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副嗜血桿菌病的防治措施,怎樣防治豬副嗜血桿菌病?

時間 2022-12-08 01:40:41

1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豬副嗜血桿菌病是由豬副嗜血桿菌引起的以仔豬多發性漿膜炎、關節炎、腦膜炎為特徵的傳染性疾病。病原有15個血清型,我國流行的主要血清型有4、5、12、13和14型。

副豬嗜血桿菌通常只感染豬,主要在斷奶後和保育階段發病,常見於5~8週齡的豬,發病率一般在10%~15%,嚴重時病死率可達50%。主要臨床症狀為發熱、食慾不振和厭食,可見到呼吸困難,關節腫脹、跛行、不願活動以及死亡。

防治本病主要包括抗生素**和免疫接種,還要配合優良的管理措施,實行統一日齡斷奶以及嚴格的全進全出制,不要將不同日齡的豬或不同**的豬混群飼養,實行早期斷奶。

2樓:專屬mmm丶

隔離病豬,用敏感的抗菌素進行**,口服抗菌素進行全群性藥物預防。為控制本病的發生發展和耐藥菌株出現,應進行藥敏試驗,科學使用抗菌素。

(1) 重症注射液 肌內注射,每次0.2ml/kg,每早肌注1次,連用5~7d。

(2) 硫酸卡那黴素注射液 肌內注射,每次20mg/kg,每晚肌注1次,連用5~7d。

(3)大群豬口服土黴素純原粉30mg/kg,每日1次,連用5~7d。

(4)抗生素飲水對嚴重的該病爆發可能無效。一旦出現臨床症狀,應立即採取抗生素拌料的方式對整個豬群**,發病豬大劑量肌注抗生素。大多數血清型的豬副嗜血桿菌對氟苯尼考、替公尺考星、頭孢菌素、慶大、壯觀黴素、磺胺及喹諾酮類等藥物敏感,對四環素、氨基苷類和林可黴素有一定抵抗力。

(5)在應用抗生素**的同時,口服纖維素溶解酶(副株利克),可快速清除纖維素性滲出物、緩解症狀、控制豬群死亡率。 用自家苗(最好是能分離到該菌,增殖、滅活後加入該苗中)、豬副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苗能取得較好效果。種豬用豬副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苗免疫能有效保護小豬早期發病,降低**的可能性。

母豬:初免豬產前40天一免,產前20天二免。經免豬產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

受本病嚴重威脅的豬場,小豬也要進行免疫,根據豬場發病日齡推斷免疫時間,仔豬免疫一般安排在7日齡到30日齡內進行,每次一毫公升,最好一免後過15天再重複免疫一次,二免距發病時間要有10天以上的間隔。

消除誘因,加強飼養管理與環境消毒,減少各種應激,在疾病流行期間有條件的豬場仔豬斷奶時可暫不混群,對混群的一定要嚴格把關,把病豬集中隔離在同一豬舍,對斷奶後保育豬「分級飼養」,這樣也可減少prrs、pcv-2在豬群中的傳播。注意保溫和溫差的變化;在豬群斷奶、轉群、混群或運輸前後可在飲水中加一些抗應激的藥物如維生素c等。

怎樣防治豬副嗜血桿菌病?

3樓:畜牧堂免費問診

1.早發現早確診早**,越快越好!

2.一旦出現臨床症狀,立即採取肌注的用藥方式,此時口服用藥效果已經大打折扣,用藥時要加倍用量,以保證有足夠的藥物進入相應的組織和病灶。

3.一圈之中一頭有病,全圈**。

4.三分**七分養,很多慢性病例豬都是由於長時間不吃食,飢餓衰竭而死,要加強飼養管理。

5.對嚴重病例的豬淘汰處理。

豬副嗜血桿菌病臨床症狀

發現病豬後要立即進行隔離,採取集中**,防止接觸健康豬隻而使該病發生擴散。**時,可提前對病豬進行藥敏試驗,做到選擇使用非常敏感的藥物採取對症**,如果沒有**價值則要立即進行淘汰。

豬舍以及周圍環境要採取全面徹底的消毒,每天1次,能夠將病原體消除,抑制傳播,控制疫情蔓延擴大。

在病豬剛開始發病時,可先對整個豬群使用藥物,每噸飼料中新增400g阿莫西林,120~130g樂多丁(主要成分是泰妙菌素),400g10%氟苯尼考,連續飼餵7天,然後停藥3天,再連續飼餵7天。

當豬群嚴重暴發該病時,採取藥物注射,給病豬肌肉注射適量的阿莫西林、氨苄青黴素、氟苯尼考、慶大黴素、頭孢噻呋鈉等,同時配合使用地塞公尺松進行**。例如,可對全群豬隻肌肉注射適量的頭孢噻呋製劑,沒有任何症狀的豬隻進行1次注射即可,病豬則需要每天注射2次,連續使用3天,然後改成每天1次,再連續使用4天。

如果病豬症狀比較嚴重,可按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20mg硫酸卡那黴素注射液,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同時每千克體重配合肌肉注射0.1ml複方磺胺間甲氧嘧啶注射液,注意第一次用量加倍,還要按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0.2ml黃芪多醣注射,每天中午注射1次,連續使用5天。

不能只針對患病豬給藥,要聯合用藥。副豬是豬體內的常在菌,自身對其有極強的免疫力,只有在免疫力極度低下的時候多以繼發或原發形式出現。

要選擇分布廣,穿透力強的殺菌劑。副豬可引起敗血症,導致微迴圈障礙,病變器官多被滲出物覆蓋,使藥物很難到達靶器官殺滅病原,所以應該多選用殺菌劑徹底清除病原。

副豬病原死亡後可產生大量內毒素。藥物雖可以殺滅病菌,但是沒辦法清除內毒素,資料顯示,內毒素是造成微迴圈障礙的首要元凶。

一旦出現典型的臨床病例,放棄個體而保大群。副豬所引起的滲出均是不可逆病理反應,豬群對副豬耐受力也比較強,一般不表現出明顯的疾病反應,直到後期才明顯體現出病態,而此刻在進行**為時已晚。

豬副嗜血桿菌病發生症狀

(1)免疫接種是預防該病的最好方法。選擇與當地流行的血清型相符的菌苗。先給母豬接種,通過初乳可使 4 週齡以內的仔豬獲得保護力, 仔豬 4週齡時,再接種一次,可獲得較高的保護率。

種豬每半年預防1次。

(2)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保持清潔衛生,通風良好, 防寒防暑, 儘量減少其他呼吸道病原的入侵,杜絕不同生長期的豬混養於一欄,減少豬的流動和運輸,提高豬的抗病力。

(3)早期診斷,正確**。急性發病的豬場,不難根據臨床症狀作出診斷, 合理的使用藥物效果理想且不留後遺症。當豬**現疑似本病病豬,在做好藥敏試驗的基礎上,正確選用藥物**是至關重要的。

4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豬副嗜血桿菌病是由豬副嗜血桿菌引起的以仔豬多發性漿膜炎、關節炎、腦膜炎為特徵的傳染性疾病。病原有15個血清型,我國流行的主要血清型有4、5、12、13和14型。

副豬嗜血桿菌通常只感染豬,主要在斷奶後和保育階段發病,常見於5~8週齡的豬,發病率一般在10%~15%,嚴重時病死率可達50%。主要臨床症狀為發熱、食慾不振和厭食,可見到呼吸困難,關節腫脹、跛行、不願活動以及死亡。

防治本病主要包括抗生素**和免疫接種,還要配合優良的管理措施,實行統一日齡斷奶以及嚴格的全進全出制,不要將不同日齡的豬或不同**的豬混群飼養,實行早期斷奶。

5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本病是由副豬嗜血桿菌引起的豬多發性漿膜炎和關節炎的傳染病,主要在保育階段和斷奶前後發病。由於副豬嗜血桿菌是豬體內的常在菌,當外界環境驟變、飼養管理不良,感染其他疾病時,抵抗力下降,該病菌大量繁殖發病。

[症狀]

發熱、食慾下降,不願吃食,反應遲鈍,沒有精神,呼吸困難,咳嗽,四肢疼痛,關節腫脹。瘸腿,起立困難,顫抖,共濟失調,結膜發紫,消瘦衰竭死亡。剖檢可見胸膜、心包膜和肺表面有膿性纖維蛋白滲出物,腕關節和跗關節有漿液性炎症。

[預防]

(1)阿莫西林粉100克加入1噸飼料中,調勻後飼餵,連喂5天。

(2)泰樂菌素100克+磺胺間甲氧嘧啶200克+tmp40克混入1噸飼料中,每天2次,連喂5天。

(3)氧氟沙星200克混入1噸飼料中,每天2次,連喂5天。

(4)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嚴格消毒,減少應激,增強豬的體質,提高免疫力,可預防本病的發生。

[**]

(1)頭孢噻呋每千克體重3~5毫克+地塞公尺松每千克體重0.2毫克,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3~5天。

(2)遠征藥業的強舒西林5~10毫克/千克體重,生理鹽水稀釋,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

請教:豬副嗜血桿菌病**方式

6樓:手機使用者

我的經驗: 先用自己豬場平時用的比較少的藥物做7--10天的保健,建議用**量。 等個7天後豬場的豬開始做疫苗。尤其是母豬公豬還有斷奶前的小豬。 檢視原帖》

豬場副豬嗜血桿菌病高發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