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本指夜間水汽露水,「沆瀣一氣」典故中的「沆瀣」是指什么

時間 2022-12-07 18:50:39

1樓:匿名使用者

沆瀣一氣

讀 音:hàng xiè yī qì

成語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成語釋義: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鏈結在一起.現常表示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含貶義.

典故內容:隋唐時期,凡是讀書人要做官,都必須通過科舉考試.唐僖宗當政期間,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各地已經取得一定資格的讀書人,來到長安應考.

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見崔瀣的很有才華,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就等著發榜了.主將這次考試的**名崔沆.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覺得好,就把他錄取了.

發榜那天,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興.按照當時的習俗,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技術考試及第可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發榜後,門生要去拜訪恩師.

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為座主,見崔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顯得格外高興.也真是巧合,"沆" "瀣"二字合起來是乙個詞.

表示夜間的水氣.霧露.於是,愛湊趣的人就把二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

"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象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

近義詞:狼狽為奸、同流合汙

反義詞:志同道合、肝膽相照、精誠團結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用法:比喻壞人門勾結在一起,幹違背天地良心之事

2樓:張羽翾

沆瀣一氣

喻氣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

沆瀣一氣

hàngxiè-yīqì 唐科舉考試中,考官崔沆取中了一名叫崔瀣的考生,有人嘲笑道:「座主門生,沆瀣一氣」(見錢易《南部新書》)。後比喻意趣投合的人勾結在一起

沆瀣本指夜間的水氣、露水;但沆瀣一氣典故中的沆瀣卻是指?

3樓:秋水vs夏花

隋唐時,讀書人要做官,都要經過科舉考試。唐僖宗當政期間,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各地已經取得一定資格的讀書人,來到長安應考。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叫崔瀣的很有才學,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就等著發榜了。

主持這次考試的**名崔沆。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覺得好,就把他錄取了。發榜那天,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興。

按照當時的習俗,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發榜後,門生要去拜訪恩師。崔瀣自然也不例外。

崔沆作為座主,見到崔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顯得格外高興。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來是乙個詞。表示夜間的水氣、霧露、於是,愛湊趣的人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

「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像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

4樓:匿名使用者

指唐僖宗時的崔沆(當時科舉主考官)、崔瀣(考生),「沆瀣」是將兩人的名連起來。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沆瀣本指夜間水汽、露水,介沆瀣一氣典故中的沆瀣卻是指:

5樓:傻笑一波

隋唐時,讀書人要做官,都要經過科舉考試。唐僖宗當政期間,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各地已經取得一定資格的讀書人,來到長安應考。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叫崔瀣的很有才學,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就等著發榜了。

主持這次考試的**名崔沆。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覺得好,就把他錄取了。發榜那天,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興。

按照當時的習俗,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發榜後,門生要去拜訪恩師。崔瀣自然也不例外。

崔沆作為座主,見到崔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顯得格外高興。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來是乙個詞。表示夜間的水氣、霧露、於是,愛湊趣的人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

「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像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

6樓:潮汐暮汐

崔沆、崔瀣,人名。只是恰巧 沆瀣也是指露水,所以將沆瀣一氣連在一起。

有個很常用的成語叫「沆瀣一氣」,沆瀣是什麼東西?

7樓:生清綺

沆瀣一氣是個很常用的貶義成語,意思是說那些臭氣相投的人勾搭在一起,和一丘之貉、狼狽為奸相近。但這個成語也有點特殊,因為乙個四字成語裡竟然有兩個生僻字。如果要問沆瀣是什麼意思,可能知道的人真不多。

「沆瀣」兩個字都是三點水,很明顯和水有關。這兩個字單獨拿出來看的話,都是水氣的意思,特指清晨的那種露水。但是,清晨的露水又沒招誰惹誰,怎麼就成貶義了呢?

其實這個成語的**是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宋代學者錢易有一部筆記叫《南部新書》,記錄的都是唐朝的各種奇聞異事,其中就有乙個有趣的故事。

隋唐開始,科舉制度出現了。以前的魏晉南北朝,官路被世家大族壟斷,貧寒子弟很難做官,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只要你原意讀書,考試考中了就能入仕。很多讀書人都選擇了這條路。

唐僖宗時代,某一年在長安搞了一場考試,全國各地的讀書人都跑到長安來應考。有乙個考生名叫崔瀣,從小品學兼優,才華橫溢,他寫的詩文在考生之間也是有不小名氣。這次考試大家並不是抱著你死我活的戰鬥心態來的,大家都比較隨意,考考試,交交朋友,其樂融融。

這次考試的主考官名叫崔沆。他改卷子的時候看到了崔瀣的詩,發現寫得太棒了,拍案叫絕,果斷把崔瀣列為第一。雖然他們都姓崔,但是之前並不認識。

考試成績出來那天,大家都在榜前圍觀。

崔瀣被前面的人擋住了,看不到榜單。這時,旁邊的考生拍著崔瀣的肩膀,告訴他上榜了。崔瀣很激動。

唐宋時代有乙個規矩,科舉考中的人,自動就算作考官的學生,以後就以師生相稱了。比如宋朝歐陽修作為主考官錄取了蘇軾,蘇軾就自動成為了歐陽修的學生。

而崔沆和崔瀣這對師生就有意思了,因為這兩個人的名字連起來是「沆瀣」,古代本來就有乙個詞叫做沆瀣,意思是露水。當時人挺有才,創造了一句話傳開了: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這話的意思就是說老師崔沆和學生崔瀣兩人就像清晨的水氣和露珠,總是連在一起。這句話誕生的時候完全沒有貶義,只是一句打趣的話,是想說明師生二人的名字很有趣,才華也相近。這對師生間完全不存在什麼洩露試題、送禮考高分之類的事情。

問題是,崔瀣中舉後,沒多久就當上了不小的官。有些人就眼紅了,認為崔瀣肯定是送禮了,不然公升官怎麼這麼快,有人就來質疑。之所以會有人質疑,是有背景原因的。

唐朝科舉因為也是剛剛實行沒多久,不像後來那麼嚴格,沒那麼多考場守則,所以唐朝考場上經常出現行卷之風。行卷就是考生平時可以把自己寫的一些好作品找關係偷偷拿給考官看,給自己加一點考試之外的砝碼。這種事很多著名人物都幹過,比如王維,考試前就通過岐王把自己引薦給太平公主,然後就中了進士第一名。

當然,王維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你也可以說他找關係走後門,但這在唐朝是很正常的事,這種行卷之風很盛行。崔瀣和崔沆之間並沒有這種行卷之事,但被其他人質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這麼一來,質疑的人多了,大家都開始說沆瀣一氣,結果乙個完全因為開玩笑創造的成語「沆瀣一氣」就成了貶義,表示那種暗中勾結的意思。

這就是「沆瀣一氣」的來歷,本來是乙個讚揚師生齊心的成語,剛誕生沒多久就變成了乙個貶義詞,這個成語可以說是很悲催了。

8樓:忻夢秋繁仕

沆瀣一氣是乙個漢語成語,原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鏈結在一起,後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語出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

唐代盛行科舉制度,當時的讀書人都爭著參加科舉考試,考中了就能做官。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

875年)

,在京城長安舉行一次規模很大的考試,

許多讀書人紛紛來到長安應考。考生中有個人名叫崔瀣,頗有才學。

主考官崔沆連日批閱考卷,批到崔瀣的卷子,大為讚賞,連聲叫好。發榜那天,許多人圍榜**,有的還高聲地念著名單。突然,有個人向站在他身旁的崔瀣連聲道喜,原來崔瀣榜上有名,考中了。

按當時規矩,科舉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崔瀣不免要以門生的身份,鄭重其事地前去拜謁「恩師」崔沆。

真是巧得很,主考官叫崔沆,門生叫崔瀣,這「沆瀣」二字,本意是指夜間的水氣、霧露,

如今剛好在兩人的名字上合到一塊,實在難得。一時,許多人聚在崔府門前,看個熱鬧。人們指指點點,津津樂道,於是,愛湊趣的人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

「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像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本來這是一句玩笑話,並不含貶義,崔沆、崔瀣也不存在營私舞弊的情況,不過後來有人聽說崔瀣中舉後很快就得到很好的官職,遭到他人質疑,於是便把「沆瀣一氣」的說法暗指他們倆後私人關係。

漸漸地,"沆瀣一氣「從一句玩笑話變成了乙個含貶義詞的成語。

沆瀣一氣典出何處?

9樓:匿名使用者

「沆」字粵語讀「杭」,普通話讀hang的第四聲;「瀣」字粵語和普通話都讀「械」音。「沆瀣」二字都指夜間的霧氣或露水,所以「沆瀣一氣」即是沆也氣,瀣也氣,沆瀣本是一氣啊!無褒無貶,明顯的中性。

它本來的意思指一回事,可解作意氣相投;不過,現在同此語,多數都是當作貶義語了,形容壞脾性一樣,互相勾結,臭味相投。詞義的變遷,有進是神奇難料的。

這個成語出自宋朝錢易所著的《南部新書》戊集。書中有「座主門生,沆瀣一氣」句,意思是老師和學生,一回子事啊!按照字詞分析,「座主」是主考官的意思,「門生」是指學生,錢易說的「沆瀣一氣」除了說沆和瀣都是一樣的霧水之氣以外,到底老師和學生與「沆瀣一氣」有何干係呢?

這要把錢易寫的故事看全,才知箇中緣故。

原來那位老師姓崔名沆,是唐僖宗派他做僖宗乾符二年(公元八七五年)替朝廷招聘人材的主考官。偏偏這位崔沆錄取的學生也姓崔,單名叫瀣。老師崔沆錄取了學生崔瀣,同姓已經被人看作奇巧了,而他們的名字是一「沆」一「瀣」,又一巧合,都是水氣霧露,立即傳為趣談。

所以錢易在記寫這件事的時候說,「座主門生,沆瀣一氣」了。錢易原句,絲毫沒有貶斥這對師生,只是流露出二人同姓,名字又都是水霧「同氣」,感到實在巧合得有趣!他**想到,後世將此語當作臭味相投了呢!

10樓:默文兒

hàng xiè yī qì

沆 瀣 一 氣

【解釋】: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示例】:皓東的敏銳活潑,和勝佛的豪邁靈警,兩雄相遇,尤其~。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四回

【近義詞】:狼狽為奸、同流合汙

【反義詞】:志同道合、肝膽相照、精誠團結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