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和茨藜花有什麼關係,布依族的民居特點

時間 2022-04-07 19:05:25

1樓:過往再見

布依族有一首代表性的民歌,叫做《好花紅》。這首歌就是通過讚美刺梨(茨藜)花,來表達布依族男女之間的愛情,刺梨花象徵著純潔與熱烈的愛情,還象徵著布依族的女子。

布依族,中國西南部乙個較大的少數民族。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萬餘人。現位居全國56個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

貴州省的布依族人口佔了全國布依族總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主要聚居在省內黔南和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順地區的黃果樹大瀑布所在地——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在貴陽市也分布著10餘萬布依族,六盤水的盤縣、六枝以及畢節地區織金縣也有布依族聚居,省外的布依族散居於雲南、四川、越南北部等地。布依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有本民族古文本,20世紀50年代又創制了拉丁布依文。

布依族以農業為主,布依人的祖先百越民族最先發明了水稻種植,為世界稻作文明作出重要貢獻。享有「水稻民族」之稱。秦漢時期布依區的社會生產力已相當發達。

布依族由古代百越人演變而來。唐代史稱「西南蠻」,宋元以後漢族史籍中稱「蕃」、「仲家蠻」,明、清稱「仲蠻」,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

茨藜花,茨藜為薔薇科植物繅絲花的果實,又名刺梨、茨梨、木梨子,是滋補健身的營養珍果。生長在良田沃土中,是看不到茨藜扎根的身影的。只有漫步在山野路旁、泥梗小道,小小的茨藜叢才會映入眼簾。

不管旱與澇,茨藜總是很謙卑,如迎若讓。茨藜果雖不起眼,卻是水果中的「維c大王」。

2樓:手機使用者

會比較模糊幾乎好久好久沒

布依族的民居特點

3樓:匿名使用者

從型別上看布依族民居建築不是通常所謂的經典建築也不是所謂的通俗建築,而是民俗學重點研究的民間建築,是我國最早的民居形式之一的干欄式民居建築,它與庭院式、穴居式、蒙古包式等建築型別有很大區別。

其房屋頂一般為懸山式,還有少量的歇山頂和重簷,由於對漢文化的借鑑,也有少量硬山式的屋頂,有的外圍加上高高的馬頭牆護體起到防火防風的作用。硬山式的屋頂與山牆平齊,所以主要適合於乾旱少雨的北方地區,而懸山式屋頂伸出山牆之外則適合於溫和多雨的南方氣候型別。

因為懸山式屋頂不僅有前後出簷,在兩側山牆上也有出簷,能更好的遮擋雨水,減少風雨對房屋的侵蝕,布依族民居選擇懸山屋頂,並非具有民族性,而是區域性氣候使然。

布依族民居大體型別除了布依族先民從巢居延續來的上層住人下層養豬牛的干欄式以外,還有與其它民族文化交融的平地樓形式。就房屋的單體結構來看,其房屋型別是對中國古建築中的穿斗式結構的繼承發展,其內部全部採用的是傳統的榫卯(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穿合,不用一釘一鉚。從就地使用的建築材料來看主要又有石板房和木樓兩種。

布依族一般都居住在半山腰及河流邊,民居依山傍水而建,因地而異,就地取材,利用木材和石頭建房子,房頂上一般蓋茅草或稻草,但大多數都用石板蓋屋。貴州流行的「八大怪」之一就是布依族的「石頭當瓦蓋」,因此,在當地乙個村落也有稱為「石頭寨」的。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式一般「以木為架,石頭為牆,石片為瓦」,特點是冬暖夏涼,隔熱驅溼,不怕火災。

房屋一般是一開三間,中間是堂屋,兩邊是臥房,按左大右小排序,左邊住老人,右邊住年輕人。右邊床前不遠處一般設有火堂,用於冬天取暖、烤茶、聊天、家庭議事。布依族不在正屋的火堂煮飯、炒菜,廚房在靠正房的旁邊搭一偏屋,在正房的牆上打乙個四方形洞口,用於傳遞酒飯、碗筷,極為方便。

中堂是布依族敬奉祖先的地方。

布依寨還有一種比較有特色的建築「碉樓」。這種建築像一座碉堡,一般建在寨子的**,是用來保護村民財產及人身安全的。碉樓上放置一口大鐘,當有外人侵略時,村里的護衛隊會在碉樓上撞響警鐘,村民們一聽到警鐘響就會同心協力抵抗外來侵略,保護村寨的安全。

4樓:_不拋棄不放棄

布依族布依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2545059人,其中貴州省有200多萬人,佔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貴州的都勻、獨山、平塘、鎮寧等10個縣(市)。

其餘散居於雲南、四川、廣西等省(區)。

布依族地區山青水秀,自然風光多姿多彩。著名的黃果樹瀑布、貴陽花溪、安順「龍宮」溶洞、盤江鐵索橋等十幾處旅遊景點,每年迎接成千上萬的遊客。除旅遊資源外,野生動植物資源及礦產資源也很豐富。

布依族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的歷史較為悠久。紅水河流域還是中國最重要的林區之一。

布依族是雲貴高原東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時代就在這裡勞動生息。布依族與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淵源關係。唐代史稱「西南蠻」,宋元以後稱「蕃」、「仲家蠻」,明、清稱「仲蠻」,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布依族。

布依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20世紀50年代創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廣,現在通用漢文的較多。

布依族人民自宋代起,歷朝都有反抗封建統治階級剝削壓迫的農民起義鬥爭,在近代史上,又進行過反對外國教會,反抗日本帝國主義及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是乙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民族。

山傍水石板房

布依族居住的顯著特點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民居多為干欄式樓房或半邊樓(前半部正面是樓,後半部背面看是平房)式的石板房。貴州的鎮寧、安順等布依族地區盛產優質石料,而且還有可一層層揭開的薄厚基本均勻的平整的大石板,這種薄片石**於水成頁岩。

當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頗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石板房以石條或石塊砌牆,牆可壘至五六公尺高;以石板蓋頂,鋪成整齊的菱形或隨料鋪成鱗紋,石頭民居不僅不透風雨,而且古樸美觀,屋頂舉重若輕,安居而不壓抑。總之,除檀條椽子是木料外,其餘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缽、碓、磨、槽、缸、盆等,都是石頭鑿的。

一切都樸實淳厚。這種房屋冬暖夏涼,防潮防火,只是採光較差。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縣府所在地城關鎮,絕大多數房屋都是石頭建造,三四層的石樓就有幾十棟。由於石料是淺灰白色,加工後更顯晶潔,所以白天看鎮寧,銀光閃爍;月夜看鎮寧,凝霜蓋雪。為此,古有「銀鎮寧」、俗有「銀色鎮寧」之美譽。

該鎮的石建築,歷史悠久的已有600多年的風雨歷程,所以既堪稱為凝固的**,又可當作不朽的史詩。

布依族建造房屋有很多講究。首先要請陰陽先生看「風水」,選擇依山傍水處作宅基,不僅要背靠青山,而且要面朝碧峰。靠山最好是「臥獅拱衛」、「青龍環護」、「貴人座騎」等山勢;向山要選「二龍搶寶」、「雙龍戲珠」、「萬馬歸槽」、「壽星高照」等形態。

好在布依族地區多為石灰岩山地,這種蒼山翠嶺並不難尋。起房造屋要選吉日,吉日前乙個月請木匠破料做房架。豎房架的吉日要供祭魯班師傅。

房架豎好,岳父家送來大樑,大樑上拴有紅綢扎的大花朵,並有樂隊和舞獅隊鳴鞭炮伴送。上梁時又要舉行歌舞祭禮和宴飲。最後是接祖宗牌位和灶神(炭火)到新居。

建新房的整個過程,在布依族村寨裡都充滿喜慶與互助的氣氛。

蠟染工藝負盛名。

布依族的蠟染久負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貴州惠水特產蠟染布的記載。清代史書上所說的「青花布」,就是蠟染布。

布依族姑娘從十二三歲起,便開始跟母親學習蠟染技術。先把蜜蠟加熱熔為蠟汁,然後用三角形的銅製蠟刀蘸蠟汁,在自織的白布上精心描繪各種漂亮生動的圖案,再放入藍靛缸中漬染成藍色或淺藍色,最後將布入鍋煮掉蜜蠟,撈出後到河水中反覆蕩滌,晾乾,就成獨具特色的蠟染工藝品。

做成的蠟染布料,圖案豐厚樸實,繪畫活潑豪放,並呈現出獨有的龜紋(亦稱小波紋),具有機器所不能代替的藝術效果。

不同地區的蠟染藝術有不同的風格:有的愛以花、鳥、蟲、魚作蠟染圖案,構圖大膽,形象生動;有的卻以結構嚴謹、線條細膩為特點;有的取材於龍爪花和茨藜花,色調粗獷明快……蠟染藝術不僅美化了人們的生活,也豐富了中外婦女的衣著。

近20多年貴州還建了些蠟染廠,有專門的美工設計師創作繪製出新的圖案。各種人物、動物的形象更為豐富,而且色彩也趨於多樣化。

蠟染布多作婦女頭巾、衣裙、圍腰及被面、門簾、窗簾之用。有些工藝水平較高,圖案非常新奇精美的,也被當作藝術壁掛來裝飾居室客廳及賓館飯店。布依族婦女還在蠟染衣裙上再加刺繡,更加風采迷人。

除蠟染之外,布依族民間傳統工藝還有紮染、織錦、刺繡、木雕、石雕、竹編等。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儘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財產時,要留給父母養老田,由兄弟輪流耕種。父母去世後,養老田轉為上墳田,供清明時節掃墓之用。

使子孫後代永遠銘記長輩們的諄諄囑託和養育之恩。

布依族介紹,飲食、文化、生活習慣等方面

布依族和漢族人結婚好不好,我是布依族的,我老公是漢族的,我兒子跟誰性比較好呢

只有相互能不能接受,合不合適的問題。因為畢竟不像維族回族等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一般不嫁外族 即使嫁了也要對方遵從伊斯蘭教,比如那不食豬肉什麼的我就受不了。但我聽雲南的朋友說,你們布依族女子出嫁有個 坐家 的習俗吧,這個估計是個難題 得商量好,時間太長可不好 接親時要對歌的吧,會難住你男友的 不過...