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級個人所得稅不含稅級距稅率表,個人所得稅計算表中含稅級距和不含稅級距的區別是什麼?

時間 2022-03-11 18:22:04

1樓:虎說教育

最新7級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如下:

上表中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

個人所得稅中,由任職、受僱單位負擔納稅人的個人所得稅現象比較常見。現在公布的個人所得稅政策中,暫時尚未直接給出不含稅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的稅率表。可以利用含稅級距稅率表計算推倒出來,具體方法如下:

1、計算出各個級距內應納稅所得額上限對應的個人所得稅金額。

2、用各個級距內應納稅所得額的上限減去累計個人所得稅金額即可計算出不含稅應納稅所得額的上限金額(最後乙個級距為下限金額)。

擴充套件資料

單位或個人為納稅義務人負擔稅款的計徵辦法

應將納稅人的不含稅收入換算為應納稅所得額,然後再計算應納稅額。具體按以下情況處理:

1、雇主全額為雇員負擔稅款。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1-稅率)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雇主為其雇員負擔部分稅款。

(1)定額負擔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雇員取得的工資+雇主代雇員負擔的稅款-費用扣除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雇主為其雇員負擔一定比例的工資或者負擔一定比例的實際應納稅款的,比例負擔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未含雇主負擔的稅款的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負擔比例)÷(1-稅率×負擔比例)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樓:神識喔方

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不含稅)

9月1日起調整後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全月應納稅額不超過 1455元 3% 0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 1455元至4155元 10% 105全月應納稅額超過 4155元至7755元 20% 555全月應納稅額超過 7755元至27255元 25% 1005全月應納稅額超過 27255元至41255元 30% 2755全月應納稅額超過 41255元至57505元 35% 5505全月應納稅額超過 57505元 45% 13505

3樓:

北京調之後的

個人所得稅計算表中含稅級距和不含稅級距的區別是什麼?

4樓:

含稅級距適用於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區別在於由單位還是個人負擔個人所得稅。

舉例:含稅級距

老闆給你發工資的時候,相當於跟你講:"這是我這個月給你的工資,個人所得稅我是不管(負擔)的,需要從你工資裡扣除,然後由公司代你繳納」。

換句話說就是,需要交納的個人所得稅是從你的該月工資裡出的,你實際得到的工資淨額是扣除個人所得稅後的工資。因此老闆給你發的總工資是含稅的,老闆發到你手中的工資是扣完你所得稅後的淨工資。

不含稅級距

如果老闆給你發工資的時候跟你講:「這是這個月我給你的純工資,如果需要交稅的話,由公司來承擔,你就甭管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稅款就由公司額外給你承擔,而不減少你實際得到的工資。因此,你的工資就是不含稅的工資。

擴充套件資料: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

***印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辦法》指出,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是指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

《辦法》共有9章32條,明確了專項附加扣除的原則和6項專項附加扣除的扣除範圍、扣除標準、扣除方式,以及保障措施等內容。

《辦法》規定,納稅人子女在全日制學歷教育階段(包括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的支出,以及子女年滿3歲至小學入學前處於學前教育階段的支出,納稅人可選擇由夫妻一方按每孩每月1000元扣除,也可選擇夫妻雙方分別按每孩每月500元扣除。

《辦法》規定,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繼續教育發生的支出,其中屬於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按每月400元扣除,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4年);屬於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和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扣除3600元。

《辦法》規定,乙個納稅年度內,由納稅人負擔的醫藥費用支出超過1.5萬元的部分,在每年8萬元的限額內據實扣除。可扣除的醫藥費用支出包括納稅人本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藥費用支出。

《辦法》規定,納稅人本人或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可以選擇由夫妻一方按每月1000元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20年)。

《辦法》規定,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沒有自有住房而發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在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畫單列市及***確定的其他城市的,按每月1500元扣除。

除上述城市外,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按每月1100元扣除;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城市,按每月800元扣除。夫妻雙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

《辦法》規定,納稅人贍養年滿60歲父母的支出,或者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經去世,納稅人贍養年滿60歲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支出可以扣除。

納稅人屬於獨生子女的,按每月2000元扣除;屬於非獨生子女的,與其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其中每人分攤的扣除額度不得超過1000元。

《辦法》要求,有關部門和單位有責任和義務向稅務部門提供或協助核實與專項附加扣除有關的資訊。同時明確,根據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民生支出變化情況,適時調整專項附加扣除範圍和標準。

5樓:覃書

一、含義不一樣:

1、含稅級距適用於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2、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二、通俗理解不一樣:

1、含稅級距:通俗理解就是,需要交納的個人所得稅是從該月工資裡出的,而實際得到的工資淨額是扣除個人所得稅後的工資。因此老闆發的總工資是含稅的,自己拿到手中的工資是扣完所得稅後的淨工資。

2、不含稅級距:通俗理解就是,如果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稅款就由公司額外承擔,而不減少實際得到的工資。因此,拿到的工資就是不含稅的工資。

三、計算公式不一樣:

1、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1-稅率)

2、應納稅所得額(含稅)=應納稅所得額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四、適用範圍不一樣:

1、含稅級距適用於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2、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6樓:防忽悠辦事處

通俗點說,如果公司發給你的是沒扣稅的工資(即稅前工資、含稅收入額),稅由你自己承擔的話,那你就要對照稅率表中含稅級距下相應的稅率計算應該交的個稅。不考慮社保等因素的情況下你實際到手的工資=稅前工資-繳納的個稅。

◉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如果公司發給你的工資是純收入(即稅後工資、實際到手的工資、不含稅收入額),個稅由公司來承擔,那麼公司在幫你計算應該承擔的個稅時,先要將稅後工資反推回稅前工資,反推時用的稅率是不含稅級距下的稅率。推算回稅前工資後再對照稅率表中含稅級距相應的稅率計算個稅。

◉公式:公司全額全額負擔稅款的: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1-稅率)

注:此公式中稅率及速算扣除數為稅率表中不含稅級距所對應的稅率。

稅前工資=應納稅所得額+費用扣除標準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注:此公式中的稅率及速算扣除數為含稅級距所對應的稅率及速算扣除數。(不考慮社保因素)

還有公司只負擔部分稅款得情況,也要反推回去計算個稅,公式比較麻煩,就不列舉。

不含稅級距只在稅後工資推算回稅前工資的時候用,計算個人應納稅額時用的是含稅級距稅率。

7樓:戚蘭若韶黛

個人所得稅計算表中含稅級距和不含稅級距的區別是:含稅級距適用於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當實行按檔次計稅的時候,把計稅收入劃分為若干等級,這些等級就是稅級距,稅級距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為"含稅級距",另一種為"不含稅級距"。

含稅級距:老闆給你發工資的時候,相當於跟你講:"這是我這個月給你的工資,個人所得稅我是不管(負擔)的,需要從你工資裡扣除,然後由公司代你繳納"。

換句話說就是,需要交納的個人所得稅是從你的該月工資裡出的,你實際得到的工資淨額是扣除個人所得稅後的工資。因此老闆給你發的總工資是含稅的,老闆發到你手中的工資是扣完你所得稅後的淨工資。

不含稅級距:如果老闆給你發工資的時候跟你講:"這是這個月我給你的純工資,如果需要交稅的話,由公司來承擔,你就甭管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稅款就由公司格外給你承擔,而不減少你實際得到的工資。因此,你的工資就是不含稅的工資。

由於單位為個人負擔稅款的情形不同,在實際操作中有不同的方法:

1.單位代納稅義務人負擔稅款,其收入專案的費用扣除標準一定時的計算,單位代納稅義務人負擔個人所得稅款的,應將納稅義務人取得的不含稅收入換算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公式是: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額-速算扣除數)÷(1-不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

應納稅款=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速算扣除數

上述公式適用於費用扣除標準一定的應稅專案,如工資薪金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和不含稅收入不超過3360元的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

2、對於費用扣除數按比例扣除的應稅專案,則用以下公式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速算扣除數)×(1-20%)÷[1-稅率(不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1-20%)]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率-速算扣除數

3、單位為其個人定額負擔稅款的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個人取得的工資+單位代個人負擔的稅款-費用扣除標準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稅×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4、單位為個人按比例負擔稅款的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的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負擔比例)÷(1-稅率×負擔比例)

個人所得稅稅率,最新個人所得稅稅率

大笑霖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工資 薪金所得適用 級數 每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 1,全月應納稅額不超過1500元的,稅率為3 速算扣除數0 2,全月應納稅額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 速算扣除數105元 3,全月應納稅額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 速算扣除...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2019稅率,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2021最新稅率?

你好,一 工資 薪金所得 二 勞務報酬所得 三 稿酬所得 四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 經營所得 六 利息 股息 紅利所得 七 財產租賃所得 八 財產轉讓所得 九 偶然所得。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 以下稱綜合所得 按納稅年度合併計算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

現在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是多少,個人所得稅稅率是多少?

2019年1月1月新修訂的個稅法正式實施,個人所得稅由之前的3500元提高到了5000元,還可以減去6項專項附加扣除,主要有子女教育 繼續教育 贍養老人 大病醫療 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扣除三險一金和專項附加,工資大於5000元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若小於5000元則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是超出...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是多少呢,個人所得稅稅率是多少?

1 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2 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3 利息 股息 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應納稅所得額 月度收入 5000元 免徵額 專項扣除 三險一金等 專項附加扣除 依法確定的其...

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的稅率是多少,個人所得稅稅率是多少?

2018年10月1日,我國進行了個稅改革,改革後的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稅率為 個稅區間0 3000元,稅率3 新速算扣除數0 個稅區間3000元 12000元,稅率10 新速算扣除數210。個人所得稅調整徵稅機關與自然人 居民 非居民人 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徵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係的法律規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