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子女和父母三觀不合怎麼辦

時間 2022-01-03 01:07:33

1樓:喂喂喂潔

我覺得該遠離還是盡量遠離吧。但是是距離上的,不是心理上的。意思就是盡量不要去和父母討論一些什麼問題,可以的話盡量不要住在一起了吧。

我覺得三觀在乙個人青春期就已經形成了的,一直存在於你的父母的腦海裡也幾十年了,很難改了。雖然在我們的自己的家三觀裡覺得父母的三觀不是很正確,但是他們是你的父母,總不能要求他們去改正三觀吧。所以,如果早已形成,改變也很困難,那就順其自然吧,距離這個矛盾遠一點。

在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我的表姐挺先鋒的,穿很暴露的衣服,不喜歡就穿內衣,是個女同。我舅舅舅媽經常感慨自己為什麼養了這樣乙個不倫不類的女兒,哭著向我爸爸媽媽訴苦。但是我覺得表姐很酷,她是這個時代的先鋒,也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我表姐是自從上了大學回來,就開始往這個方向變化的,我舅舅舅媽都是在機關單位工作的老古董,我表姐選擇大學畢業了回家裡工作。一開始,他們是住在一起的,吵了很多次架。

有一次大晚上的,我爸爸媽媽都睡著了,突然借到我舅媽的**,叫我爸爸媽媽去他們家一趟,吵起來了,叫媽媽去勸勸我表姐。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那時候他們一家子在看新聞。

乙個女孩子在地鐵裡被乙個中年男人性騷擾了,摸她的大腿,還伸手機到裙子裡拍照。女孩當場發現了,兩個人就吵了起來。我舅媽說,這樣的女孩子都是不檢點的,難怪被人家摸來摸去,穿得這麼少出去就不要怪人家摸。

我表姐聽了當場就火了,我表姐也是個暴脾氣。她當場就和舅媽吵了起來。我表姐認為,穿多少出去是人家的自由,明明是那個男人做了齷齪事,憑什麼要怪人家女生,還說我舅媽是老古董,不懂事。

事情的起因就是這樣的,接著就是我舅媽一通數落我不表姐,說她的穿著和性取向給她丟人了,自己寧願沒有她這個女兒。

我舅媽把話說得很絕,應該是情緒到了話不經過腦子了。我表姐聽完,就回房間收拾東西準備離家出走。我舅媽當然不讓啊,就哭哭啼啼的拉著不讓走。

就是這麼一場鬧劇,最後以我表姐搬出去為結果。

但是經過了這件事以後,他們就不在一起看新聞了,聊天也盡量不涉及到自己三觀的問題。

2樓:春楠整理

接受現實:有的父母是會對孩子成長有負面影響,但為什麼不去看正面而是看負面的呢。父母一定是會有他們的缺點的,但他們的優點就不值得我去學習了嗎?

看到父母做過的錯誤的決定,不當的選擇,不正是賦予我的前車之鑑嗎?這些都是無形的財富啊。

設立家和萬事興的目標:2012年我設立了101個目標之多,居然沒有乙個是希望和父親修復關係的。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目標,當我從來沒有設定家庭和睦這個目標時,內心是不明確的,直到有一天我寫下來了。

這是真的,家庭和睦這幾個字以前從來就沒在我大腦裡面出現過。

積極的觀念:過去我只牢記小時候是如何被逼著練習書法的,當時候並不喜歡做這件事,每天也想像別的小朋友那樣在院子裡開心的玩;但如今當我再次重新拿起毛筆,很明顯過去打的基礎幫助我很容易重新上手,當初反感的事兒,多年後反而成為了修心養性的首選。

感恩:曾經總是問著為什麼生下我,我又沒有和你們預約這樣的話。而今在內心開始,開始感激他們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來,原來,你的家庭關係及人生,是你自己篩選的結果。

3樓:匿名使用者

與父母三觀不合怎麼辦

理解父母,不要太過急的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是經濟獨立。和父母溝通這一步說著容易做起來卻比較難,因為很多兒女與父母之間一說話就容易吵起來,根本不像正常家庭那樣相處模式都是其樂融融的,而是如同炸藥遇到火苗一下,「嘭」的一下子就炸了起來。還有,有時候當你沒辦法溝通時,保持沉默是金時,要不就是引起更嚴重的後果,認為你根本不聽話了,或是認為他們贏了,以後就更加變本加厲。

所以,當與父母三觀不合的時候,最好要做到的事情就是,盡量在自己能接受的範圍內順著他們,當出現意見不一的時候不要過於著急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想法,還有一點是如果可以做到經濟獨立,就自己搬出去住,這樣就不容易與父母出現矛盾了。

多順著父母

在你能接受的範圍內,多順著他們。父母雖然總是以自己的觀點出發去管教你,但都不會害你,只是他們的思想觀念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比較封建,傳統,跟不上時代的進步,畢竟人常說「三歲就是乙個溝」,何況父母可能與我們相差20多歲呢,那不就是一條銀河一樣的距離了。比如父母個人愛聊別人家的八卦,那麼我們不能再如同之前那般對父母發脾氣,說幹嘛要管別人家的事,既然你不喜歡聊,那就默默聽著,做乙個旁聽者。

或是父母認為紋身的女人肯定屬於壞孩子,那下次有朋友來家裡時,穿長點衣服擋起來,並且用紗布貼住,這些小小的細節,會對父母相處起很大的幫助。

花時間多陪父母或是打**

俗話說得好「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當你長時間沒有去看望父母時,父母都會感覺很孤單寂寞,每次看到別家的孩子回家看望家人時,他們眼底有明顯的羨慕之情。所以,就算工作再忙,三天左右都要打個**和他們聊聊,乙個月最好能回家看一次他們。

對父母要有耐心學會理解他們

父母總是會對我們做的事情說三道四,這時就需要控制住我們自己的脾氣,同他們講自己做這件事的原因和想法,不要直接發火。而且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父母的身體和精力都沒有之前那麼好,可能說話就需要你湊到他耳邊才能聽清,這時就不能嫌麻煩,我們從小都是父母一口飯一口水喂大的,我們也都會老。還有要理解父母,做兒女的,不能理解他們做父母的心,因為愛我們,才總是喜歡念念叨叨,說我們哪哪做得不好,都是希望以後出社會了能少吃點虧。

4樓:戀**

子女與父母三觀不合,很正常的乙個現象!只要不是很偏激,都可以靜下來好好溝通的!你可以心平氣和的與父母溝通自己的真實想法,尋求他們的理解,並能取得他們的支援!

因為父母畢竟是過來人,他們的經驗比我們多,或許他們有些想法是錯誤的,但是作為子女,我們應該心平氣和耐下心來跟父母溝通,比爭吵要好的多!

5樓:煙雨相思醉

世界觀——你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例如這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但是人能相互幫助相互理解;

人生觀——你覺得人活著是為了什麼,例如人應該為自己的家庭奉獻一生,為親人帶來幸福安定;

價值觀——你認為做什麼是最有意義的,例如兢兢業業地鑽研一門學術或者掙錢買房是很有意義的

6樓:

我覺得三觀在乙個人青春期就已經形成了的,一直存在於你的父母的腦海裡也幾十年了,很難改了。雖然在我們的自己的家三觀裡覺得父母的三觀不是很正確,但是他們是你的父母,總不能要求他們去改正三觀吧。所以,如果早已形成,改變也很困難,那就順其自然吧,距離這個矛盾遠一點。

7樓: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總難免會有代溝,三觀不合關鍵還是得看什麼,不過得記住三觀一定得端正。不求做乙個好人,但至少不可以做壞事。

8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死扛父母,盡量多溝通讓父母知道你的想法,你也可以換位思考想想父母的立場、觀點!實在不能達成共識,只能等你經濟獨立後再展翅高飛吧!

9樓:困在植物界的小冉

年輕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在家裡和父母三觀不合,應該怎麼辦?

10樓:飛雪開心

一,子女和父母三觀不合,在當今中國的家庭,不是個例。

二,父母與子女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經歷不同,決定了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處理方式不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代溝″。

三,作為父母,應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潮流,盡量去理解子女,不能把子女作為私有財產,強制子女順從自己的意志。

四,作為子女,不能苛求父母事事都贊同支援自己的想法,若與父母意見不一致,勤與他們溝通,以尋求支援。若溝通不成,也只能求同存異。

五,即使子女與父親三觀不合,父母最終也都會放棄自己的想法轉為支援子女,因為親情和愛在。

不想再生活下去,和父母無法溝通,很壓抑,無法呼吸,怎麼辦 20

11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父母會發現,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彼此之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孩子遇到事情寧願對朋友說,都不願意對爸媽開口。

在家庭裡,親子溝通不好,不僅僅是代溝那麼簡單,還能引發孩子的很多教育問題。

孩子在生命之初,是無條件信任和愛著父母,他們急切地渴望與父母溝通,然而隨著一天天長大,對父母也一天天失望。

溝通是雙向的,當我們責問孩子「有心裡話為什麼不跟我說 」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他們開口時,我們是如何回答的?

「每乙個有問題的孩子後面,大多都有一對有問題的家長。」孩子不願溝通,該反思還有家長。

很多父母,都不曾真正地聽孩子說

有人說,中國式親子關係:缺乏溝通,不善表達,羞於說愛,不少父母在親子溝通這門課上都是不及格的。

我們來看這些家庭中最常見的對話:

孩子:「爸,你看我考了90分!」

爸爸:「別驕傲自滿了,半灌水響叮噹!」

孩子:「媽,你看我的新本子好看嗎?」

媽媽:「你哪來的錢?你錢多沒地方花是不是?」

孩子:「媽......"

媽媽:「這都什麼時候了,你還有心思想這些!好好學習才是正事。」

孩子信任著父母,渴望著父母的理解,但每次一開口,卻是被評價、被指責、被貼標籤。

父母似乎從來沒有正視過孩子的內心的感受,理解孩子,甚至威脅、批評、嘲諷、否定、拒絕、比較......這些慢慢都成為孩子心裡的刺。

於是孩子不再相信可以從父母那裡得到安慰和幫助,不再覺得父母是關注和尊重自己的,遇到相同的情況不會主動說出口。

失望多了,就不願意再對你開口了。

和父母溝通不暢的孩子,最後怎麼樣了

演員陳喬恩曾經和母親上過一檔綜藝節目,而這對母女卻有著溝通壁壘。他們相處模式,卻透露出一絲絲尷尬,同乘一輛車,同坐一張沙發上,卻無話可說。

母女倆之間存在的疏離,源於陳喬恩幼年與媽媽的溝通方式。

陳喬恩說:「小時候對媽媽有不好的回憶,她經常壓力很大,我不知道怎麼跟她講話,我怕她隨時會打我。」

我想真實地跟她相處。

溝通是件十分複雜的事情,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的耐心和適當的方式。

在孩子小時候,父母不懂得接納孩子的真實需求,孩子就會關閉自己的情感,迴避和父母交流,直到成年,都很難恢復。

曾經有個朋友對我說:「我可以擺平最難搞的客戶,但回到家裡,面對父母,我就成了啞巴不想開口。」

從小跟父母無法溝通,長大了也很難和他們親密起來。

我很認同乙個教育觀點:教育孩子,關係大於教育

12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父母的關愛方式都不一樣,但都是對孩子的愛,你應該理解他們,作為他們的孩子的我們都要有一顆寬容的心,我也知道讀書很辛苦,但是你父母叫你去打暑假工時因為他們知道社會是很現實的,想你自己早點接觸這生存的社會,很多靠父母供讀到大學完畢的孩子,都接受不了社會的現實而墮落,這的孩子是懦弱的,我感覺社會要的是經驗,那麼經驗要在學習中實踐的攢取的,相信我,現在的社會腳步實在是太快了,單靠知識現在已不是唯一的出路,不但要知識,也要經驗,乙個遇事不驚的心。以後你會知道的,所以我感覺這是父母的一顆心,因為父母跟不了你一輩子,因為下輩子的幸福是靠你自己爭取的,希望勇敢的面對,過後都是晴天……

作為子女應如何看待父母的黃昏戀,作為子女,應該如何面對父母出現的黃昏戀?

多多詢問父母的感覺 考慮他們能的感受 走婚 凸顯出 黃昏戀 老人再婚的種種現實困境,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會各界對老年人再婚和情感生活重視度與支援度的欠缺。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委員會執委崔培俊認為,銀髮 走婚族 是很無奈的特殊人群,走婚 是一種搭伴過日子的性情生活,雖滿足了老人對自由 幸福 愛情的需求,...

父母吵架,作為子女的該怎麼辦,父母親吵架,作為子女該怎麼辦好?

第一 當自己父母吵架的時候,子女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上去勸架 第 二 父母就像孩子一樣,吵架了,也希望有人來安慰自己,這時候子女可以去分開安慰。作為子女,應該怎麼處理父母吵架的問題?回答第一 當自己父母吵架的時候,子女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上去勸架 第 二 父母就像孩子一樣,吵架了,也希望有人來安慰自...

作為兒子,做什麼最能讓父母開心,作為子女,到底要做到哪些才能讓父母開心 滿意?

作為子女要做到 一父母唯其疾之憂 三種解釋 1.父母愛自己的子女,無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這種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謹慎小心,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時擔憂,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擔憂了,表明父母的親子之情。3.子女只要為父母的病疾而擔憂,其他方面不必過多地擔憂。二...

父母對待子女不公平作為不被公平對待的子女應該怎麼辦

其實,應該明白一點,父母並沒有必須公平對待每個人的天經地義的道理,父母生育撫養就已經是一種恩情,所以不欠著自己的子女的任何情分,而父母如果是願意把屬於他們自己的財產或者物品交給某乙個子女,這都是他們自己的權利,與其他人沒有關係。對於父母,有生育撫養我們的恩情,所以我們需要感恩,並且贍養照顧他們,而對...

父母吵架,作為子女的我們該怎麼辦呢

第一 當自己父母吵架的時候,子女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上去勸架 第 二 父母就像孩子一樣,吵架了,也希望有人來安慰自己,這時候子女可以去分開安慰。作為子女,應該怎麼處理父母吵架的問題?回答第一 當自己父母吵架的時候,子女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上去勸架 第 二 父母就像孩子一樣,吵架了,也希望有人來安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