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我國的民族包括聚居地區 風土人情和民俗習慣以內

時間 2022-09-13 08:50:44

1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的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 苗族的先祖可追 美麗淳樸的苗家姑娘

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便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國」,從事農業稻作。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貴州)、至滇(雲南)。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記載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戰爭和朝廷的追殺與民族文化遷徙秘密等暴露予敵人,不得不將文字焚燒,抹去,當僅有的那些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去世後,文字也隨之丟失,留下的只有現在那寫在衣服上的文字。   後20世紀50年代後期苗族又開始創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

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苗族的**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在國際上享有盛名。

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花山節」、「四月八」、「龍舟節」等。   苗族民歌可分為飛歌、遊方歌、風俗歌、敘事歌、祭祀歌五種。飛歌在田間地頭演唱,也稱「順絡    苗族少女

歌」、「吼歌」、「喊歌」、「山歌」,是流行於黔東南的一種特別的民歌演唱形式。遊方歌是苗族民歌的專稱,因地域不同稱謂有別,包括「野外情歌」、「坐花坡」、「坐姑娘」、「玩錶」、「採花」、「走月亮」等。   苗族曾經自稱 hmub(諧音:

牡)、hmongb(諧音:蒙)、hmaob(諧音:摸)、maob(諧音:

毛),有的地區自稱「ghab nus(諧音:嘎腦)、ghab xongb (諧音:仡熊)、deb songb(諧音:

帶叟)等。他稱「長裙苗」、「短裙苗」、「紅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苗族,英文寫作:miao 和 hongb.

  其中青苗人精通藥草,善於運用草藥治病救人。   血型分rh陰陽性(rh+, rh-)。中國rh-陰性血人的比例僅為0.

3%。恆河猴rh-陰性比例為零。西方白人rh-比例是15%。

苗族是中國rh-陰性血比例最多的民族,達13%。

2樓:大卒有名

維吾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族人喜歡穿被稱為「袷袢」的長袍,圓領長身,無鈕扣,右衽窄袖,腰繫長巾。

維吾爾族人的飲食習慣以麵食為主。維吾爾族民居一般為平頂,房頂留有天窗,房屋內外裝飾著各種紋飾和色彩,鮮豔奪目。維吾爾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和庫爾班節等。

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干欄式建築,竹樓頂近似方形,分兩層。

傣族人以大公尺為主食,最具有特色的是竹筒飯。潑水節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人以肉食、奶食為主,傳統的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

七、八月間,草原上都要舉行盛大的「那達慕」大會,要舉行摔跤、射箭、賽馬、馬術、賽駱駝等豐富多彩的比賽和歌舞比賽。

3樓:匿名使用者

民俗習慣:獻哈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或讚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摺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

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身,獻哈達者將哈達掛於賓客頸上。賓客應雙手合掌於胸前,向獻哈達者表示謝意。

敬神:蒙古民族的禮宴上有敬神的習俗。廚師把羊割成九個相等的肉塊,「第一塊祭天,第二塊祭地、第三塊供佛、第四塊祭鬼,第五塊給人,第六塊祭山,第七塊祭墳墓,第八塊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塊獻給皇帝」。

祭天則把肉拋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則拋入爐火之中;祭佛置於佛(kan)龕前;祭鬼置於包外;祭山則掛之於供奉的神樹枝上,祭墳墓即祭本民族祖先。

4樓:手機使用者

天窗,房屋內外裝飾著各種紋飾和色彩,鮮豔奪目。維吾爾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和庫爾班節等。

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干欄式建築,竹樓頂近似方形,分兩層。

傣族人以大公尺為主食,最具有特色的是竹筒飯。潑水節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人以肉食、奶食為主

介紹我國的乙個民族,具體寫聚居地區,風土人情和民俗習慣。

5樓:孤倚危樓

彝族: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主要聚集在楚雄、紅河、涼山、畢節、六盤水和安順等地,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彝族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彝族人世代在雲貴高原和康藏高原的東南部邊緣地帶的高山河谷間生產勞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而廣袤豐饒的土地江川養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遠的歷史和樸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吉羅:彝語音譯,意為寶貝。祖先遺留下來的某種東西或祖先喜 愛的某種動物,人們認為附有祖先的神靈,可保佑家人的平安。

祭齊羅尼荷:齊羅尼荷為彝語音譯,意為五穀神。每年春種前或收穫時, 用稻草紮製其偶像,置於家中後牆前祭祀。

屆時,打牲獻祭,祭師誦經,將一 個刻有鬼狀的木頭拋於門外以示鬼,把一些樹枝送往門外壩邊以示豐收。

淨宅:久病不起或家中遇到不吉之事,便認為家宅不潔淨,需請 祭師舉行淨宅儀式。屆時,主人家準備一頭豬、乙隻雞、一撮蕎麥和18根柳枝。

祭師將柳枝插於門前平地上,將豬、雞放在一旁,一面念經一面掃倒樹枝,認 為鬼魔、晦氣便被驅除了。

撈油鍋:舊時彝族的一種神判方式。失物者懷疑某人為偷盜堵而又無確切證據時,舉 行此儀式。儀式由巫師主持,在高山上舉行。

將菜油倒入鍋中燒開,巫師念咒語 後向鍋內撒一把公尺,向油吹一口氣,然後令失物者和嫌疑者輪流赤手伸入鍋中撈。 如嫌疑者撈出公尺而末被燙傷,為末偷;否則為偷了。失物者撈出公尺而末被燙傷為 真失,否則為虛報。

藏族也有此神判方式。

打雞卜:作以占卜吉凶社員禍福。用鎚將乙隻雞打死,丟擲門外,觀 雞身定吉凶。雞頭向外為吉,向內為兇。橫向為不吉不兇;雞身側臥或年地為兇, 坐或立為最兇。

彝族男女喜用自織自染的土布做衣服。男子頭纏青布包頭,內襯白衣,外套青色對襟領褂,下著寬腰大褲腳褲。中青年婦女皆穿深藍色土布包頭,上衣為藍色短麵襟,背襟比面襟長,圓領上鑲有五種顏色的條形花紋,手袖有三色花紋的鑲邊;

青年婦女青布包頭配有頭箍,佩帶有眾多銀泡的銀製項鍊,上衣為各色姊妹裝,圓領上鑲不同顏色的花邊,系圍腰並鑲藍色花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傳統服飾逐步減少,服裝多與漢族相同,青年一代則穿流行服裝。

彝族村寨多為彝族聚居的大村寨。解放前,房屋多為土木結構的茅草房或閃片房。有門無窗,習慣於「黑房亮灶」。

忌諱向北開門,無論房門、灶門和廄門都不向北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逐步建起有樓有廈的土木結構的瓦房,有部分建了磚木結構的瓦房。

彝族是乙個文武並重,講究文明禮貌的民族。長幼之間,誰長誰幼,誰大誰小,不僅論年齡,還依據父家譜蝶或母系譜蝶的長晚來定,不許喊錯。在特殊的公共場合裡,就坐排位要以輩數大小排列,長輩在場時發言不准搶先。

彝族有「客人長主三百歲」之俗話,凡有客人來,必須讓位於最上方,至少也要煙茶相待。

民間素有「打羊」、「打牛」迎賓待客之習。凡有客至,必殺牲待客,並根據來客的身份、親疏程度分別以牛、羊、豬、雞等相待。在殺牲之前,要把活牲牽到客前,請客人過目後宰殺,以表示對客人的敬重。

酒是敬客的見面禮,在涼山只要客人進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後再製作各種菜餚。待客的飯菜以豬膘肥厚大為體面,吃飯中間,主婦要時時關注客人碗裡的飯,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隨時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誠。吃飯時,長輩坐上方,下輩依次圍坐在兩旁和下方,並為長輩添飯、夾菜、泡湯。

新中國成立前,由於地區和方言不同,彝族支系繁多,有許多不同的他稱和自稱,主要的他稱有「夷」、「黑彝」、「白彝」、「紅彝」、「甘彝」、「花腰」、「密岔」等。

主要的自稱中,雲南昭通、武定、祿勸、彌勒、石屏,四川大、小涼山的彝族自稱「諾蘇」、「納蘇」、「聶蘇」,這部分彝族約佔總人口的1/2。雲南哀牢山、無量山及開遠、文山、馬關一帶的彝族自稱「密撒(潑)」、「臘蘇(潑)」、「濮拉潑」、「尼濮」等。貴州的彝族自稱「糯蘇」、「納」、「諾」、「聶」等。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民族識別,按照廣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願,以鼎彝之「彝」作為統一的民族名稱

6樓:小習慣

維吾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族人喜歡穿被稱為「袷袢」的長袍,圓領長身,無鈕扣,右衽窄袖,腰繫長巾。

維吾爾族人的飲食習慣以麵食為主。維吾爾族民居一般為平頂,房頂留有天窗,房屋內外裝飾著各種紋飾和色彩,鮮豔奪目。維吾爾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和庫爾班節等。

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干欄式建築,竹樓頂近似方形,分兩層。

傣族人以大公尺為主食,最具有特色的是竹筒飯。潑水節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人以肉食、奶食為主,傳統的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

七、八月間,草原上都要舉行盛大的「那達慕」大會,要舉行摔跤、射箭、賽馬、馬術、賽駱駝等豐富多彩的比賽和歌舞比賽。

7樓:賞景勝郝蕊

。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玉公尺、穀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

除此,還蘊藏著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苗族在歷史上多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苗年」、「四月八」、「龍船」節等。

介紹我國的乙個民族,主要有聚居地區、風土人情和民俗習慣。

8樓:小豬喜

苗族:乙個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公尺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玉公尺、穀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除此,還蘊藏著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

苗族在歷史上多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苗年」、「四月八」、「龍船」節等。

苗族的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沒有文字,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

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帶,以農業為主,農作物有旱稻。包穀,蕎子,薯類和豆類,經濟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種麻,自己紡織.苗族人民有豐富的民間口頭文學,如古歌,詩歌、情歌等等。

苗族也善舞蹈,蘆笙舞最為流行。

苗族語言:苗語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

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剪紙、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

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乙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

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蘆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

介紹我國的民族,介紹我國的乙個民族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與西南土著部落不斷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六七千年,居住在我國西北河湟地區的古羌人,開始向四面發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國的西南方向遊弋。到3000多年前,這支向西南遊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為單位,在祖國的西南地區形成 六夷 七羌 九氐 即史書中常出現的所謂 越嵩夷 青羌 侮 昆...

介紹我國的民族,介紹我國的乙個民族

苗族 越南文 m o 泰語 2 3 2 1 2 1 2 7 2 1 2 1 2 5 maew mong 英語也稱hmong 是乙個發源於中國的國際性的民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總人口為 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貴州 湖南 雲南 湖北 海南 廣西 等省 區 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

介紹我國少數民族,介紹我國乙個少數民族

回族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 維吾爾族 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 也叫肉孜節 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 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把開齋節定為回...

我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區,我國少數民族數目最多的省區是

論種類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是偉大祖國多民族的縮影。據1990年11月20日人口普查統計,全國有56個民族。其中雲南僅少數民族就有25種 每種少數民族均超過5000人 他們是彝族 白族 哈尼族 傣族 壯族 苗族 僳僳族 回族 拉祜族 佤族 納西族 瑤族 景頗族 藏族 布朗族 布依族 普公尺族...

簡述我國民族政策的基本內容,試述我國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

民族河蟹與團結和童話 試述我國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 我國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則 1 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原則。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中國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則和根本,受到憲法和法律的保護。憲法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平等 團結 互助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