中心思想,齊桓晉文之事主要內容

時間 2023-04-26 06:45:10

1樓:旅遊達人在此

中心思想:通過孟子遊說齊宣王提出放棄霸道,施行王道的經過,比較系統地闡發了孟子的仁政主張。

本文鋪張揚厲,縱橫恣肆,各段之間又聯絡緊密,一氣呵成。孟子散文的氣勢源於他堅毅的人格,他對自己的主張,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廣博的學問,氣盛則言宜,所以談起話來理直氣壯,剛柔相濟,詞鋒犀利。

但本文不僅波瀾起伏,氣勢磅礴,而且邏輯上十分嚴密,一環扣一環,表面上散漫無紀,實則始終圍繞「保民而王」這一中心論點,層次清晰地步步深入,由齊宣王的不忍之心推出他有行王道的基礎,進而論述不行王道是不為,而非不能。

不為王道是因其心存霸欲,所以又力論霸道的不可行及其危害。至此,孟子才仁政藍圖,令齊王心動目眩,迫切希望實行王道,於是孟子又向齊宣王說出了實行王道的具體措施。全文如滔滔江河,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2樓:帳號已登出

《齊桓晉文之事》 中心思想是通過孟子遊說齊宣王提出放棄霸道,施行王道的經過,比較系統地闡發了孟子的仁政主張。

這篇文章記孟子遊說宣王行仁政。說明人皆有不忍之心,為國君者,只要能發揚心中這種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難保民而王。文章通過孟子與齊宣王的對話,表現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張,也表現了孟子善辯的性格和高超的論辯技巧。

齊桓晉文之事》寫作特點。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頗能反映孟子散文結構嚴謹、中心突出、論點明確、說理充分、感情激越、氣勢磅礴這些基本特色。

本文是對話體議**,孟子要在與齊宣王的對話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就必須揣摸對方的心理,誘使對方順著自己的思路來談話。因此本文在寫作上比較曲折委婉,層層深入,而且說理既邏輯嚴密,又注意形象生動。本文的藝術特色有如下幾點:

3樓:

文章表面上散漫無紀,實際上始終圍繞「保民而王」這一中心論點層次清晰地步步深入,由齊宣王的「不忍之心」推出他有行」王道」的基礎,進而論述不行」王道」是」不為」,而非「不能」。不為「王道」是因其心存霸欲,所以又力論霸道的不可行及其危害,最後,才孟子的仁政藍圖,令齊宣王心動目眩,迫切希望實行王道,於是,孟子又向齊宣王說出了實行王道的具體措施。

齊桓晉文之事主要內容

4樓:馮家劉姑娘

齊桓晉文之事主要內容如下:

1、齊桓晉文之事是一篇課文,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2、齊桓晉文之事通過孟子遊說齊宣王提出放棄霸道,施行王道的經過,比較系統地闡發了孟子的仁政主張。

3、齊桓、晉文:指齊桓公小白和晉文公重耳,春秋時先後稱霸,為當時諸侯盟主。宣王有志效法齊桓、晉文,稱霸於諸侯,故以此問孟子。

齊桓晉文之事》記錄了孟子與齊宣王的一次談話。齊國在宣王之父威王時,曾經兩次打敗魏軍,宣王時又破燕國的國都,雄踞東方,威震諸侯。這時的齊宣王躊躇滿志,懷有以戰稱霸、君臨天下之願景。

當孟子來到齊國,他就要孟子支援和幫助他追求霸業,而孟子則利用這一機會,比較完整地闡述了行仁政而王天下的道理。

孟子》的《齊桓晉文之事》,是孟子說服齊宣王施行保民的仁政的言論。說明王天下的關鍵,在於保民;保民的根源,在於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於推行仁政;推行仁政的具體措施,在於制民之產。這是全篇的章旨。

孟子的保民和。

齊桓晉文之事200字介紹 - 一般認為齊桓公生卒是西元前685-643年,晉文公是西元前671-628年,晉文公比齊桓公小大概14歲。個人能力,晉文公要強一些。齊桓公把政務都交給管仲,自己倒是花天酒地的,管仲一死,國內就失控了,結果給活活餓死。

表現了孟子反對。

齊桓晉文之事重點句子翻譯是什麼?

齊桓晉文之事重點字詞解釋是什麼?

齊桓晉文之事一句一譯是什麼?

齊桓晉文之事重點字詞是什麼?

齊桓晉文之事重點字詞解釋是什麼?

齊桓晉文之事重點字詞翻譯是什麼?

齊桓晉文之事最後一段翻譯,求齊桓晉文之事的翻譯

孟子 說 沒有長久可以維持生活的產業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於老百姓,沒有固定的產業,因而就沒有長久不變的心。如果沒有長久不變的善心,就會 不服從約束 犯上作亂,沒有不做的了。等到 他們 犯了罪,隨後用刑法去處罰他們,這樣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愛的君主掌權,卻可以做這種陷害百姓的事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