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動先進首次提出企業營銷管理論 「產品主義,品牌唯一,使用者至上」,這是什麼?又該如何理解

時間 2022-11-12 06:05:37

1樓:並不知道

回覆樓下:借用《後會無期》台詞: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同樣,看似企業營銷管理從產品、品牌、使用者三方下手,可真的落實到執行層面,可絕不是單純的1+1+1的概念!何解?

解:產品:不是單獨的產品下功夫,競品是否分析?

同品類產品有多少?usp有哪些?是否還有優化空間?

要滿足哪部分使用者需求?(還有很多……)

品牌:品牌就是**量、知名度?那是以前!

現在你想打知名度也可以,預算多少?你看看哪些大品牌企業,植入影視、綜藝ip……這些預算是多少?所以,品牌,也是「產品」層面,優化產品差異化空間……

使用者:呵呵呵,很多人都提使用者思維,那也是單一的角度!真的企業發展,考慮使用者,並非簡單的使用者是上帝……而是真的去考慮使用者,然後考慮自己的產品,優化產品!

簡單一句戶:通過參照使用者需求,優化產品,確立產品差異化定位,繼而品牌定位!

企業管理方法及營銷策略是什麼?

2樓:企慧網:免費註冊公司

人們經常把「經營」和「管理」這兩個詞彙聯絡在一起,很多人也因此認為「企業經營」就是「企業管理」。

全世界第乙個把「經營」同「管理」概念明確區分開來的是法國的法約爾。

他在1916年出版的《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一書中指出,經營不同於管理。

經營是以顧客為核心,充分滿足市場需求甚至創造需求,以追求企業最大效益為目的;管理是以員工為核心,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追求企業最優效率為目標。

總的來看,經營和管理,乙個眼睛向外、乙個眼睛向內;它們好比是企業的兩隻手、缺一不可,完整構成企業家工作的全部。

隨著併購重組浪潮的風起雲湧,在追求最大效益這個目的下,經營又逐漸分成產品經營和資本運營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

產品經營仍然致力於如何滿足顧客需求、如何創造產品品牌、如何提高技術含量、如何降低生產成本,在最大限度獲取利潤的同時也實現企業規模擴張;而資本運營則是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其手段包括在資本市場上不斷融資、包括不斷兼併收購企業、甚至包括不斷重組或者賣出手中的企業,最終在實現資本擴張的同時也實現企業規模擴張。

與前者相比,它買賣的不是產品而是企業,走的是一條外延擴張的路子,規模擴張的速度自然就比前者來得更快,或者說更容易就「做大」。

正因如此,人們也把「資本運營」稱為「做乘法」,而把「產品經營」稱為「做加法」。

當然,另一方面,「做乘法」的風險也比「做加法」要大得多,因為「乘法」做得不好就會變成「除法」、而「加法」做得不好也只不過是變成「減法」而已。

為了不讓「乘法」變成「除法」,或者「加法」變成「減法」,其關鍵就在於「管理」。

事實上,當很多企業家為了產品經營或資本運營方面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窮於對各種危機進行管理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其實自己面臨的是一場管理的危機。

很多人都知道,通過加強管理,在提公升企業效率的同時,也同樣會帶來企業效益的提高,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管理出效益」。

但當企業真的面臨市場拓展不力或者兼併重組不順的時候,很多人卻又常常「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忘記了應該跳出經營的範疇,回到「管理」或者說回到「人」這個根本問題上去找原因。

對此,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在《管理實踐》一書中是這樣闡述,「利用資源組成一家企業,若僅僅將資源按邏輯順序匯集在一起,然後開啟資本的開關,是不夠的。

需要的是資源的嬗變。

而這種變化是不可能來自於諸如資本、原料之類無生命的資源的。

它需要管理。

」在所有的資源中,可以發生嬗變的只有人力資源;所謂管理,最重要的也就是對人的管理,或者說是「以人為本」的管理。

「以人為本」這幾年幾乎已經成為乙個和「禁止吸菸」一樣的流行語了,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個詞彙在很多地方都被作為標語到處懸掛。

可是,當某個理念一旦成為口號或者標語以後,是否能得到執行就不得不讓人表示懷疑。

相較而言,「禁止吸菸」至少在概念上還是明確的,而「以人為本」,當很多人把它作為標語懸掛在辦公室的牆壁上或者作為口號寫進企業文化手冊的時候,恐怕都還沒有真正明白它的含義。

經過考證,中國古代最早提出「以人為本」應該是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

據西漢劉向編輯的《管子》「霸言」篇記載,管仲對齊桓公說:「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

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

」而在中國歷史上,「以人為本」最有名的則是劉備。

當年曹操攻打荊州的時候,襄陽地區有很多的人跟著劉備逃跑,大概難民有十幾萬,輜重有數千輛,日行十幾里,走得非常地慢。

曹操派出輕騎,日行一兩百里,在後面瘋狂追趕。

眼看曹軍就要追上,手下很多人都勸劉備丟棄百姓先行逃難。

據陳壽的《三國志》記載,劉備當時說了這樣一段話,「夫濟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據說當時感動得很多人熱淚盈眶。

但是,我們認為,即使是劉備的「以人為本」也還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當企業家嘴裡念叨著「以人為本」的時候,心中大概會有這樣三種情況。

一種事實上是「以人為成本」,著眼點往往是低工資、少福利、慢增長、少用人,也就是如何節約成本上;一種是劉備式的「以人為資本」,用各種辦法讓人力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以創造更大的效益甚至是幫助自己得天下。

關心也好、愛護也罷,在這裡都僅僅是手段,而決不是目的。

真正的「以人為本」應該是「以人為根本」,也就是一切都要以人為根本前提、以人為根本目的。

以人為根本前提,是指以人的需求為根本前提;以人為根本目的,是指以滿足人的需求為根本目的。

所以,以人為本,就是要以人的需求為本,就是要認真研究不同的人的不同需求,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去滿足不同的人的不同需求。

馬斯洛提出過著名的「需求金字塔」,將人的需求層次從低到高劃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其中自我實現是最高的需求。

這五種需求好象五級由低到高的台階,人只有首先滿足較低台階的一種需求後,才談得上去追求更高一級的需求。

很多人常常認為只有「企業文化」才需要以人為本,卻忘記了如果工人連工資收入得不到保障,甚至無法養活自己和家庭的時候,你在企業裡搞一些諸如員工聯歡、文體比賽的「企業文化」活動想去滿足他的「社交需求」,只能是緣木求魚,自然也談不上「以人為本」。

因為現在的他連「生理和安全需求」都得不到滿足,企業首先應該做的是要通過薪酬考核系統的改善,讓員工通過努力可以獲得讓他滿意的報酬。

這種薪酬考核系統的改善和「企業文化」好象沒有關係,但它同樣是「以人為本」。

或者說在這種情況下,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如果薪酬問題沒有解決好,員工會不滿意;但反過來,薪酬問題解決了,員工就滿意了嗎?美國心理學家赫茲伯格告訴我們,答案是否定的。

赫茲伯格於1959年通過在匹茲堡地區11個工商業機構對200多位工程師、會計師調查研究發現,受訪人員舉出的不滿的專案,大都同他們的工作環境有關,而感到滿意的因素,則一般都與工作本身有關。

據此,他提出了今天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十分著名的「雙因素理論」(全名叫「激勵、保健因素理論」)。

傳統觀念認為,滿意的對立面是不滿意;而根據雙因素理論,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滿意,不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不滿意。

相應地,影響職工工作積極性的因素可分為兩類: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這兩種因素是彼此獨立的並且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人們的工作行為。

所謂「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職工不滿的因素,它們的改善能夠解除職工的不滿,但不能使職工感到滿意並激發起職工的積極性。

它們主要有企業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資水平、勞動保護、工作環境以及各種勞資關係處理等。

如果組織能滿足這些外部因素,組織成員也不會因此而得到激勵,只是不會覺得不滿意而已。

所以,「不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不滿意」。

所謂「激勵因素」,就是那些使職工感到滿意的因素,惟有它們的改善才能讓職工真正感到滿意,給職工以較高的激勵,調動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這些真正對人有激勵作用的內部因素,包括成就、認可、工作本身、責任、進步和成長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企業文化因素」。

如果組織能夠滿足成員的這些內部因素,就能使他們感到滿意,並達到激勵組織成員的目的。

如果組織沒有滿足這些激勵因素,組織成員也不會覺得不滿意,但失去了激勵作用。

所以,「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滿意」。

所以,真正的「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應該包括這樣兩個方面的工作:乙個是對保健因素的改善,這包括改善工作環境、加強勞動保護、調整人事政策、改善薪酬待遇等,以讓員工沒有不滿意的地方;另乙個是對激勵因素的強化,主要是讓員工從工作中獲得使命感、歸屬感、責任感、成就感,以真正讓員工滿意。

後者就是屬於真正的企業文化建設方面的工作。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兩者都是「以人為本」,但只有後者,才能給予員工真正的激勵,也才能把員工真正凝聚在一起。

這就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之所在。

市場營銷和工商企業管理哪個好??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要看你是什麼選擇需要 你是準備學這兩個專業 還是其他的~~用通俗的來解釋的話:市場營銷相對需要的是個人的思維廣度能力和與人打交到的公關能力

工商企業管理的話相對需要的是個人的思維清晰能力與個人的執行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你可以先看看相關的書籍 結合你自身的性格來選擇

不管是市場營銷或工商企業管理都是乙個延時體現的技能 一但選擇了就很難回頭了,因為不像其他的技能 比如你要是學醫 讓你看看病人就知道你的本事 你要學修車 讓你修修壞車就能知道你的本事 但市場營銷工商企業管理則不同 有可能你做了n年以後才發現自己不適合做這個工作 總之這2者之間的選擇不重要 因為你選擇了市場營銷也必須了解工商企業管理,你選擇了工商企業管理也必須掌握市場營銷!最重要的選擇自己是不是願意為他們付出你的精力、青春、努力、汗水。

4樓:匿名使用者

眾所周知,營銷人才現在在人才需求榜上一直是居高不下的(關係到就業前景),而工商則不是。其次,二者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相容性,但市場營銷則更為系統,舉例來說:市場營銷所學的系統課程有:

市場營銷(基礎及應用叢書、經典案例分析)、管理學(彼得.德魯克)、渠道管理、運營管理、生產營運管理、企業戰略管理、市場營銷調研、市場營銷策劃、直復營銷、消費者心理學、廣告學(並非設計、主要是廣告調研及營銷)、經濟學實務、國際**、法律(市場糾紛及勞動合同糾紛等)等,輔助的有:人力資源、財務管理、會計基礎知識、商務英語、組織行為學、政治經濟學等;工商管理學得則粗放的多,比如:

市場營銷基礎、會計基礎及中級應用、旅遊學等,幾乎是設計到整個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所有課程,比如市場營銷、工商管理、會計、旅遊、電子商務、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經濟學等等。再則,市場營銷的應用 性很強,幾乎都在市場上進行實戰操作,像銷售、策劃、市場調研、戰略管理、市場分析、終端渠道建設、客戶關係管理等。據我所知,工商企業管理畢業要不是考研、公務員,要不去也是做銷售和客戶關係管理抑或其它,真正做到企業管理那是少之又少的。

退一步來說,企業管理這一塊市場營銷的精英們那個不會,都是在一線實幹出來的,管理也差不到哪。記得科特勒說過:企業研發+銷售=品牌,研發不是我們營銷的事,但銷售確是我們的長項!

再說,市場營銷的精英們想再提高管理水平可以去報名mba嘛,理論+實戰=實力,優勢能不明顯麼!! 營銷無處不在。。。。。。希望lz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