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與兒媳要怎樣處理才好?要注意哪些問題

時間 2022-03-02 12:23:21

1樓:韓汗西涼

電視劇集《婆婆來了》是大城市女孩不聽家人勸阻嫁給農村鳳凰男,飽受新婚時光就已經生活一地雞毛的過程。

北京女孩何琳嫁給偏遠山村的王傳志,這兩情相悅的愛情修成正果,本該是幸福無比的小日子才對,可就因為王傳志強勢又拎不清的母親,何琳與王傳志的婚姻,幾乎沒有看到過幸福的模樣。

婆婆先是認為何琳大小姐嬌生慣養,不會做飯、洗衣,接著帶著一大家子住進何琳娘家陪嫁的婚房,又經常和王傳志「苦情」溝通,並且做了太多何琳無法容忍的、沒有界限的事情……導致何琳最後寧可獨自挺著大肚子、生娃,也要提出離婚……

但,王傳志的母親內心,還是盼著自己的每乙個孩子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只不過她所有的方式全都是錯的。

好在,後來何琳有了孩子聽說婆婆為了兒女變的呆呆的,婆媳之間才算圓滿,只是,這樣曾經緊張的婆媳關係,在現實生活裡,能夠真正做到圓滿結局的實在罕見。《婆婆來了》整部劇看完,王傳志的母親既讓人恨到骨頭,又讓人覺得心疼,可這樣的母親又何嘗不是現實生活裡部分老人的樣子呢?

部分婆婆總會用自以為是的「為兒子」好,把兒子的生活搞得雞飛狗跳,明明可以和兒媳相安無事的相處,卻最後演變成「仇人」相對。

可事實上,婆媳並不是仇人的不是嗎?她們本該和諧相處的不是嗎?婆婆與兒媳之間,怎樣才能和諧相處?如何做到和諧相處?

婆媳關係為什麼難相處?

太多人都知道,在婆媳關係難相處的家庭中,是存在乙個不作為的男人,這是不可否認的一點。

但,乙個家庭中的婆媳關係一定完全靠男人來平衡的,幸福指數也都是表面而已,真正幸福的家庭,婆媳關係是否真正的和諧或者融洽,才是決定家庭能否幸福的真正因素。

《婆婆來了》中,王傳志顯然是那個在何琳與自己母親矛盾中無所作為的男人,甚至為了母親的話連同母親一起,狠狠地教訓了何琳——打了何琳。

但,王傳志後悔嗎?他後悔,他深愛何琳,可在孝道面前,他不敢用一丁點違背母親的方式來糾正母親的錯誤,因為他害怕傷母親的心。

飽讀詩書的王傳志,他不是沒有三觀,他只是希望何琳能最大程度上容忍自己母親的錯誤,可這明顯是一種完全不可取的愚孝啊?

相比之下,王傳志的哥哥王傳祥,做的就比王傳志好的很多,面子上,傳祥給足了母親的面子,但牽扯母親太過於過格,傳祥也會適當為妻子說話,背地裡,也會安撫妻子不平衡的心。

身在婆媳關係當中的男人,他時刻都想讓自己的母親和妻子和諧相處,其樂融融,但很少有男人真正拎得清、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母親也好、妻子也罷,總會有乙個意難平的存在,讓男人怎麼做都會招來埋怨。

所以,很多男人面對母親和妻子的「戰爭」,管也不是、逃避也不是,偏向一方更不行,怎乙個「難」字了得?

大概,很多人對於婆媳關係的和諧與融洽有著乙個誤解,所以才會有:「別把婆婆當親媽,別把兒媳當女兒」的說法。

原本就非親非故、非血緣關係,當做親人相處,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婆媳是什麼關係呢?是一種社會合作關係。是建立在愛同乙個男人的不同愛的基礎上,而形成的一種為了新家庭組合的和諧,而達成的一種合作關係。

但這種關係是否和諧,取決於「合作」的婆媳,以怎樣的心態來面對彼此,否則再三觀正的男人,也會累,無論是一段婚姻還是一段母子情分,總會有令自己心力交瘁的可能。

以至於很多時候男人寧可兩邊都不管,也不想那麼累心了,或許是離婚了,或許是和母親不再往來了,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結果,哪乙個都不是男人想要的。

難道,男人有了婚姻就一定要夾在妻子和母親之間嗎?或者,男人有了婚姻就該在母親和妻子之間二選其一嗎?難道,婆媳之間的矛盾,就是為了為難那個夾在彼此之間的男人而存在的嗎?

「先有好婆婆,才有好兒媳」,確實是這麼個道理,而且是乙個亙古不變的道理,說了這樣的所謂「道理」,並不是刻意偏離重心站隊兒媳,而是因為兒媳出嫁,除了嫁給乙個男人,還有男人的家庭。

女人為了愛乙個男人嫁給他,一定會面臨迎合男人背後的一大家子,最重要的是面對婆婆與自己的關係,這層關係逃不掉、躲不開,也直接影響自己在婆家的心情、地位和幸福程度。

每乙個嫁人之初的女人,都會有這方面的擔心。

而此時,除了男人能夠給女人多些關心和愛護之外,最讓女人舒心的便是婆婆對自己的態度。

對於明事理的婆婆而言,自己是從媳婦的身份走過來的,相對婆媳關係相處的時候是有著實際生活經驗的,自然會做好老人該有的表率:

明事理、有自知之明、有界限感,不摻和、不參與兒子和兒媳的各項事情,凡事需要自己挺身而出的,一定是為了兒子兒媳感情更好的事。

明事理的婆婆,不會為難兒媳,越不會此讓兒子為難,最重要的是懂得不會因曾經的「愚昧」而為難晚年的自己!

身為婆婆,屬於長輩,理該有乙個寬大的、仁愛的包容心對兒媳,因為這樣做不是為了討好兒媳,而是為了不為難自己的兒子,更為了晚年的自己不被曾經自己的愚昧「買單」。

聰明的婆婆,不會在從前不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和兒媳起口舌之爭,逞口舌之快,更不會挑撥兒子兒媳發生不愉快,因為她甚至這樣做對自己絲毫沒有任何好處,

相反在晚年卻會迎來很多的害處。

而那些愚昧的婆婆,從不同意給兒媳過彩禮開始、到看不得兒子兒媳恩愛、再找各種理由刷自己的存在感等,攪和兒子兒媳的生活不得安寧,最終惹了兒媳、傷了兒心,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呢?

相對融洽的婆媳關係當中,基本無論是婆婆本身還是兒媳本人,都是更多顧全著共同深愛的男人的感受,所以他們之間盡可能地會做到和諧。

說來說去,人到晚年,嘴上說老了不用誰管,可最後還不是要面臨晚年「需要被照顧」的現實?

婆媳關係的矛盾,自是有因果迴圈,這不是迷信,而是事出有因造成的。

當好婆婆碰上好兒媳,自然不必多說,我受你「母親」般的關心,也會還給你「女兒」般的孝順。可相反的狀態,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婆媳關係,真的難相處嗎?其實,並不難相處。知道了「為了不讓共同深愛的男人為難,婆媳自然會和諧」的答案,也就釋然了。

2樓:30秒不

婆婆與兒媳婦相處的時候一定要用心的去對待對方,做事情也要考慮對方的感受,只有這樣去做的話,兩個人感情會特別好一些,再就是遇到問題完全可以商量著去解決,千萬不要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兩個人在一起一定要互相信任彼此,千萬不要過度的去揣測對方,再就是當有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溝通解決,這對於婆媳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3樓:小藍木時尚生活

婆媳關係中,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就分開居住,對婆婆的期望不要過高,因為她永遠不是自己的親媽,可以把他當作乙個你值得尊敬的老人家,多多孝敬她,在婆婆面前不要和老公過分的親熱,也不要指使老公。

4樓:hi小喵

親如閨蜜的婆媳關係最好。要注意互相尊重、把兒媳當成自家人、不能隨便擺架子。互相尊重是相處的基礎、把兒媳當自家人更容易讓兒媳接受自己、不擺架子會讓兒媳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5樓:皮卡丘發發發

需要你的時候出現,不需要就不要總是在她身邊出現。在兒媳婦與兒子發生矛盾時,不要去問為什麼,怎麼回事等問題,不要去干預這件事情,讓他們自己去消化解決,否則事情會變得更加難以處理。

請問婆婆和兒媳婦的關係怎麼樣才能處理好??

6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把兒媳婦當成自家人,任何事情都不要隱瞞、迴避她,對子女和兒媳一視同仁,切記「手心手背都是肉,媳婦、閨女都是兒」的道理。

(2)不要擺婆婆的架子。

(3)不要以自己的過去來與兒媳的現在對比,求全責備。

(4)不可搬弄是非,尤其不要亂講兒媳婦的壞話。

(5)盡量不插手兒子和媳婦之間的私事。

(6)相應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主動為家庭解難排憂。

(7)不要因媳婦不生育或生女孩而加以冷嘲熱諷。

(8)不要袒護第三代。怎樣教育孩子,應當尊重孩子父母的意見。

(9)要有長輩風度,如果與兒媳之間有矛盾,應盡早妥善解決。

7樓:手機使用者

我覺得婆媳之間挺好相處的。關鍵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即使遇上個不講理的婆婆,你也不應該激化矛盾,而要想對策,如果一天到晚覺得自己實在委屈,老想自己吃了多大虧的話,就永遠不會解決問題,其實老人都是需要哄的,要不怎麼叫老小孩呢,人常說: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如果你對她始終像對待自己最親的人一樣對她,恐怕鐵石心腸也會溶化。

(1)相互尊重與諒解。

婆媳雙方要妥善處理彼此之間的關係,首先得對這種人際關係有正確的認識。婆媳雙方都要承認對方有獨立的人格和經濟地位,雙方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平等的人際關係,而不是一種一方必須依從於另一方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如果雙方或一方對這種關係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對方必須或應該聽從、服從自己,從而把這種平等的人際關係視為支配與服從的關係,則必然會在行動上、態度上表現出來。

由此導致雙方關係的失調。婆媳之間的相互尊重要求雙方有事全家協商處理,如經濟開支、涉及全家的事務等要共同商量,養成民主家風;而屬於個人的「私事」,則應互不干涉,個人享有「自主權」。作為媳婦,要多尊敬婆婆,因為婆婆年歲大,管家經驗豐富;做婆婆的也不要總是在媳婦面前擺架子,要看到兒媳的長處,多尊重兒媳的意見。

也就是說雙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婆媳長年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協調的事情,這時就更需要雙方相互諒解。所謂「諒解」,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問題。

我們的先輩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所提倡的「設身處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原則,都包含著諒解的思想,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適合於處理婆媳關係。

要發展良好的婆媳關係,雙方都需要學會諒解對方、體貼對方。例如星期天去遊園,做媳婦的不要只和丈夫、孩子去,把公婆留在家裡,應該一同前往,這樣婆婆也就不會產生寂寞孤單的感受。反之,媳婦對丈夫照顧較多,對婆婆相對照顧不周,做婆婆的也應多予體諒。

如果婆媳雙方在相處中都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相互諒解,婆媳非但不會出現大的矛盾,而且還會發展得如同親子關係那樣密切。

(2)避免爭吵。

婆媳之間出現了分歧、產生矛盾時,雙方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即使一方發脾氣,另一方也應克制自己的情緒反應,等對方情緒平靜之後再商討處理所存在的問題。心理學告訴我們,消極而強烈的情緒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導致衝突公升級;爭吵還具有「慣性」,即一旦因一點小事「開戰」,日後往往有事便吵,久而久之,成見會越來越大。

因此,當一方情緒反應激烈時,另一方應保持冷靜與沉默,或者尋機走脫、迴避,等事態平息後再交換意見,處理問題。

此外,婆媳雙方平日有了意見,切忌向鄰居、同事或朋友亂講。我國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語:「捐東西越捐越少,捎話越捎越多」。

說的就是「傳話」在人際關係中的不良作用。婆媳失和,向親朋鄰里訴說,傳來傳去,面目全非,只會加劇矛盾。作為婆媳,應引以為訓。

(3)物質上的孝敬與情感上的交流相結合。

作為兒媳要和婆婆搞好關係,除了物質上孝敬之外,還應注意和婆婆搞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隔閡。只有彼此心理及時溝通,雙方的心理距離才會縮短。因此,做媳婦的平日裡要經常向婆婆問寒問暖,每逢老人身體不適,更需悉心照料,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4)發揮兒子的中介作用。

如前所說,婆媳關係本來就是親子關係與夫妻關係各自的延伸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家庭人際關係,兒子在婆婆關係中扮演著「中介」角色,兒子作為婆媳關係的中介點,對婆媳雙方的性格特點最為了解。因此,兒子在處理婆媳關係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這種作用主要是:

①兒子可以幫助婆媳進行心理溝通。所謂「溝通」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回流。通過兒子的溝通,婆娘之間可以更輕易地消除心理上的屏障,增進感情。

例如平日家中有什麼關於婆婆的好事,兒子可以多叫妻子出面,母親過生日,買了東西叫妻子出面送給老人等。這些策略都有助於婆媳之間的情感交流。②婆媳之間發生矛盾時,兒子可以起疏導作用。

由於婆媳之間既缺少母子間的親切。又沒有夫婦間的密切,因而出現了隔閡往往不容易消除,通過兒子從中周旋,可以消除心理屏障,使婆媳和好如初!

婆婆兒媳怎樣相處才能處好,婆婆兒媳怎樣相處才能處好

雖然不是自己的親媽但也要當作自己的母親對待,有時候肯定會有理解不同的地方,但也要好好說,兒媳也是半個女兒嘛,婆婆也是母親,母親對自己的孩子是沒有壞心的,人是要相互溝通的,沒事的時候多和婆婆說說話,多嘮嘮家常是好的,了解了相互的脾氣性格就萬事都好辦了。家和萬事興,祝你好運。換位思考。假如她是你的母親,...

怎樣與婆婆處理好關係,作為兒媳婦怎樣處理與婆婆的關係?

當然有很多方面的。我在我空間裡總結了一些我自己周圍朋友與婆婆相處的例子。你有空來看看哇!婆媳之間誰來決戰天下 婆媳之間的問題 有一部分 是兩代人 的代溝問題 婆婆和媳婦是生活在不同年代的人 在處理問題 看待事情方面 都會有不同的看法 這就是兩代人之間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也就是 代溝 在乙個就是 婆...

兒媳想生二胎提出要婆婆帶,如婆婆不帶她就不生,婆婆怎麼辦

你家這種情況千萬不要再讓兒媳婦生小孩了,不然太影響生活質量了,首先影響收入不說還有各種矛盾重重,你雖然是婆婆也沒有義務看孩子,並且你和你的老公其實心裡已經有答案了,就堅持下去就行了。生二胎,又不是給婆婆生,自己生孩子自己帶,婆婆願意幫忙是情份,不願幫忙也是應該的,各自過好自己家庭生活,彼此互相關心,...

怎樣和婆婆處好關係,當兒媳婦的,如何和婆婆處好關係?

因人而異,有的婆婆很會為人處事,但有的呢,就能說了,如果真是那種不講道理的,建議不要和他們住一起,他們要找你們,就讓他們打 好了。對婆婆象親媽一樣的尊重 關心 照顧,不能象親媽一樣的撒嬌任性。怎樣和婆婆處好關係 記住 你得把婆婆當成閨蜜 要常常跟她聊天 談心 聊到她談爽了 她跟你的關係 就更好了 跟...

我該怎麼和婆婆繼續相處,我要怎樣和婆婆相處

其實你想一想,是誰的原因把鍋燒焦了?燒東西的時候你在做什麼?老人都是節約的 你做錯了就是做錯了 買個新鍋回來嘛 她說你們自己燒,你可以說 你喜歡吃什麼?我們買回來一起吃 我覺得是你不好,一點不孝順 回來也不叫人,沒禮貌 老人對你們好是應該的,你們反過來不能對他們好的啊?你對你自己媽媽會這樣嗎?你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