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是歷史的犧牲品還是後世的道具

時間 2022-02-15 16:11:24

1樓:

(一)呂不韋其人與《呂氏春秋》《史記·呂不韋列傳》開篇就說:「呂不韋者,陽翟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

」一目了然——呂不韋是很有錢的大商人,那種「販賤賣貴」的純牌「倒兒爺」。

當「倒兒爺」能當到「富可敵國」,略懂商業就知道,那決不是靠細水長流的小打小鬧、薄利多銷就能做到的。特別是在跟現在相比根本談不上「通訊」、物流也差到天壤之別的兩千多年前,想在中年就靠著「往來販賤賣貴」致「家累千金」,得「放大招兒」才行。

「大招兒」主要有三:

一是,多做單筆大宗交易,就是「把把玩大的」。

二是,多做高貨值交易,就是「把把玩貴的」。

三是,違法或鑽法律空子,即所謂「富貴險中求」。

這三個「大招兒」,肯定不是人人玩得了,想要玩成、玩好,須得至少具備四個條件:有一定規模的本錢(家底)、有過人的膽識和能力(拆借資金的勇氣和識別並抓住商業機會的決策力與執行力)、善於溝通(能發現並「擺平」供求兩頭及疏通營銷各環節)、識人馭人(能「識別」人性並「搞定」能保護甚至支援違法情節的「重要干係人」甚至其群體)。

這些條件,有些是「天然」的,比如家底、關於膽識和能力的「天分」;但更多還應該是逐步具備的。過程中,他勢必走南闖北、見多識廣、閱人無數。

如果他起家時有家底,他的「原生家庭」,就可能很富裕,至少也會很殷實。富裕殷實之家的孩子,很可能得到過一些平常人得不到的教育,打了個好底子。

好底子,再加後來的見多識廣、閱人無數,產生些一般商人沒有、有也不明顯的「有深度的思考」,就不難想象了。

「有深度的思考」配以「長袖善舞」的財務狀況,可以說就具備了編纂巨著的動因和基本條件;再往「高階」去,還可以說是為「政治投機」奠定了基礎。

基本就這麼個意思。筆者認為,相比稱得上是「人文成就」的《呂氏春秋》,「奇貨可居」指向的「竊國」級別的政治投機,更是呂不韋的「大成就」。

當然,前提是,這場政治投機,他真的是贏家。

不管是否真的「贏」了,反正,他自己應該還是覺得贏了。

同時,他也肯定明白,這個「贏」,不光彩。至少不能當「沒毛病」的成就張揚開來。

但《呂氏春秋》能!不僅能張揚、大肆張揚,還能「沒毛病」——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摘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之所以敢「千金求一字」,是因為強大自信。

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為——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摘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簡單說,就是「具備充分條件」。

而之所以能具備充分的條件,那就是政治投機「贏」的結果——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摘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這麼一看,覺沒覺出點兒「自我實現」的意思?

筆者認為,《呂氏春秋》,從其產生的根由上講,更是,甚至「就是」,呂不韋的「自我實現」欲求。如是,則或許,這部鴻篇巨著中,多多少少透出了商人式的志得意滿,而還讓後人甚至當世的人們,品咂了出來。別的不說,就那個「一字千金」,便透著「貨殖」之風。

別說那時候,就是今天,不管是拿錢砸還是吃名氣或者什麼別的道道整出來的「大ip」們,公眾也還未必都買賬,比如讓本山大叔說「丟不丟人」的《月子》,再怎麼炒,在虛擬的喜劇情境下,也都是只能糊廁所牆的廢紙。

呂不韋把《呂氏春秋》刻得老大、糊在咸陽城門上、懸賞千金徵詢修改,到底也沒把千金散出去,未必真就沒乙個字可改,說不定是過往識字的人都不屑於掙他那千金呢。他要不懸賞千金,把「賞格」變成「我親自迎接到府上,禮敬如師」,倒許能有不少人願意認真點兒,雞蛋裡挑挑骨頭。

由此不難想象,費老勁整出來的《呂氏春秋》,在後世以至今天,都沒贏得呂不韋所期待的高地位,也就存在「合理性」了。

但無論如何,那都是他的「自我實現」。

相比「政治投機」其實顯得「低階」些的《呂氏春秋》,能承載「自我實現」,而「高階」的政治投機及其結果,卻只能為「低階」產物做鋪墊、條件。

因為,上面提到了——「高階」的,不能張揚;「低階」的卻可以。

當然,憑心而論,《呂氏春秋》,還是很有水平和見地的。但更加確然的,還是呂不韋作為「商人」的「超越本分」的自我實現。

(二)政治投機的動因商人,作為對一類人群的概念性稱謂,最早也是近古以來的事了。在呂不韋的時代,對商業活動和從事商業活動的人,比較官方的稱謂是「貨殖」。世俗些,有「東商西賈」或「中商西賈」的說法。

從史記來看,呂不韋是被稱為了「賈」而不是「商」。

商,在我們國家的文字歷史上,首先是「國家名」,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朝代名」,即商代、商朝。在商朝,「貨殖」也就是商業,很發達,至少一度很發達。

眾所周知,商代被周朝滅亡、取代。周朝崇尚農耕,並且對緊前的商朝,懷著挺深刻的怨恨(也可以說「恐懼」),基本「打倒」了商的一切,包括發達的「貨殖」。

周王朝統治者認為,商朝發達的「貨殖」,於國家發展並無大的裨益,「貨殖」的行為,既是對勞作(主要指耕作)者的盤剝,也是滋生貪婪、縱慾等「失德」性狀的溫床。因此,在周朝「重農抑商」的主流意識形態之下(這樣的主流意識形態一直綿延到數千年後的「改開」緊前),人們會盡量避免從事商業活動。

可實際上,這個行當,又不可或缺。於是,商代「遺民」就在周王朝最開始的時候,承擔了這個因為「失德」而「低賤」的行當。由此,周朝早期,就世俗地稱「貨殖」之人為「商人」,意思是「已經覆滅的商國的人」。

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商人」、「商」,不說是罵人話吧,也委實不算什麼好的意思。

隨著社會發展,「商業」(貨殖),作為乙個行當,從業者漸漸從「商之遺民」,向更廣泛人群擴充套件;同步地,「商之遺民」們,也完全融入了周朝的社會。再後來,隨著向「西域」的政治開拓,西域的「貨殖」,開始進入「中國」做買賣,當然,是帶著本錢來的;由是,「西」、「貝」二字組成的「賈」,就被用作指代了他們,以區別於「本土」的「商人」。所謂「東商西賈」或「中商西賈」,也就成了世俗化的標誌性共識。

再往後,「商」與「賈」逐漸交融——中土的商人,也有去西域做買賣的;西域的商人,也有留在中土扎根的;南來北往之間,這個很必要、很富足,卻社會地位低下的行當,交匯、融合成「階層」,也逐漸就被人們合稱為了「商賈」。

到這個階段,漫長的周王朝還沒結束。商賈,作為乙個社會階層,卻已然很難事實區別誰是西域來的,誰是「中土」的「原生」。甚至,以「商賈」稱謂他們的大多數普通人,也已然忘記了「商人」、「商」的本意裡所包含的帶敵意的蔑視意味。

但如果是「正式」地去稱謂,比如在史籍上「定義」,還是要講究一下——含著哪怕一點點「敬意」,稱「賈」,比如對呂不韋;站在貶斥立場上,則會稱「商」。

但無論「賈」還是「商」,怎麼叫,他們也都是「幹那個的」——貨殖。也還是在周王朝確立的意識形態之下「失德」、「低賤」的人群。所以,稱呂不韋「布衣大賈」——您就是再大的「賈」,也還是「布衣」。

布衣,區別於「錦衣」,不光指衣服的材質本身,也涉及材質的修飾和服裝的樣式,更是社會身份的標記。

周朝確立的「宗法制」,定義了四個等級的貴族,即:天子、諸侯、大夫、士。這四個等級之外,都不屬於貴族,理論上,都是「布衣」。

這樣,就從社會地位的層面,建立起了乙個金字塔式的「單向結構」。

所謂「單向」,是說只能「下行」、不能「上行」——天子家「大宗」(嫡長子),繼承天子位,小宗,則降級為「諸侯」,以此類推。到最低等級貴族「士」這一層,「士」家的「小宗」,沒有繼承權,就被「踢出」貴族階層了。這個鏈條是不能反過來的。

即:處於「布衣」地位的人們,是沒有可能變身貴族的。哪怕像呂不韋那樣富有,也不可能。

甚至,作為「布衣」當中的「底層」,大賈呂不韋,想要「攀附」哪怕是最低層的貴族,理論上,都會很難。

當然,「有錢好辦事兒」這話,千古好使。特別是當貴族滿地、封邑不足、後世無能這些現象形成一定普遍性而人文思想又格外活躍、諸侯國日益做大集權且相互角力的「大爭之世」,錢能辦的事兒,就多了起來,大了起來。比如:

用財富賙濟落魄、失勢貴族,與之「有交」,甚至成為其「賓客」(門客)。

這在再早些時,基本不可能。就連「開明」的「戰國四君子」(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楚國春申君黃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都寧可結交「雞鳴狗盜」之徒,也不齒與「貨殖」來往。甚至,他們都會接納「貨殖」的「贊助」,然後客客氣氣把人「請走」。

很尷尬是不是?

也許,就是因為這份尷尬,帶著對那些貴族門閥「喂不熟的狗」的腹誹,精明、有膽識、有見識、有見地、能識人、很有錢的呂不韋,才不會隨隨便便拿錢去打水漂、買顏面,而是更把眼光,放在「潛在價值」上,「買**」。

2樓:你到底敢不敢

我覺得應該是歷史上的犧牲品,如果不是有他的存在,有些歷史也不會按照那樣的趨勢發展,也不會形成如今的這個樣子。

3樓:右手年華

我個人覺得呂不韋是歷史的犧牲品,他的死也說明了當時的社會非常的亂,人們為了利益不惜反目成仇,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4樓:你真的很好嗎

我個人認為是歷史的犧牲品,因為我覺得呂不韋確實非常的聰明,而且為秦國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什麼叫歷史?

5樓:小笑聊情感

歷史有三層含義: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

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乙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

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6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是很難定義的兩個字,有很多不同分類方法,從相對的層面來講,有學術歷史與通俗歷史,有歷史哲學與歷史考據,有正史和野史。

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說文解字》

歷史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我們承續祖先遺志的載體。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馬克思主義提出唯物史觀,其學說認為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野史即所謂的與正史相對的民間編纂的歷史,其大部分是根據傳聞、神話等編寫,有的具有真實性,而有的則有待考察。

歷史的呂不韋是怎麼死的,歷史上呂不韋是怎麼死的

汽車資訊推送 呂不韋死於跟嬴政政見不合,呂不韋要用 呂氏春秋 治國,嬴政要用 商君書 治國。呂不韋認為法家治秦,雖然事半功倍,但過於嚴苛,治一諸侯國尚可,治天下則略顯不足。呂不韋晚年招募大批門客編撰 呂氏春秋 其中李斯就是主編,該書糅合了王道 霸道兩種治國方略,汲取了諸子百家的精華思想。嬴政認為以霸...

呂不韋怎麼死的,歷史的呂不韋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的呂不韋是自殺而死的,呂不韋本是一名富商,結識了秦始皇的爸爸嬴異人之後,幫助嬴異人從趙國回到了秦國,並當上了秦國的國君,自己因為也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呂不韋為了嬴異人出錢又出力,還將自己最寵愛的姬妾 趙姬 送給了嬴異人,嬴異人也十分感恩呂不韋的付出,於是自己當上了秦國的國君之後,就封了...

呂不韋怎麼死的,歷史上呂不韋是怎麼死的

喜腦弓子 呂不韋是飲鴆自盡的。 冷侃娛文 呂不韋晚年沒有給自己的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鑑於他和嬴政的特殊關係,在平定嫪毐叛亂後,呂不韋僅被免去了丞相的職務。但是,嬴政自幼年起所經歷的畸形的家庭生活,給他身心留下了太多的傷痛。他親眼目睹了母親放蕩 不檢點的生活,甚至自己都是十七八歲的大小夥子了,呂不韋還...

求呂不韋,張儀的歷史評價,呂不韋的歷史評價

太史公曰 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從衡彊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夫張儀之行事甚於蘇秦,然世惡蘇秦者,以其先死,而儀振暴其短以扶其說,成其衡道。要之,此兩人真傾危之士哉!選自史記.張儀列傳 太史公曰 不韋及嫪毐貴,封號文信侯。人之告嫪毐,毐聞之。秦王驗左右,未發。上之雍郊,毐恐禍起,乃與黨謀,矯太后璽發卒以...

歷史上真有呂不韋其人嗎?嬴政是呂不韋的兒子嗎

呂不韋,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 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 人。戰國末年衛國商人 政治家 思想家,後為秦國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孫。早年經商於陽翟,將秦國質子異人帶回秦國,扶植其成為秦莊襄王後,被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帶兵攻取周國 趙國 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 太原郡 東郡,對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