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秋戰國,秦朝和漢朝的一些問題

時間 2022-11-22 06:15:44

1樓:河撈

這是要寫**嗎。。。。。粗淺的談談我的看法吧獨尊儒術裡面隱含了一層意思,即:君權神授,尊君尊師。

這是漢一通後,尤其為後世帝王所運用的主要原因。而且儒家代表的士的階層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作為封建社會的上層群體存在,東漢的豪強地主,西晉的門閥政治,乃至後世唐宋的節度使,都是依靠士族,儒家學術為士族文化的根基所在。這一點,也是從文化上導致獨尊儒術的局面。

至於法家沒有廢弛,可以這樣解釋,而法家中強調法為先師,屬於列國紛爭出現的一種思想端倪,並沒有形成一定的氣候,對比歐洲歷史上重法的傳統,可以粗略解釋為城邦,或者較小的封建領地,重法可以起到鼓勵生產,約束軍紀的效果,為諸侯用而不為帝王用,因此有亂世重法一說。

而法的訴求,會一直在社會關係中扎根下來,隨著階級的演變,最後成為約束社會關係的主要工具。

2樓:by魚指紋同學

春秋戰國時代是諸候國割據的年代,所以能容易形成百家鳴的一種現象,而秦朝作為法制國家是立國之前就已確定並靠這種制度成立了秦朝;漢朝初期是實行道家的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並成立,這個都是為了適應現有的時代所定製的。法家追求的是法,法不外乎人情,對於後世的立法上,禮法並重,在現有的法律也體現了依法制國的理念。

3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代,國家處於四分五裂時期,各個國家都想尋求讓國家強大的方法,秦朝在那個時候採用商鞅變法,實行「軍功制」完成了了全國統一,秦始皇專注立法,實施對全國的管理,漢朝前期百廢待興,人民受戰爭之苦,難以生存,文景之治實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使得經濟復甦,到了漢武帝時期,經濟發展,軍事勝利,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為儒家思想強調要忠君,肯定帝王的權利,對統治人民的思想有幫助,至於法律,那是每朝每代都必須實行的,也是國家存在的**,法家雖然沉寂下來,但是法家主張的法學思想,體現了公平的理念,乙個國家必須要有法律才能長治久安,但是也決不能只用法律來統治

秦朝早還是漢朝早?

4樓:空閒的迷茫者

是秦朝早。漢朝是繼秦朝之後。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從西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稱「始皇」始,至西元前207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止,秦自誕生至滅亡,只有短短15年,堪稱「史上最短命帝國」。

秦朝最致命的問題在於這幾點原因:

1、這個政權的建立是有基因缺陷的——始皇是以武力統一天下的,原本屬於各國的百姓都不可避免地會有故國情懷,而當下秦朝的政權合法性還未能獲得舉世的公認。

2、秦國的法治推行了100多年之後,其本身已經逐步地走向了僵化。第一,史記陳勝世家中記載陳勝吳廣因為延誤了戍期,法令失期當斬,導致陳勝吳廣遂反。

3、秦朝官吏的執法過於粗暴。秦國是個耕戰國家,獎勵軍功。統一之後原本應該早日結束的軍事管制制度被無限期延長了。

4、秦朝的徭役過於嚴重,並伴有族群間的歧視。稍微一觀察,我們發現,劉邦、項羽、英布等秦末梟雄,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是關東人,而且他們幾乎都有在關中服徭役的經歷。

5、秦國的統一程序具有殖民征服般的政策,這使得關東人遭受了極大的苦難。秦國凡攻略一地,必奪其地,遷徙秦民居之。

5樓:殺了佛祖我成佛

秦朝早。

秦朝(西元前221年-西元前207年) ,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區分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

秦國原為周朝的乙個諸侯國,到秦始皇繼位後,於西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後攻滅關東六國,完成華夏大一統,後北擊匈奴、南並百越,建立中國空前遼闊的王朝。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與趙高合謀篡改秦法導致秦末農民起義。西元前207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漢朝(前202—220年 )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共歷二十九帝,享國四百零五年。漢朝因尚火德故稱為炎漢 ,又因皇室姓劉而被稱為劉漢。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西漢,漢初在消滅異姓王和諸呂之亂後政局趨於穩定。漢文帝、漢景帝採取養生息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拓土,被今人稱為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史稱孝宣中興 。8年,王莽篡漢,西漢滅亡,不久爆發綠林赤眉起義。

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 ,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中期發生戚宦之爭和黨錮之禍,於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

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6樓:我若為俠

秦(西元前221年-西元前206年)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因此秦朝比漢朝早

7樓:怒喜思悲恐

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

8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西元前221年-西元前207年

漢朝:西元前前202—公元220年

9樓:銀雪_銀

秦朝建立於西元前221年,滅亡於西元前207年。

漢朝前202—220年

所以秦朝早

10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啊,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代,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所以漢在後

11樓:匿名使用者

額 這個問題。。。秦始皇,他是中國第乙個皇帝,沒有叫漢始皇的吧

12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秦朝 吳廣起義 才有後來的漢朝

13樓:烏蘭布和

秦皇漢武,先有秦,後有漢,當然是秦朝早。

14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秦滅了以後劉邦項羽爭霸,最後劉邦建立漢朝

15樓:空想之神

秦朝,古人說秦漢秦漢嘛

秦和漢朝屬於春秋戰國時期

16樓:匿名使用者

秦國屬於,但也是秦終結了春秋戰國,漢朝就不是了

春秋戰國時期(西元前770年-西元前221年),東周在戰國後期(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代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西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乙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西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註的《戰國策》。

17樓:匿名使用者

東周後期。列國爭強。逐鹿中原。稱為春秋和戰國時期。戰國中的秦國滅掉六國。統一了中原。建立了一統的王朝秦朝。在秦滅亡後。劉邦在滅掉項羽後建立了漢朝

春秋、戰國、秦朝、漢朝、三國、晉代的名人

18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管仲,伯樂,孟姜,伯牙,屈原,宋玉,呂不韋,伍子胥。秦朝:嬴政,李斯,項羽,趙高,蕭何,劉邦,陳勝吳廣。三國太多了耳熟能詳。

19樓:沒事捯飭兩句

春秋時期的晏子使楚,戰果時期的,和氏璧,秦朝的荊軻刺秦,漢朝的劉邦項羽,三國就多了去了,曹操,五虎將,晉帶李清照

20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 老子 莊子 孫武 吳起 管仲 齊桓公 呂不韋 趙奢 趙括 白起 趙牧 郭開 韓闖 李園 信陵君 劉恆奇 王翦 蒙恬 劉邦 蕭何曹參 韓信 樊噲 張梁 劉徹 東方朔 主父偃 李斯 趙高 秦始皇 二世 章邯

春秋戰國時期和西漢時期哪個前哪個後

21樓:明哥歸來

春秋戰國在前,西漢在後。

春秋戰國時期(西元前770年-西元前221年),東周在戰國後期(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代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乙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西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註的《戰國策》。

西漢(西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又稱前漢,與東漢合稱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14帝、1主(傀儡皇太子孺子嬰),享國210年。

秦朝滅亡後,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西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國號漢,史稱西漢,定都長安。

22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在前,之後是秦朝 漢朝

春秋戰國與漢代相差多少年

23樓:匿名使用者

東周分為兩個階段:春秋(西元前770—前476年);戰國(西元前475—前221年)

西漢(西元前202—公元9年),所以春秋到西漢建立一共經歷了568年

春秋戰國的領土問題,關於春秋戰國的一些問題

戰國七雄 齊 都城在臨淄 今山東淄博附近 早期國土在現在的山東北部,後期與楚國瓜分魯國後,基本占領山東全境,勢力也一度擴大到淮河流域。楚 又名荊,先後有很多個都城,地理位置大致在現在的湖南湖北 古荊州 後期向東擴張到淮河流域,並攻滅了長江下游的吳越兩國,領地非常大,幾乎囊括了淮河以南的半個中國。燕 ...

春秋戰國時期和戰國時期有區別嗎

春秋戰國時期和戰國時期是有區別的,春秋戰國時期包含戰國時期,而且在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比戰國時期多很多,它們的區別是 1 春秋戰國是西元前770年到西元前221年 而戰國時期是西元前475年到西元前221年。2 春秋戰國的春秋時期是屬於東周的乙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 晉文公...

關於春秋戰國以及秦漢時期皇帝 諸侯 的稱號

惠 文 獻 桓 景 襄 成 等叫做諡號。古代帝王 貴族 大臣死後,據其生前業蹟評定的 帶有褒貶色彩的稱號。鄭玄注雲 諡者,行之跡也 五經通義 有德則諡善,無德則諡惡,故雖君臣可同。上古有號無諡,周初始制諡法,至秦廢。漢復其舊,歷代因之,至清止。帝王的諡號一般由禮官議上。依據生平業績,根據 諡法擬定諡...

和戰國七雄有關的成語,有關春秋戰國和戰國七雄的成語

圍魏救趙,指鹿為馬,負荊請罪,毛遂自薦,雞鳴狗盜,紙上談兵,杞人憂天,亡羊補牢,一鳴驚人,圖窮匕見,奇貨可居 負荊請罪,三令五申,圍魏救趙,紙上談兵,胡服騎射.有關春秋戰國和戰國七雄的成語 毛遂自薦,雞鳴狗盜,負荊請罪,原璧歸趙 中原逐鹿 完璧歸趙 氣貫長虹 百家爭鳴 退避三舍 圍魏救趙 臥薪嘗膽 ...

關於春秋末年的成語及意思,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

鞭長莫及 各行其是 喧賓奪主 厲兵秣馬 攻城掠地遠交近攻 弱肉強食 門庭若市 良莠不齊 待價而沽擇木而棲 毛遂自薦 脫穎而出 名噪一時 雞鳴狗盜等而下之 東奔西走 不寒而慄 臥薪嘗膽 完璧歸趙負荊請罪 刎頸之交 圍魏救趙 聲東擊西.太多了,你乾脆下乙個中華成語千句文看吧.至於故事,想用哪個成語你就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