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師兄,敢說自己於佛法已獲得勝解

時間 2022-11-24 19:05:32

1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不是還要人家拿出來給你看看?然後多少錢一斤買下來?

2樓:匿名使用者

單單理悟是不夠的~一定要親身經歷體悟...

這就是為何有人要去雲遊...真的是"八方吹不動"?

忍辱的場合~您忍了多少?您是平時常常考慮別人~還是大多想到自己? 這是很明顯易見的問題...

不能騙自己...

大家共勉之!

3樓:匿名使用者

勝解,之上還有最勝解,所以,它是比較級,就是比某些人理解得更好些,而已。

不錯,佛經上某些菩薩的勝解,是超越常見。

但是,今天在座的眾生當中缺少菩薩,所以勝解是有一兩個勝解,也不可得其甚深境界。

4樓:寒燈客

阿彌陀佛,佛所說法不深,是眾生在那裡胡亂用心而已。

無生實相本來平常,就是因為胡亂用心,佛才沒辦法拿出法門八萬四千。

當然,樓主的出發點是好的。不過,能不能先拋開情緒上的執著,踏踏實實起修呢?

5樓:

末學愚鈍,還是老實念佛,求生極樂淨土吧。

南無阿彌陀佛

6樓:匿名使用者

某人走在路上突然對身邊的行人喊到:喂!路人中哪位敢說自己於走路已獲得勝解?

請教佛法名詞

哪位學佛師兄給我解一下心結,什麼是謗佛?如果說了「別去學什麼什麼」的話,是謗佛法僧麼!很是糾結?不

7樓:因緣法

當我們學整數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認為分數是錯的。當我們學會正數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認為負數是不對的。學佛也是這樣。

因此,在開悟之前,我們普通學佛者盡量不要批評別的學佛者如何如何,誰是正法誰是外道誰是魔。學佛講對機。無論小大乘密宗人天乘,只要對機,就是最好的法門。

我們學什麼,把它當做第一是沒錯的。這就夠了。學佛前和剛學佛時,難免有誹謗的言論。

因此,學佛後,要常懺悔,精進修行,自然罪業也隨之轉化。

8樓:周公後

不用那麼糾結啦。許多高僧大德在沒有學佛之前,都曾認為學佛是迷信,不僅自己不學,而且也反對別人學佛。但當他們一旦明白佛法是讓人覺悟的方法的,他們便到處宣傳佛法的真理。

因為迷惑,所以用自己的心去造惡業;一經覺悟,便用自己的心去造善業,造淨業了。所以,你只要能夠不再因為迷惑顛倒而去說佛法不好之類,甚至你知道佛法在講使人覺悟的真理之後,便向有緣人宣傳佛法的真理,那就功德無量了。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樓:派派控

雖然也學佛,但我不大了解,不好意思!

我想修關於佛教的課程???

10樓:香光念佛

你可以到廬山東林寺的**免費索取《淨土宗教程》一書,系統的修習。祝師兄早證菩提,圓成佛果!南無阿彌陀佛!

11樓:慈悲圓滿

回答完畢,謝謝觀賞。

12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師兄能夠有很好的因緣接觸到名師那麼完全可以按照他的指導進行正確的修行。

但是這樣的機會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遇到的,特別是在當下這樣表裡不一的時代。

所以末學結合自己的經驗談談怎麼樣自學。

第一是聞,就是通過對經典的學習,樹立正見的過程,正見就是方向,方向從那裡來?從佛陀的遺教中來,我是在圖書館去借閱了大量的經書,經過自己的摸索,我覺得首先要學習的是雜阿含經,因為是整個佛教的基礎教義,然後是學習攝大乘論,這個論是無著菩薩系統的整理大乘佛學寫下的,杭州佛學院剛曉法師有翻譯本,你可以搜尋下。然後就可以學習大乘經典了,楞嚴經,楞伽經,金剛經等等,我隨身帶一本,有時間就讀。

第二是思,在聞的基礎上樹立正見,我們知道了佛說的三法印,比如諸行無常,要結合自己生活工作中的經驗去思考,佛說得對不對哪?四聖諦,苦,集,滅,道,緣起性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等等都是這樣的如實,如理的去思考。得到勝解,決定了。

這樣就能夠產生正思維,正思惟是如實看待事物的結果。思想是很重要的,只有在具備正見的基礎上才能夠產生正確的思維,有正確的思想才能夠指導正確的修行,具體化就是出世間的思維,做任何事情是善意的,沒有傷害其他人和眾生的心念公升起,這樣不斷的強化才能夠更好的修行並且趨向涅槃。

第三是修,我們通過思考,更加堅定信仰,我們要行動起來,要發起菩提心,我要成就無上正覺!修行的道路有很多,結合自己的不足,通過前面的學習找到自己適合的道理,比如念佛,參禪,修習止觀等等,持之以恆,精進,不放逸的前進下去。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為何夢中之事每知是假,而醒時卻認世界為真呢?哪位師兄可以用佛法來做詳細的說明呢?最好能說明原理。

13樓:匿名使用者

夢中明明有六趣,醒時空空無大千。

醒時、睡時亦是夢(意識心)。醒時方便講為「潛表意識」,睡時方便講為「深層細微潛意識」,其實他們是相互作用,互相影響的。醒時以「潛表意識」,來熏習「深層潛意識」,睡時,「淺表意識」,處於休眠狀態,而由「深層潛意識」,在作用。

佛法唯識講「種子起現行」,「現行薰種子」。

佛法講「熄滅貪嗔痴」「守五戒,修十善」亦是通過「淺表意識」放下「深層潛意識」的執著,換句話講,就是不要熏習(老想著或去行動)起心動念重的種子,即(意識心)。讓重(執著)的意識心慢慢放下,俗話講「沒有強烈的情緒波動」「看待事物很平淡」,這要依據佛教儒家的思想,作為自己行為和思想的方向!

當修行者,慢慢的放下了重的起心動念後,會體會到睡時夢是假,醒時夢亦不真,這個世界唯一顆「心」,在作用!所以,聖人講,改變自己的「心」很重要!

對於修行者來講,夢境有時是一種訊號!

14樓:匿名使用者

人出生以後,受到眼見耳聞等感覺途徑的影響,慢慢迷失掉了自己的本真。

您知道「耳聽是虛,眼見為實」,卻不知道我們所站的角度所持有的觀念,有時會對我們所看見的景象作出虛假的判斷。

比如我們在生命的年輕時代,無法準確地知道自己的生命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結束。於是當我們置身於某種環境時,就會產生「必須做到什麼程度」之類執著。

我們也習慣於回到家中見到我們的房屋我們的父母或者其他家人,然而我們卻往往忽略掉,終究會有一天我們的父母必須離我們而去。

佛以大覺者的視角看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離別,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盛;然而我們往往生而不知死,聚而不知散,來而不知去。

莊子說的好:當我們從夢裡醒來的時候,我們自以為是醒來了;卻不知道,我們是在更大一些一另外乙個睡夢中。

15樓:吉祥芸

一真一切都是真,一假所有假,所以現實和夢中世界是一樣的,沒有乙個夢外世界存在,不是說那天我如佛般覺悟了,現實外面還有個世界,不是這樣的,當你看透世界,了透一切,是發現原來世間本來如此,我們要做的就是避免麻煩,用最輕鬆自在態度生活,到離開人世間你可以選擇到美好世界(極樂世界,東方琉璃世界,華藏世界等等)去,也可以選擇隨緣再來人世間遊戲。

所謂人生如夢,就是我們沒有看透世間真相時,被外在的東西迷惑,一遍遍在人世間遊戲,卻始終沒有畢業,只要那天我們玩厭了,選擇要智慧型看世間,我們自然會思考,分析;就可以了透人世間一切。就可以跳出迷茫、迷惑;清醒生活。

請問各位師兄,「毀謗我者,不墮地獄」是哪位佛菩薩的大願,出自哪部經典,有人知道告訴我,感激不盡。

16樓:匿名使用者

我真不記得有這句話,佛法僧三寶,不可誹謗,這句話應該是小孩子說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太了解,是不是地藏菩薩呀

關於結緣佛經,哪位師兄知道的指點下小弟我

結緣的書,一般都印功德名。不必多心,當存隨喜感恩的心。阿彌陀佛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很好啊!念此經 持此咒 如能發心幫助佛教事業,能得大富貴大財寶,一切入世榮華富貴皆得,一切出世佛國淨土可去。世上很難得這部經啊,珍惜啊!佛祖慈悲!金剛經雲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菩薩以無所住而...

哪位師兄知道我適合讀什麼經?(求專業人士回答)

阿彌陀佛,這個問題不在於誦什麼經或者聽什麼佛教歌曲,而在於你是不是有正確的知見去看清楚這個問題的實質,然後直面問題去解決它。首先,你相不相信因果。一心行善,善因善果,但是因果並不是同時出現的,就好比你種下一顆種子不可能馬上就結果一樣。善因要經過一段時間,等各種的緣份到了,果自然就來了。所以,繼續堅持...

哪位大哥能幫忙把日語中有自他動詞對應,沒有他動詞對應的自動詞

都是自己記得,就算總結出來那也是冰山一角,建議遇到乙個記乙個 只有自動詞沒有相對應的他動詞的。如 居 咲 行 來 寢 泣 眠 老 只有他動詞而沒有相對應的自動詞的。如 買 売 話 聞 読 書 見 打 思 考 對應的自他動詞 集 集 立 立 倒 倒 延 燃 燃 隠 隠 出 現 殘 殘 自動詞一般用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