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捲和春餅什麼朝代興起來的,春捲和春餅在什麼朝代興盛起來

時間 2022-02-07 21:56:37

1樓:徐鳥鳥鳥

吃春餅的習俗起源於晉朝,興於唐朝。

春餅、春捲都是立春之日吃的小吃。吃春餅的習俗起源於晉朝,興於唐朝。《關中記》中道:

唐人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並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新之意。杜甫有詩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有記載說,宋代宮廷用薺菜迎春耕做的春餅是「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

宋代宮廷春餅以「薄如蟬翼」而馳名。

春餅和春捲都是古人心目中春的象徵,但它們之間是有區別的。春餅是用面烙成的薄餅,卷菜吃。春捲是薄面皮包菜油炸而成。

據考證,春捲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的春盤演變而來。晉代有「元旦造五辛盤」之說,而用大蒜、小蒜、韭、蕓薹、胡荽五種辛葷蔬菜;到唐代春盤內容有了變化,改為:萊菔、春餅、生菜;到元代出現用薄餅卷餡後再用油炸食用的方法。

立春季節,春回大地,大蔥已出嫩芽稱羊角蔥,鮮嫩香濃,吃春餅抹甜麵醬,卷羊角蔥,稱為「咬春」。但北京人吃春餅更講究炒菜,它要韭黃、粉絲、菠菜切絲炒一下,拌和在一起,稱為和菜,卷春餅吃。另外還有春餅夾醬肘絲、雞絲、肚絲等熟肉的吃法,而且講究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

2樓:暮靜雨

最早,春餅與菜放在乙個盤子裡,成為「春盤」。宋《歲時廣記》引唐《四時寶鏡》載:「立春日食蘿菔、春餅、生菜,號春盤。

」從宋到明清,吃春餅之風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賞賜春盤春餅的記載。明《燕都遊覽志》載:「凡立春日, ( 皇帝 ) 於午門賜百官春餅。」

3樓:玉雨軒

是唐朝 。。。。。。。。。。。。。

春捲和春餅在什麼朝代興盛起來

4樓:萌新小主

春捲據有文字記載的,是宋朝興起的。

春捲,又稱春餅、春盤、薄餅。是中國民間節日的一種傳統食品,流行於中國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在中國南方,過春節不吃餃子,吃春捲和芝麻湯圓。

並且在漳州一帶清明時節也吃春捲,民間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於待客。春捲歷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

春捲味香可口,是莆田民間獨特的風味小點。宋代名人蔡襄曾留下「春盤食菜思三九」的詩句,盛讚春捲的美味。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有吃「春餅」的民俗,名曰「咬春」。這「春餅」,在民間也叫「春捲」,大概是用薄餅將青菜卷起來吃的形象說法。吃春餅的習俗,歷史悠久。

《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前一日,順天府街東直門外,凡勛戚、內臣、達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互相宴請,吃春餅和菜。」 這一習俗,可追朔到晉,而興於唐。

中國小吃。用烙熟的圓形薄麵皮捲裹餡心,成長條形,然後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餡心可葷可素,可鹹可甜。

品種有韭黃肉絲春捲、薺菜春捲、豆沙春捲等。春捲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春盤始於晉代,初名五辛盤。

5樓:只剩腦袋

春捲,又稱春餅、春盤、薄餅。是中國民間節日的一種傳統食品。流行於中國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

在中國南方,過春節不吃餃子,吃春捲和芝麻湯圓。民間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於待客。春捲歷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

春捲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北方人也稱為「春餅」。據傳在東晉時代就有。那時叫「春盤」。

當時人們每到立春這一天,就將麵粉製成的薄餅攤在盤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稱「春盤」。那時不僅立春這一天食用,春遊時人們也帶上「春盤」。到了唐宋時,這種風氣更為盛行。

著名詩人杜甫的「春日春盤細生菜」和陸游的「春日春盤節物新」的詩句,都真實地反映了唐宋時期人們這一生活習俗。在唐代,春盤又叫五辛盤。

宋朝吳自牧在《夢梁錄》中這樣描述:「常熟餈糕,餛飩瓦鈴兒,春餅、菜餅、圓子湯。」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餅。

明代李時珍說:「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謂之五辛盤。」以後春盤、五辛盤又演變為春餅。

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打春》中記載:「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鬧也。」這樣,吃春餅逐漸成了一種傳統習俗,以圖吉祥如意,消災去難。

隨著烹調技術的發展和提高,「春餅」又演變成為小巧玲瓏的春捲了。這時它不僅成為民間小吃,而且也成為宮廷糕點,登上大雅之堂。在清朝宮廷中的「滿漢全席」128種菜點中,春捲是九道主要點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