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風俗習慣,元宵節的來歷以及風俗習慣是什麼?

時間 2021-12-21 07:37:24

1樓:小樂學姐

1、吃元宵

「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公尺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2、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

3、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

2樓:聖誕老東東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

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2、觀燈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

3、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4、偷摘蔥或菜

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裡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

5、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公尺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3樓:快樂滴懶貓咪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拓展資料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在我國也由來已久。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4樓:羊洋楊老師

農曆正月十五是漢族傳統的元宵佳節,新春期間的節日活動也將在這一天達到乙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點起萬盞花燈,攜親伴友出門賞燈、逛花市、放焰火,載歌載舞歡度元宵佳節。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元宵節主要的漢族民俗活動有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猜燈謎活動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型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元宵節也是乙個求子的節日。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二《偷燈盞》解釋當時人在元宵節偷燈的原因時說:「一雲,偷燈者,生男子之兆。

」這裡「燈」諧音「丁」,就是男丁。這樣一來,偷燈就象徵著生育兒子。

5樓:向前看

1、吃元宵

「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公尺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2、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

二、元宵節的來歷: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6樓:匿名使用者

據資料與民俗傳說,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不同的地域還有正月十五「耍龍燈」 「舞獅子」 「送花燈」  「走百病」 「踩高蹺」等習俗

7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地方有不同的習俗,第乙個肯定是吃元宵或者吃湯圓。南北叫法不同,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第二個是看花燈。看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屆時城裡鄉間,到處張燈結綵。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乙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物件。

第三個是猜燈謎。燈謎是元宵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遊戲,也叫燈虎。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並有謎格24種,常用的有捲簾、鞦韆、求鳳等格,已形成了元宵節的一種獨特民俗文化。

有些地方還有踩高蹺。表演者以長木縛於足行走、跳躍、舞劍,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還有耍龍燈,也稱舞龍,也叫龍燈舞。

龍燈一般由竹木、彩紙、布等紮成,節數為單數,長達數丈,節內能燃燭的稱「龍燈」,不能燃燭的稱「布龍」,舞龍時,領舞者手持龍頭,數十人舉起緊連龍身的木棍,隨於其後,整條龍在樂聲中沿著規定的路線和佇列奔跑。龍就像活了一樣,民間以此習俗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8樓:仰鴻煊依獻

元宵節的晚上有放燈、觀燈、賞燈、耍社火、猜燈謎等娛樂活動,所以元宵節又稱「燈節」。元宵節除了觀燈之外還要吃「元宵」也就是吃湯圓。

9樓:滿真潔

轉殖空間我考慮考慮了

10樓:春的詠歎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50字)

11樓:吉曼冬

吃元宵「55585555555225

元宵節的來歷以及風俗習慣是什麼?

12樓:喜腦弓子

節是我國最為傳統盛大的節日,從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各種活動慶祝節日。那麼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和漢武帝有關。

13樓:瀟筱這來

元宵節的來歷: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人們慶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圓之夜。據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燃燈放煙火的習俗就是從這個說法來的。

風俗習慣:

1、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公尺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2、觀燈,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

3、逐鼠,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公尺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14樓:茶茶xi允在

元宵節的來歷: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司馬遷建立《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志》日:

"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乙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乙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

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主要有猜燈謎、吃元宵、看花燈、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正月十五是什麼風俗習慣

15樓:公尺公尺愛搗亂

正月十五習俗習慣有: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風味各異。

起初,元宵節的時令小吃並不是元宵,南朝時,吃的是拌合肉和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公尺粥,唐代吃得則是一種蠶狀的麵食和烤餅,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現用糯公尺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過當時不叫元宵,而是稱為浮圓子或是湯圓等。

2、元宵節「送花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燈與丁諧音,因此迎花燈有求子添丁的意義,過年謠有: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燈棚的記載,可見迎花燈已成為元宵節的不可缺少的活動。

3、耍龍燈

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

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4、 猜燈謎

又叫「打燈謎」,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型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乙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的來歷 習俗 傳說,元宵節的來歷以及風俗習慣是什麼?

來歷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習俗 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 吃湯圓 猜燈謎 放烟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元宵節的來歷,元宵節的來歷,80字。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 宵 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 上元節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乙個較長的過程,根據史料與民俗傳說,...

元宵節的由來,元宵節來歷的典故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因為是新年第乙個月圓之夜,也稱元夕 上元節。因有觀燈習俗,又稱燈節。佛教文化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 宵 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也是一...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有關元宵節的來歷

愚人侃體育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就是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

元宵節的來歷是甚麼,元宵節來歷是什麼?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 宵 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 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 猜燈謎 吃元宵閤家團聚 其樂融融。遠自漢代以來,民間即有元夜張燈賞燈的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